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2)

出家人四大皆空,没有烦恼,因为他们忘掉金钱、忘掉时间、忘掉角色,跟钱不打交道,也不用看表赶时间,跟成功不成功这些事也没关系。他们内心是自由的,但却不是完全自由的,他们的行为处处都受到戒律的限制。这就是他们的选择,选择内心的自由就必须同时接受其他的不自由。

快意人生的最高境界

自由多了反而是枷锁,人在内心上怎么获得自由?我认为真正成功不成功很大的一个标准是,快意人生到一个最高境界必须满足这三种自由:时间上、财务上和角色上的自由。

角色上的自由很有意思,人在修炼角色的时候有个标准叫正经正常。有的人只会正经,比如说在台上一副嘴脸,回到家在朋友这儿仍然端着,老是一副正经样,人们就觉得这人不正常,有点装;有的大妈太正常了,让她在主席台上说话和在胡同里说的一样,光正常不正经,让你演别的角色的时候你没有转换过来。因此,比较好的是既能正经又能正常,需要正常的时候正常,需要台上正经的时候正经。一到台上,荤的话删掉,说的全是标准格式,一走到老百姓当中,喝酒的时候麻辣荤腥都出来,这是正常的。很多领导就是这样的,台上台下两副嘴脸,这不是装,这叫正经正常。

很多现代人在角色上的转换不够自如,因为你总是在演一个角色,我最近听说一个歌手从楼上飘下去,他这个角色扮演的和社会冲突,如果他出家就没角色了烦恼也没了。因此,创造生活、快意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不自由的制度、财务和人生环境里,怎么去尽可能地获得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角色上的自由。

比如说我现在有很多不快意的地方,时间上确实很不自由,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角色上也不是太自由,因为是上市公司,说话聊天不能说财务数据,不能说公司在运行的很多业务,和正在筹备的新项目,公司没有公开披露之前,你不能私下里跟其他人说。我也有很多不自由的地方,如果不做上市公司,做私人公司自由大很多,但财务自由没有了,我得整天算计成本、贷款、资金。所以现在财务自由有了,时间没自由,角色上不是太自由,但我尽量不把自己当个东西随便聊天,这是我心里唯一得到平衡的一个舒服的地方。如果你总端着架子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其实内心会崩溃的,需要获得一些自由才能快乐。这是我理解快意人生的境界,实际上是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样去追求尽可能多的自由度,这样就可以快乐。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

人生不如意十有,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漂在某个城市的角落,压力大,还经常感到孤独与失败,该如何快意人生?

年轻人失意多的感觉很正常,因为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有时间没支撑,有大把的时间可用,但是没成果,没成功,这是快意的基础。但不能说这时候没有快意,只是在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上获得的快乐程度不一样。

刚进入社会时,年轻人快乐程度大部分取决于社会对你的评价。这个时候社会不会马上来承认你,等这一代人都成长起来的时候,你四五十岁的时候机会就多了,那中间的这段时间怎么过?我年轻的时候也是热血澎湃想干很多事情。有一天,一个大领导找我谈话,他说,听说你思想很活跃,我要跟你谈谈。我以为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一进去我就说,说了快一个小时,这个领导说了三句话,从此我踏实了。他说:“第一你说了这么多社会问题这么多现象,我告诉你,你知道我比你还知道,因为我是领导我看的听到的这些信息,所谓的社**暗面比你看到听到的多得多;第二,你着急我比你还着急,因为你是个党员,我是执政党领导,如果出问题我受到的损失比你大得多,所以我比你着急;第三句话,你教我干不对,不要多说话,你跟我干。”我一想这个逻辑也对,就消停了。

后来我体会到,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做的事情。当你二十三四岁的时候,你想得到社会很多评价比较难,这个时候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增强自我,建立自己的价值系统,你要做什么事情就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因为20多岁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你扮演的角色是后备队员,是足球爱好者,30岁能混成板凳运动员,到40岁差不多才能上场踢球,那20多岁这个阶段如何能快意人生?是用理想来鼓舞自己,用时间来检验自己,用些许的成功来安慰自己。当然个别人,像丁磊、李彦宏,他们在20多岁已经小有成功,但在中国这么大的范围内这类人数量是很少的。20多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内心要用理想来激励自己,同时相信用时间来检验自己,最后用过程中一些成功来不断安慰自己。这个过程你熬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你开始进入另外一种快意人生,比如说王石爬上珠峰了,但你不要忘了他已经60了。他30岁的时候还没有你自由,他第一次爬山还要朋友集资,那时候40多岁。

所以说在20岁的时候,你要想得到快意实际上不是峰值上的快意,因为男人快意的峰值应该是45岁到55岁。20岁也可以快意,你有未来,有理想,有健康的身体,你不怕失败,你可以无数次失败但你可以等待最后一次成功,因为你有时间。所以有一个老人讲过一句话,当时很多人在讲吃苦,他就讲年轻人吃苦不叫苦叫福气,因为给你机会让你选择去实验,你老了以后苦真叫苦,比如说60岁贫病交加真叫苦,你20岁发烧感冒没钱看病扛一下过去了。所以在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是立志,一旦确立,就不要放弃目标,不要怀疑自己的未来,而且要坚信时间是站在你这边,这样就可以快意。

志向是男人的GPS

立志什么时候都来得及,但从自然过程来说,15到20岁男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立志最好,这个时候什么东西都能吸收,很容易建立决定未来的价值观。

立志就是导航,就像GPS,你有GPS导航不会迷路,立志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立好,后面缺一个GPS,你在荒漠中走路怎么有方向?当然,15到20岁你人生有了这个东西,你一辈子不迷失,但并不一定能顺利到达,这是两个概念。所以20岁之后要选择朋友,选择在现实中折腾。立志之后保证你一生不迷失,但是你跟现实冲撞的时候,你要有勇气面对这个问题。从立志的角度说,30岁、40岁都有机会,机会比较多的是15到20岁青春期这段,以后走到社会碰撞很多,像布朗运动的分子,这儿撞一下那儿撞一下,不定撞到哪,但你心里方向不能丢。

三联书店曾经出过《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书,说让我帮忙编个《九十年代》,90年代有知识分子、读书人,下海、做生意,我访问他们为什么做生意能成功,最后发现这批人内心的志向没有改变,他们格局很大,志向大的人格局大,格局大的胸怀远大,包容、宽容、有毅力,然后能够学习,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话,即使他学问没做成,意外改变了人生,做生意也能成功,生意成功后可以做基金会,资助别人研究,继续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这样一来,传统时代的抱负,在今天仍然可以用生意的方式继续下去。

所以,现实中不可能没有曲折,但是不管多大曲折,你的志向不能丢,你手里GPS不能扔,扔之后你就会恐惧而死亡。

我有一次和王石我们在西安开车到新疆,在戈壁滩上突然迷失了方向,那个时候手机也没信号,当时也没带GPS,我们真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这个时候不能开空调,空调开了费油,把空调关了,热,不能开窗户,窗户开外面干热的戈壁会把里面的水分抽掉了,抽掉我们就干了。又热又不能开窗,还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就这点油,真走错了就完蛋了。这个时候越来越恐惧,发现没有方向是最恐惧的,如果这个时候有方向我会拼命走出去。前面那个车自己走了,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司机,他凭经验找车辙,找到条最深最新的车的印子,然后他把车横在那,等着看有没有车。还好等了一个多小时有一辆车过,但是那个人去的方向不是我们要去的方向。最后我们很聪明地写了个纸条,告诉他出去走到能打电话的地方帮我们打这个电话,告诉那些人我们的方位来救我们,如果这个人把这个纸条擦屁股了,我们就完蛋了,好在这个人出去就打了这个电话,那些人开车来把我们带出去。

人生也是这样,最恐怖的是没有方向,我们生活中经常忘掉了立志,没有志向的男人等于没有GPS,就犹如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话你随时会死亡,当你有了方向不管走多远,你都有活下去的希望。

男人要立中等的志,先管好自己的事

立志很重要,至于这个志是什么内容,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但最好不要立太大的志向。

什么叫大志向?我们年轻时候的志向比起现在的来说都是大志向,那个年代志向都是宏观的,研究科学、革命,首先是要达要兼济天下,要与社会国家民族命运发生关系,这是传统时代的基本理念,那个年代全是大叙事。到今天不要立这个志,这个志比较累,是辛苦志,还容易惹事,因为你心目中的达和天下跟别人心目中的达和天下不一样,甚至完全不一样。比如我去台湾,看见蒋介石纪念馆写了一些话,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也是达要兼济天下,但纪念馆里,年轻时说的那些话,也是以天下为己任,两人都说得挺好,但是有冲突,两个人掐了30多年。这个是中国社会治乱循环的文化根源上固有的毛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自己跟国家社会的大责任,这话放到现在有一点不对,如果人人都要对天下兴亡负责,但不同的人主张不一样,像和蒋介石,这时的“己”不是一个己,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内战、内耗,甚至死人。我觉得现在倒过来说才讲得通,“匹夫兴亡天下有责”,你当领导你就要负责,你不负责任让我负责任,我要负责任你说我造反,所以法制社会、民主社会应该把这句话倒过来,是“匹夫兴亡天下有责”,谁管我天下谁管我死亡。

因此现在立这些大志有点危险,都要立这志社会不消停,我觉得你立个中等的志,立一个接近于具体的一个志向,你把你行业、企业、人生某个手艺活练好就挺好,比如你要成为最好的电脑工程师是立志,你想打台球像丁俊晖那样也是立志。

我碰到一个日本家族三代人立志做一件事,什么事?比谁的眼儿小。他们家是做筛子的,最牛叉的是眼小,做大眼很容易,小到最细的粉末最细的颗粒能过就难了,所以我们所有复印机辊上面有个网全是他们家做的,这个是志,三代人立志做眼最小的筛子。这都是立志,你只要按这个志向去做,坚韧不拔你都会成功。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志向,是这个社会健康文明的标志,每个人都管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管得特别好,社会就有希望。每个人都管天下事,不管自己的事,觉得你受苦受难,非要把你从苦海里弄出来,那你就惨了。因此无论你是想做工程师、书法家、导演还是编剧,都很好,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中国就多了很多成功的专业人士,中国经济文化就发展了,实力就增强了。

第7章 性格是金牌 (1)第1章 房价是丈母娘抬高的吗第23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1)第4章 和伟大的人在一起第3章 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第9章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第12章 朋友决定视野第10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1)第25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3)第22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3)第23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1)第15章 软实力,硬道理 (2)第18章 2020,房子与梦想 (2)第18章 2020,房子与梦想 (2)第15章 软实力,硬道理 (2)第10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1)第20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1)第13章 CCTV排最后,王石排第一第16章 软实力,硬道理 (3)第2章 不争是最大的争第1章 房价是丈母娘抬高的吗第18章 2020,房子与梦想 (2)第17章 2020,房子与梦想 (1)第10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1)第8章 性格是金牌 (2)第24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2)第26章 冯言冯语论时事 (1)第14章 软实力,硬道理 (1)第21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2)第13章 CCTV排最后,王石排第一第7章 性格是金牌 (1)第7章 性格是金牌 (1)第26章 冯言冯语论时事 (1)第26章 冯言冯语论时事 (1)第4章 和伟大的人在一起第13章 CCTV排最后,王石排第一第17章 2020,房子与梦想 (1)第22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3)第2章 不争是最大的争第25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3)第21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2)第7章 性格是金牌 (1)第26章 冯言冯语论时事 (1)第9章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第17章 2020,房子与梦想 (1)第11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2)第11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2)第25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3)第16章 软实力,硬道理 (3)第9章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第16章 软实力,硬道理 (3)第7章 性格是金牌 (1)第10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1)第6章 我是80后 (2)第2章 不争是最大的争第18章 2020,房子与梦想 (2)第1章 房价是丈母娘抬高的吗第15章 软实力,硬道理 (2)第10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1)第10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1)第12章 朋友决定视野第5章 我是80后 (1)第20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1)第1章 房价是丈母娘抬高的吗第6章 我是80后 (2)第8章 性格是金牌 (2)第26章 冯言冯语论时事 (1)第3章 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第21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2)第23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1)第23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1)第12章 朋友决定视野第17章 2020,房子与梦想 (1)第6章 我是80后 (2)第9章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第17章 2020,房子与梦想 (1)第9章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第16章 软实力,硬道理 (3)第12章 朋友决定视野第13章 CCTV排最后,王石排第一第8章 性格是金牌 (2)第18章 2020,房子与梦想 (2)第9章 年轻人如何快意人生第4章 和伟大的人在一起第15章 软实力,硬道理 (2)第17章 2020,房子与梦想 (1)第20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1)第22章 冯言冯语论台湾 (3)第12章 朋友决定视野第10章 明星不如普通人快乐 (1)第2章 不争是最大的争第5章 我是80后 (1)第14章 软实力,硬道理 (1)第8章 性格是金牌 (2)第23章 冯言冯语论美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