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三件疑物

杨四海是催促余耀前往特调局协商传国玉玺线索的事儿,余耀顺势问起有没有滕昆吾新的线索。

“暂时还没有,我看你还是来见面聊聊为好。我正好今天有空,中午你在这里吃个饭,我们食堂的大包子你不是赞不绝口么?”

余耀想了想便答应了。

到了京郊深山里的特调局,杨四海,杨锐一起迎接的余耀,三人随后坐到了杨四海的办公室。

杨锐见了余耀就挤眉弄眼,说:“还记得上次的线索吗?吴处长还真鼓捣到了!”

“啊?”余耀心想,上次杨锐去江州,还是自己帮着问的王奶奶。这里头,是关于民国时期的土匪王自全曾经得到过“传国玉玺”的线索。

说曹操,曹操到。余耀还没继续问,吴臣就推门进来了,手里拿着的,正是上次余耀见到的那个镶嵌紫金字体的盒子。

杨锐的性子比较外放,吴臣则比较儒雅内敛;不过吴臣好久没见余耀,见面之后,放下盒子,先给了一个拥抱。

“来,先看看。”吴臣指了指盒子。

余耀也没客套,打开一看,里面真有一方玉玺!

大气凝重,五龙盘钮;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鸟篆。

不过,这玉质······

余耀皱了皱眉,“这和之前我们推断的不一样,和小玉人还有小印章的玉质不同——这是独山玉的啊!”

这方独山玉的“传国玉玺”,颜色倒是比较特别,和小玉人、小印章的颜色有几分类似,通体蓝白色,只是微微泛绿。

独山玉是华夏四大名玉之一,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丰富,基本啥颜色都有;不过,像这么一大块都是均匀的蓝白色,而且显得有一定油性的,还真是不多见。

吴臣点点头,“我没说这就是真的。但是,这就是王自全当年得到的传国玉玺。你来看看年份!”

刚才余耀一瞅是独山玉,还真没细看年份,于是便上手仔细审视起来,同时问道,“几位领导有什么看法?”

吴臣应道,“我能看到秦汉!”

杨锐在玉石方面很自负,不管是华夏主流玉种还是缅甸翡翠,还经常赌石;他摆摆手,“我和老吴看法不一,我觉得顶多到宋。”

余耀又看了看杨四海,杨四海却道,“这个我不在行。我只知道独山玉开采历史悠久,远了不说,殷墟出土实物就有不少独山玉件,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其实,在“传国玉玺是和氏璧雕成”的大说法之中,单就和氏璧的材质,也有很多争论,蓝田玉,独山玉,甚至和田玉的说法都有。

独山玉的产地在南阳,南阳靠着发现和氏璧的“荆山”比较近,起码比蓝田、和田要近得多。

不过,余耀之前和特调局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传国玉玺应该就是和氏璧雕成的,而玉种,既不是蓝田玉,也不是独山玉,应该是一种特殊独立的玉种。

同时,如果和氏璧传国玉玺的材质,与他们之前发现的小玉人和小印章的材质相同,或者说小玉人和小印章就是制作传国玉玺的余料做的,那么,特调局已经做了检测,这是“天外来客”,也就是“陨玉”。

当然,在最终确定传国玉玺的实物之前,还不能百分百断定传国玉玺就是小玉人和小印章的材质。

“依我看,确实是宋代的,而且应该是北宋的。”余耀最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杨锐微露得意,“单看这工艺风格,就应该到不了汉。”

吴臣没立即应声,拿起杨四海的白皮特供烟借花献佛派了一圈,点了烟才道:“但是这包浆格外厚重,而且比宋代的工艺要显得更加端庄大气。”

余耀应道,“包浆的确厚重,不过独山玉主要成分是‘蚀变辉长岩’,比软玉硬度高,包浆效果不一样的。这工艺风格,从整体来看,的确很是端庄大气,印钮的龙头和龙身造型,也是秦汉时期的风格;不过,这龙的姿态,有些雅致,而且隐隐透出一种灵动的风情,更像是宋代之物。”

余耀说着,看了看吴臣,“我看这‘传国玉玺’,应该是宋人刻意模仿之作,所以不太容易辨识。”

“还有没有别的依据?”吴臣问道。

“还有这个缺角。”

这方“传国玉玺”,也是做了缺角的。

余耀拿着“传国玉玺”迎光,“这地方,隐隐能看到刀痕的特征;怎么修,也不如摔得自然。”

吴臣拿起放大镜,上前细看,余耀顺手指了指边缘一条小绺裂的走向。

“彻底排除!”吴臣终于点头道,“由此断定,王自全得到的传国玉玺,是一件宋代的仿品!”、

“吴处你是怎么得到的?”余耀接口问道。

“也比较偶然。”吴臣简单介绍说,“我去王自全当年控制的豫北范围内查访,遇上当地文化部门重新认定一处明代的土地庙。这土地庙年久失修,里头供台底座下面被老鼠打了个洞,结果连通了暗藏这‘传国玉玺’的地方。关于进一步确证的过程,我就不详细说了。”

余耀点点头,“看来是王自全逃离豫北之时暗藏的。他还玩了个金蝉脱壳啊,将盒子和玉玺分开了!”

“这老小子,逃走的时候估计还坐着想当皇帝的春秋大梦呢!”杨锐撇嘴。

吴臣又点了一支烟,“还有,这次查访,除了豫北,我还走了很多地方,也有别的线索。”

杨四海微微点头示意。而从杨锐的表情来看,这一点他并不知情;看来吴臣只对杨四海说了,现在要对余耀和杨锐说,须得杨四海首肯。

“从满清灭亡开始,民国期间,关于传国玉玺,无论是各路军阀,还是民间高人,可以说再度出现了一股热点暗流。”吴臣先是铺垫了一下。

“这次我我得到的新线索是:当年的暗流之中,曾出现传国玉玺的三件疑物!”吴臣继续说道,“一是我们眼前之物,是豫北土匪王自全得到的;再是,为老蒋效力的谭家也得到过一方玉玺!还有一方玉玺,线索相对模糊,但中谷安次郎和其背后的倭国军方,肯定是参与了!”

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270章 我想起来了第344章 好人做到底第251章 枢府瓷,卵白釉第440章 古玩江湖今犹在,不见当年格古斋第657章 画中玄机第561章 哪儿都能碰到他第494章 收货后的奇遇第544章 万几余暇第159章 犀角杯,蒋烈卿第57章 受启发,打个洞第443章 九宫机关第159章 犀角杯,蒋烈卿第191章 拿下镇纸,又遇蹊跷第80章 金顶香炉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508章 带瓶来,珐琅彩!第387章 他不是一个人第734章 监测站,研究所第540章 标字斗彩杯第406章 抱月瓶,三块钱第602章 小镜天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635章 铺垫第676章 半路杀出第694章 拾古会第450章 镇帮之宝第261章 传国玉玺,和氏璧第314章 血沁第135章 无款辨铭第540章 标字斗彩杯第596章 黄龙背后傍龙河第261章 传国玉玺,和氏璧第275章 海水龙纹高足碗第790章 昭陵六骏,谢流斋第388章 五花八门第644章 百宝镶嵌大师第418章 酬金免了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谭家第578章 欠了个人情第374章 半路出家第340章 谢谢你的理解第637章 南红塔链第636章 又一幅第339章 三尊太颠方鼎第438章 密码错误第258章 谭木匠第251章 枢府瓷,卵白釉第451章 青铜病第667章 难道?第654章 星空图第666章 非拍品第133章 青铜敦,预展前日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443章 九宫机关第286章 上官雨还挺积极第239章 大哥许太炎第103章 跟我一起见馆长第7章 一幅画引发的黑手第146章 定器有芒第517章 笔迹第486章 希特勒收藏的假画第803章 新的征程第199章 两两相对,云里雾里第93章 赌格第144章 因为他是我孙子第133章 青铜敦,预展前日第797章 起飞第34章 镇馆之宝第84章 大掌眼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758章 所谓回流第593章 子冈牌第725章 江龙第801章 拾古会的由来第381章 慧眼独具第742章 罗甸,金甸第426章 诸葛碗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650章 顾二娘第515章 你是不是在查鬼眼门?第794章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第184章 自作主张第758章 所谓回流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没第655章 台盏,柴窑第355章 两个人的尾牙第187章 一句话坏了买卖第76章 你听懂了吗第616章 添上仿款第168章 我还有个名字,许如琢第244章 书封里的牛皮纸第495章 阴差阳错第176章 土字口掌眼第784章 费尽思量,狡兔三窟第744章 八卦湖,太极岛第131章 黄衣大士第25章 白釉执壶第645章 讨主意第695章 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