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名声在外

主持人摇头晃脑,赞叹激赏,难以自已。

“大家听不清对话,定然有所缺憾,”他拿过一张纸,说道:“我们请了唇语专家,再加上雷家母子的回忆,将张先生的对话,写了出来。我想请大家对照视频,给大家读上几句。”

主持人举着纸,朗声将当日的对话重复了一番。

“好,好得很!果然明镜高悬,大公无私,当真是好!”

“张某人自出生以来,历经世事不在少数,有穷困潦倒之时,也有辉煌腾达之日,但自……单为这一点,我今天也要让你趴下!”

“你们不辨是非,欺辱良善,都是可恶之辈,但毕竟需听命于人,也有身不由己之处,今次只是薄惩,好自为之吧!”

“……当官掌权,原是为造福一方,若残民以逞,为害乡里,请先想想你的老父亲,老母亲!都是喝着一河之水……”

“若是你母亲,你弟弟在这门前被人又踢又打,你们作何感想?!言尽于此,诸位也好自为之吧!”

“……”

主持人投入地朗读,抑扬顿挫,洪亮深沉。

每一句话,便像一道惊雷,挟裹着闪电,滚过观众的胸膛。

主持人“砰”“砰”地拍着桌子,表现的很激动,读完之后,仍是摇头晃脑。

“这是什么样的人物?”他赞叹地说道:“除了在书本上,我从不曾见过,我如今说他了不起,不知大家能否认同?

看着他的行为,我的心是多么畅快!

谁没有一个侠义的梦想?谁没有一副滚烫的心肠?

可是我没有勇气,只能在镜头前,给别人鼓掌。

我现在给张先生鼓掌,他做到了我不敢做的事,同时,也要多说一句,能做节目为他呼喊,是我的荣幸!

好了,本期的节目到此便结束了,谢谢诸位的收看!”

这特别的结尾,给许多人留下了印象。

主持人的偏向十分明显,但引起了很多共鸣。

大家被他的话语激荡,也拼命鼓掌。

这期节目播出后,立时引起轰动,大江南北,群情滔滔。

正如一颗**,投掷在人群中,大家被炸的人仰马翻,七荤八素。

读者们等的本是张斯的一篇解释,却直接等来了一期节目。

而其中的种种内容,完全超越了大家的预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的刺激效果,惹起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变化。

港台一带,张斯的声名顿时铺展开,民众议论纷纷。

一位社评人,看了当日节目,心潮澎湃,立时铺纸展笔,写下一行字:

“年少才高,不为功名为百姓,布衣怀天下;心坚志韧,未免血性免怯懦,任侠第一流。”

这便算是他的社评了,在报上一经发表,迅速流传,大家口耳相传,凡是提及张斯,总要说起这一句,摇头赞叹,激赏不已。

台湾一位桀骜不驯的作家,如此写道:“

我生平最佩服的人,有三位:我自己,我自己,我自己。

而今,我要更改一下,将第三的位置,让给张斯。

他的学问,在我看来,自然是不值一提。只要勤奋好学些的人,到此年纪,总能懂得些书本知识。

我佩服他的地方,是勇气。

大陆是什么样的存在,岛内的民众,大概没有什么概念。

那儿的统治就像一块铁板,无缝可以插针,遑论什么新闻自由,只要你敢站出来,就不要担心以后没有艰难的生活,或者说,以后根本就没有生活了,人生会戛然而止。

大家听了感觉很恐怖,我要说的是,这太正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岛内的自由度要大些,大家时不时地,可以再报纸上骂骂官员,将他在外面花天酒地的事情报道一下。兴致高的时候,更可以组织一帮人,上街游行。

由于需要付出的代价极低,也使得队伍鱼龙混杂。

一些混账王八蛋,博取声望,假仁假义地跟着大家,呼喊助威,为他以后拉选票打下基础,实在无耻的很。

所以我向来看不上一些‘知名人士’,欺世盗名,读者也算瞎了眼,竟然真的相信。

若把这些人放在大陆,指不定是个什么模样呢。

当然,大陆的政治好,没有空子给这般小丑钻,说不定就能老实些呢。

正因为有了这些对照,我才对张斯十分佩服。

民与官斗,这不单是关乎饭碗的问题,还涉及到生命。张斯有一时血性之勇,在**大楼前揍人,已经很了不起。之后不胆怯,还从容应对,仍继续针砭时弊,就更了不起了。

后生里面,能出现这么个人物,令人欣慰……”

这位作家清介狂狷,只要开口,必是骂人。

常在报刊上写评论,嬉笑怒骂,提笔纵横,快意无限,很得读者喜爱。因为触及当局,曾数次入狱,尽管几遭痛楚,出狱之后不改其色,笑骂依旧。

读者服膺其坚韧勇气,对他越发尊崇。

只自视甚高,目无余子,仿佛全天下读书人全是软蛋,只他一人雄健悲壮。

今次竟然夸起了一个后辈,破天荒地将他排在第三名。

这一举动令读者好奇,想了解事情缘故。

张斯原本在宝岛的影响力甚小,《射雕》倒是在此处很畅销,可惜用的是“张若虚”的名字,一些盗版书目,为了销量,更是用宝岛一些武侠名家的名字代替。

所以,尽管“声名”在外,读者却联想不到他。

这一文章,却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上。

大家对于节目视频,争相目睹,几乎是一日之间,张斯的名字,便传遍宝岛,众人皆闻。舆情汹涌,议论纷纷,读者反响颇为热烈。

大家见了他动手打人的一幕,拍手称快,目为英雄。

岛内的社评家,尽管高谈阔论,若论血性,还真没几个。

所以,大家遇着张斯,惊喜交加,一下子便喜爱上了。

媒体根据读者的喜好,迅速整理张斯的资料,呈现在大家面前。有了谈资,议论更加热烈,难以止息。

这是民间的情况,至于官方,便没什么声响了。

宝岛与大陆的关系很特别,由于涉及到**,官方为避敏感,特意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但这种对议论漠视的态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一些书商见状,迅速联系张倩依,准备出版《品三国》。

而借着这次风潮,《品三国》在宝岛非常畅销,一路杀到前几名,才稍稍放缓了势头。

宝岛由于没经历过那场劫难,传统文化保持的尚算完整,民众对历史的亲切感甚于大陆,对于历史类读物,比较喜爱, 张斯的书能一路飘红,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另一边的香江,书卖的虽然没那么好,议论声却更大。

这里是国际大都市,接收着全世界的目光,新闻自由度更高,根本不顾及任何**,或是党派。

所以,评论张斯的同时,也有些在狠批大陆**。

张斯的照片频频登上报刊,一时之间,人气之高,竟压过一线明星。

当此港片热卖之际,电影制作人头脑十分灵活,有人见观众关注度那么高,便萌生了想法,欲以张斯为原型,创作一部电影,迅速上映。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未能实现。

“以张斯为原型的影视作品,不知凡几,有受到赞扬的,有被人狠骂的。但大家对此仍兴致满满,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些作品。

主要是张斯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跌宕起伏,香艳惊险,似乎比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更精彩。

而这类影视作品的发端,开始在港片辉煌的时期,尽管有许多失真,但想法毕竟走在了时代前列……”

————《张斯传》

这是一桩遗憾事,但由此可见,张斯受热捧的程度。

香江的电视台,想借着这股风潮,将著名的《百家讲坛》引入,不单提高收视率,也增加一个节目类型。

可惜,节目虽是张斯主讲,却并不属于他。

内地电视台有其它的考虑,要顾及到许多东西,只是稍稍接触了一下,便没了下文。

这本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只因为顾虑,却放弃了对港宣传的机会,令一干主创人员,很感遗憾。

至于文字版的《品三国》,以成功发行,成绩上佳。

值此动乱未息,也算是给张斯带来的安慰吧。

第三十四章 张斯反攻第五十六章 《东风破》第二十章 书房杂事第三十四章 编剧律师第四十七章 波涛汹涌第四十三章 专辑销售第三十章 怒立楼前第二十五章 二次曝光第二十一章 毕业生子第四十六章 无风起浪第四十三章 晚会(三)第四十九章 大师情怀第一章 《百家讲坛》第八章 节目之后(二)第二十四章 文言与英语第二十二章 品三国第四十五章 身家丰厚第十七章 二部电影第十四章 精神分裂第六十七章 齐头并进第三十四章 张斯反攻第四十二章 晚会(二)第六章 练习第二章 人间词话第十章 邀约讲课第二十五章 二次曝光第一章 《百家讲坛》第二十章 小说现实第六十七章 齐头并进第一章 初来乍到第二十八章 姐姐探望第二十一章 难以平息第四十五章 身家丰厚第十二章 校庆任务第九章 国史大纲第十八章 领舞第五十一章 留下与道歉第四十六章 无风起浪第二十五章 绝处逢生第三十章 郦清出击第五十四章 简单评论第三十二章 无怨无悔第十三章 错误第三十三章 李雄抉择第十二章 断章第五十二章 热心正义第六十三章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三章 千里马第十章 邀约讲课第十八章 书法第四十一章 晚会(一)第三十七章 文化苦旅第二十九章 红馒头绿馒头第十二章 相关评论第三十九章 国际获奖第五十八章 理想未来第十九章 舞蹈老师第三十九章 文学社第三十四章 热议第三十二章 总结生活第二十三章 一夜爆红第二十章 书房杂事第四十七章 波涛汹涌第十章 好菜第三章 身份曝光第四十章 交锋第十一章 万历十五第二十四章 郦清回复第八十二章 又见情书第六十九章 比较第二十一章 难以平息第四十三章 绝地逆袭第四十四章 名声在外第五十七章 横扫学府第五十六章 《东风破》第二十三章 再讲一回第三十八章 诗人之名第二十章 兰亭序第八十四章 闲聊第六十六章 轻轻一吻第四十二章 突然转折第五十一章 忠义人家第十九章 狙击电话第三十一章 邀约第十一章 战斗宣言第六章 练习第四十五章 身家丰厚第七十四章 要求第一章 女演员第二十一章 难以平息第三十五章 忠告第三十八章 驾临第八章 遗嘱产业第五章 真有人找茬第七十四章 要求第二十一章 事前琐碎第九章 闲事第五十一章 留下与道歉第二十二章 戛然而止第二十三章 再讲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