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秋菊打官司》

以中国人固有的世俗眼光来看,林朝阳和陶玉书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不般配,无论是从个人条件还是家世背景来说,都是如此。

并且因为时代的特殊性,让他们的结合省略了一切的繁文缛节。

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对这些并不在乎,两人甚至没有拍过结婚照,但结婚一年了,两家老人还未曾会过面,这确实是不合情理的。

这里面一方面有距离和交通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两家人的谨慎。

从林父林母的角度来说,林朝阳娶了这么个大学生儿媳妇,家里又是燕大的书香门第,冒然提出见面,人家同意了还好,不同意岂不是自找不痛快?还可能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误以为他们是想攀亲戚。

从陶父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见到林朝阳之前,对于他以及林家父母没有过多的了解,能够接受林朝阳来京也是因为女儿的再三坚持。在没确定林朝阳是否是个值得女儿托付终身的另一半之前,他们同样不想草草认下这门亲事。

今天晚上,借着林家父母的一份厚礼,林父主动说起明年安排两家人见面,证明了这几个月以来,林朝阳的表现赢得了他的认可,真正把林朝阳当成了自家女婿来看待。

当着家里人的面,陶玉书表现的还算克制,可等到回了自己的房间,她一下子就扎进了林朝阳的怀里。

“爸妈这个礼物来的真是太是时候了!”

陶玉书在乎的当然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她和林朝阳的这段婚姻能够得到两家父母的认可和祝福。

别看她平时怼母亲跟小钢炮一样,可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对婚姻的祝福。

没等林朝阳说话,她又说道:“那一包山货那么多,肯定不便宜。咱们走的时候妈刚给了我五百块钱,他们二老太破费了。”

“你不是也要给爸妈邮一百块钱吗?礼尚往来。”

“那不一样。这钱本来就是爸妈的,就算以后用到我们自己的钱,那也是我们应该孝敬二老的。

可这个山货是爸妈送给家里的,得想办法让我爸妈也出点血!”

林朝阳闻言不由得笑了出来,“你啊你,就不怕挨你妈的骂?”

“你刚才都说了,礼尚往来嘛!”陶玉书满不在乎。

“那你怎么就知道爸妈不能准备呢?”

陶玉书认真思考了一下,“也是,就算我妈不想回礼,我爸肯定也能想得到。”

“又在背后说丈母娘的坏话,小心我告状!”

“少歪曲我的意思。我妈……倒不至于失礼,她就是没太接受你。你也不要对她有意见,她就是……就是观念没扭转过来。”

林朝阳轻轻的拉住她的手,“她生了个这么好的女儿给我当媳妇,我感谢她还来不及呢!再说了,妈嘴上不待见我,可哪顿饭也没让我饿肚子啊!”

陶玉书被他哄的心里比蜜还甜,这时就听着他又说道:“就是手艺差点。”

她忍不住捶了林朝阳一下,“小心被妈听见!”

“妈要是知道了就是你告的密!”

诚如林朝阳夫妻二人所想的,第二天一早,陶父便开始张罗着给亲家的回礼,拉着不情不愿的陶母外出购物。

等林朝阳上班回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已经被打包好。

“朝阳,明天一早你去把东西邮了,估计是赶不上过年了。”

陶父对林朝阳吩咐完,语气略带些遗憾,年前收到东西更显锦上添花。

这天一早,林朝阳将东西寄了出去,然后才到图书馆上班。

寒假期间,图书馆八点开门,他上班也从容了很多。

前来借阅的人少了,馆里最近清闲,但偶尔也有重活。

比如今天,图书馆刚进了一批新书,也不多,一万册而已。

一万册搬起来确实不算多,毕竟图书馆几十号人。

真正的难处是在于书架是固定的,多了些新书,就要把一部分书架上的老书替换下来,俗称倒架,这也是图书馆的所有工作内容里,仅次于升降机罢工的辛苦活了。

书架有空位置还好,最怕上面都是书,不仅是要腾旧挪新,还要整理归纳登记,麻烦的很。

林朝阳属于馆里的生力军,这种活他当仁不让。当然了,他要是不干,馆长也不让。

一面书架两千多册书,今天至少要倒四面到五面。

刚倒了一面书架,林朝阳就有点坚持不住了,对和他搭档的杜蓉说道:“歇会儿吧!”

杜蓉喘着气,“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还没有我体力好?”

被女同志鄙视,林朝阳丝毫没有羞耻感,“倒架比拼的不是体力,而是耐心和耐力,这方面你们女同志是强项。”

杜蓉调侃道:“难怪能把陶教授的女儿娶到手,你这张嘴可真会说。”

大半天的时间用在了倒架上面,下午林朝阳瘫在座位上一动也不想动,杜蓉还有心思去报刊室借杂志。

大部分杂志都是逢五逢十出刊,今天是1月20号,报刊室应该又有一批刊物到货。

想到这,林朝阳突然想起来,《沪上文艺》好像也是每个月20号出刊来着。

也不知道他那篇小说这期能不能发,都快四个月了。

林朝阳心里想着,迈着沉重的步伐前往报刊室。

结果一问,今天刚到的几本《沪上文艺》都被人给借走了,而且全是馆里的职工借的。

林朝阳忍不住心里吐槽,给你们这帮人嫌的。

等他下班回了家,发现陶玉书竟然也带回家来一份《沪上文艺》。

“《沪上文艺》啊,这期有什么好作品没有?”林朝阳问。

陶玉书的眼睛放在杂志上,回道:“刚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呢。”

“我看看。”林朝阳说着要上手。

陶玉书一避,“我先看,看完了再给你。”

她说着,手上的动作停下,正好翻到了一篇小说的开篇。

只见标题写着:《秋菊打官司》,作者:王庆来。

马甲!

又见马甲!

《秋菊打官司》这篇小说正是林朝阳背着马甲写给《沪上文艺》的那篇小说,因此收获了168块钱的稿费。

可惜最近手太散,这部分钱现在还剩100块。

上次他光坦白了《牧马人》的事,《秋菊打官司》的事却没说。

正所谓狡兔三窟,当作家的,谁没几个马甲啊!

小金库该攒得攒,而且他心里还有个宏伟的目标——

攒钱换个大房子。

之前换床只是个近期改善生活的目标,既然完成了,那就得换个更大的目标。

可惜就是这年头房屋流通率太低,想买个称心如意的房子可没那么容易。

虽然总是说躺平,但他也明白,首先得创造出一定的条件,才有资格躺平。

这不光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陶玉书,更是为了家庭的和睦。

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到时候玉书应该会很开心吧?

想到那时候陶玉书的惊喜,林朝阳心中涌出几分期待。

第54章 《收获》来信第21章 我表现的还不够咸鱼吗?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89章 道统之争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第23章 《未名湖》顾问第171章 外国读者第95章 大师也这么爱钱吗第184章 爱之深,责之切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67章 魔幻的现实第28章 有盼头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14章 为了家庭的和睦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东西第215章 委屈的小猫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50章 老头儿,你棋品一般啊!第193章 谁是无辜的人民?第159章 我还有更棒的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136章 夸张的销量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学生,摆什么老资格?第175章 超越时代的才华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137章 这钱花的值第154章 狗皮膏药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第217章 挥金如土第28章 有盼头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53章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第174章 伟大的亚伦·布什内尔第187章 赚钱娶媳妇第205章 稿费给结一下第70章 美国愤青第218章 有女婿了不起啊?第188章 会英文很了不起吗?第9章 百无一用大舅哥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东西第163章 转行当编剧?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98章 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动力第150章 大家风范第42章 内参电影真值钱第50章 老头儿,你棋品一般啊!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6章 这个男人,有点东西第168章 最完美的结局第102章 友人许灵均第141章 《赖子的夏天》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125章 光荣的任务第103章 好一个许灵均!第73章 你有这种感觉吗第54章 《收获》来信第120章 坦白从宽第214章 引进香江第129章 好好好,你们就这么玩吧第148章 《中国文学》第19章 比《伤痕》好第11章 燕大图书馆第115章 怎么就走上写小说的歪路了呢?第51章 我的岳父是教授第211章 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217章 挥金如土第65章 是他写的第12章 好福气啊第78章 天下之大,何止东西第58章 培养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第155章 厨子里小说写得最棒的第31章 成了第38章 座谈会都是捧臭脚第115章 怎么就走上写小说的歪路了呢?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97章 外宾服务部第207章 试了半天你不买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块金子第186章 谁让我儿子争气呢!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80章 1979年文坛扛鼎之作第218章 有女婿了不起啊?第31章 成了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148章 《中国文学》第178章 不够帅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144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第170章 阿毛的邀请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52章 自产自销一条龙第100章 钱越多,越不够花第110章 这剧本适合你们人艺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