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61章 加官

第61章 加官

君权与臣权永远是对立的。

在大多数时候,所谓的君臣戮力一心,其实来自是双方各退一步的妥协;在彼此争执的过程中采取了折中的、彼此皆可接受的结果或处置方式。

而天子曹叡的打算,就是以士家暂不可改,那就先以雷霆之势对民屯的弊病杀鸡儆猴!

也是对公卿百官们的敲山震虎。

将公卿百官们的不作为、对州郡地方约束无能的失职摆在了明面上。

让他们羞愧自惭!

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政略调整中,失去反对的理由!

然后,在寻求解决方略的庙堂格局调整中、在君权与臣权的反复拉锯中,最终迎来群臣的妥协——公卿百官们为了不让君权急剧膨胀,便会附和一些不会导致臣权缩水的条件,以期君主心满意足,从而将此事揭过篇。

事实上,在某些方面,曹叡是当得起武帝“我基于尔三世矣”这句话的。

少小就心智聪颖且还历经过大起大落的他,虽继位还没多少年,但对御下的制衡之术早就炉火纯青了。

比如在这次大司农的人选中,公卿百官共推出来的人选,他皆不取。

乃是很强硬的将少府令杨阜改任。

且不出众人所料,他将屯田之政的上计权柄转回了大司农署,责令杨阜严查各州郡民屯田亩被侵吞之事。

如发现中饱私囊或侵吞田亩等罪行,依例奏请庙堂严惩。

天子曹叡明面上的理由是杨阜为人刚直不阿,对仕途并没有汲汲营营之念,以他主事纠察屯田之政,定然会惩奸杜邪。

但公卿百官都知道,天子更深一层考虑是杨阜乃凉州人。

从汉武帝设凉州刺史部伊始,羌胡杂居凉州就一直是朝廷迁徙囚犯实边的首选,也让关东士族对关西士族颇为鄙夷,认为他们出身不正;且源于持续百余年的凉州羌乱,更是让关东士族频频有放弃凉州之言。

在如此背景下,杨阜就不可能姑息屯田的弊病。

关东士族也不敢私下请托杨阜能网开一面,因为一旦请托了,杨阜必然先将请托之人上禀治罪!

只不过,公卿百官们对此倒也不是很担心。

因为中枢决策传达到地方州郡是需要时间的,杨阜想让地方州郡的屯田中郎将与校尉依命行事,也是需要时间的。

而在这个时间差里,足够他们督促乡闾故旧粉饰罪行了。

然而,天子曹叡接下来的做法,却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聪颖之主”!

他竟以如今监察不严为由,打算让校事府设分司在大司农府,以纠察之权协助杨阜整顿屯田积弊!

这点直接让公卿百官群起谏言不可。

就连一些克忠守法、没有放纵家中侵吞屯田田亩的重臣,都极力劝阻。

缘由无他。

校事乃是悬在群臣头顶上的利刃。

先前武帝设校事主刺举之时,卢洪与赵达还留下了“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的威名。

其中,卢洪与赵达为了邀宠与巩权,不乏构陷之举。

如今曹叡让校事纠察屯田之政,看似与公卿百官们无干,但依这些校事尤善构陷、唯恐天下不乱的德行,说不定就将之演变成前朝汉武帝时期的“算缗告缗”,被清算的人不再是大商贾,而是士族与豪右。

只是,可惜了。

这一次天子曹叡态度十分强硬,再也没有了先前从谏如流的作风。

他将群臣的上疏皆留中了。

且直接授意校事开始明察暗访京师洛阳的屯田之政,让他们将纠察的信息一式三份,分别禀给大司农杨阜、廷尉高柔以及自己。

算是折中的做法罢。

不放弃自己想让校事协助杨阜的念头,但也稍微兼顾了群臣的反应,让高柔也参与在其中,且成效如何再作最终定论。

高柔乃兖州人。

以明辩事理、执法公允著称。

如先前文帝曹丕以私愤下令高柔处死鲍勋时,他就誓死不从命。

也就是说,曹叡这是隐晦的呵斥公卿百官们闭嘴——有这闲工夫上疏,引经据典的声称校事怎么不堪、对社稷有什么危害,还不如花心思配合高柔将积弊给肃清了,让他看到实际成效,自然就不会再坚持用校事了。

故而,公卿百官们皆偃旗息鼓了。

没办法,理屈词穷。

屯田之政崩坏是事实,还被天子亲自撞见了,他们自是难以再争。

而心意小小得逞的天子曹叡,则是开始为下一步的士家变革而绸缪。

乃是先私下作书给长安的大司马曹真,将夏侯惠提及的“士家可凭斩首之功赎身以及获得田亩”谏言说了,然后询问是否可行。

曹真以为可行。

只不过他觉得,想要推行还需要等候契机。

不是如今这种君权与与群臣对抗,天子曹叡强势推行换来群臣妥协的契机。

而是类似于石亭之战后的痛定思痛,让朝野有识之士皆开始意识到士家没有死力作战之心了的契机。

如此,曹叡推行士家变革才能迎来公卿百官的支持,也不会导致军中将率心生不满。

因为军中赏胜罚败。

在战败的前提下,哪怕庙堂没有推行士家变革,将率们也没有机会克扣士家的赏赐,更升迁无望。反之,庙堂推行变革让士家奋勇作战了,他们便有了迎来战事胜利的机会,赏赐自然也如期而至。

虽然属于士家的那部分赏赐,已然被庙堂剥离了。

但身为将率的他们也有专属的赏赐,且还得以积累战功升迁啊!

两害相权取其轻。

相较于一无所获,将率们当然更愿意选择与士家皆大欢喜。

看罢曹真的回书,天子曹叡深以为然、拊掌称善。

就是片刻之后,他心中又有些郁郁:若取了曹真之言,那岂不是意味着,魏国还要迎来一场战事败北?!

初冬十月,下旬。

已然归来淮南寿春的夏侯惠,迎来了天子的嘉奖。

曹叡以他先前上疏反驳伐蜀、有明断先鉴之能,加职给事中,特许可上疏奏事、讽议举正之权。

此事在淮南军中引起了小轰动。

如蒋班与斥候营百人将以及军中一些低级将率,以他备受天子宠信,将他视作了可携带自身升迁之人,在相处之际也变得亲切了许多。

而如王凌、文钦以及杂号将军等则是悄然疏远了他。

因为彼此利益相悖了。

在王凌与文钦的眼中,天子曹叡特许夏侯惠可上疏奏事,那不就是让他监视他们、寻他们的失措之处吗?

而在一些杂号将军的眼中,被天子宠信的夏侯惠只要资历与功勋到了,必然会迎来升迁!

淮南军中就这么几部常备的兵马、将主就这么几个。

有人升迁上来了,也就意味着有人将被转为他职或者被调任离开。

如此,谁会愿意与一个将要取代自己的人亲近呢?

至于满宠,对此自是不在意的。

相反。

他还通过李长史之口隐晦的告诫了一声。

让夏侯惠不要倚仗着天子的宠信,复有前番不尊将令之事,不然就等着被军法处事吧。

对此,夏侯惠自是连忙口称不敢云云。

而对王凌与文钦以及诸杂号将军的隐隐排斥,他心中也丝毫不在意。

倒不是他自命清高,生出“不遭人嫉乃庸才”的心思来。

而是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

和这些苟利其身、汲汲营营之人相善为伍,怎么能裨益社稷呢!?

另一个缘由,则是他如今心情十分畅快。

盖因天子曹叡虽然没有如言赏赐予他钱财,但却十分豪气,直接让人携了一支马槊来淮南赐予他。

千金不易的马槊,可不是天子惯来赏赐的几个金五鉼能购置的。

夏侯惠记得,当蒋班等人看到马槊的时候,满目的羡慕怎么都掩盖不住。

自然,他也对天子曹叡感激莫名,生平第一次有了反省的心思:自己先前对天子的心态与行为,是不是有些过了?

也很是期待着,江东尽早兴兵来犯。

好让他迎来登锋履刃报效社稷、死不旋踵报君恩的机会。

事实上,自称帝迁都来建业后便不曾兴兵攻打魏国的孙权,在得悉了曹真兴兵伐蜀的消息,当即召集了重臣群策,有了兴兵向淮南的打算。

一来,依着蜀吴两国共进退的盟约,蜀国被魏国大举攻伐的时候,他们也应该出兵“围魏救赵”。

另一,则是孙权素来对淮南心心念念着。

恰逢如今魏国用大兵于雍凉、洛阳中军难以驰援淮南的好时机,他生出了夺淮南之心也不足为奇。

再者,自石亭之战后,江东在淮南已然是进退自如了!

兴兵而往,哪怕战事不利罢兵归来,也不需要担心被魏国追击掩杀。

唯一的顾虑不过是入冬后江河水位下降,江东赖以称雄的水师难以策应而已。

故而,在江东君臣群策之时,多有附言出兵伐淮南者,也让孙权开始厉兵秣马、召集水师,积极筹备战事。

只不过,江东各部兵将才刚刚聚集的时候,蜀国便将曹真已然罢兵的消息传来江东了。

也让孙权心中又变得踌躇了起来。

魏已罢兵,时机不复兼冬季水浅,我军尚要兴兵否?

(本章完)

第205章 将离133.第133章 私心第179章 门户仇第171章 留下130.第130章 当百第215章 稚权何如120.第120章 不可避第146章 示好第185章 死地第142章 全赴第208章 无心之举第4章 休沐120.第120章 不可避78.第78章 直率第200章 利令智昏2118.第118章 愿往否101.第101章 当变第193章 邙山宴3126.第126章 挑衅126.第126章 挑衅第158章 不自知98.第98章 终陌路第154章 似懂了第13章 可恨118.第118章 愿往否第233章 默契第167章 同行第246章 乃何人也115.第115章 私心124.第124章 恼意119.第119章 不争第169章 小成第175章 惊喜来52.第52章 狼狈118.第118章 愿往否第140章 蹙眉第16章 困顿第155章 与宴57.第57章 以何战123.第123章 缘由第197章 时不我与47.第47章 威逼第139章 当慎第140章 蹙眉第176章 不武第36章 社稷计第7章 入东堂60.第60章 不覆辙78.第78章 直率第243章 先声而后讨110.第110章 见策63.第63章 死别49.第49章 逢时第194章 不归109.第109章 请缨105.第105章 蜜饯81.第81章 不可伐第166章 归淮南第221章 黄雀是也第189章 逞口舌第219章 镇护方岳第197章 时不我与第10章 狡诈乎第205章 将离第30章 失东隅第148章 归宅第157章 且试86.第86章 难彰功第190章 可堪否第211章 自作死第202章 贼兵退56.第56章 犹可否第204章 舍与不舍65.第65章 功来第165章 鸷鸟第167章 同行50.第50章 顺遂第246章 乃何人也77.第77章 视为人58.第58章 恨迟也第165章 鸷鸟第139章 当慎73.第73章 笃定55.第55章 诏来84.第84章 临发82.第82章 士載第175章 惊喜来96.第96章 小婢女第26章 可作誓第8章 面君第137章 祸伏88.第88章 发冲冠第41章 当黜之75.第75章 取轻第183章 或有诈114.第114章 雁北第160章 部曲第245章 他日罢86.第86章 难彰功第196章 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