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与宴

逝者如斯夫。

时光奔流,不舍昼夜。

于不觉间夏侯惠已然归来了京师洛阳七日。

期间,难得清闲的他携妻归省拜会外舅王肃;也应夏侯和之邀,以外出北邙山郊游野餐之名与家中诸兄子女欢聚,勉强算是给新妇王元姬补了一场家宴罢。

自然,他也在城外小宅设宴待客了。

就是应邀来赴者寥寥。

在让夏侯和代为作邀请的五人中,和逌与陈骞以别有他事无暇分身为由直接回绝了。

对此,夏侯惠并没有什么意外。

陈骞与他的交集,也就是前番迎亲之时,拂不过陈泰的情面才来充任宾客。

事了则罢,彼此从容而已。

且兼其父陈矫今职为侍中、位高权重,而他也被辟为尚书郎,正值庙堂诸公对秦朗录功上表计议定论之际,身在中枢的他不想与中军将率有过于亲密之举,以免招来他人嚼舌。

身为夏侯尚女婿的和逌,则是知道了夏侯玄因为曹爽之故与夏侯惠日渐疏远,所以也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回绝了赴宴。

而王基也同样没有来。

在中书省任职的他,正因为各州郡秋收入库的上计、北伐鲜卑大捷以及平定安定郡叛乱等事忙着不可开交,近来不乏夜宿公署之时,故而让夏侯和代为作歉;且还声称,待他不复忙碌得以分身了,必将设宴邀夏侯惠过来叙旧同乐。

嗯,如果到时候夏侯惠仍在京师洛阳的话。

与夏侯和同为散骑侍郎的陈泰,则是很爽快的应允了。

且还是当日伴驾事了出宫阙,便径直与夏侯和结伴来到城外小宅,比夏侯惠设宴预定的时间还早到了一个时辰。

当闻讯的夏侯惠忙不迭出来迎接时,他还如此解释道,“我与义权气义相投,赴稚权之宴犹如家宴耳,稚权可莫怪我客不随主便,厚颜前来蹭午食。”

对于这样的言辞,夏侯惠自是畅怀而笑。

执手引入家宅之际,也顺着话头作戏谑言,“既玄伯兄谓之如赴家宴,便莫要怪我以简陋小宅、粗劣酒水迎客了阿~”

入堂,奉酒肉,主次坐席,言笑晏晏。

但与前番陈泰在城外草堂设宴时不同,此番二人叙旧罢了不复言文事风雅,而是讨论起了边塞靖安的方略。

陈泰主动提及的。

以夏侯惠甫从并州归来、贼酋柯比能授首为由。

只不过,二人的看法颇有不同。

依着夏侯惠看来,汉家礼仪与游牧部落截然不同,几乎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若想让边塞之地安定,魏国惟有让自身时刻保持着“武德充沛”,方能使得各杂胡部落不敢造次、俯首称臣。

而陈泰则是推崇此时怀柔为上。

以漠南鲜卑如今群龙无首、种落离散,当怀柔招抚为主,广布恩惠让弱者自发前来依附,以求边塞清净,也能让魏国省息民力、减少军费支出。

二人各持己见,互不能说服。

直到申时三刻陈泰作别离去之际,方引经据典来了一句“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臼犯之言,一时之务也。今稚权执雍季之念,而我尚臼犯之利,各有所思,无有优劣之别,便求同存异罢”之言,结束了此番辩论。

而送离了陈泰后,夏侯和笑颜潺潺的指出了他们二人的分歧所在。

“六兄身在行伍、远在前线,是故诸事求竟全功、常怀除恶务尽之心;而玄伯兄居庙堂之高、伴驾天子左右,是故万事皆求妥当,目光先全局而后一域。立场不同,所虑亦不同,见地相左乃必然也。”

不得不说,此分析一针见血。

但却是不料,夏侯惠甫一听罢便笑得前俯后仰,将一只手放在其肩膀上才堪堪稳住身躯。

这有什么好笑的!

明明,自身都没有说错什么啊!

夏侯和满目不解,心中还生出一缕羞恼来,“六兄何故发笑?!”

这还不好笑吗?

立场不同,所虑亦不同,如此浅薄的道理,难道我与陈玄伯犹不知邪!

且陈玄伯临别时所言“求同存异”之言你不也听到了吗?

我与他不过是借着此番辩论相互试探各自的行事秉性,寻求彼此的共同点以及理念冲突点,以期他日相处或共事更顺畅些罢了。所谓的争辩,乃是彼此磨合。

毕竟,宗室大将后继无人、谯沛督率青黄不接乃是不争的事实;而昔日在魏武曹操创业之时便居中持内的颍川士人,如今的处境也不遑多让啊~

更莫说,在颍川士人第二代核心人物钟繇年老积病卧榻不起、尚未辞世之时,吴质就胆敢将在庙堂之上盛赞司马懿,而将即将成为颍川士人第三代核心的陈群鄙为平庸之辈、非国相之才了!

只不过,对于夏侯和的发问,夏侯惠也没有明言缘由。

有些事情需要自己领悟体会才能更深、日后遇事才会有举一反三。

揠苗助长反而不妥。

故而,他只是语气殷殷的谓之,“义权仍年少,日后当勤勤请教大兄,以求裨益自身早日独当一面,为家门添誉。”且言罢不等夏侯和继续追问,便直接揭过此话题,发问道,“义权乃是欲与我同候兰石来赴,亦或者先归家?”

是的,傅嘏也欣然接受了饮宴之邀。

但他不是预定的申时来赴。

理由是他早早就与荀令君之孙荀粲约定,今日未时要再来一次谈玄论道。

嗯,傅嘏与荀粲是一对好辩友。

傅嘏擅长谈论名理(名分之理),而荀粲清谈崇尚玄,时常互不理解、争论不休,但却彼此皆乐此不疲。

是故,他在应允确定来赴宴时,还如此作言。

“难得稚权设宴作邀,我岂能拂兴?只是我与荀奉倩有约在前,不能失信,故我且先与荀奉倩辩论罢了,再往赴之。能否申时赶至,尚未知也;赴稚权之宴,必然也!纵使城内宵禁、城门落锁亦弗能阻也。”

这也是陈泰在申时三刻便归去城内府邸的缘由。

他家风素严,步入仕途后更是循规蹈矩,不想留在城外过夜而让家中大人说教。

反正他与傅嘏熟稔、日常相见,等不等都无所谓。

而夏侯惠发问,也是出于此缘由。

在不知道傅嘏什么时候才到的情况下,他不想让自家七弟翌日入阙伴驾行色匆匆。

“我还是归去罢。”

对于夏侯惠的不解释,夏侯和有些不快,但也点了点头,“对了,六兄,今日我入阙时.嗯,罢了,没事,我先归去了。”

咦!

你为何欲言又止?

你我兄弟之间,尚有不可言之事?

当即,心有困惑的夏侯惠连忙向前一步,抓住了已经转身而去的七弟胳膊,“义权,何故言半而止?”

“无他,乃是听从六兄教诲耳!”

闻言,夏侯和露齿一笑,“六兄让我多向大兄请教裨益自身,故而此事我便先归家询过大兄,再看是否要告知六兄罢。哈哈哈~”

且言罢就迅速抽出胳膊,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了。

也让夏侯惠先是微怔,旋即冁然而笑——

少小一起长大的他们,以前可是没少如此相互玩闹置气。且他还能笃定,哪怕长兄夏侯衡严辞不许,但自家七弟也会偷偷将事情告知自己的。

没必要去追问。

不过,义权已及冠了,犹有少年心性,我是不是要作书信催促大兄帮他寻个细君呢?

嗯.

还是罢了。

若以催促家中兄弟成家之事论,大兄平素最是积极。

今犹不给义权定下姻亲,或许是别有思虑,我还是不参合了。

驻足在小宅屋檐下,看着自家七弟渐行渐远的身影,夏侯惠如此思量着。

待目送夏侯和的身影消失在街衢中后,他转身归入前堂就坐,示意管事孙娄不必收拾宴席狼藉后,便耷眼兀自捋胡细细思量傅嘏“纵使城内宵禁、城门落锁亦弗能阻也”之言。

他不是听不出,傅嘏已然明确了是在城门落锁时赶到之意。

而是心中有些纳闷。

在什么时候、是什么缘由,让傅嘏与自己的关系变得如此融洽了?

因为赶在城门落锁之时来赴宴,也就意味着二人就要秉烛而谈、抵足而眠了啊!

第188章 无遗恨第135章 招揽第160章 部曲第23章 卿之志151.第151章 易也113.第113章 后手127.第127章 冲突第142章 全赴第233章 默契第178章 不识57.第57章 以何战第212章 随你罢第186章 穿胸第223章 观兵66.第66章 有变129.第129章 改道104.第104章 结发第30章 失东隅85.第85章 识趣第31章 收桑榆第39章 弗改第26章 可作誓81.第81章 不可伐第150章 心慰52.第52章 狼狈第228章 如你所请第27章 动怒118.第118章 愿往否第166章 归淮南第198章 旌旗犹魏57.第57章 以何战70.第70章 诏来72.第72章 诱惑第170章 失计否79.第79章 主次第163章 部将第17章 初见76.第76章 新军108.第108章 鲜卑第247章 至辽79.第79章 主次81.第81章 不可伐第23章 卿之志第152章 莫求财92.第92章 偶遇93.第93章 言外意61.第61章 加官第160章 部曲第4章 休沐85.第85章 识趣107.第107章 静好第200章 利令智昏2第180章 放权第219章 镇护方岳第33章 逐出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2章 复哀之130.第130章 当百第203章 好甜121.第121章 算计第36章 社稷计75.第75章 取轻第226章 臣惠斗胆61.第61章 加官第167章 同行第2章 入阙64.第64章 后事第192章 邙山宴2103.第103章 迎亲第198章 旌旗犹魏50.第50章 顺遂第233章 默契第197章 时不我与79.第79章 主次第19章 将伐133.第133章 私心81.第81章 不可伐116.第116章 非不愿63.第63章 死别第14章 臣无罪78.第78章 直率第150章 心慰48.第48章 无畏47.第47章 威逼51.第51章 犯忌151.第151章 易也第187章 无裨第41章 当黜之53.第53章 染征袍第202章 贼兵退第216章 位高权重第165章 鸷鸟103.第103章 迎亲第208章 无心之举第186章 穿胸第231章 细语125.第125章 负气79.第79章 主次第206章 夜话第199章 利令智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