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60章 不覆辙

第60章 不覆辙

诏夏侯惠往来近千(汉)里,计议不过一日便作罢。

天子曹叡如此行事,还真不是将他当作招之则来挥之即走的奴仆,而是出于对他的爱护。

因为仅是二日后,曹叡便做出了让朝野皆侧目的事情来。

乃是在启程归去洛阳宫之前,他还在校事的引领下折道去了辰亭的民屯,将那边的主官,以及与主官勾连侵吞民屯田亩的三家豪右都就地处置了!

三家豪右的家主与屯田主官都被当场杖毙,且还悬首辕门示众。

家中资财与产业皆没入官府,徒附佃户以及奴仆等充入屯田民籍;举家不分老幼,男丁皆罚为徒隶、女子皆没入官婢。

豪右家中有人为官者,罪加一等!

以指使家人侵吞屯田之罪,徙千里为实边屯田奴。

其中有一豪右的家中还有人出仕多年,已然位居两千石了,且还颇有政声,但因为没有分家自立门户而被牵连,徙边不赦。

是时,伴驾东巡的朝臣,不乏谏言罪罚太过者。

比如那名被牵连的、一直在外地任职的两千石就很无辜,不应被连坐。

对此,曹叡直接让校事公布了监察的结果——

那屯田主官与三家豪右勾连,竟侵吞了将近四成的民屯田亩!且此三家豪右皆武断乡曲,家中子弟不乏欺男霸女、强取豪夺黎庶田地之事;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家资可比公侯、田亩连于方国,徒附佃户上千、执刀矛的私兵有数百!

已然是州郡不可制的豪右矣!

也令作谏言的朝臣面色大惭,皆免冠伏道请罪。

故而,有感于朝臣不知民间之艰,天子曹叡在做完处置归去洛阳之途,还临时颁了两个诏令。

一者,以荆襄东去可支援淮南、西去可策应雍凉的干系,诏令督兵归来宛城的司马懿督促本部在驻区勤务农桑,广开沟渠、大兴水利,积谷且修缮甲兵以备战。

这个类似老生常谈的诏令,在曹真伐蜀失利的背景下,让许多人揣测出了别样的味道。

或许,在伐吴与伐蜀皆以失败告终后,这位年轻的天子日后将会以省息民力、着重发展民生为主,不复像先前那般向往秦皇汉武之功了。

另一诏令,则是遣一侍宦快马先归洛阳,着令公卿共推新的大司农人选。

嗯,从并州刺史征拜大司农的梁习在月余前病故了,恰逢天子东巡在外,故而还没有确定继任者。

这同样是一个很寻常的诏令。

虽然如今的大司农已然被太仓尚书、度支尚书、户部尚书分去权柄,不复再管理财政与上计诸事,但终究是九卿之一,不可长期虚席。但曹叡让仕宦在宣读诏令之前,还提前告知辰亭民屯的处置,共推大司农的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

因为自从魏武曹操开始兴屯田伊始,魏国的粮秣供给绝大部分都依赖着屯田。

洛阳、邺城、许昌与雍凉(关中与陇右)四大屯田区(淮南屯田尚未开始),前两个主要用于朝廷官员俸禄,后两个则是主战事。

皆采取军管。

以典农纲纪、上计吏上禀给太尉府管筹,再由庙堂计议决策。

但不管是先前钟繇还是如今的华歆在职太尉,皆因为年岁太高、疾病频发,早就难以署事了,其事务大多由下僚代劳;再加上地方士族与豪右坐大,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之事不乏,故而屯田之政日渐崩坏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天子曹叡先揭露了屯田之政的崩坏,再让公卿推大司农人选,自是隐隐有想将一部分屯田事务转回大司农署理之意。

对于群臣而言,这是一个前兆。

是天子曹叡有了打破现今朝政格局、改变公卿权柄的征兆。

初,在他刚继位的前几年,以外有忧患、年少继位等缘由一直都表现得很谦虚,对老臣重臣很是优待。

如先前被尚书令陈矫拦在尚书台外,就是最好的例子。

毕竟类似于陈矫拦驾这种事,放在武帝时期,陈矫身死且家人被连坐都不意外。

曹叡之所以如此大度、从谏如流,那是因为他觉得武帝与文帝留给他的臣子很贤良,足以让他无忧朝政。

但现今在亲自处置完辰亭民屯之事后,他已然不这么想了!

无他。

事实胜于雄辩。

对老臣重臣的礼遇,换来的却是弊病丛生,这让他很失望很忿怒。

自然,也就有了重振朝纲、革新积弊的想法。

也就是说,日后的他不会再效仿文帝曹丕的作风,对群臣礼遇厚待、对士族妥协了。

而是将效仿武帝曹操的做法,对枉法与奸邪之事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天子曹叡要变更调整朝政格局,意味着有人将会失势,也将有人趁势而起、平步青云。

这是衮衮诸公与百官们的明悟。

如何在这场风波保全自身、甚至是更进一步,则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至于,能不能打消天子曹叡的想法、让朝政格局维持原状,他们不做期盼了。

比邻许昌宫的民屯田亩都被侵吞了近四成,还是被天子撞见才迎来惩治的,曹叡不怒斥他们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便是恩宠了,他们哪还敢人心不足。

因此,京师洛阳一时间暗流汹涌。

清身奉公、严以律己者对此并不在意,冷眼静候事态发展;而一些惯于汲汲营营、在多方权势之中纠葛太深之人则是积极奔走,唯恐沦为失利者。

其中,还催生了一个小插曲。

号为“专任”、无名有实的宰辅之臣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隐隐有被群臣当作众矢之的之势。

缘由不必说。

公卿百官对他们的专权早就心怀不满。

且屯田之政的崩坏,就是他们独揽大权的时候发生的,算是落了被攻讦的口实。正逢天子将欲有所为,公卿百官哪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只不过,公卿百官的做法却令护军将军蒋济很郁闷。

他先前就曾上疏声称中书省的权柄过大、不利于社稷安稳等言辞。

尔今,公卿百官便将他的上疏重提,以他的名义来指摘刘放与孙资,让他不得不撕破脸皮,态度很强硬的站在了刘与孙的对立面。

没办法。

他总不能改变立场,对自己的言辞矢口否认。

迫于时势,他也只好挺身而出,被迫成为“出头鸟”了。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蒋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被迫无奈,让天子曹叡颇为欣慰,也对他愈发器重了。

乃是私召他奏对,将设立“天子恩科”以缓解九品官人制的目的悉数透露给了他,让他在擢拔天子门生的时候,尽可能挑选出身寒微者,以便培养成为酷吏。

是时,蒋济听罢颇为惊诧。

也倍感侥幸。

虽然他对社稷的忠诚不缺,但在私德这方面还真不能称为洁身自好。

以前朝酷吏的事迹来看,若是天子曹叡将酷吏培养出来了,他肯定会迎来酷吏的诘难。就算有天子护着,他不会迎来牢狱之灾,但身败名裂恐是不得免。

是故带着侥幸,他也终于与杜恕和解了。

因为在先前选拔天子门生之时,他总是抹不开情面、接受了同僚或乡闾故旧的请托录用人选;而杜恕则是唯才是举,不论门第家世。

为此二人没少意见相左。

若不是杜恕是天子亲自委任的,蒋济都想讬他事将之挤走了。

暗流汹涌、朝局诡谲,公卿百官各有所求,而引发这一切的天子曹叡,则是在稳坐钓鱼台,等着事情的发酵。

因为所有人都没有完全猜透他的心思。

剑指屯田积弊、流露出变革朝政格局的他,实际上却是想推行士家的变革。

那日,感慨夏侯惠谏言恨迟的他,在归去毡殿之途,还想起了一件在他还是平原王时期的小事。

那时候,文帝曹丕刚刚将甄姬赐死,自忖他意难平,是故非但久久没有立他为储君,且还有了立京兆王曹礼为太子的心思。

对此,逢母诛且被父猜忌、以及旁人皆避之的曹叡,心中自然尽是悲凄与不安。

也在那时候养成了一个小习惯,于每日读书传罢的午后小憩时,他总会独自一人在花苑内的小亭内枯坐。

有时候是为了静处省身,有时候是赏花木或抚琴聊以慰籍心绪。

很巧合的,一只小鸟也每日准时飞来小亭侧,或叽叽喳喳欢鸣或四处寻觅虫豸果腹。

心情失落的曹叡,注意到了这只小鸟。

也很羡慕这只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的小鸟。

连续数日之后,他便觉得这只小鸟的叽喳声很悦耳、忽上忽下飞翔的舞姿也很优美。

因为在他瞩目小鸟的时候,总能暂时忘却了心中的郁郁。

所以,他每日都会将些许粟饭洒在小亭栏柱上,让小鸟尽情啄食,也期待着小鸟能够每日都前来。日复一日,小鸟对他的防备心愈发降低,已然不止一次啄食他手心里的粟饭了。

而每每手中的粟饭被啄食之际,他也有一种触摸小鸟的冲动。

只是他心有犹豫,担心小鸟被惊走以后再也不来了。

这么一犹豫就是七八日,待他终于打算付诸以行的时候,小鸟却不知为何不再来了。

他也不再有机会了。

所以,在如今的士家弊病上,曹叡不想重蹈任凭“小鸟”飞走的覆辙。

(本章完)

第36章 社稷计第202章 贼兵退93.第93章 言外意第141章 发狠第10章 狡诈乎117.第117章 来见第136章 离析79.第79章 主次124.第124章 恼意第165章 鸷鸟第8章 面君第216章 位高权重57.第57章 以何战第12章 复哀之50.第50章 顺遂第211章 自作死84.第84章 临发48.第48章 无畏第204章 舍与不舍90.第90章 引蛇67.第67章 在我第217章 惠求教第185章 死地110.第110章 见策第174章 尽私图第140章 蹙眉第186章 穿胸第19章 将伐第183章 或有诈第10章 狡诈乎第13章 可恨50.第50章 顺遂63.第63章 死别102.第102章 必惠也第225章 御驾来第184章 竞速第137章 祸伏126.第126章 挑衅122.第122章 义从第138章 不语98.第98章 终陌路第42章 遂愿97.第97章 自择之118.第118章 愿往否第177章 百骑第152章 莫求财103.第103章 迎亲46.第46章 安分第140章 蹙眉72.第72章 诱惑62.第62章 厚颜第42章 遂愿第146章 示好第188章 无遗恨108.第108章 鲜卑第134章 罢归第150章 心慰第191章 邙山宴177.第77章 视为人第42章 遂愿52.第52章 狼狈119.第119章 不争66.第66章 有变第183章 或有诈第232章 入营88.第88章 发冲冠第36章 社稷计第192章 邙山宴2第141章 发狠128.第128章 拔刃第13章 可恨第188章 无遗恨73.第73章 笃定第204章 舍与不舍109.第109章 请缨第165章 鸷鸟108.第108章 鲜卑45.第45章 无心91.第91章 当归46.第46章 安分第35章 门户计2第177章 百骑第217章 惠求教86.第86章 难彰功128.第128章 拔刃第147章 争权第134章 罢归第12章 复哀之第3章 无所事第230章 风起青萍末第197章 时不我与第165章 鸷鸟85.第85章 识趣121.第121章 算计第38章 何惧之77.第77章 视为人第213章 茶余饭后55.第55章 诏来第44章 花明第41章 当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