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战事又起

明教大军进入金陵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

正月初十的那天,天气还是有些寒冷,但是这个时候金陵城边站满了人,而城下也是列队站着一大群人,先头的是一群骑兵,而最中间的是四个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仰面看着那有着千年历史的金陵城,面上皆是有掩饰不住的笑容。

这四个人就是此次明教组织大军的头领:陆行儿、陈十一、李天和张浩,本来江南联军是有八个头目的,可是经过这几个月的征战,那些弱小的头领或是战死,或是兼并,或是被赶下去,到了约定攻打金陵的时候,便只有这四个头目了。

而其中最为强大的便是陈十一,他为人聪明且异常谨慎,颇有心机,又懂得带兵打仗,以数千人可败官军两万,在江南一代名声赫赫,仰慕者许多,而追随者也是许多,自他起事以来,便有许多人慕名而去,而他不骄不躁,又对人和善,所以发展的很快,如今已经拥有数万大军,俨然是江南一虎了。

而李天和陆行儿皆是各领一方,他们两人都是原先的明教在各地的领导者,虽没有像陈十一那样的威名,但也有不少兵士,此次分工部署,两人都出了很多的力气。

最为奇特的是张浩,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是明教的人,而且和明教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人本是江南望族之后,明教揭竿而起以后,他立刻组织家中丁壮和族人,最后又出资招募,得三百人,竟然杀县官,袭官府,在附近闯出极大的声名,随后他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而且他知道自己孤身不行,就带着兵士们投靠了陈十一,暗中发展,虽然他一直不是明教的人,但是陈十一诸人对他皆是从不做提防,就是教内之事也时常让他参与。

他们四人皆是此次联军的头领,不过大家还是暂以陈十一为首,一同进攻金陵,四家之军都是集中调动,这次金陵之战对于陆行儿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实情,因为原先曾有誓言:若是谁先得到金陵,便以谁为主,所以他们四人此次都是极为看重攻打金陵城,特别是李天,从除夕到后来的数日,每天都有他的兵士冲锋在前,故而此战损伤极多。

陈十一倒是并不在意谁先进入金陵,他的想法不在于此,而在于进入金陵后所能做到的事情,这些虚名之争他一点也不关心。而且他用兵谨慎,所以损伤之数不多。

张浩不一样,他知道凭着自己的实力,肯定不可能先进金陵的,而且就算进了金陵城,自己也不可能为首,另外三家的实力摆着那里呢,除非自己嫌命长了,所以他尽力地避免自己的军士伤亡,每次都是从侧翼助阵,从不敢真正向前。

只有陆行儿满怀信心,他因为和王贤有过约定,所以早有胜券在握的感觉,这次进攻也多是为了打消守城兵士们的积极性,所以虽有伤亡,也不是很大。

本来四家联合攻城,都是有很大野心的,只是金陵城乃是江南铁门,虽然他们连续发动了太多冲锋,但都被挡了下来,不仅没有拿下金陵城,还损失惨重,所以才不得不罢兵停战。

陆行儿知道时候已到,便提出要去招降,陈十一、李天和张浩都是极为吃惊,然而还是让他去了,他们并没有对招降抱有什么大的希望,毕竟以前也曾经招降过,基本上都是被拒,这金陵乃是大城,江宁府又是江南的大郡,怎么可能会那么容易的招降呢。

而李天和张浩见到陆行儿只带了两个亲兵就进城了,皆是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心中期盼陆行儿惹江宁知府生气,然后被其砍下头颅,那样这大军的势力又少了一只。

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陆行儿进了金陵城没到一个时辰,便又走了出来,而且还带来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金陵投降了。

李天听完之后,立刻说这是诈降,让陈十一不要相信,张浩也是连忙附和,倒是让陆行儿气的脸色发红,竟和李天吵了起来。

而后来陆行儿又说起王贤的三个要求,这下让诸人皆是不满起来,李天暗讽陆行儿,说他独吞了那数万官兵,而张浩也是不满休战一说,一时竟然争论不休,差点拔刀相向。

不错最后陈十一却发话了,他是四家之中最有实力的,所以也最为有影响,因为他心机很深,所以看的很远,当下还有什么比起进入金陵更为重要的事情呢?只要进入金陵城,那么就可以以此为根本,不再是流寇一样了,那样才算是打天下。

所以他力排众议,决定进城,李天和张浩虽有不满,但皆畏惧他的实力,于是只好答应了。

然而当他们立于金陵城城门的时候,都是极为激动,这个金陵城是他们数个月的梦想,而且是这几日疯狂攻城的目标,如今就要得到了,让诸人都是有些心怀涌动,恨不得大声叫上几遍。

按照计划,这次依然是以攻城告终,只不过朱算已经命令士兵们停止进攻,而且已经把大门打开,独留一个空隙,让明教可以直接大军进入。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让金陵成为一座降城,而陆行儿也是十分配合,他不像其余众人疑惑有什么埋伏,当先率众进入金陵城。

喊杀之声又起,便若烽烟,不过这次攻城就极为简单了,上面的兵士们本来就已经懈怠了,又没有人督战,所以只是习惯性地朝下面射上几箭,根本挡不住陆行儿的大军,他带着自己的人当先冲向城门,然后推开那厚厚的城门,骑马奔了进来。

“我终于进来了,金陵是我的了!”陆行儿终于抑制不住笑容,大声地笑了起来。

张浩第二个进城的,他本来想看看进城之后能见到什么,却只是看到一张张带若木瓜的脸,一时极为扫兴。

李天和陈十一都是同时进来的,因为李天一直怀疑有埋伏,所以就不敢独自闯进来,便等着陈十一进城的时候跟了过来。

金陵城从这一刻起,便真正的成为明教的手中物。

城楼上的兵士们皆是张着嘴巴,像是不敢相信一般,这金陵城丢的也太过容易了,但是当他们看见那密密麻麻的人群之后,皆是无力地丢下手中的兵器,木然地站着。

“这就是金陵城吗?”陈十一看着那长长的街道,两边的房屋,不禁有些兴奋地说道:“我们终于进来了!”

张浩这时四顾而望地说道:“好像没见到什么百姓。”

“百姓们应该是缩在家里了。”陆行儿笑呵呵地说道:“诸位兄弟,在这城边说话太过不适,我等还是把正事办了吧。”

陈十一点点头,便指挥自己的兵士,看住城楼上的人,然后清点这些兵士们,随后就快速地换上自己的兵士。

四家原本都已经商议妥当,所以进入金陵之后,所行的事情还是极为有规律的。

而金陵城的百姓们听到明教破城之后,皆是大为惊慌,但随后就听到兵士们在街道附近大肆吆喝,说起明教仁义,对百姓们秋毫不犯,如今是替天行道的,喊着喊着,诸家诸户都开始出来听了。

而后就有一些专门宣扬明教教义的人开坛讲法,皆是言朝廷之恶,贪官之坏,并且劝人信仰明教,有大光明神护身,并可驱除黑暗之邪恶,超脱一切。

这都是明教必备的法门,而且极为管用,在后来数日之内,听法者许多,而且有很多的百姓们都开始信仰明教,也没有出现什么不顺之事。

一切都看上去极为顺利,金陵的上下官吏们本来都是十分担心城破以后被开刀,可是后来发现明教的人并没有这么做,只是一把火烧了府衙,然后把所有的人都赶跑了事,他们也没有对那些富商和大家之人下手,更没有开仓放粮的举动,皆是因为他们要在此定居了。

金陵城的官员们有时会突然想起,这个江宁府的知府为何不见了,然而他们四处打听也不得而知,只是等到元宵节的时候,突然发现城中某处大火,而那正是王贤的居处。

于是金陵城便开始流言,有说知府王贤因为失城,自焚其屋,与城共毁;有的说知府王贤因为自感丢掉了金陵城,怕朝廷责罚,一时想不开就自焚了,而还有人说明教进城要知府投降,而知府宁死不屈,明教之人大为生气,由此把那知府烧死了。

众多传言,让大家都以为江宁府的那个知府已经被烧死了,然而却没有想到他正和明教的几个大头目在一起。

王贤其实在明教进城的第二天便已经和诸人见面了,他是第一次见到其他三人,所以少不得有些客气,只是李天倨傲,张浩有些阴阳怪气的,只有陈十一颇有城府,对王贤也十分客气,所以一时还算不错。

他不想让人知道投降之事,所以就让陆行儿烧掉其家,然后就到了陆行儿特意为他准备的院子里住下了。

陆行儿他们稍微安定了金陵城的民心之后,就开始争论起谁做首领的话题了,陆行儿开始就把先前的约定说了出来,但是李天和张浩皆说那是口头说说,不能算是约定,几个人又一次争吵起来,差点因此闹的率兵互攻。

陈十一此时却突然支持起陆行儿了,事实上,目前四家之中就数他实力最强,而他做首领是最合适不过的,然而其人很有心机,把此位让给了陆行儿,让陆行儿感动万分。

而后就开始正式安顿了,陆行儿自封为“威武王”,封陈十一为“明公”,李天为“信公”,张浩为“顺公”,这一王三公的仪式极为简单,但是却震惊了整个江南,直至让朝廷震动,大军南调。

金陵城北的一座大院子,本是当地富商所居,但是陆行儿看上了这里,直接把这家人赶跑,用这个大院子做起了自己的府邸,号曰“威武府”。

此时已经是二月初了,江南转春,外面的柳树都已经有了几分绿意,暖风时不时吹来,极为怡人。

“哈哈,王兄,这次还真是多亏了你。”陆行儿坐在这院中的大亭下面,呵呵地笑道:“李天那个蠢蛋果然惹恼了陈十一,现在只好乖乖地守着西门了。”

王贤坐在陆行儿的对面,穿着一身白衣,看起来极为儒雅,他本是朝着外面看那初生阳光,此时闻言微微一笑,因为李天为人倨傲,时常和陆行儿有嘴角,但是手握重兵,让陆行儿也有些无可奈何,所以王贤就策划让人假扮李天的兵士,跑到陈十一的军营之中闹起来,最后两边果然起了摩擦,直到惊动了李天和陈十一,而陈十一这次也是有些火气,直让李天守着西门,不能再惹事。

“其实陈十一早已经知道此事。”王贤微微笑道:“他只不过顺着我们的心意而已。”

陆行儿一愣,随即说道:“可是他当着李天的面骂他的事情是真的啊,难道是故意做给我看的不成?他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

王贤笑道:“他骂李天是真的,李天那样的性子,纯属里外不讨好的人,不仅你觉得他不好,就是陈十一和张浩,哪一个人会觉得他好?陈十一忍了李天许久了,这次刚好借机发泄一下怒气,并且也算是给他一个警告。”

“陈十一,不简单啊。”王贤沉声说道:“他现在手握重兵,而且为人内敛,对待下属又是十分温和,在江南颇有威名,你看上次他支持你坐上威武王的时候便知,这个人韬光养晦,如草中猛蛇,不发时让人觉得并无大害,一旦窜了出来,顷刻间便要人命。”

他脑中突然想起那日把陈十四交给陈十一的时候,那仇恨的眼神至今想来犹且有些心寒,这个陈十一当时虽然面上带笑,但是眼中的寒光却是让他不得不警惕万分,毕竟陈十四乃是他的族弟,血肉之亲,只不过他城府很深,不轻易表露出来。

陆行儿点头道:“陈十一的确是不简单的人,不过李天和张浩也不是善茬,和我闹了好几次矛盾了,特别是张浩,这个人古怪的很,我一直觉得他早晚会乱事。”

王贤呵呵笑道:“此事暂且不说,如今铁匠们已经在连夜制造铁器、弓箭等物,但是我总感觉还有些准备不足,虽然金陵城暂且无事,但是据闻种师道已经又一次南下,而且朝廷任命童贯为帅,亲自督军数十万,号称剿寇,现在已经开始动身了,这金陵能抵挡的住吗?”

陆行儿很是轻松地说道:“朝廷虽然说要派数十万大军,但是决不可能在一同行来,现在只需要应付种师道的那十万大军就行了。”

“只不过那十万大军被分了两半,在东边,吕师囊他们正牵制着数万大军,真正可以来的也就是五万兵士,这些人就算交战都嫌不够,何况是围城了!”陆行儿微微笑道:“所以我并不怕他们。”

王贤摇头道:“有备才能无患,如今既然已经把金陵城作为根本,就不能有所散失,陆兄,这个种师道并非是一个庸才,其人能征善战,不能有所轻视啊。”

陆行儿笑道:“我自然知道,种师道此人用兵和那个陈十一有些相同,都是极为谨慎,而且我听说他极善于突袭,在西边的时候曾经突袭过数十次,这次如果亲率大军前来,定然会有部分将要突袭城中紧要之处,而我已经坐了部署,指不定过上些许日子,王兄你就可以和种师道一同饮茶了。”

王贤闻言不由一笑,随后打趣地说道:“我估计这个种师道是个粗人,茶水只是咕噜噜地往下喝,并不懂什么品茶之事。”

陆行儿闻言放声大笑,而王贤也是合声而笑,一时之间,笑声在院子里传开。

而那外面,正有骄阳腾空,明媚无比。

…………

…………

三月中旬,种师道返回江南,行军中重权,现实直接免除王恩之职,然后重整军中事务,直到三月二十,调兵东行,围攻金陵。

种师道极为谨慎,而且他知道灵活运用士兵,所以一时并没有什么大战,只是每日骚扰不断,让李天颇为恼火,要不是因为陆行儿和陈十四要求他守着,早就跑出去和种师道拼了。

因为提前作了准备,所以这次应战也不是十分仓促,只是种师道所带的兵士们不像原本金陵的那些地方军了,他们多是善战之辈,经验老到,所以伤亡也是极小,虽然相互接触了二十来天,但都是没有什么大的损伤,简直是小打小闹的。

王贤生怕陆行儿心中骄傲,故而时常出言提醒,而陆行儿也是有些明白,不敢有所松懈,他们的兵士一直固守金陵,不出城抗衡。

只不过金陵还需要靠周边的粮草养活,而种师道他们一直游走在这附近,常常骚扰不断,让陆行儿很难派人到外面购粮。

直到四月的时候,就已经传出童贯率领四十万大军分五路剿寇,王贤心中突然一震,这个种师道一直是小规模骚扰,从来不正面抗敌,难道只是为了拖时间?为的是就是等到童贯大军来了以后,直接围攻金陵城?

他连忙把这个想法告诉陆行儿,而陆行儿也觉得颇有道理,便急忙召集陈十一、李天和张浩几人商议。

“种师道一向谨慎,现如今他只有五万兵士,为了稳妥,他等着朝廷大军前来,这样想也是极有道理的。”陈十一沉吟了一下就道:“而且如今朝廷大军即将南下,种师道依旧不肯与我等正面交战,常此以往,总会被他们拖住的。”

陆行儿转过头来看了看张浩道:“顺公的意见呢?”

张浩转了转头,然后便道:“一切听王爷和明公的吩咐。”

陆行儿看了一眼李天,却没有问上什么,只是叹气道:“如今我们到金陵也有数月了,虽然金陵之内平安无事,但是总觉得不太安宁,现在那个种师道一直像个苍蝇一般来来去去的,实在是惹人厌烦,我等必须要像个办法除掉这只苍蝇。”

“出城和他来一场硬仗!”李天这时大声说道:“我们这里有十数万大军,还怕那区区五万人吗?一直缩在城中,叫别人看了笑话!”

陆行儿看了看陈十一,然后才说道:“我的确想主动出击一次,明公如何想?”

“主动出击也无不可,但是必须小心有调虎离山之计。”陈十一慢慢地说了一句,然后才道:“眼下我们在这城中,一切安全,但是出了金陵城,就未必可以说是有保证了,所以我想应该先行调动一些兵士,探查一番再做大的动作。”

陆行儿这时微微笑道:“明公说的有理,然而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如今种师道几次三番的骚扰我们,让我们虽怒却没法动他一根头发,就这样一直被他拖着也不是办法,如今何不反其道而行之?他种师道可以来骚扰我们,那我们也可以派兵骚扰他。”

“种师道是在外面,而我们是在城中,他可以派小股军队骚扰我们,但我们又如何去骚扰他?”张浩这时出言道:“更何况我们一旦出城,必然会被种师道所牵制,少了会被围住消灭,多了又怕城中空虚,又何谈骚扰?”

陆行儿微笑道:“种师道他带的兵,也是需要吃需要喝的,他们的补给在哪里?就在离我们不远处的那个小县,如果派一些人暗中偷袭小县,那种师道必然会被赶紧回去,这样一来,他就算是被我们拖着了。”

“还有一个地方也是可以偷袭的,而且这个地方极为巧妙,种师道也会被我们牵着走。”陆行儿这时满面笑容地说道:“诸位可知是哪里?”

陈十一微微有些好奇地说道:“哪里?”

陆行儿笑道:“便是那不远的淮左佳处,扬州。”

“扬州?”李天和张浩皆是有些疑惑地说道:“扬州离金陵也是不近啊,更何况我们去打扬州,岂不是把这金陵掏空了吗?”

陆行儿慢慢说道:“我们打扬州,并不需要多少人,只需两千人,轻装前行便可。”

“两千人?两千人又能干什么?”李天嘟囔地说道:“这两千人估计出城就会被种师道围住,没几下就被吃得干干净净了。”

陆行儿轻声一笑道:“两千人虽然很少,但是到了扬州就有大作用了,而且我敢肯定,种师道肯定会率兵到扬州的。”

陈十一心中一动,却还是有些不解地问道:“你想用两千人攻打扬州?吸引种师道的注意力?”

陆行儿笑道:“两千人守城尚可,要是攻城的话,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这两千人是有大用处的,如果不出意料的话,种师道这次要翻跟头了。”

张浩这时极为好奇地问道:“王爷快点说明,好解我等心头疑惑。”

陆行儿笑呵呵地说道:“你们没听说吗?朝廷要大军出动了。”

张浩点头道:“是啊,不是说有四十万大军吗?还是一个太监带的头,奶奶的,死太监都能带兵打仗了。”

陆行儿点头道:“不错,朝廷的确调兵南下了,但是他们一向奉行一个政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他们要运的粮草已经快到扬州了。”

诸人皆是恍然大悟,陈十一当下就喜道:“朝廷虽然有大军,但是经常犯错,如今这就是一个机会,眼下扬州空虚,正是我们动手的机会,而且如此以来,必然会把种师道的计划大乱,我们也就有了可乘之机,果然是天助我等!”

李天这时也是哈哈大笑道:“不错,这下我要好好的领教领教这个种师道了。”

陆行儿沉吟了一下道:“这事不能出一点差错,所以要交给认真的人来负责,明公,你的手下一向能人辈出,这次就劳烦你了。”

陈十四微微一笑道:“多谢王爷抬爱。”

“那好,我等再合计一二,让种师道这只苍蝇彻底消失!”陆行儿呵呵一笑,颇为自信地说道:“只要能把种师道打败,又何惧朝廷的数十万大军!”

诸人闻言皆是笑了,而后就继续说起这其中之事了。

四月初八,陆行儿诸人果然开始行动起来,一方面派人突袭种师道他们的驻扎地,另一方面北上至扬州,让种师道颇有些惊讶。

但是他毕竟是个老将,虽然惊讶,却并不慌张,很快就击退了前来骚扰的兵士,也不乘胜追击,只想继续维持原样,只是没多久就传出消息,说有五万大军北上至扬州,让他吓了一跳。

因为前不久他才接到朝廷的公文,说起兵粮运至扬州之事,而今听到这个扬州,立刻让种师道有些心惊肉跳的,如今朝廷大军还没到,那些地方军队又指望不上,唯有自己前去救援方可,但他也知道自己这边不能空虚,所以分兵而行之,独自带兵两万北上。

这给了陆行儿他们一个绝好的机会,种师道走了没几天,陆行儿便开始派出大量精锐,突袭了官兵,然后又猛攻附近的一座小县,形成包夹之势。

四月二十,在东城门不远处的一块地方,陆行儿他们和官兵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恶战,双方不断地加兵补援,血拼到底,为江南百余年之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不过陆行儿他们依着兵多的优势,几乎全部消灭了那些守军,种师道留下来的数万人最后只剩下了几千人,突围东去了。

这是一次极大的胜利,完全让天下震惊,而种师道此时也是赶往苏州去了,他护着苏州又半月之久,却没有见到有人来,此时又听到自己的守兵被消灭殆尽之事,万分惊讶,但他还是没敢再做调动,依旧固守着苏州城。

只不过闻风而来的童贯听到了这件事情,他极为恼怒,竟直接修书一封,让种师道脱掉乌纱帽,自缚双手,北返汴京去领罪。

种师道自然是不理会这封书简,但是因为在苏州一月之内,没有任何动静,让朝廷中人都是大为恼怒起来,皇帝自斥种师道为“废物”,亲下诏书,免去种师道之一切官职,永不录用!

这事情让陆行儿有些意外,不过是意外的惊喜,种师道被罢,这江南就再也没有什么压得住他们的了,所以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再挥大军,直逼庐州、舒州、歙州诸地,而且沿途发展军力,至六月间,已经有二十万军众。

只不过这个时候,朝廷大军也终于到来。

金陵城依旧如故,陆行儿他们并没有干扰百姓们什么生活,只是教会一些明教的教义,让许多人每天听人讲经,而后百姓们还是照常生活,并无丝毫改变。

秦淮河边本来已经没有了什么歌声,但是后来又逐渐恢复了原貌,更何况六月天,正是好风好景的时节,每至傍晚,便有歌声曲声,飘飘荡荡的绕着这里,传到金陵的每一处。

王贤轻步而行,这段时间他算是清闲无事,如今陆行儿他们的进展已经极为顺利,势力也变得极大,只要能够在这次官军围剿之中胜利,那必然可以占据江南。

夏日的空气极好,王贤轻轻舒展一下,然后便向着一边走去。

“王公子。”王贤刚刚走进屋内,便见到一个女子朝自己微笑,他也是报以一笑地说道:“冷香姑娘,老伯呢?”

“他们在后院。”冷香温柔地说道:“我带你过去。”

王贤点了点头,跟在冷香的身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冷香道:“对了,语嫣和周兵他们两个在这里还好吧?”

“她们一切安好,只不过成天还在想着那个发动机。”冷香轻轻一笑道:“看着她们苦思冥想的样子,实在很是有趣。”

王贤也是咧嘴一笑,随即便走进后院,早已经见到洪定海坐在院子门口,正手抱着胡琴,闭着双眼,慢慢地拉着。

这曲调很是一番悲伤,缓慢且有些平淡,但是留露出来的却是十分伤感的音符,王贤侧耳倾听,似乎也勾起了曾经的悲伤完事。

“王公子。”冷香站在一旁,见到王贤正不发一言,便轻声说道:“这曲儿伤心的很,你别听进去了,我每天都听一遍,才会没事,你若听得入迷了,会失心的。”

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显然让拉琴的洪定海听到了,只不过他双手却依旧不停,直拉到最后一个声音,才放下胡琴。

胡琴之声停了好久,洪定海才睁开眼睛,见到王贤和冷香站在面前,便是一笑地说道:“你来了,坐下吧。”

王贤点了点头,然后坐在洪定海的对面,轻声赞道:“老伯方才拉的曲调好生悲伤,我都差点要哭出声来。“

洪定海轻叹道:“我只会拉这个曲儿。”

他这时又看向冷香,挥手道:“你去上些茶水来。”

冷香微有不满,嘀咕道:“又让我给你倒茶。”不过她终究没有再说什么,便转身而去。

“如今怎么样了?”洪定海慢慢说道:“金陵城好像很太平,明教的人这段时间风头很大啊。”

王贤微微一笑道:“他们这段时间的确是发展的极快,如今江宁府周边都已经稳住了,只要能够抵挡朝廷大军的镇压,就完事大吉了。”

洪定海沉吟道:“朝廷真的派出了四十万大军吗?”

王贤呼出一口气,然后道:“就算没有四十万,也相差不远,如今西北安定,边境不需要大军保卫,这么多人完全可以抽出来,而且由童贯统领的,所以对于陆行儿他们来说,这是一道难过的门槛,只要跨过去就一切安宁,跨不过去的话就只能等着被消灭了。”

“如今明教连战数城,虽说发展迅速,但是明显实力不济,如此以来,难免会被朝廷大军逐个消灭。”洪定海叹了口气道:“我还是有些高看这些人了。”

王贤微笑道:“老伯你也不用担心,他们这些人并不是愚蠢之人,如今所攻打的城池,都是为了在当地建立信仰,以培养军士,毕竟按照现在的力量,她们还不足以和朝廷硬拼。”

“茶来了。”冷香这时端过来两杯茶,然后笑嘻嘻地端到良人的面前,慢慢道:“这茶水是新煮,滚烫滚烫的,可要满满喝啊。”

王贤接过茶杯,微笑道:“多谢冷香姑娘。”

冷香温柔地说道:“王公子客气了。”

洪定海轻咳一声道:“冷香你下去吧。”

冷香不满地看了看洪定海,然后朝王贤福了一礼,才走出后院。

“这对抗朝廷大军之事,我实在拿不出上面办法来。”王贤这是沉声说道:“陆行儿他们现在虽然有不少兵士,但相对于朝廷来说,还是很有劣势的,如果他们是一帮流寇,还可以四处拖着打,这江南、福建地方大着呢,一路行来,朝廷大军就是追也追不上,四十万众也没有什么大用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陆行儿他们是在金陵城内驻扎,而且他们也不回放弃这里。”王贤分析道:“一旦那个童贯的五路大军到来的时候,必然会围攻金陵,到时候只能相互拼起来了,这样一来,陆行儿他们却也很难坚持多久。”

洪定海呵呵笑道:“你考虑的倒也齐全,对于明教来说,这的确是极为危险的事情。”

王贤也是一笑道:“不过我倒是不急,毕竟这已经不关乎我了,现在金陵还很安宁,只要不乱起来,能过一天就是一天。”

“我最近在想,明教夺金陵是对是错。”洪定海这是端起茶盏,饮了一口,随即才道:“他们是靠着血腥和运气得到了这个金陵城,虽然初看得到金陵可以控制江南,也可以增加极大的威望,但现在不仅引起了朝廷极大的恐慌,还造成了不能弃城的局面,金陵不仅每有成为助力,反倒是成了一个累赘,这其中得失,还真是无法说清。”

王贤也是点头说道:“我昔年也是这般想法,毕竟金陵太过重要了,明教就算拿下也未必可以守得住,但是陆行儿他们十分顽固,这才游了今日的局面。”

他喃喃说道:“金陵城虽然躲过了一难,却躲不过另一难,明教是成是败,皆看他们能不能守得住这个千年的金陵城了!”

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2节)第61章 居安仁吉第20章 大部蒙古(下)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1节)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2节)第64章 惊天大案第69章 何为明教(下)第103章 观人比武(上)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节)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1节)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2节)第128章 因祸反击(下)(第2节)第87章 黑夜追踪(上)第60章 大相国寺第116章 开始南行第49章 长大成人(下)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2节)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3节)第6章小孩生病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节)第117章 初临扬州第27章 月明之夜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111章 皇帝大礼(上)第133章 灾后决议(第2节)第144章 失粮之事(第2节)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5节)第155章 风韵临人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4节)第34章 全民皆兵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2节)第129章 书房所思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3节)第57章 逃亡途中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3节)第126章 小县物语(第3节)第42章 雨夜被劫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1节)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163章 出扬州记(下)(第1节)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3节)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节)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节)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3节)引子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2节)第133章 灾后决议(第1节)第68章 何为明教(上)第57章 逃亡途中第155章 风韵临人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4节)外传:失踪之事(一)第7章 萨满仪式第163章 出扬州记(下)(第3节)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节)第146章 不可思议(第1节)第46章 宏伟设想(上)第95章 学正罚站第138章 唯别而已(第1节)第24章 蒙古大汗(上)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3节)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55章 风韵临人第162章 出扬州记(中)(第5节)第134章 何谓奸商(第1节)第153章 破局之策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节)第58章 遇上好人第118章 四大将(上)引子第72章 如此结案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55章 大人物第35章 惨烈之战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2节)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2节)第75章 细语嫣然(上)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4节)第45章 终于返家第167章 共图大事(第4节)第51章 又要远行第77章 太学三舍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53章 上京和谈第109章 人心难测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2节)第80章 丹清照人第7章 萨满仪式第109章 人心难测第77章 太学三舍第87章 黑夜追踪(上)第95章 学正罚站第19章 大部蒙古(上)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2节)第10章 行医者事第146章 不可思议(第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