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三 被扭转的战局

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石岭关失守,明军损兵折将万余,损失惨重,被迫后退,明宣大总督王世扬决定将全军往后移,将太原定为主战场,将集合山西、榆林二镇兵马十三万围歼南下进犯的一万北虏铁骑。

十三万明军里有四万骑兵,九万步卒,全部布置在太原以北的开阔地上,光是大营就能把整个太原城都给包裹起来,如此严实的防卫,让太原城内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的感觉。

而且太原堪称是中国最坚硬的城市之一,有非常优良的防守传统,大家都觉得,这一次就算是明军再废,也不至于让一万人把十三万人的大阵给毁掉了吧?明军边军的战斗力还是有的,不像是那些内地卫所兵,几千人给几十个倭寇追着打。

他们的想法貌似成真了。

万里二十六年正月初三,从太原北面最后一个明军据点阳曲传来消息。

北虏被击败了!

正月初二日,北虏集结八千人马下马步战进攻阳曲,阳曲守将魏真按照王世扬的吩咐,坚决反击,积极防守,为大量消耗北虏有生力量而死战,一天一夜的战斗下来,北虏在阳曲城下撞了个头破血流。

当天晚上,魏真安排好了撤退路线之后,决定进行夜袭,最后一次主动进攻,然后就撤,阳曲就不再守了,因为这里的人都已经迁移完毕,坚壁清野成功了。

本想着要进攻一下就立马撤退,见好就收,可谁曾想这一攻进去就不得了,北虏节节败退,连像样儿的反击都没有组织起来,打起来绵软无力,就像没吃饭一样,没多少工夫就丢了几百具尸体,然后全线溃退。

魏真本来只是想最后打一下的,结果最后打一下就打出了一个北虏南下以来的第一次胜仗,黎明时分,北虏全线溃退出了阳曲,魏真核算了一下,起码杀掉了八百多北虏,斩首都有两百多颗,简直是难得的大胜。

于是他继续率兵追击,一路追杀北虏,直抵石岭关下,在石岭关下和北虏连番血战,居然不分胜负。

这群之前还剽悍不已的北虏好像突然间衰弱下来了,根本抵不过明军的兵锋,若不是石岭关城被他们控制了,而魏真手上兵力又少,估计石岭关都能被一举收复。

魏真大喜之下立刻上报消息给王世扬,王世扬为之震惊不已,再三确认之后,确认北虏真的已经退出阳曲,全线溃退到了石岭关,战局被扭转了!

难道北虏连番进攻之下师老兵疲,已经没有继续进攻的力量了?一层层防线层层阻击的战略目标达成了?而且还翻倍了?

王世扬有点疑惑,担心这是北虏故意示弱的计谋,于是只派了麾下偏将带一万步卒支援石岭关,结果正月初五,石岭关被明军收复,明军斩首北虏一百八十,歼灭北虏近千,更多的北虏全线往北窜逃。

根据魏真的报告,他发现了不少被吃空的粮袋子,还有一些粮袋子里面有些许的存粮,但是数量极少,像是被吃过之后漏下来的,因此他判断,北虏是从大同掳掠了一些粮食,然后南下企图得到更多的粮食。

但是没等他们得到更多的粮食,就被坚壁清野的战术弄得缺粮了,他们已经没有粮食,无心恋战,不得不后退。也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去吃,所以战斗力锐减。

明军已经占据了优势。

这样的报告依然让王世扬心怀疑惑,他总觉得北虏不会突然的就衰败下去,一定是有什么阴谋在里面,他又派了一万骑兵北上助战,自己依然率主力驻守太原严阵以待,并且四处放出哨骑,他怀疑北虏藏了一部分兵力打算偷袭太原。

又过去了几天,哨骑的一无所获和北上进攻的三万军队的连连获胜让王世扬越来越动摇,他完全无法想象之前还势如猛虎的北虏就这样衰败了,难道真的是因为粮食吃完了不得不后退?

难以想象。

但是同时,明军收复了忻州,接着又在忻口和北虏大战一场,斩首一百五十余,收复了忻口,北虏继续溃败,魏真请求更多的援军北上反击,以期收复更多失地,并且北上夺回平型关,驰援雁门关,让北虏的战略企图彻底失败。

北虏的连连溃败没有让王世扬动摇多少,王世扬坚决认为北虏有问题,但是他找不到问题在什么地方,王世扬可以忍,但是军队的将领忍不住了。

前线军队一个胜仗接一个胜仗的打,每天都有斩首,每天都有斩获,他们却一直呆在太原,没有任何战绩,你说要北虏继续强大也就算了,但是北虏连连战败,他们当然愿意发扬墙倒众人推的传统美德。

太原本地军队还好,只想守土,而榆林镇来援军队却不一样了,他们大老远的赶过来就是为了打酱……不,为了军功!

如果不是为了军功,他们过来干嘛?现在北虏如此好欺……如此猖狂,正是我辈男儿需要上去给他们迎头痛击的时候!

王世扬十分无语地看着那些榆林的请战将领。

真是不知道几天以前商议镇守阳曲的人选的时候,这些人去干什么去了,现在看到柿子软了好捏了,一个个比谁都勇猛!

王世扬虽然心里不屑这些人的德行,可是却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阻止他们的请战,虽然以总督的身份可以压制一时,但是无法压制一世,毕竟众怒难犯,他们会说——你只让自己的嫡系军队去争军功,而苛待我们?

该死的军中派系之争!不仅是将军,就算是他这个文官总督都被牵扯进入了!他被榆林镇的人看作是山西派系的总头领,专门和他们不对付,大老远的喊过来,却又不让打仗,什么意思?

压制了几天之后,实在是压不住了,王世扬无可奈何的只好允许一万步卒和一万骑兵北上助战,接着又允许一万骑兵去驰援雁门关。

榆林镇的人算是安稳了一些。

而就在此时,前线再次传来了定襄被光复的消息,这下子不只是榆林镇的兵马了,就连太原本镇的兵马都开始要求北上助战,现在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他们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拿功劳而他们什么也得不到呢?

这是不可能的!

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九百零二 第一份见面礼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纲?三百九十五 陈龙正西行记(一)七百八十四 我可怜的孙孙哟八百五十六 朱赓忧心忡忡二百三十三 明军血战德川军(下)八百零四 放心吧!四十三 地道挖成三十六 八成把握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认怂三百四十二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下)四十六 宁夏乱平一百九十 德川家康讨厌惊喜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与遗臭万年六百零八 萧如薰的目的八十一 萧如薰的要求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五百零八 王世扬的决心三百九十七 陈龙正西行记(三)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八百九十四 诛杀(下)九百三十九 刘黄裳开城三百九十九 失望的陈龙正与热切的欧洲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六百四十九 诱敌三百六十九 袁黄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阴影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剑,剑指北海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缅甸镇(下)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职位一千三百零六 买卖来了四百五十五 焕然一新的水师九百六十 斗富战争八百五十四 京师大乱(下)四百二十二 心底最深的野望九百一十六 毒酒八百九十三 诛杀(上)六 备敌九百零二 第一份见面礼七百九十三 直达缅甸七百六十一 老夫亲自为你牵马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八百四十七 投名状一千零四十三 我还能说什么五百一十七 君臣再相见七百二十一 皇帝与秦国公一千一百三十七 于事无补六百一十五 狗与狼二百五十四 封赏的难题一千一百三十二 保命牌五百七十八 赵志皋最后的努力四百二十 莫不是吕宋岛上的佛朗机人得罪了萧镇南?八百四十五 动手!三百七十八 拜见提督一千一百五十八 极恶恶人萧如薰一千零八十五 遍读史书的太上皇一百八十 高薪养廉?一百九十四 他注定找不到识字的人一百五十八 过年(四更)六百七十九 历史变局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缓九百七十七 辽东巡抚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五百零八 王世扬的决心九百二十九 完全不同的道路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五百三十 为何不去挑战?不去超越?五百四十二 萧如薰第一次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产生了怀疑九百四十 反派与正派四十六 宁夏乱平一千一百五十三 飞凤关告急三十一 朱翊钧的惊喜二百五十三 朱翊钧终于畅快的大笑起来四百七十七 局势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三百一十六 纳瑞宣王的决议一千零一十 来我这儿吧三百零二 燧发枪(上)一千一百三十七 于事无补八百一十一 后悔的刘黄裳八百四十五 动手!七百九十三 直达缅甸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一千零六十八 我接替你的职位二百八十九 团聚难二百三十六 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三百二十九 大明的无敌舰队三百八十九 来自北方的风暴一千二百三十五 真的出事了一百二十 克复开城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一千零九十九 安南之乱二百五十九 朱翊钧的组合拳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边一百六十六 落后就要挨打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七百九十七 策反七百四十八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