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嘛?

渝州府衙。

“罗幼度依旧在夔州按兵不动?”

传令兵道:“敌将石守信带着千余兵马在万州、开州、安州附近游弋。大将军速速支援,再晚就真来不及了。”

石頵闻言,眉头紧紧的锁在一起,脚下不自觉地左右渡步,脸色难看。

渝州古称江州,张飞义释严颜的地方。

因为了跟长江下游的江州区分,改江州为巴县,隋开皇初又废巴郡改渝州。

在巴蜀东方,夔州是门户,安州、万州、开州就是前门大院,其次的忠州则是厅堂,而渝州便是连接后室的回廊,过了回廊就能直接入后室成都。

安州是蜀中的产盐重地,又叫云安监。为了防止巴人抢盐,孟昶特地命人修建的一座坚固城池。

万州、开州前者位于叠江之畔,后者位于长江上游的险峻之处。

三城之间形成了一个犄角之势,能够相互依存,是入蜀的第二道防线。

石頵是当年跟着孟知祥入蜀的老将,相比那些欺负叛民山民成长,未经真正战事,或者直接走关系崛起的年轻一辈蜀地将官。

石頵这类经过战场拼杀过来的将军,不论战略远见还是战术思想胜过不止一筹。

他已经看出了罗幼度的用意,安州、万州、开州虽有地利之固,但民心不在,易生哗变,不利于防守。

真要据三城而守,反会受制于对方。

石頵并没有出兵救援的意思,只是安州盐监吴霖阳、万州刺史费平、开州刺史孙源的求援信一封一封地传来,让他有些心烦意乱。

军中现在已经有了自己怯战不前的传言,石頵咬了咬牙道:“回去告诉吴监、费、孙两位刺史,就说安、平、开三州不利于防守。让他们想办法退往忠州,某会在途中接应他们。”

无论如何都不能去安、万、开三州,这万州、开州两地,半年前还发生过叛乱。

宁愿放弃,也不能冒险,他们输不起。

石頵下了这个决定,身体里却有一种脱力的感觉。

他也知道,这话是自欺欺人。

要是能退,石頵相信吴霖阳、费平、孙源早就退了。

如此急促的求援,便因为退不得,从而导致的恐慌。

得到石頵消息的盐监吴霖阳与费平、孙源两位刺史,闻言皆破口大骂。

“老东西畏战不前,竟见死不救?将我等卖了?”

正如石頵所想的一般,真要能跑,他们早就跑了。

哪怕背上弃战丢土之名,三人也认。

总好过跟着城池一起陪葬要强。

这罗幼度虽未出兵,石守信却带着千余兵马守着。

人数是不多,可那一身铁甲装束的雄兵,谁敢上前触之眉头?

巴蜀的铜是给孟昶挥霍的,百姓用的都是铁钱。

铁等于钱。

除了成都的禁军有着铁甲的资格以外,平、开州二州的守军兵士多是皮甲,只有少数将校才有成套的铁甲。

云安监因情况特殊,之前倒是有一千铁甲。

但吴霖阳为了给孟昶筹钱修宫殿,将八百副铁甲熔了,打造成了铁币……

石頵不敢支援,吴霖阳、费平、孙源又跑不了,百姓早已得知罗幼度在夔州的善举,民心不在,蠢蠢欲动。

还没撑过两日,费平先一步撑不住,主动联系了吴霖阳、孙源。

费平、孙源两人一合计,先一步派人向夔州的罗幼度投降。

石頵明摆了要放弃安、平、开三州,费平、孙源哪甘心为之赴死。

吴霖阳有些犹疑,并没有立刻效仿。

他与费平、孙源略有不同。

吴霖阳姓吴是蜀中大姓,先人是季汉的国舅吴懿,在巴蜀很有名望。

族中不少人在朝堂上任职,地位不低。

吴霖阳担心牵累家人,不敢利落地投降。

收到费平、孙源的联名投降,罗幼度并没有半点遗憾,而是笑道:“如此看来,这巴蜀的老将军还有些能耐的,孙源、费平还好说。这个吴霖阳可是蜀中大姓吴家人,在蜀地有五百年的历史。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他敢放弃安州,这份魄力,值得一说。”

他顿了顿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接收平、开二州,将他困在忠州,顺便给他后院点一把火。”

他可不是带汁诸葛王昭远,对自己盲目自信。

一条计策用到底,不给自己留有后路。

你能想到的,你的对手未必就想不到。

所以多给自己留一手杀手锏,回旋的余地,还是很重要的。

便如武侠里的亢龙有悔,真正厉害的是那个悔字。

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平、开州二州,也是一件美事。

“传令田绍斌让他立刻进攻云安监,朕要在明日一早,站在云安监的城头看初升的太阳。”

罗幼度心底清楚,只要再耗几日,吴霖阳八成会如费平、孙源一样投降。

不过战死的吴霖阳,可比投降活着的吴霖阳更加有用。

强攻云安监的结果,比兵不血刃的拿下云安监,对于战局更有优势。

“陛下,末将手痒痒!”

呼延赞委屈巴巴地说着。

身为罗幼度的贴身护卫,呼延赞那是极其尽责。

但是身为一个好战分子,有事没事就在身上刺“赤心杀贼”的猛汉,上阵的机会却不多,难免委屈。

王廷义也道:“末将也想上阵杀敌!”

看着两位哼哈二将一眼,罗幼度想着他们尽职尽责地跟着自己左右,也不免心软道:“也罢,朕许久没亲临前线,一起去看看!”

他本打算在拿下云安监后再动身,为了呼延赞、王廷义,提前半日,便提前半日了。

呼延赞、王廷义相继一笑,两人眼中那股跃跃欲试的感觉半点掩盖不住。

他们聚在一起,打赌看谁杀的多,看谁先登城。

罗幼度瞧着两人有争吵起来的趋势,哑然失笑。

这两活宝……

罗幼度抵达前线的时候,田绍斌已经在云安监外列好了阵型。

云安监坚固,却也算不上巨城。

攻城器械只有简单的木幔车与飞梯。

训练有素的兵士,躲在能够防备弓弩、抛石车的木幔车背后,徐徐地向云安监逼近。

城楼上吴霖阳脸色苍白的看着城下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的劲卒,肠子都悔青了,脑中闪过一丝念头: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嘛?

------题外话------

谢书友威大人的百赏,谢谢支持!

第九十章 稳定大局第五章 耶律贤第三十七章 进与退第二十章 罗幼度,黄口小儿,欺朕太甚第二十二章 两难之境第九章 幽州招讨使第698章 大虞少年郎第四十八章 登岛 封锁第七章 萧绰荐才第二十一章 夔州失守第六章 兵不血刃下南平第八十一章 死中求生 各寻归途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六十章 教子 道理第664章 阅兵,卫公风采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战之军第三十一章 符彦卿的嗅觉第四十八章 别去招惹了吧!第五十五章 真不讲武德第一百一十八章 猥琐发育第一百五十四章 贼人休想靠近雁门关第一百六十章 归顺 调转枪头第六十二章 黄金家族的由来第七十章 争夺三叉水第一百八十章 聚兵第四十六章 殿中策(下)第四十六章 战略目的第九十六章 惊天消息第六十一章 谁得利,谁可疑第五章 打服爹就够了第一章 自尽第八十六章 洞察先机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孙第二十八章 进击的符清儿第七十五章 赵普入相第三章 前线无粮第四章 稳如老狗第二十章 张琼的单纯心思第八十二章 瓮中之鳖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二十六章 小阎罗第四十章 社死现场第677章 送上门来的肉第四十一章 甩手节度李处耘第八十二章 各有算计第四十六章 欠人情 赠剑第692章 全新的庙堂局势第三十九章 皇家日报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一百四十九章 锻炼 没有资格第四十五章 殿中策(上)第十四章 立于不败之地第八章 委屈的赵匡胤第十五章 夜郎自大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处耘的底气第九十章 稳定大局第667章 敌众我寡第一百八十二章 开门红第666章 狠辣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宫第三十五章 孤身一人足矣第二十二章 选择第一百六十九章 兵抵西域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六十三章 甘为棋子第六章 曹彬挂帅第四十九章 定北伐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见萧胡辇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四十章 琉球群岛第八十三章 孔明灯第三十六章 殿前司的军人,为何不行?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来,新的儒学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罗幼度第一章 自尽第六章 麟州杨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倡研究第三十四章 鸿门之宴第七章 结交第四十七章 噩梦级任务第六章 负荆请罪第十三章后蜀名将第四十四章 对决第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七十八章 心寒第三十五章 荣耀与尊严第二十章 罗幼度,黄口小儿,欺朕太甚第四十章 社死现场第五十八章 六神无主的李弘冀第五十三章 一席之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草原上的第一场雪第三十四章 装死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两场军事会议第三十九章 马上驴?第一百一十一章 逃跑第四十六章 讲道理是为了打服第六十九章 大饱眼福第十六章 洞房花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