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休沐

第4章 休沐

当早起的鸟雀叼来一缕曙光,催促朝霞点亮了天际,便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夏四月悄然到来。

安宁亭侯府邸的侧门,五骑鱼贯而出,望着洛阳城北门而去。

他们是夏侯惠、夏侯和以及三名扈从。

目的地则是邙山前的阳渠畔。

至于去阳渠那边做什么,夏侯惠声称是阔别洛阳太久了想外出郊游踏青,但夏侯和却知道这是托词——这位六兄是不想去遵循大兄的嘱咐,前去拜会镇东将军夏侯楙。

昨日夏侯惠暮归,言今日休沐且邀请夏侯玄来家宴无果后,长兄夏侯衡便让他趁着闲暇前去拜会一下同辈的夏侯楙。

这也是夏侯衡为他的仕途考虑。

盖因夏侯渊一系在今日,已然有日暮西山的迹象了。

除去在饥荒年景时放弃的一子外,夏侯渊的七子中,当以三子夏侯称、五子夏侯荣才学最优。

如夏侯称十六岁射虎,令魏武曹操侧目;夏侯荣七岁能属文、有过目不忘之能,令魏文曹丕深奇之。

然而,可惜了。

此二人皆早早亡故。

其余五人,嗣爵的长子夏侯衡中人之姿,只在朝中挂了个闲职冗官。

次子夏侯霸在关中任职,勇猛有余而韬略不足,如今职不过偏将军,不出意外的话此生都难有若父辈功绩。

第四子夏侯威,有识人之能,但好游侠,无意仕途。

如今虽然为了家族也踏上仕途了,但是在中原腹地任职,并没有积累功勋与跻身庙堂的希望。

第七子夏侯和年方十六,尚未出仕。

是故,刚刚被辟为天子近臣的夏侯惠,自然也被家中寄以希望。

散骑嘛,本就是为了擢拔社稷重臣而设的官职。

而让夏侯惠前去拜会夏侯楙,也正是为了仕途之路更顺利一些。

虽说,夏侯惇诸子同样平庸,唯一被位于重任、出镇关中的夏侯楙,也因为军略不足被调任回洛阳,先任尚书后挂了个镇东将军的虚职。

但夏侯楙时运颇佳。

他最早与魏文曹丕亲善,且妻清河公主,故而其子夏侯献(史载不祥,姑且用了)在魏文时期就被辟为散骑,亦与天子曹叡亲善,如今已然被转入禁军中任职,不出意外的话,过些时日便会出任中领军,成为位卑权重的天子心腹了!

如此,夏侯惠以归来洛阳为名义,前去拜访一下夏侯楙,也能让夏侯献照拂一二、偶尔在天子曹叡面前为他美言两句。

不管怎么说,两家乃宗族之亲。

虽然早就出了五服,但若能勤勤走动,还是能相互扶持的。

然而,似是夏侯惠对这种人情世故颇为排斥,昨夜在大兄夏侯衡面前满口答应,今晨却直接跑出来踏青了,连让家里扈从送个名刺拜贴做做样子都不屑为之。

原本,这种事情夏侯和并不打算理会。

没办法,家中兄弟他排行最末,也没有置喙的资格。

但如今这位六兄将自己也拉出来作伴了啊!

届时大兄夏侯衡要是责骂起来,自己也要被殃及池鱼了啊!

所谓长兄如父。

夏侯和年幼而孤,且兼比夏侯衡的长子绩也大不了多少,是故夏侯衡当仁不让的扮演着严父的角色,平日里可少不了管教。

虽说,挨一顿责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孰人甘愿平白无故领受呢?

带着这种心思,一路上的夏侯和都有点心不在焉。

出城到了邙山前的阳渠后,亦对人间四月的旖旎风光兴趣缺缺,完全生不出踏青舒畅的心情来。

而夏侯惠则是不然。

到了邙山脚下后,他牵马缓缓而行,游兴大发。

此地山风徐来、林木苍翠,山石树影间爬着野花老藤,林深处偶尔飘出鸟雀的宛转鸣叫,似是在为阳渠两侧的麦苗青青而欢呼。

亦让他嘴里不住的对柳暗花明啧啧称奇,还嘟囔着非辞非赋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怪异话语,且让一扈从寻个渠水缓慢之处摸鱼、一扈从去寻周边农家购置鸡或鸭归来准备野餐,竟是乐不思归了。

夏侯和不知道“山寺”是指什么,也没有发现此处有桃花,更没有雅兴在这里野餐。

他就知道现今让扈从将名刺拜贴送到夏侯楙府上,拜访的时间还不算失礼;更知道如果自己不提醒的话,这位六兄肯定会日暮才归家了。

因而,他踌躇了片刻,便步前与之并肩而行,低声说了句,“昨夜大兄有过嘱咐,六兄可莫忘了。”

“啊?”

闻言,夏侯惠微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哦,我没忘。”

既然没忘,你倒是让扈从送拜贴去啊!

夏侯和无语,按捺着心情继续提醒道,“今日天子听朝,六兄此时让人送去拜贴,或恰好赶上子林兄出宫阙归府之时;若是再晚些,恐就失礼了。”

“义权所言极是。”

夏侯惠略微颔首附和,但脸上的神采却是半分急迫都无,“不过,我离开洛阳多年,与子林兄早就无有交集,贸然过去打扰反而不好。不若,待到日后宗祭时会面了,再作过府拜会之举罢。”

果然。

你就没打算遵从大兄的嘱咐

夏侯和在心中叹息了声,亦不复言。

因为他知道这位六兄自从早年在偃师河畔落水后,行举与性情皆大变,尤有主见,就连长辈都难劝说半句,更莫说是自己了。与其继续徒费唇舌劝说,还不如思考如何避免大兄夏侯衡的责骂更现实些。

或许,是对他的闷闷不乐似有所觉吧。

依旧走在前方观山看花的夏侯惠,头也不回的低声解释了几声。

“子林兄无有经国之略,且好治生。我归谯县这些年,亲眼目睹桑梓不少田亩被他家中宾客强取豪夺,以致黎庶流连失所。如此乡闾父老犹不念之人,我不欲亲近,亦不宜亲近。”

呃~

本不打算劝说的夏侯和听罢,不由心中再次泛起无奈。

因他觉得六兄此言欠妥。

自古宗族相互依存。

君不见现今的后将军曹洪生性贪婪吝啬,在武帝时期就不乏以权谋财之事,武帝亦没有申责过什么吗?

夏侯楙好治产业,强取豪夺黎庶田亩那是州郡官署操心的事!

天子亦没有置喙,与你何干呢?

再者,大兄让伱去拜会乃是宗族之间寻常的往来,而非是让你前去攀附,又有什么“不欲亲近”的呢?

为了仕途与家门,哪能单凭个人喜好行事!

这位六兄莫不是远离洛阳、在乡闾闭户读书太久,以致不谙宦途之上的人情世故了吧?

心里如此揣测着,夏侯和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劝解几句。

只不过,尚未等他想好说辞,夏侯惠陡然止住了脚步转过身来,也差点没让他一头撞上去。

且彼尚不自觉,反而一把抓住了夏侯和的肩头,轻声嘱咐道,“大兄冠礼后便在朝中任职,且掌家极早,时日久了自是对家门与仕途心有汲汲,亦难免‘当局者迷’。我等年岁渐长,当自有主张,事兄择善者从之即可。”

当局者迷?

顿时,夏侯和眼眸中尽是讶然。

上唇胡须尚且柔细的他无法理解,不过是寻常的宗亲之间走动往来竟也忌讳?

他自作思量了许久,弗能解,遂发问道,“六兄此言何解?”

“无他,恩出于上。”

夏侯惠冁然而笑,“我为散骑,乃天子念父辈功勋旧情,若复以宗族求幸进,恐适得其反耳。”

皇宫,东堂。

署理完今日州郡上表的天子曹叡,没有当即归去寝宫。

乃是将笔搁置于案,起身来到榻上斜靠着,以手轻揉着鼻根缓解眼睛酸涩,心中亦回想着方才秦朗所言的夏侯惠到职后的行举。

的确,让夏侯惠在宫阙外久候、与毛曾同席以及故意不让其伴驾,都是他特地叮嘱的。

为了试探夏侯惠为人如何。

这倒不是他在宫禁内无聊而寻个乐趣所致。

而是实属无奈之举。

因为曹魏“代”汉尚不足十年的时间,赖以掌兵镇边的宗室与谯沛元勋便难以为继了——夏侯尚壮年而亡与曹休在石亭之战后丧亡,以致淮南、荆襄与雍凉三大战区的都督人选已经有两位并非宗室或元勋。

这是魏文曹丕在位的时间太短,并没有培养社稷砥柱的关系。

亦成为了曹叡的当务之急。

毕竟自董卓乱汉以来人心已丧,且魏代汉的过程并非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那般天命所归,如此,身为帝王安敢不预兵权旁落?

但曹叡如今有心无力。

纵观宗室与谯沛元勋诸多后进,他寻不到一个良俊。

触怒了他的夏侯玄,不必再提了。

而被他擢拔入宫禁担任要职的曹爽,为人恭谦但优柔寡断、毫无主见;夏侯献与曹肇有才度却失之自矜;秦朗性情谨慎却无有杀身报国之热枕

各有弊端,皆非人杰。

或是说他们皆不算年长,尚有改进或增益的可能。

亦或者说,为帝皇掌军与镇边都督之选,首要的乃是忠心,能力稍为欠佳亦无不可。

然而,如今可不是四海升平!

蜀吴不臣、连年兴兵来犯,天下刀兵未熄,出于社稷长治久安的思虑,曹叡“国难思良将”之心日益炙热。

这便是他试探夏侯惠品性的主要缘由。

因为在诸宗室与元勋之后中夏侯惠显得很另类,令曹叡都觉得很不一般。

其一,彼有孝道。

其父夏侯渊、其母丁氏丧亡后,夏侯惠皆为之守孝足期,如今已然鲜有人能恪守了。

尤其是有父辈萌荫可享的贵胄或士族子弟。

其次,彼不求名声、不迎逢。

在早年,名动京师的夏侯玄便多番邀夏侯惠一同交游,但彼非但无有借此机会结交权贵、为自扬名之心,反而离京都自归桑梓谯县闭户读书。

名利唾手可得于前,而犹笃行者,自是令人刮目相看。

最后,乃是人遭大厄后必有异行。

曹叡知道夏侯惠年少有文名,但遭落水几身丧之厄后便行举大变、开始闭门读书勤练弓马之事。

是故,他觉得夏侯惠应是“开悟”了,不复功勋贵胄子弟的肤浅了。

现今在听罢秦朗的回答,知夏侯惠在试探中无有自持身份之矜贵、面对异常安之若素后,曹叡也觉得是时候将之带在身边考察了。

“来人,召夏侯稚权伴驾。”

“唯。”

殿外候着的小黄门,恭声而应。

而片刻后,他又小趋步回来,躬身而拜,“陛下,夏侯稚权今日休沐,不在禁内。”

“休沐?”

正欲起驾归去寝宫的曹叡闻言,讶然复述了一声。

待不自觉瞥了一眼方才自己批复的、将案几垒得满满当当的案牍,嘴角便不由自主的抽了抽。

(本章完)

第244章 观沧海第222章 就职第26章 可作誓第146章 示好113.第113章 后手第176章 不武53.第53章 染征袍第37章 私召第37章 私召第191章 邙山宴1第8章 面君91.第91章 当归第139章 当慎第13章 可恨第213章 茶余饭后第4章 休沐第142章 全赴第153章 乃我第20章 可志同第30章 失东隅第26章 可作誓第172章 没得选51.第51章 犯忌85.第85章 识趣第159章 鸿鹄志第29章 居不易108.第108章 鲜卑第142章 全赴第245章 他日罢第5章 欺以方第168章 安下第213章 茶余饭后109.第109章 请缨第213章 茶余饭后89.第89章 诈关第14章 臣无罪第148章 归宅100.第100章 魏阙第30章 失东隅第231章 细语第154章 似懂了第204章 舍与不舍58.第58章 恨迟也88.第88章 发冲冠第244章 观沧海第228章 如你所请88.第88章 发冲冠第230章 风起青萍末62.第62章 厚颜第170章 失计否第233章 默契第174章 尽私图第211章 自作死第199章 利令智昏1110.第110章 见策第212章 随你罢第186章 穿胸111.第111章 首肯80.第80章 临风第225章 御驾来第156章 何惑哉第143章 晚矣第19章 将伐第153章 乃我130.第130章 当百第156章 何惑哉第212章 随你罢131.第131章 临发87.第87章 质问78.第78章 直率第1章 楔子第176章 不武第175章 惊喜来第240章 猛士第228章 如你所请第43章 士家103.第103章 迎亲97.第97章 自择之第187章 无裨第178章 不识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201章 唯勇气也第183章 或有诈115.第115章 私心82.第82章 士載93.第93章 言外意121.第121章 算计第1章 楔子第226章 臣惠斗胆第138章 不语第172章 没得选第205章 将离第188章 无遗恨第163章 部将72.第72章 诱惑51.第51章 犯忌133.第133章 私心第3章 无所事85.第85章 识趣第195章 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