第754章 八征耄念之宝

“谭家也得手过一方‘传国玉玺’?”余耀不由脱口而出。

谭家一直在找寻传国玉玺,谭如肃的父亲就有动作了,这点在发现“琴棋书画”的线索时特调局有过推论,但却一直没能确定是不是得手,哪怕得手的只是疑似的。

“是的。”吴臣介绍,“而且,当年谭家和谢家还为此有过矛盾。谢流斋和洋人、特别是倭国人勾连甚深,谭家则有民国政府的支持。”

余耀点点头,“这可以理解。就连王自全,根据盒子上使用紫金的情况,背后也有可能有俄国人的支持。”

杨锐插言道,“谭家得到的‘传国玉玺’,怕是后来也证明了不可靠吧?要不然,绝不会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公开。”

杨四海点点头,“谭家涉入甚深,而且曾经得到过玉料小缺角——最起码,他们当年得到的,估计和这种玉料不同。”

余耀想了想,“还有最后一件疑物,除了倭国人曾经参与,吴处你这还有什么信息?”

“经过各种线索的分析和梳理,我发现,倭国人参与追查的这一方‘传国玉玺’,是真品的可能性最大;而且,谢流斋也掺杂其中。”

“倭国人的狗腿子?”杨锐又撇嘴。

“表面是这样,但实际上,他还起到了一些副作用。”吴臣笑道。

“怎么说?”

“谢流斋和洋人走得近,是为了卖古董,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有奶就是娘。而当时,对于传国玉玺,不止倭国人有兴趣,欧洲人也很有兴趣,特别是英国人;谢流斋游走在英国人和倭国人之间,借机来回利用,拖延辗转,抬高价格。”吴臣介绍,“不过,后来倭国人占据东北,在华势力越来越大,直至全面侵华,这个期间,他们不止有谢流斋一个抓手。”

余耀沉吟,“谢流斋不可能得到过传国玉玺。”

“对。”吴臣点头,“但他有过线索。”

“噢?吴处,看来你出去调查这段时间,收获很大啊!”余耀说着,不由看了看杨四海,“不过,我今天的鉴定任务好像完成了。”

杨四海微微一笑,“不用跟我耍这套。你本来就是这个案例的特约专家,吴臣了解到的,你当然可以听。”

吴臣也笑了,“好,那我就详细说说。”说罢,顺手又摸起了杨四海的特供烟。

杨四海看了看他们三个,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三盒,一人甩了一盒,同时对余耀说道,“滕先生的事儿,我和你一样着急,不过急是没用的。有条不紊,才是正道。”

余耀点了点头。这一点,杨四海说得在理。

吴臣听他们说这个,便缓了缓,“先说引子,谢流斋当年,曾经得到过一方乾隆的玉玺。”

“哪一方?”杨锐脱口而出。

乾隆的玉玺太多了,作为一个“盖章狂魔”,他对刻制玉玺也是情有独钟,如果连通皇帝私章算在内,光是记录在案的,就有大约1800方。

这其中,遗失在外、下落不明的也是个相当大的数目。

“八征耄念之宝!”吴臣应道。

“不是前几年拍卖出去那一方吧?”余耀不由问道。

“古稀天子”和“八征耄念”是乾隆玉玺中颇具代表性的印文,从印文内容也很容易看出,这是乾隆在七十岁和八十岁时候分别制作的。

乾隆还曾经写过《八征耄念之宝记》,说:“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陨,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耋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征之念。”

而就在几年前,一方白玉交龙钮“八征耄念之宝”玉玺,在华夏的一场大型拍卖会上上拍,成交价格四千余万元。中拍者没有亲自前来,而关于中拍者的身份,拍卖行也是保密的。

不过,乾隆以“八征耄念”为印文的玉玺很多,大大小小至少有六十方。所以,余耀才有此一问。

“估计不是。因为根据我的调查结果,谢流斋当年得手的‘八征耄念之宝’,应该是青玉或者青白玉。你说的这方,是白玉的。”吴臣解释。

“谢流斋得到这方乾隆的玉玺,与和氏璧传国玉玺有关系?”余耀接着问道。

“对,因为这玉玺的侧壁,刻了几行字!”吴臣介绍。

杨锐低头点了一支烟,“我说老吴啊,你这查的够细的!连玉玺侧壁的刻字都了解到了?”

“其实是这样,当初这方玉玺,本是北洋军阀的一个小头目所得,后来卖了出去;买家正是谢流斋,所以,我不是直接了解到的。”吴臣介绍,“同时呢,原主在两张宣纸上分别印了印文、拓了侧壁刻字。但是,印文那张宣纸不见了,我找到这个人的后人时,只剩拓了侧壁刻字的宣纸。这张宣纸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还是因为曾经无意中作了书画箱的内垫纸······”

“过程就不用多说了,你就说侧壁刻字是什么?怎么关联的传国玉玺?”杨锐着急问道。

“号十全而遗恨有二,失内位于盛年,失真龙于运河,长悲切兮。”吴臣对这两行字已经牢记于心。

杨锐略显懵圈,“什么?再说一遍。”

余耀却在微微沉吟之后问道,“听这意思,乾隆得到过传国玉玺,却又丢了,而且丢失地点是京杭大运河或者附近?而且,还和去世的皇后富察氏有关系?”

吴臣翘起大拇指,随后又瞥了杨锐一眼:“你急了把火的,心不静,你看余耀,要水平有水平,要心思有心思。”

余耀笑着摆摆手,“其实啊,这事儿我以前琢磨过,不过当时还没这眼力,也不是因为传国玉玺,而是因为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夏雨荷当然是杜撰的,但是乾隆曾经四过济南而不入城,而且也是因为一个女子,这是真的。在她去世十七年后,乾隆还写过一首诗: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乾隆写诗,确实不怎么样;但实事求是地讲,这首诗还是可以的,因为有真情实感在笔端流露。

乾隆心心念念的这个女子,是皇后富察氏。

富察氏在乾隆还未登基的时候,就成了嫡福晋,后来自然而然成了皇后。这位富察皇后“姿容窈窕,性格恭俭”,乾隆对她“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但是,就在乾隆十三年,乾隆带富察皇后离京出行,富察皇后却在济南一病不起,最终,回京途中撒手人寰。

“乾隆这个线索太久远了,谢流斋在民国时期,又是怎么勾连到新线索的?”杨锐也很拜服余耀,所以对吴臣抬高余耀顺带贬他不以为意,随即便继续问了。

第397章 秘色瓷,活死扣第405章 墙外开花墙里香第572章 错金,错金第381章 慧眼独具第519章 金合页,雷打绺第541章 青花瑞兽盘第624章 拓片识杯第314章 血沁第593章 子冈牌第787章 天水观第617章 彩漆戗金银锭盒第96章 新一代火字口传人第132章 以玺为朋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第516章 功大于过,过犹不及第119章 国宝金匮直万第595章 子冈不明,上山先行第386章 宋画谜团第673章 火字口补遗第491章 印章落定,线索不明第736章 月牙江滩第157章 四方神兽汉镜(第五更)第516章 功大于过,过犹不及第230章 鸣鹤二十八宿第529章 玉雕工作室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571章 多米蓝珀第675章 台盏开拍第139章 技惊余耀的老者第473章 赌一把第85章 鬼眼门,往事如烟第403章 挨千刀第790章 昭陵六骏,谢流斋第466章 各自布局第468章 夺盒,收网第44章 成化斗彩第726章 两部落之争第263章 玉工王孙寿第591章 四路劫法场,发财遇贵人第798章 朕心甚慰第81章 这东西是你的么?第492章 失忆第85章 鬼眼门,往事如烟第492章 失忆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139章 技惊余耀的老者第304章 鸟语和泥鳅背第62章 更狠的方案第682章 贯虹第350章 选择题第70章 报仇吧,小舅子第279章 簪花仕女图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第158章 爬山头,气死猫第762章 他乡遇故知第263章 玉工王孙寿第238章 面熟翻出老照片第428章 灭魂第578章 欠了个人情第596章 居龙山边傍龙河第410章 新手手壮第212章 解玉砂第614章 吃瘪的濮杰第481章 靳伯声第495章 阴差阳错第596章 黄龙背后傍龙河第6章 连环套第637章 南红塔链第625章 自暖杯第39章 杀猪第673章 火字口补遗第418章 酬金免了第182章 气死官窑第298章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第66章 大寿金胎第591章 四路劫法场,发财遇贵人第515章 你是不是在查鬼眼门?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636章 又一幅第609章 刷漆的长案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734章 监测站,研究所第467章 杨锐给的惊喜第424章 额外条件第5章 剃头挂袍将军罐第98章 真有大宝藏!第309章 兔毫盏第67章 赃物第277章 到底谁是冤大头第186章 看上镯子带出龙第312章 我有灯架(为长老影子没有梦加更)第417章 真假参半第597章 神秘来客第129章 康熙通宝,大五帝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354章 及时雨沈歌第180章 这个传人不知情第635章 铺垫第772章 祖传之物第244章 书封里的牛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