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困顿的时光

1985年,李桉从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毕业后曾经有过一段困顿的时光。

刚毕业的时候还很意气风发,他的毕业作品在纽约大学的影展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显露出过人的导演才华。

他被美国大型经纪公司的经纪人看中,成了经纪公司的签约导演。

那位经纪人非常看好李桉在美国的发展,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前进。

这时候,李桉的妻子还在上学,李桉写了个剧本到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寻找投资的机会。

他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电影公司,有的电影公司觉得不错,就建议李桉对某个部分加以修改,过了两个月再去,电影公司还是建议修改。

这在好莱坞是正常现象,电影公司会让作者三番五次的修改,这样一耗就有一两年时间。

不是无疾而终,就是继续发展,这被称为好莱坞电影公司的企划炼狱。

据说平均一个剧本从初稿到开拍要经历五年左右,这还是指千万分之一顺利拍成的剧本,绝大部分新人的剧本根本走不到最后。

好莱坞不缺少剧本,缺少的是机会。

在没有知名导演推荐,没有后台的情况下,想拿着剧本在好莱坞获得成功那是天方夜谭,这就是真实的好莱坞。

那几年,李桉的主要工作就是写剧本。

他自己写的剧本,和其他美国编剧合作的剧本,找美国作家来写的剧本,总共有十几个。

光写剧本,找不到投资,拿不到钱,他只能靠着妻子的收入生活,还要养活孩子。

除了写剧本,他平常就是在家里做饭、带孩子、做家务。

到了1990年,所有的路子都堵死,没有一个剧本成功,锐气消耗殆尽,他有些绝望。

毕业快六年,仍然一事无成,刚开始还能谈谈理想,如今快要四十岁,也不好意思谈理想了,只能整日的消沉。

这期间,李桉会帮人家拍片子,不是做导演,而是看器材做剧务这种杂活。

但他做剧务不太机灵,不懂得变通,闹了不少笑话。

“您那时候怎么想的?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么?”慕姗姗询问道。

“不是这样的,我还是觉得我只适合做导演,不适合做剧务,做其他事情都不太灵光。”李桉回应道,“到了九零年,我们有了第二个孩子,岳父和岳母来美国看孩子,他们一下飞机,我太太就叮嘱他们不要提拍片的事情,怕我会受不了。”

“到了连提都不能提的地步?”慕姗姗诧异道。

“倒不是不能提,而是那段时间我非常消沉,我太太担心我。”李桉回忆道,“那时候家里都是我做饭,我每天做好饭菜给他们吃,岳母问我,你烧饭这么好吃,我来投资给你开面馆好不好?”

“您当时怎么回答?”慕姗姗好奇道。

“我说,我开餐馆跟家里烧饭不一样。”李桉略带苦涩的笑了笑。

虽然有些消沉,李桉却没有真正放弃电影,他给宝岛的报纸写影评和报道,也写剧本。

几个月后,转机来了,他写的剧本在宝岛获了奖。

此时,李桉的存折里只剩下四十三块美金,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得了奖,要回宝岛领奖,可机票就要一千美金,李桉根本负担不起,还要宝岛这边寄钱给他才能返回宝岛。

领奖的当天,李桉连一套像样的西装都没有,只得借了弟弟的西装和领带。

“我看了您拍的第一部长片,里面出现了太极拳,您是怎么构思的?”慕姗姗提问道。

“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有一天觉得太极里的推手很有意思,就像是人际关系一样,要圆柔应对,而不是硬碰硬。”李桉解释道,“我觉得武术和人生哲学有关,为此还去波士顿拜访了一位太极拳师傅。”

“练习太极拳?”慕姗姗追问道。

“主要是请教问题,那时候很穷,做研究都是自己来,除了访问,还想亲身体验一番。”李桉回答道,“于是就到附近的社区大学里报名学了太极拳,一周一次,学费很便宜,学了一个多月,一边学一边写剧本。”

这个剧本为李桉赢得了四十万台币的奖金,还有一个拍片的机会。

宝岛的电影公司给李桉提供一千两百万台币的资金,让李桉在美国包拍。

所谓包拍,就是电影公司给钱,李桉交影片,至于李桉怎么拍,电影公司不管。

“当时有人鼓动我卷钱跑路,到美国就不回来了,买套房子,改善家人的生活。”李桉沉声道,“我还是想把片子拍出来,和电影公司谈了十天,签了合同,我弟弟是担保人。”

一千两百万台币相当于四十五万美金,对于山穷水尽的李桉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但想用这笔钱在纽约拍一部电影并不容易。

李安只能找熟人帮忙,薪酬便宜,就这样组成了一个混杂的剧组,计划一个月拍完。

他要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先做好计划,计划好了才去拍片,这样能省钱。

整部电影拍了二十四天,李桉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这部片子我一毛钱都没有赚到,电影公司的钱都用到影片中了,连道具都是从我家里搬的。”李桉讲述道,“徐立公来纽约看片子,在我家里做客,奇怪我家里穷的连张餐桌都没有,我告诉他,餐桌在拍片子的时候被砸烂了。”

电影的最终成本是一千三百五十万台币,折合四十八万美金。

获得了宝岛金马奖多项提名,并拿到最佳男主角、女配角和评审团特别大奖,在宝岛的票房成绩超过一千八百万台币。

李桉以后的电影事业就顺风顺水了。

在宝岛接连取得成功,返回好莱坞拍片,进入好莱坞主流的电影圈。

“您对奥斯卡怎么看?”慕姗姗最后问道。

“奥斯卡是美国电影的一个奖项,我觉得用平常心对待就好,每年的奥斯卡都会有风向球,会有很多的公关活动,那些会员会受到彼此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氛围的影响,还有票房和影评等等。”李桉如此说道,“大家都在拼命的往前挤,拿奖的话是很大的荣耀,全世界都在看,不拿奖并不表示艺术比别人差,就是这么回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本站官方手机最新阅读器app上架了!快来关注微信公众号jiakonglishi(按住三秒复制)下载手机客户端】

第六百二十二章 性格第三百四十六章 观望第六百八十二章 过往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第五十五章 去南方第四百一十一章 传言第二百七十八章 满月酒第七百一十九章 演员和角色第六百六十五章 格局第七百一十二章 专访第五百一十九章 点拨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导演第六百五十一章 品牌第五百九十二章 加盟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版第三百五十三章 几句话第三十七章 咱们俩第八百零七章 试镜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导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很怀念它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战第五百一十一章 心动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战第八百一十四章 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第六百九十九章 敲门砖第六百四十一章 态度第四百三十章 上调第二百八十四章 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版第一百八十章 那时青春,时光正好第二百零五章 就等着这一天了第四百零七章 选题第七百六十八章 时势造《英雄》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人在纽约第五百六十九章 沟通第三百五十三章 几句话第五百三十九章 会面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艺的生活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流第二百四十章 档期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凉好个秋第七百七十九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帖第七百五十一章 综合第五百一十二章 导演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星第二百四十一章 宣发第二百九十二章 两部戏第三百三十四章 工业和艺术第六百八十三章 奖项第六百九十八章 风波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侠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使第三百五十六章 平稳第四十五章 三个剧本第七百六十四章 底气第五百零二章 代价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片时代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第七百零八章 主次第四百零七章 选题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长性第四百零三章 深谈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当时第七百三十七章 票房第七百零五章 成就感第四百七十一章 过去的日子第七十八章 波折第二百八十一章 契机第七百零一章 态度第二百五十六章 票房分成第七百章 教育第七百九十五章 相处第一百零一章 新气象第四百三十二章 成名之后第三百三十六章 变通第六百五十八章 表演第五百六十二章 劝说第三百二十八章 解读第七百四十五章 目标第五百三十八章 邀请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电影第七百八十五章 匆匆那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化差异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长第三百六十一章 鉴宝第一百一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六百六十六章 位置第二百零五章 就等着这一天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事业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第二百七十五章 贵圈第六百四十九章 规矩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处理第二百七十三章 投资第二百一十三章 时势造英雄第四百二十六章 删减第三百五十章 挖角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