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后蜀名将

青泥岭!

作为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青泥岭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

李白《蜀道难》这首诗中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说的就是此处。

蜀军李廷圭大马金刀的坐在经过雨水洗涮的山石之上,望着山下山道,眼中透着一抹焦虑。

李廷圭幼年起就侍奉后唐太原留守孟知祥,同光三年,孟知祥奉命出兵灭亡前蜀,李廷圭身为孟知祥曲部随军,屡立战功。应顺元年,孟知祥自立为帝,建立后蜀,李廷圭也被授予军职,成为太子孟昶的侍卫长。协助孟昶除去了功高震主的蜀中第一将李仁罕。

也是有了这一层关系,孟昶对李廷圭信任有加,是极少数未给清算的前朝旧将,也是现今蜀国为数不多的能战之将。

历史上他虽被王景击败,但亦成多次在交手中取得优势,让王景、向训大吃苦头。

败给王景未必就是他能力不足,而是后周与后蜀两个国家的差距。

此刻他与高彦俦藏兵于青泥岭的铁山之中。

这出蜀之路就那么几条,陈仓道、祁山道、褒斜道、子午道。

青泥岭位于陈仓道中后段。

而周军出大散关顺嘉陵江上游河谷入凤州,走的就是陈仓道。

李廷圭若是要救成州、阶州,他应该走诸葛亮北伐祁山的老路,从略阳沿白水江而上,方能抵达成、阶二州。

李廷圭没有出现在祁山道,而藏兵于陈仓道,无疑印证了罗幼度的推测。

从一开始,李廷圭就没有打算被动防守。

他的目标就是兵力薄弱的凤州。

作为驻守成都的中央将军,对于蜀国内部的情况心知肚明,打持久战对于现在的蜀国来说,如同自杀。

速战速决,唯一选择。

忽然,李廷圭从大石头上站起,目光所及之处一行十余人正往山上走来。

为首一人正是他的好友高彦俦。

“高兄!”

李廷圭快步而走,但由于山道难行,又是雨后,以至于边走边滑。

“小心点!”高彦俦见状低呼一声。

李廷圭站稳了身形,笑道:“无妨,这点山路奈何不得我!”

他并非蜀地人,但入蜀之后,深知在蜀动兵,以山地战为上,特地练习过登山下山之法。

“如何了?”

李廷圭看着高彦俦身后衣衫褴褛的十余人,表情吃重道:“只有这几人回来?”

高彦俦指着一个小校叹道:“让昌宜说吧。”

昌宜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我们一行三十人,带着三名樵夫,从凤凰山绕过了凤州,在四天前抵达了黄花谷。已经探知了周军粮草的动向,他们在十一日前出了大散关,现在差不多过了威武城,大概五日后,将抵达凤州。”

李廷圭默然道:“这么说来,我们是没有机会绕过凤州,直接断他们粮道了。”

昌宜摇头道:“太难了,这一路太险,我们所行之处,都是野兽走过的小径,不适合军队行走。我们三十人在熟悉地形的樵夫带领下,去就折了十一人,还包括一名樵夫。回来的时候顺一点,也折损了九人。属下挑选的都是山地好手,真要换大军,就算不计损耗,时间也是不够。等我们绕过凤州,周军的粮队差不多要进入凤州了。”

李廷圭不再迟疑,说道:“那就攻敌必救吧!不能等了,再等下去,万一成州、阶州的王景、韩令坤发现我们没有增援二州,定会洞察我们的意图。与罗幼度这个雏儿不同,这两人可都是宿将,经验丰富。一但他们反应过来,派兵来援凤州,我们将前功尽弃。”

高彦俦颔首道:“那便由我去阻击他们运粮部队,等罗幼度派出兵马救援之后,李兄再从后方将他们堵在陈仓道里。咱们不急着吃他们,诱凤州城派出更多的兵马支援。”

“好!就这么办!再等三日,待周军的运粮队深入陈仓道退无可退的时候,寻机出兵,我不只要凤州,还要他们的粮食。既然有胆入侵我大蜀,便要他们有来无回。”

李廷圭一锤定音。

李廷圭的暗哨早已探知了凤州的情况。

凤州罗幼度不知兵事,将城防交由一无名小将负责,自己带着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张建雄、杨源、赵玭在翠红楼喝花酒,流连忘返,时不时还吟诵几首诗句。

这种情况,李廷圭见的太多了。

他自己效忠的对象就是这类人,蜀国皇帝孟昶,自诩文采风流,每日与娇妻美妾寄情于山水之间,喝酒吟诗。

得知周兵来袭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可恶贼寇,败我诗性。”

军中环境恶劣,罗幼度一个擅长醉生梦死的文人,在荒野中受苦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来到了城镇,宣泄一通,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李廷圭并没有因此过于大意,罗幼度或许不懂兵事,是个蠢物。可张建雄、杨源皆是出了名的猛将,尤其是张建雄。

当年高平之战后,契丹救援北汉,在忻口与周军相遇,周军大将史彦超中伏力战而死。

契丹乘胜追击,想要一举击溃周军。

张建雄在这关键时候亲自断后,领着百骑以攻对攻,直接杀穿了契丹的千骑军阵,遏制住了契丹的势头,令得周军得以全身而退。

骁勇之名,远在蜀地的李廷圭都有所耳闻。

有张建雄、杨源在,哪怕多个罗幼度拖后腿,凤州也不好打。

攻城战,守方的优势太大。

故而李廷圭将目标定在了凤州不假,但并没有打算直接奇袭凤州,而是盯上了押往凤州的运粮队。

若能绕过凤州城,直接截断周军粮道,万事大吉,稳操胜券。

只可惜蜀道一路到底,翻山绕开凤州城,不合实际。

只能选择正面去袭击周军粮道了。

罗幼度若是胆怯,不敢出城。

大军的粮食就由他们笑纳。

周军一但前线断粮,唯有撤军一途。

若是支援粮队,就是围点打援。

来多少吃多少,在兵力上他们是占据优势的。

不怕野战。

消耗了凤州城里的兵力,再行攻城那就简单多了。

第708章 诸国降王侯长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一百六十章 归顺 调转枪头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三十五章 水桶大战第三十六章 攻城 袭后第三十四章 西北局势第八章 暂不支援第一百四十七章 盛世景象第六十六章 人工呼吸第六十一章 看谁都是内奸第四十九章 曹彬:畏江南如虎第五十三章 你来我往第五十一章 出得来,回不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定设计图第667章 敌众我寡第四十一章 甩手节度李处耘第四十八章 此乃贼人之计也第四十章 劳模石守信第八十三章 丑丑、阿貔第701章 “朕这个皇帝,当得憋屈”第十三章 严宽并举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颗大雷(二合一)第二十九章 可朕舍不得第四十三章 升官第一天第十九章 风驰电掣王昭远第681章 焰火中的进攻第705章 圣战第五十三章 你来我往第四十四章 杀手锏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八十三章 死咬不放第684章 报仇 中原的弱点第三十七章 “滚”第六十章 郭荣的无奈第四十一章 进攻大渡河第二十三章 开府库第三十七章 多才多艺第三十九章 马上驴?第二十四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六十二章 黄金家族的由来第四十九章 曹彬:畏江南如虎第三十九章 潘美归来第四十二章 要让虞国付出代价第三十章 不祥预感第二十章 张琼的单纯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机智的那派吉郎第690章 替你做到了第一章 契丹上元节第七章 演戏第三章 问计第三十二章 两路求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寒胆落第三十七章 诸事顺畅,莫名高兴第十八章 跟想的不一样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一百五十八章 早熟 信任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发动圣战第六十四章 蓟州孤城第七章 结交第四章 我是……罗幼度第十五章 舆论爆发第一百四十六章 格局之差第一百二十二章 腾位子第688章 倭国消息 耶律贤逝第五十二章 用人不疑第三十七章 “滚”第二十一章 影响扩大第七十七章 震怒惊恐第四十八章 有喜第七十三章 唯一的路第五章 江陵城乱第六十八章 心细如发第八十一章 愚蠢,糊涂!第四十六章 多疑第二十一章 夔州失守第七十一章 越级的折赛花第五十九章 赵匡胤,不可典禁军第五十四章 道德底线第一百二十九章 给小觑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归义内乱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观火第七十六章 垂拱而治第三十九章 马上驴?第三十五章 符王来了!第五十二章 大鱼落网第七十章 契丹易主第五十三章 风水不好第三十一章 符彦卿的嗅觉第六十八章 更乱的局势第五十五章 真不讲武德第三十三章 治将第三十五章 备棺断案第四章 一脚踹了过去第二十九章 华夏数字第一百五十九章 归义内乱第六十章 乱局中的决策第665章 趁机击溃南朝第十八章 单骑斩将第六十六章 各方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