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廷议

鹿见湾海面上,十几艘日本运兵舰的残骸在海面上燃烧着,烈火炎炎焦天,浓烟滚滚遮天蔽海。

日本运兵船队在自己的家门口被清帝国海军的战舰群袭击,这种当面的羞辱足以慰藉当年高升号运兵船被日本海军击沉的伤痛。

鹿见湾海战,安艺号被击沉,日本海军旗舰浪速被重创。浪速虽然幸存了下来,但是舰体损毁严重,龙骨已经被烧变了形,修复后也无法在服役海军了。

日军第四师团第三批船队的十几艘运兵舰在鹿见湾被摧毁,死伤六千余人,由于在日本家门口,事情很快传开。同时,连带着第一批英籍运兵船和第二批美籍运兵船在奄美岛附近海域被清帝国海军袭击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消息传出后,日本驻华总领事林董当即照会了总理衙门事务大臣奕?,提出了最严正的抗议,并称这是战争挑衅。

总理衙门大臣奕?表示此次事件正在核实,拒绝就此进行任何答复。

林董无果而返,当天将奕?的态度报告给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陆奥宗光当即向黑田清隆内阁汇报情况,并会同日本海陆军各军部要员商议对策。

陆奥宗光说道:“当初亲王大人就坚决不同意陆军部继续增兵奄美岛,现在看来,亲王大人您的判断是正确的。清帝国果然无视国际惯例,公然袭击我运兵船队和护卫舰只,这是不宣而战!”

陆军总参谋长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只是苦笑了一下,长叹道:“本王还是没有坚持己见,如果执意劝阻,也不会令运兵船队和护卫舰队白白损失二十多艘舰船,更令第四师团损失一万多人!”

“这也不是您的错!”

首相黑田清隆说道:“您当初没有坚持,还不是因为陆军部的反对意见太大,您担心陆军部的一些人借机哗变吗?”

一旁陆奥宗光、大藏相伊藤博文和海军军令部大臣桦山资纪等人纷纷点头称是,理解当初炽仁亲王的做法。

伊藤博文问道:“现在陆军部应该安分些了吧?已经损失了第一师团、第五师团,第四师团也损失大半了,他们应该清醒了吧?”

炽仁亲王摆摆手,叹道:“他们还是叫嚣着要复仇,准备对清开战!”

陆奥宗光皱眉道:“我们的海军还没有建设起来,对清开战那不是荒唐吗?亲王大人,您不能再手软了,必须得压下他们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伊藤博文冷哼道:“你让亲王大人如何下手?陆军部的那些好战分子可都是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给撑腰的!”

众人顿时沉默,如果说别人带头闹事还好办,可是偏偏是这个明治天皇的亲兄弟能久亲王背后闹腾。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生于京都,是伏见宫邦家第九子,仁孝天皇之犹子。明治维新时,被幕府奥羽越列藩推举为东武天皇,戊辰战争遭萨摩藩长州藩联军击败,被朝廷指为“朝敌”,后来被软禁在京都,敕令削发出家。明治三年(1870年)获特赦并还俗,赴普鲁士军校深造。返国后任大阪师团长,甲午战争立下大功,升近卫师团中将。

表面上明治维新获得了成功,幕府倒台,实际上国家政权、经济命脉还是掌握在日本的各个藩王势力当中,日本各地的实力派末代藩王直到1920年以后才陆续去世,在这之前,各个藩王的影响力左右着日本政局。例如伊藤博文、井上磬等是长州藩藩臣,陆奥宗光、黑田清隆是萨摩藩藩臣和藩士家庭出身,桦山资纪是纪州藩士等。像伊藤博文等明治九元老来自日本各个藩王帐下的藩臣、藩士,他们对于各自的藩王像对待明治天皇一样的敬重。可以说,日本的藩王此刻虽然没了藩王的名头,但是实力却堪比美国的州长。而能久亲王则控制着佐渡、伊豆等十二个藩王效忠于他,实力强大。

能久亲王这个东武天皇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日本天皇梦,他的种种行为都表明他野心不死,但是明治天皇和炽仁亲王等在没有足够至能久亲王于死地的证据前,是不敢动能久亲王的,很多时候只能忍气吞声。

这种政治手段,伊藤博文、黑田清隆等人都明白,因此也就不便深问。

“至少第四师团的折损可以让能久亲王的力量被削弱,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还得谢谢中国人。”

第四师团又称大阪师团,是能久亲王经营多年的嫡系部队。炽仁亲王对于第四师团的折损并不太放在心上,这也是他最终没有阻止陆军部派第四师团增援奄美岛的原因之一。

黑田清隆说道:“奄美岛孤悬海外,是控制九州的跳板,这次清帝国海军打残了第四师团,破坏了能久亲王的大计,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外相陆奥宗光顿时咳嗽了一声,道:“我想我们是不是跑题了?”

炽仁亲王当即笑道:“外相说的是,现在是一致对外的时间,咱们自己内部的问题,已经是次要的了。”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毕竟对付能久亲王和清帝国二者比起来,显然后者是当务之急。

黑田清隆说道:“这次我们损失很大,丢了琉球群岛,第一师团和第五师团全灭,第四师团损失过半,海军损失了四艘战舰,十几艘运兵舰,直接人员和物资损失高达两千万日元(200万英镑)。”

炽仁亲王叹口气,道:“没有像样的海军,我们这次的损失也只能干受着,清帝国不会赔偿我们的!”

桦山资纪这才说道:“早知道损失这么多,当初还不如多买几艘像样的战舰回来,也不至于让清帝国海军如此嚣张!”

这话放在以前,肯定会遭到众人一致的反对家数落的,但如今事实摆在面前,不由得他们不认。

黑田清隆垂头丧气的说道:“经过此事后,我会劝说内阁和政府加大对海军的投入,我们必须加快重建海军的步伐,将来讨回这笔血债。”

桦山资纪顿时眉飞色舞,听到这话他实在太高兴了。甚至日本海军损失四艘战舰和十几艘运兵舰给他的不快也因此被掩盖了。

陆奥宗光问道:“当务之急,我该如何向天皇陛下和国民们交代,列强们也都看着我们呢?”

伊藤博文道:“必须得向清帝国宣战,否则难以交代。”

炽仁亲王担忧的问道:“可是,我们没有海军可以跟清帝国海军抗衡,宣战后怎么办?”

黑田清隆解释道:“我想大藏相和外相的意思是宣战只是做做样子,至于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想必国民们也清楚,我们没有力量跟清帝国战争下去。到时候,我们可以调动国民们的仇恨来发展我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或许是我们唯一能够得到的好处!”

众人点头赞同,陆奥宗光补充道:“可以利用英国人和美国人做文章,这次清帝国海军袭击了他们的商船,他们两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会向清帝国发难,如果能够跟我们结成同盟就好了!”

伊藤博文说道:“可以利用,但是不可以全信英美两国,他们未必会为我们去得罪清帝国的,况且英国和俄国是死敌,我们跟英美结盟,那俄国人怎么想?我们可不能做丢了西瓜拣芝麻的事情!”

经过半天时间的商议,日本政府于6月1日下午向清帝国递交了绝交书,宣布进入战争状态。6月2日上午,日本明治天皇睦仁核准日本内阁的宣战诏书,正式下诏宣战。

与此同时,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窦纳乐也向总理衙门提交了抗议,要求清帝国海军释放英国皇家邮轮公司的船长霍斯以及他的船员们,同时就清帝国海军兵舰击沉一艘英国邮轮提出严正交涉。

同样,美国驻华全权公使田贝也向总理衙门抗议,要求释放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詹姆斯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并就清帝国海军兵舰击沉五艘美国邮轮表示愤怒,也提出了最严厉的抗议,并视为战争挑衅。

奕?急得快要疯掉了,一会儿跑一趟紫禁城,一会儿跑一趟颐和园,向光绪和慈禧诉苦,同时投诉王辰浩,称这一切都是王辰浩挑起的,如果清帝国同美国和英国闹僵甚至开战,都是王辰浩之过。

王辰浩奉召上殿,向光绪和满朝文武大臣们陈述了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在最后,王辰浩拿出了琉球国王尚泰感谢清帝国援手的枢文。

“恭喜皇上,琉球国王对于天朝上国给予琉球王国的援手和帮助深表感谢,指出我天朝陆军收复琉球国土为之一谢;天朝海军阻挡日本海军和运兵船来犯,捍卫了琉球领海为之再谢;天朝上国愿意接纳琉球子民,让琉球子民沐浴天恩为之三谢。众谢并举,琉球国愿永侍天朝上国。”

光绪让王辰浩陈述攻击日本运兵船队的事情,但王辰浩就几句话轻描淡写,却是说了一大堆其他事情,答非所问。

尽管这样,满朝文武大臣们还是一大半人站出来叫好,附和恭维王辰浩的话。

光绪帝坐在上面的龙椅上,下面的情况看的一清二楚,知道王辰浩已经成功的笼络了一大半的朝臣。他心中虽有不甘,但王辰浩所言有理有据,光绪也拿王辰浩没办法。光绪帝现在学聪明了,只要没有抓到足够致王辰浩于死地的把柄和证据,他就不会再去主动招惹王辰浩。

“王爱卿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朕定当重重有赏。”

“谢皇上!这是微臣应该做的,不敢邀功请赏!”

王辰浩最近也发现光绪对他的态度变了,不像以前那样见着他就板着脸,脸色跟死了爹一样。虽然王辰浩不知道光绪的用意和目的,也不会相信光绪就此放过他,但既然光绪和颜悦色的跟他说话,王辰浩也就打蛇顺杆上,井水不犯河水的附和他一下。

不过,光绪帝改变战术了,但是翁同龢、李鸿藻二人却没有改变对王辰浩的看法,尤其是王辰浩大把金钱砸晕了大部分文武百官时,他们二人嫉妒万分却碍着清官之名的脸面不跟王辰浩同流合污,使得他们更加站在跟王辰浩的对立面上,此刻见王辰浩得意,当即发难。

翁同龢出列道:“启禀皇上,海军无端击沉英国轮船和美国轮船,扣押英美两国的船员,致使英美两国公使向总理衙门严正抗议,甚至称这是对英美两国的战争挑衅,威胁战争报复。这些都是拜海军部大臣王辰浩管教不严,骄纵手下所致。”

光绪转向王辰浩,温和的问道:“王爱卿,翁爱卿所言可否属实?”

王辰浩当即回答道:“启禀皇上,英美两国轮船运载日军士兵,此已经违反英美关于日本和琉球争端中立的政策。英美轮船进入琉球领海,我海军将士为了维护天朝属国琉球的领海主权完整,出兵拦截英美轮船无可厚非。英美轮船洋员在经过我海军将士们的劝导之后,明白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此愿意交出轮船。后来船上日军挟持英美船员,逼迫他们向我海军开枪,于是我海军将士们不得不自卫还击,同时也是为了营救船上的英美船员。因此,错不在我们。”

光绪心中早就明白王辰浩肯定有恃无恐,也没指望翁同龢能够轻易抓住王辰浩的小辫子。

“王爱卿所言甚是!”

王辰浩当即谢恩,接着又语出惊人的说道:“臣要弹劾翁同龢欺君罔上!”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哗然,光绪和文武百官们当即愣住,,翁同龢更是惊讶无比。

“老夫对朝廷和皇上忠心耿耿,怎么会欺君罔上?你不要血口喷人!”

光绪回了回神儿,问道:“王爱卿说翁爱卿欺君罔上,可有证据?”

王辰浩笑了笑,问向光绪道:“皇上刚才可听到翁大人如何称呼微臣?”

光绪愣了一下,接着王辰浩转向文武百官,问道:“诸位臣工,刚才翁同龢称我是海军部大臣,可有此事?大家别告诉他那么大的声音你们没听到啊!”

庆亲王奕劻当即带头道:“没错!翁同龢是那么说的!”

一干文武百官们当即点头附和。

王辰浩转过身来,看向翁同龢,坏笑道:“翁大人真是太客气了!我王辰浩不过是区区海军部次大臣而已,海军部大臣可是德高望重的恭亲王。海军部大臣乃是一品大员以上方可担任,翁大人这就给我升了官,可是还把皇上和太后放在眼里?再说了,英美两国可没说用战争来报复我们,你这不是欺君罔上是什么?”

翁同龢当即傻眼,刚才不过是想添油加醋而已,没想到王辰浩竟然拿这个做文章。

“皇上恕罪,老臣只是口误。”

光绪也是恼翁同龢太笨,这种低级错误也能犯。

“翁大人你可是朝廷重臣,一句口误就就可了事了吗?今天我是在这里,如果我不在这里,到时候外面传言我成了海军部大臣,还以为是我自封的要造反呢?要知道,皇上是多么的器重你,你的一句口误,可是差点毁了我的忠臣之名。”

翁同龢气得浑身突突,指着王辰浩竟是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

光绪翻翻白眼,知道是王辰浩故意报复,于是厉声说道:“翁同龢你却是要注意了,作为重臣,要三思之后再说话。”

“皇上,老臣——”

翁同龢还待反驳,光绪打断他道:“罚你三个月的俸禄,以示惩戒!”

翁同龢顿时憋屈的要命,上次就罚了半年俸禄了,这又罚了三个月,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王辰浩见光绪三言两语的轻罚了翁同龢,还准备要说道说道,怎么也多罚三个月才好。

这时,李鸿藻出言道:“启禀皇上,就算王大人前面说的对,我们有权攻击英美轮船。可是,日本第三批运兵船队已经不在琉球领海,而是在日本国的家门口。海军在日本国的家门口击沉两艘日舰,击毁十几艘日本兵船,这就是主动挑衅了。日本现在向我朝宣战,这擅开战端之罪,王大人脱不了干系。”

李鸿藻突然转移了话题,算是帮翁同龢解了围,同时也戳到了王辰浩的弱点。他还真的没想好有什么好的借口。

“启禀皇上,甲午战争之丰岛海战,日本海军也是不宣而战的攻击我海军运兵船队。如今我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算是给丰岛一役中阵亡的上千将士们报仇了。”

光绪点点头,李鸿藻问向王辰浩道:“这么说王大人是承认主动挑衅了?那你就得承担擅起战端之责!”

王辰浩笑道:“李大人好口词,只是擅起战端之责,我王辰浩可担不起!有道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海军远在琉球,我在北京,他们有什么紧急动作,我事先并不知情。”

好吧,王辰浩见无计可施,只好一推三六五,撇清关系。

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153章 火拼瑷珲(上)第344章 彻底耗上了第186章 较量(3)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战第576章 美德结盟第302章 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第295章 跻身世界海军强国第317章 南海大海战(二)第138章 变数第44章 两处心思(一)第224章 飞机工业的起步第288章 海参崴要塞攻防战(三)第416章 斩首行动(上)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654章 决战大西洋之海空较量第25章 联合舰队覆灭(三)第637章 地狱火登场第219章 金融危机第24章 联合舰队覆灭(二)第397章 九州空战(上)第303章 沙俄战败求和第77章 陪练的暂编第二师第182章 谈判第266章 取代无畏,神弓时代的降临第590章 苏德战争启示录第352章 51区第713章 外高加索战争(二)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国参战第84章 大礼第671章 决战大西洋之怒海争锋第224章 飞机工业的起步第5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550章 乌龙技术无敌的意大利军第552章 伦敦大轰炸第726章 核大战(4)第100章 借自己的钱也赚利息第647章 决战大西洋之冰雹来袭第193章 东北江防舰队第502章 三三线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509章 黄金大掠夺第182章 谈判第203章 中华人民自愿军(下)第561章 空中堡垒 中华帝国志愿军大显神威第584章 里加湾海战第318章 全歼英国亚洲舰队第265章 巾帼女兵第345章 陆军纪元M07式装甲战车第398章 九州空战(下)第219章 金融危机第288章 海参崴要塞攻防战(三)第535章 西班牙内战结束第61章 自责折第222章 拿西班牙人先开刀第417章 斩首行动(中)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200章 就是不消停第151章 八一宣战第32章 天津条约第583章 德国闪击苏联第680章 台风行动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垒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727章 核大战(5)第554555章 核讹诈与国际军火贩子第126章 远东局变第536章 制裁德国与世界经济危机第632章 墨西哥大溃退(中)第218章 发行龙币第208章 九日战争(上)第427428章 太平洋风暴正在形成第484章 纳粹崛起(三)第81章 沉船宝藏的启示第490章 海湾战争——中华帝国的武力炫耀第241章 军事改革第612章 德军撤下来换美军上第658章 决战大西洋之情报战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23章 联合舰队覆灭(一)第322章 疯狂抢劫之开普敦之役第369章 兰芳东南亚的钉子户第344章 彻底耗上了第1章 折戟沉沙第26章 世界震惊第237章 八国联军第112章 一艘船十个墓(2)第680章 台风行动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垒第710章 喷气时代下的海军航空兵第271章 排华法案 中美外交大战第562章 石油战争第654章 决战大西洋之海空较量第67章 我的新军我的兵(3)第484章 纳粹崛起(三)第115章 情挑闺秀第35章 大婚第155章 吃一堑长一智第173章 控制大清财政命脉第489章 来自土耳其的求救声音第626章 二战全面爆发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