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章淳离京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之日。

汴京大大小小的院子里皆是开满了花,万紫千红般的颜色和那脆脆鸣叫的声音,便是在呼唤着,春日已经到了。

然而春花烂漫的时候,朝中却开始变得颇为沉重起来了。

赵佶开始大规模调换三省了,先是调用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随后又把礼部尚书李清臣调入三省,任为门下侍郎,而后又让翰林学士蒋士奇进入枢密院,为同知枢密院事,并且昭告天下,让以前的元祐党人如范纯仁、苏轼皆归原位,朝政自此一下子动作变得新气起来,朝堂上言事者也开始多了起来,谏者如流,恍若春季。

王贤此时还坐在皇家的崇政殿里,等着皇帝的到来,开始日复一日的讲书。

事实上,他的讲书根本不算是讲书,赵佶是一个聪明之人,而且正是上位不到几月,一心想着做一些有为之事,平常也闲不下心来听这些圣人语、古人言,所以大部分时间就和王贤说一些朝廷之事以及自己的各种理念,直到曾布知道以后,在朝中谏了一下,赵佶才算老实不少。

不过他还是不喜欢这样的圣人之言,王贤讲书虽然不是极为枯燥无味,但老是说这些仁义之言,赵佶还是有点腻烦,于是又故态重萌,开始说起话了。

王贤此时坐在这里,面色平淡无比,他自那日听到答图不见以后,心中一直放不下,然而思来想去却不知该如何去寻她,自己现在是一届书生,什么都做不了,他只能每天照常地过来给皇帝说书,顺便听一听朝廷内部的情况如何了。

“哈哈哈。”外面一下子传来爽朗的笑声,然后就见到赵佶背负着手,脸上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王贤此时站了出来,先跪下行了礼,然后才呵呵一笑道:“外面春光怡人,春柳绿绿,春花满香,而皇上却也是春风满面,不知又有何喜事了?”

赵佶直接地走到最上面的案台边,然后笑了笑道:“今日朕做了一件大好事。”

王贤见到赵佶高兴,便问道:“陛下为人君,常以天下人为重,所为之事,皆是好事,却从不言之,今日竟然说了出来,那臣真有兴趣闻之了。”

赵佶笑道:“这也是实话,朕把范纯仁和苏轼诸元祐党人召回来,据说天下士子皆是弹冠相庆,不过今日朕又做了一件好事,王贤你听闻过编类臣僚章疏局吗?”

王贤一愣,随即道:“就是那个编录臣子们之言事的章疏局吗?臣亦是有耳闻。”

赵佶笑道:“此局乃是先皇因新法之事,上言太多而设,本是让诸臣僚能谨言,却未想到最后却堵住了臣下们的嘴巴,变成了如此局面,朕今日听曾肇之语,便罢了此局,朝中之人除了个别皆都是大为欢喜,想来朕又是作对了。”

王贤见到赵佶极为高兴,不由笑道:“陛下此举便是广开言路之行,天下自是称善。”

赵佶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道:“今日让朕更为高兴的便是这个。”

他说着便从衣袖之中掏出一本奏章出来,王贤一见,随即惊讶地道:“陛下,这……”

赵佶哈哈笑道:“你是奇怪,朕是怎么把奏章带出来的吧?告诉你,朕是趁着下面的朝臣们不注意,也趁着太后不注意,偷偷地藏在衣袖中的,神不知鬼不觉,谁也没有发现。”

王贤见那奏章是黑色的,便知道是地方上所呈上来的奏疏,他小心地问道:“陛下把这奏章私带出来,难道这奏章之内有何事让陛下高兴的吗?”

赵佶用手指了指王贤,然后笑道:“王贤你果然深知朕意!便是如此,你自己拿去看一看吧。”

王贤接过赵佶递过来的奏章,微微扫了一眼,然后便笑道:“那臣要恭喜皇上了。”

赵佶呵呵笑了笑,然后走了几步方道:“筠州推官崔堰上了此奏,此人位卑而不忘国之忧,实乃大才!而其中所言章淳操持国柄、遮蔽圣聪,堵住天下人之口,朝中之人言司马光为奸,而天下人皆以为其忠,而朝中之人认为章淳为忠,天下之人皆以为其为奸臣!哈哈,他还直接叫章淳为‘淳贼’,此疏正合朕意,如此以来,章淳归家之日不早也!”

王贤见到赵佶兴奋无比,也不好说什么,待过了一会他停下走动,然后才笑道:“陛下,章淳待在朝中之日应是时日不多了,然而陛下你新登大宝不久,便离弃前朝老臣,这于情于理皆是不合,此事仍要暂缓行之啊。”

赵佶一愣,随即不满地道:“章淳之恶,天下人皆知,朕这算是替天行道,又有何不可?”

王贤沉吟了一下道:“陛下你所拿奏疏乃是一个州县推官所上,虽是弹劾之言,却轻于鸿毛,若如此便治章淳之罪,贬其出朝,别人必言陛下你因继位之事,挟嫌报复,此事还当从长计议啊!”

赵佶顿时有些丧气地道:“还要何从长计议?朕对其不满久矣,每日在朝见其位于前列,便如芒在背,恨不得早日贬其出朝,本以为今日有此奏章,便有些希望了,却没想到还是要从长计议!实在是败兴,败兴!”

皇帝说败兴,王贤自然心中一慌,连忙道:“陛下,其实朝中之人不满章淳亦是久矣,而今开了言事之例,日后必然会有人过来说及章淳之恶的,陛下便不要如此着急。”

赵佶摇了摇头道:“朕实在不想见到他。”

王贤心中一转,然后便道:“陛下,你常常说为一圣君之根本便是忍耐,如今之事,便是忍上几月而已,陛下为何失言?”

赵佶一愣,然后坐在案台这边,叹道:“朕心中也知道此时不能贬出章淳,但实在心中不满,见到章淳心中便恨。”

王贤呵呵一笑道:“陛下,圣君便是可忍此等,陛下你既然立志为圣君,便当如此,幕幕夜色又何能当过破晓之日,奸邪小人又何能当过朗朗乾坤?此中道理,陛下也是知晓的。”

赵佶点了点头,然后叹道:“罢了,朕再忍上他几日,要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方再把他贬走也不迟。”

王贤连忙说道:“陛下圣明!”

赵佶此时伸了伸懒腰,正要说话,却见到外面跑进来一个小太监,此时直接跪了下来说道:“皇上,礼部李大人已经把士子们带到讲武殿之中,请皇上你殿试,李大人他们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便催奴才过来找陛下,请陛下前去点评试卷。”

他说完,赵佶才是恍然大悟一般,呵呵笑道:“朕都忘了,本届科考已经结束了,今年如此之早,朕还不太适应,王贤,你便陪朕一同过去看看吧,这些士子们都是饱读诗书的人,朕要好好的评定一番。”

王贤此时顿首道:“臣遵旨。”

赵佶此时站了起来,然后便对那小太监说道:“你便去和李大人说上一番,就说朕马上就到。”

那小太监称是便起身下去了,赵佶此时微微一笑,然后对着外面道:“来人,摆架讲武殿。”

王贤跟在赵佶的皇架后面,绕过紫承殿,向西而行,便到了那个讲武殿。

四月的春天明媚非常,在这外面的院子里走的时间长了,还真的会感觉到很热,幸好有一片片绿荫在整个皇城大院之中贯穿着,让人划过一些凉荫。

到了讲武殿,这边果然有不少人正待在那里,赵佶一到,自然就有人喊了一声“陛下驾临”,而后下面便跪下一片了。

王贤此时目光扫了过去,见到大概有四五百的士子待在这里,殿试基本上不会唰下谁,所以这些人都会成为进士,日后的朝廷大官们也都在这里面了。

他此时见到赵佶微一抬首,然后便坐在这边的上位,并且对着走上来的李清臣笑道:“李卿,你和王贤皆坐下来吧。”

李清臣是一个很老的老头子了,此时闻言立刻道:“臣多谢陛下厚恩!”

他们两个分左右而坐,赵佶便笑道:“下面的便是本科的士子了吧?”

李清臣点头道:“启禀陛下,本科共取士五百一十八人,其中进士甲科为何东、胡欲言、汪洙,请陛下殿试策之。”

王贤微微一愣,刚才听到汪洙的名字,让他有些惊讶,连忙向那下面看去,却什么也看不清楚。

赵佶摆了摆手道:“辛苦李卿了。”

他这时看了看下面的士子们,然后便对旁边的太监说道:“把进士甲科的试卷呈上来。”

这时已经有人呈了过来,赵佶随便拿了一份,然后看了一看,不由有些惊讶,随即便道:“此文深得苏轼之意,虽是说游历,却处处在言道,所谓文以载道,莫过于此,实乃奇才也,却不知此文为何人所为?”

李清臣便道:“回陛下,试卷上有糊名,此时也已拆开,陛下可观之。”

赵佶呵呵笑道:“这个何东果然不错,为文有东坡之风,却无纵横家之气,实在难能可贵,便为殿试第一名吧。”

王贤和李清臣对望一眼,然后便道:“陛下,先看完其余诸人的试卷再做定论吧。”

赵佶一愣,随即笑道:“难道还有人写的比此文更好的吗?”

王贤微笑道:“这便要请陛下过目,方能得之。”

赵佶便拿起另一份试卷,看了一看,不由站了起来,连声赞叹道:“诚为佳文,诚为佳文啊!此文止有二百余字,但却言及数事,颇有昔日王荆公之遗风,此等文章若不得第一名,实在难以谅之!”

王贤微微一笑,进士可不是盖的,那个进士甲科的人更不是随意就能当上的,他们的文章已经到达一种境界了,一笔一划都是如此,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不是能等闲视之的。

他此时笑道:“陛下再看一下另一份吧。”

赵佶点了点头,然后拿起另一份试卷,看了几下才放下道:“此文甚是平常,只是颇合古意,有古文之风,勉强算是佳文了,比起另外二文可谓不足。”

李清臣这时连忙问道:“陛下可有圣断?”

赵佶点头道:“便让这个胡欲言为进士甲科第一名吧,那何东次之,汪洙再次之,余者名次微变即可。”

李清臣这时站了起来,然后走到下面跪下道:“臣遵旨!”

赵佶这时连忙说道:“李卿快点起来,你年纪大了,平常见到朕就不要跪下了,起来吧。”

李清臣又拜了一下方道:“陛下如此关心臣子,实乃是我等为臣之福,臣谢恩。”

他这时站了起来,然后又走下去和那礼部的官员说了一番,最后才走上前来道:“请陛下唤三甲之人前来赐名。”

赵佶点头道:“便喊上来吧。”

这时那旁边的太监便大着嗓门喊了几声,随即便从下面走过来几个人,皆是平常儒服,衣冠楚楚,走到玉阶下面齐齐地跪了下来,口中皆是呼喊了几声“吾皇陛下万岁”,便等着赵佶训话。

赵佶此时微微一笑道:“朕适才看了你们的文章,朕以前以为为文容易,后来真正写起来才知道不易,天下能有像王荆公、苏轼诸人之文少矣,今日得见诸位之文,便知道朕以前是小看天下士子了,诸位皆是大才之人,朕怜之,日后磨练,定有大为。”

下面的几个人都是连连谢恩。

赵佶笑道:“你们三人便站起来吧,朕看今日天色不错,暖风袭人,便以今日之景随意为诗为曲儿,如何?”

皇帝命令他们如何不从,此时三人皆都站了起来,然后偷偷地瞧了瞧皇帝一眼,算是一瞻圣容。

王贤此时也看着下面,这三人之中,那中间之人颇为年长,大概四十多岁了,但很有精神,旁边两个皆是年轻人,他等那三人都站起来的时候仔细看了一下,然后不由一笑,却原来此汪洙便是彼汪洙,没想到他离开太学,闭门读书,却竟然登入三甲,实属喜事。

李清臣见到那三人都不说话,不由地道:“你们三人还不咏诗,陛下方才已经赐题了。”

那三人一愣,随即就明白起来,直接用周围之景来作题目,他们都是才思敏捷之辈,这些自然难不倒他们,或描绘景色,化静为动,或言景及理,以述其志,或杂糅景色,以物指物,待到诸人都吟诵完毕,赵佶才哈哈笑道:“果然是才思敏捷之辈,李卿,此届进士你没有看错,实属才子之辈。”

李清臣慌忙称谢,却又听到赵佶道:“然而光有文章是不够的,治国之道,并不在书本里,也不在心中,而是在于身边,所以进士诸人,皆要历练一番,不磨砺不成气候啊!”

这个道理是每次都要说的,李清臣便道:“臣明白陛下之意,便向吏部说于此事。”

赵佶点了点头,然后呵呵笑道:“朕知道诸位进士定要去赴琼林宴,便先贺上一番了。”

这三人皆是慌忙跪下谢恩,然后便听到太监之声,皇帝回宫了。

四周皆是跪下一偏,等到皇帝远行过后,诸人才站了起来。

李清臣此时微微一笑道:“王学士却也未随陛下回殿内说书?”

王贤呵呵一笑道:“讲书的时间已过,在下也是图个清闲,李老大人就不要笑话才好,况且这下面的一个士子和在下乃是故友,所以便想会一会他,便和陛下说了一下,留在此了。”

李清臣惊奇地道:“王学士之友亦是本科进士?”

王贤点了点头,然后笑道:“李老请。”

他们两人这时并肩走了下来,一直到那三人的面前,这边的三人此时见到两个红袍官服走了过来,皆是弯腰低头,不敢仰视。

王贤此时微微一笑道:“德温,良久不见,别来无恙。”

汪洙一愣,随即抬起头来,见到是王贤,不由又惊又喜地道:“臣贝,你却为何在此?”

李清臣呵呵一笑道:“王学士乃是经筵侍讲,官至四品,今次便是陪陛下过来殿试的,自然是在此,听闻你与其是旧友,你们二人便闲聊一会吧。”

下面的人都是惊讶一下,然后颇为羡慕地看着汪洙和王贤,心里面揣测不少。

李清臣此时满含深意地道:“学士近天子,又为陛下讲经,可谓责任重大,定要小心从事啊。”

王贤连忙道:“多谢李老关心,在下铭记在心。”

李清臣一笑,然后便从下面走开了,而后礼部之人便过来清场了。

汪洙还没有反应过来,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臣贝你竟然成了朝廷大员了。”

王贤呵呵一笑道:“虚名而已,此处不是说话的地儿,德温便随我过来。”

他此时带着汪洙向南而行,然后行之一间亭子之中,方才笑道:“此处乃是皇城之南,风景独好,又是极为清净,最适合你我二人一叙这多日之事。”

汪洙面上还是有些不可思议地道:“我虽早知臣贝你乃是大才,却还是不敢相信你十六岁便居此位,可说史无前例了,实在让人敬佩。”

王贤摆了摆手笑道:“德温莫要赞我,其实我哪里有什么本事?皆是运气而已,不过德温你却不同,在家闭门读书,竟然真的博得一个进士,而且是三甲之内,实在是可喜可贺,令人赞叹,此事定要去庆贺方成。”

汪洙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几次科考皆是未中,哪里敢在臣贝面前自夸。”

王贤呵呵一笑,又和汪洙说了一些旧事,太学这一两年内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遍,然后便笑道:“如此知晓你的消息,却没有见到一宝兄,也不知他现在如何了?”

汪洙微微沉吟道:“万宝兄实在过于奇怪,想不到又是一年,虽是太学,也已不同了。”

王贤叹了口气,慢慢地道:“是啊,所谓物是人非,便是如此。”

过了好久,天色也是不早,他们也说了好久,汪洙才笑道:“臣贝,如今你已是高位,却与我这寒士如此客气,当年果然并未看错你,你我他日定当要好好聚上一番,你看如何?”

王贤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

他们又说了好久,王贤才送汪洙走出皇城,此时天色已经黄昏,他便直接向家行去。

弯月上来的很快,那西边还是夕阳无限,而东方已经有月牙儿挂在天际,左右之间,竟然十分有趣。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王贤心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句,猛然止步,然后看了看那天上之月,清淡无比,和那西边的夕阳想必,便像是萤火一般,并无光辉。

他此时微微一笑,便又走进家中,然后便先吃了饭,稍微洗了一下,一日的困顿便由此而消。

月色已经深了,他此时打开窗户,见那月光照在院子之中,反射着道道的银光,那柳树在月光之中,被晚风吹着,四处的荡着,原来青色的院石,此时已经看不清颜色了,而院子之中的柱子、墙壁、屋檐,都蒙上了一层灰色,怎么看也看不清楚。

院子里面的那个亭子,此时仍然在月光之下,王贤的眼光微微看过去,却见到一个模糊地黑影在那里,像是一动不动,却又像是微微动作着。

他此时抬步而行,走到兰亭之中,见到一个素衣淡服的女子坐在亭子之中,扎着很好看的发夹,但月色之中却看不清她的脸蛋。

他轻步地走至亭子之中,然后迟疑地道:“语嫣?”

那个女子此时抬起头来,正是语嫣,她看了看王贤,然后叹了口气道:“你也过来了,坐下吧。”

王贤便坐了下来,然后道:“怎么这么有雅兴,已经很晚了还在这亭子之中,在想问题吗?”

语嫣慢慢地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此景像不像?”

王贤一愣,随即点了点头道:“此景很像,不过我们两个却不像是约会。”

语嫣长出了口气,然后道:“你我二人竟然因为同一场缘分到了这个世界,而且又见到面,也算是缘分了,回想这两年来,真让人感慨万千啊。”

王贤默然地坐着,自己自来到这个世界,实在经历了太多事情,他不愿意去回忆了,因为很伤神,也很伤心。

晚风吹过柳枝,哗哗地响了想,便让人心中有着莫名的触动,风吹柳动,也吹心动。

语嫣过了许久才道:“直到今天,我教徒弟教的差不多了,以后便准备进行试验和开发了。”

王贤一愣,然后笑道:“如此便要恭喜你了,看来第一台发动机不远了。”

语嫣慢声说道:“还早呢,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去做,所有的材料都还没有准备,各种设计还不完善,总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千头万绪不知怎么办,说起来以后可真的要忙起来了。”

王贤点头道:“总会好起来的。”

语嫣看了一下王贤,然后道:“你作了皇帝的老师也有好长时间了,感觉这个皇帝怎么样?”

王贤微微一笑道:“现在的皇帝很有上进心,他是一个想当好皇帝的人,估计这样再过一些年,定然是一个好皇帝。”

语嫣有些奇怪地道:“他不是宋徽宗吗?是亡国皇帝啊,怎么会是一个好皇帝?”

王贤一愣,冲口而出地道:“他就是宋徽宗吗?”

语嫣懒懒地道:“宋徽宗赵佶,你不会不知道吧?”

王贤确实不知道,他微微一想,然后呵呵笑道:“就算他是宋徽宗,也是一个与原来不同的宋徽宗了,你听过蝴蝶效应吗?说是有一只小蝴蝶,他扇动一下翅膀,几千里地就会有着极大的改变,这就是蝴蝶效应了,我们来到这个时代,也会引发蝴蝶效应的,说不定这只小蝴蝶把宋徽宗变成了一代明君了。”

语嫣轻笑道:“这个不是理由。”

她微微沉吟道:“或许他是刚做皇帝,有着新鲜劲头,待到以后,定然还是会亡国的。”

王贤摇头道:“语嫣,其实亡国之事,难道可以怪一个皇帝吗?事实上,如此大宋便是内忧外患沉于水底,就说将兵之事,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兵力衰弱,将士懦弱,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对抗这个时代的其他民族军队?契丹、党项、女真,甚至是草原人,都是兵强马壮之辈,大宋这样的养兵,虽然养的很肥,却一点用处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知道逃命,上下都是一团糟,所以首要之举便是强兵。”

语嫣一愣道:“强兵?”

王贤点头说道:“便是强兵,只有军事实力有了,才能保证自己国家的利益不会被侵犯,如今契丹压迫大宋这么久了,西夏也是一直不拿大宋当回事,为什么?就是因为打仗打不过他们,所以只能当缩头乌龟,如何能保障自己的子民们不会被抢被杀?只有靠自己的军队,只有强大了军队,才能保证安稳。”

语嫣叹了一口气道:“或许是吧。”

王贤此时坐在石凳上面,月光微微照着他,靠在这边的柱子上,被微风轻轻吹着,竟然有着说不出的惬意。

语嫣此时又出声道:“你还记得那晚在这亭子中说的话吗?”

王贤微微一笑道:“怎么不记得,你当时说了一大堆后世的事情,说起来现在也有一年多了,我们又坐在这儿说话了,不过感觉起来不太一样。”

语嫣有些奇怪地道:“怎么不一样?”

王贤说道:“那时候我和你不是很熟悉,而且因为之前你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太好,所以那天晚上说话之前我本对你很有戒心的,可是说着说着便感觉有些亲切了,这就是所谓的消除隔阂吧。现在就不一样了,你我二人可以算作朋友或者是兄弟了,说话也不用顾忌什么了,基本上什么都可以说出来,呵呵,所以感觉起来就不一样了。”

语嫣呆呆地坐在这儿,过了许久才道:“难得你把我当成朋友了。”

王贤笑道:“这是自然的了,你想一想,我们二人算是一起过来的,在这个世上,也算是相依为命了,自然算是朋友了。”

语嫣微微一笑道:“我却没把你当成朋友,而是一个潜在的对手。”

王贤舒了口气道:“语嫣,我知道我们之间有些想法不一样,不过你这个信奉自由的人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我不赞同你的观念,但我尊重你的观念。这是一个道理,我们何必拘泥这个呢?又何必说什么对手之类的话呢?”

语嫣微微一笑道:“你紧张干什么?我只是胡乱说说而已。”

风吹过来,竟然让语嫣的青丝乱了起来,她微微梳理一下,突然笑起来道:“这个时代真的好奇怪,就说这个梳理头发吧,本来以为没有什么花样,谁知道竟然有那么的样式,比起后世之中所谓的发廊还要厉害,真是让人惊讶了。”

王贤微笑道:“这便是我们先祖们的厉害之处了,所以你不要带着自以为自己先进的思想来看待这个时代,事实上,比起后世,这里有着我们丢失的很多东西,那些我们再也找不到的东西都在这里。”

语嫣有些奇怪地道:“比如?”

王贤道:“比如那美好的心灵,我们在后世之中总是说好人难寻,可是在这个时代,心灵是美好的,人们很少会丢掉这样美好的一面。”

语嫣有些撇嘴地道:“这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

王贤呵呵笑道:“你还不承认了,事实上,古人比我们想象之中要伟大,他们的灵魂一直通过血液传输着,慢慢地成长着。”

语嫣一笑道:“你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哲学家。”

她脸上表情变得忧郁起来道:“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最近老是睡不着。”

王贤此时站了起来,然后突然摆出一个姿势,并且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想不到语嫣小姐也睡不着。”

语嫣“扑哧”一笑道:“别恶心我了,好了好了,我回去睡觉了,你也早点睡觉了。”

王贤见她站了起来,月光照着她的脸色,竟然颇为的忧郁,他不由地提醒道:“你不要想太多的事情,有时候把自己的心思抛开是一个好办法,这样睡觉也睡香了。”

语嫣微微一愕,看了看王贤,欲言却又止,然后便转身走回去了。

王贤此时摇了摇头,像是也要抛开心中的那些事情,过了一会,才长叹口气,也走回去睡了。

…………

包特那在汴京住的还算习惯,他的汉话也学的挺快,不过也不轻易开口,而且也不喜读书,他本来想着回去,可是王贤一定要让他等自己做好一些事情后一起回去,而且闲着没事做,便就在城东的一家武馆里面做起了箭术老师。

王贤时不时便和他见上一面,说一说汴京的事情,汉人的风俗,而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有些茫然,答图她在哪里?

朝廷之中的经筵还是没有停,王贤每日还是过去给赵佶说书,顺便听一听朝廷趣事,然后再返家。

每日都是这样的周期而行,他也没有厌烦,但是朝廷现在确实开始发生了变化,因为太后开始撤帘还政,不再同听,赵佶终于独揽朝政,而言官们终于开始对章淳动手了。

事情的起因是哲宗皇帝陛下归天之后,章淳任山陵使,负责安葬之事,可是言官却开始说那日大雨,章淳便把哲宗皇帝的灵柩放在泥泞之中,直到次日方才抬出来,这便一下子让台谏官们找到了把柄,纷纷说起章淳如此怠慢哲宗灵柩,乃是对哲宗皇帝的不敬,要皇帝重惩。

赵佶找的便是这个机会,立刻便把章淳贬出朝廷,外放到越州为知府,心中一口恶气终于出了,一连好几日都兴高采烈的,光是请王贤吃御膳就好几次,倒是让王贤也变得高兴起来了。

可是朝廷之中变得不安稳了,几乎所有人都感觉不安定了。

言官们的地位大幅度提高,而朝中的老臣除了曾布有太后撑腰,其他的人都开始提心吊胆起来,就连举动都变得极为小心了。

王贤此时也变得小心起来了,他心中还想着那日章淳被贬之后和自己说的一番话。

他历经几朝,可以说是大起大落了,自哲宗绍圣的时候,他便开始大力打压起司马光这样的元祐党人,又推行已经变了味的变法,增加赋税用于陇西开边之战,又全力地打压政敌,可以说在天下人的眼中,他算是一个奸邪之人了。

可是,那日他要离京之时,让王贤彻底地改变了想法。

这个老人真的老了,历经风雨的他又瘦又高,发须都是雪白,脸上有着很多深深的皱纹,穿着一身黑色的儒袍,鞋子也有些旧了,坐在那里,就像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人感慨不已。

他对王贤说了很多话,此时的他再也没有那种气势了,便是以一个老人的身份慢慢地向人述说自己的人生经过。

也许他没有错,元祐的时候,司马光一股怒气无从发起,便把这帮元丰的臣子们全部贬走了,而后哲宗绍圣,他归丞相位,多年来的那一腔怨气和对王安石新法的信仰,自然会以眼还眼,报复起来了。

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倒真让他看透不少,如今退位之后更是明悟,不管强权如何,到头来还是悲惨收场,昔日的安国宰相赵普、后来的寇准、王安石,恋权异常的吕惠卿,还有那元祐时的蔡确,又有几个人善终了?

然而他们在政坛之中太久,始终放不下,放不下这社稷之事,放不下政坛风云,放不下这国家兴亡。

章淳和王贤说了很多事情,大多的便是勉励之语,但说道后来就变成一个寄托了,他开始把希望寄托在王贤的身上,那些他未完成的事情,还有那些他心目中的事情,都一一说了出来。

从范仲淹开始,每一个宰相心目之中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富国强兵,让大宋不再如此的窝囊,庆历变法如此,熙宁变法也是如此,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想法,国富之后强兵,能使得大宋一雪前耻,又能稳定前行,这是所有的人一心想要努力的结果。

可是他们却起了极大的冲突,再一片的争吵之声迷失了自己的理想,等到走下自己的位子才有些醒悟,往日的那么多时间便像是逝去的流水不可再来了,他们也只能带着那永久的遗憾,带着那依依不舍的想法离开了。

王贤终于明白起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梦想,但是现实之中会很容易迷失的。

章淳最后离开的时候,千叮万嘱地说道:“勿忘,勿忘。”

这个老人的眼神让王贤有些刺痛起来,这是一种遗憾不已的眼神。

壮志未酬!

这才是一个人心中的遗憾,不管是身在庙堂,或是在江湖之中,昔年宋太祖有此遗憾,宋太宗也有此遗憾,后面的宰相寇准、王钦若,还有范仲淹、王安石诸人皆是有此遗憾,这是近百年以来流淌在士子们心中的遗憾。

王贤微微叹了口气,外面已经黄叶了,这个季节过的好快。

现在的大宋还没有看到任何的衰败,没多久夏国还派人过来称臣,和那北边的辽国也维持着和平的关系,而百姓们尚还安稳,一切都像是太平年代。

可是危险就潜伏在这里,这种危险是谁都没有看见的。

他此时把书合上,向那院子里望去,落叶遍地,触目惊心。

大宋便像此时的季节一般,过了那朝气蓬勃的春天,也过了那灿烂美丽的夏天,到了这样的一个季节,还将要迎来那枯木孤寒的冬天。

这个时候,如何来保护自己?如何来保护大宋呢?

章淳把期望留给了自己,可是自己又能如何来做?

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3节)外传:失踪之事(二)第125章 烟雨江南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156章 柳衣巷中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节)第47章 宏伟设想(下)第21章 合不勒(上)第45章 终于返家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4节)第73章 酒误之缘第83章 摆宴饮酒第142章 筹粮之法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3节)第45章 终于返家第58章 遇上好人第118章 四大将(上)第59章 王家老小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节)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5节)第75章 细语嫣然(上)外传:失踪之事(五)第124章 沿河而行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3节)第130章 天降甘霖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5节)第10章 行医者事第101章 拜访清照第139章 杭州之行(第1节)第129章 书房所思第141章 家人团聚第75章 细语嫣然(上)第96章 雪天观景第65章 谁主此案第145章 风云变换(第2节)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1节)第93章 再遇端王第46章 宏伟设想(上)第172章 扎军之夜(第3节)第148章 风云乍变(上)(第1节)第65章 谁主此案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节)第117章 初临扬州第22章 合不勒(下)第122章 明教报仇(第1节)第131章 泄洪前后(上)(第3节)第91章 炉边商议第51章 又要远行第134章 何谓奸商(第1节)第16章 突遇狼群第8章 关进黑屋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5节)第144章 失粮之事(第3节)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1节)第114章 章淳离京第62章 命悬一线第128章 因祸反击(下)(第2节)第146章 不可思议(第2节)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节)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3节)第85章 朦胧月下(下)第117章 初临扬州第169章 巧中之巧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3节)第18章 不见答图(下)第131章 泄洪前后(上)(第2节)外传:失踪之事(十)第136章 好事连来(第3节)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92章 神秘通道第30章 内斗不断第113章 所寻之人第28章 大汗遭刺第38章 说服萨满(下)第77章 太学三舍第136章 好事连来(第2节)第51章 又要远行第54章 面呈宰相第31章 达成交易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2节)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3节)第170章 封王封公第168章 夜谈天下第117章 初临扬州第54章 面呈宰相第76章 细语嫣然(下)第57章 逃亡途中第90章 文人之论(下)第138章 唯别而已(第1节)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2章 合不勒(下)第82章 同室之缘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节)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1节)第131章 泄洪前后(上)(第2节)第6章小孩生病第99章 除夕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