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

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后发追赶型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实质是追赶进程迈向更高阶段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后发优势是追赶型国家可以长期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根本原因。根据追赶型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可以将追赶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起飞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中高速增长阶段、中低速增长阶段。这四个阶段的更替是渐进的过程。前两个阶段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数量扩张,后两个阶段则更多依靠质量提升。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追赶、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后发优势仍然是我国保持较快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本章完)

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二、促进教育公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一、我国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三、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四、努力构建扶贫新格局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二、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三、深刻剖析机遇挑战,积极引领新常态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二、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三、深刻剖析机遇挑战,积极引领新常态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一、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一、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二、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三、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一、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二、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三、以新的理念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三、深刻剖析机遇挑战,积极引领新常态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三、深刻剖析机遇挑战,积极引领新常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_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发展服务业_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着力点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一、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