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

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对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第一,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创业创新的“升级版”。当前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就是要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根本上讲就是要大力创设和发展小微企业。要靠连续不断地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就是要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力争使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物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对基层、量大面广、属于能交由市场解决或交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同时,注重放管结合,切实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大商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尽快建立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后续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衔接,明确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水平,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

要途径。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引导中小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培育和扶持,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第三,提高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近年来,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于提高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配套、促进生产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以及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目前,产业集群已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新技术领域发展加速,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实践表明,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集中治理环境,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转变中小企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对于当前缓解中小企业运行的下行压力,拉动经济、稳定就业形势和扩大出口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宏观管理、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优化产业集聚环境,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区域品牌建设,鼓励创新资源向集群集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集群,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核心竞

争力。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协作,鼓励和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技术引领和示范带动效应,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高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

第四,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从中小企业情况看,要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合作和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各类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提供应对反补贴、反倾销等方面的法律援助。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中小企业进出口经营秩序,从源头上避免恶性竞争和贸易纠纷。

支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降低市场开拓成本。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合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品牌展会。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销活动,鼓励减免中小企业参展展位费。

坚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和引进智力相结合。发挥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和已建立的政策对话机制作用,深化中欧、中美等中小企业政策对话与合作、中德培训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新途径和新机制,加强与国外政府、国际机构和中小企业组织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及政策对话。

(本章完)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三、确保新《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四、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一、“十二五”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发展服务业_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二、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一、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战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三、以新的理念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二、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四、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二、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发展服务业_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_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_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_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一、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二、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_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大力发展服务业_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