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共与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

不管是怎样的心情,船只依然把赵曦带到了汴梁。

都说近乡情怯,赵曦没有,一点也没有。

这一路走来,填充他心的,只有忧虑。

不能埋汰祖宗,可赵曦的心里是真有些非议。听闻当初太祖曾有意迁都,因长安城被废了,便考虑过洛阳……

只可惜,太宗,也就是自己的正宗老祖,一句“在德不在险”便搁置了。

留于一堆邋遢事儿让子孙犯愁。

汴梁城号称四水贯都,但现在除了汴河,其他的三条水路都梗塞了。

金水河已经沦落为专门运送木材的航线,广济何所运之粮多为杂色粟豆,那是群牧司的马料,而惠民河所运漕粮,除了耗损,尚不足沿途州府的军粮。

百万军民,就靠着这一条汴河!

赵曦这一路忧虑着,而朝堂却已经因他的职司吵翻天了。

赵曦走水路,按说是应该比张方平的奏折早到汴梁。搁不住他有意拖延……他是真有心看看国朝赖以生存的漕运。

结果,为他职司的事儿,朝堂又展开了辩论。

军器监没问题,铸币也没问题。正如张方平所料,有护卫营南征的表现,以及为国朝划拉到铜矿,这两样,任谁都不好意思辩驳。

就是这漕运和榷场,还有铁监。朝堂诸公谁也想刷一下存在感,从太子殿下应该负有的职能,到朝廷现行体制运行,以及祖宗法度等等,各有各的立场。

其实根本上还是权利和利益的问题。

这些年,应该说好些年了,国朝进士录取者,南方人偏多。

而国朝在漕运上的衙门设置,包括官员任命,也偏重于南方人。

本来漕运就是自江淮开始的,荆楚、江浙甚至两广,是整个漕运的基本盘。

而堤岸司的设置又是在沿途的渡口码头,就是整个漕运,也多是南方人主事。

也应该是这样。所谓南船北马,天生的,环境造成的。

这也注定了国朝的漕运,和朝堂的南方官员脱不开,扯不清。

至于铜矿……还没见着呢,漕运那是很久的了。

说道榷场,那就更乱了。不止是泉州、明州、广州这些大码头的市舶司,就是漕运沿路堤岸司,包括所有的边境城池,都有榷场。

这里面的猫腻,可不是一两家,三五家或者守边的才掺和,整个朝堂几乎全有份。

这些要是让太子殿下摸清了,几乎相当于断了所有的财路,哪那成呀!

而铁监,国朝最大的产铁基地就在徐州,毫无例外的又跟漕运扯上了……

所以,赵曦在回朝后的第一个消息便是……关于他职司的事,弄不成。

“殿下,发运使衙门统管漕运,储备钱粮巨额,从未做过清底之为,此为一。漕运所用之官吏,皆为铨选不中者,鱼目混珠混乱不堪,此为二。”

“历年漕运,官员吏卒,上下共为,侵吞漕纲,甚者以舟船沉没以灭迹,此为三。漕运衙门,自发运使以降,均出自沿途世家大族,本家于朝堂者甚多,此为四。”

“至于榷场与铁监,自漕运延伸,沿途榷场,除买卖粮食为,首位交易货物,便是铁矿生铁诸物……”

吕公著也是南方人,只是自其父为官,生长皆在汴梁。虽然宗亲中有涉足漕运勾当者,算是远亲了。

回汴梁后,吕公著针对太子殿下职司之事,与其兄长有了交流,也就有了这番话。

还好,吕公著终于还是推心置腹的跟他说了,否则赵曦都得考虑护卫营总教导换人了。

韩缜是河北人,进士及第后,地方转任不多,并未接触过漕运以及沿途州府的治理。

他不懂,但他有个已经对国朝相对熟悉的大哥……韩绛。

当他到家后,他大哥已经遣人在等着了。在听闻了他大哥所说的这些猫腻后,连夜托曹家往东宫递了书信,详细陈述了其中要害。

唉,这就是太子殿下,这就是皇家……恐怕处于深宫的老爹,根本不知道这些吧?

赵曦没准备去动谁的奶酪,断谁的财路,掀谁家的祖宗牌位,最起码现在还没这个想法。

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天下从来都不是一家一姓的,即便是这个时代,号称赵宋,也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天下,从来就属于全天下人共有的。

只不过在治理和共享天下时,有了阶层,有了社会赋予的身份,或者说不同的人在同一世界里所承担的责任不同,享受的权益也不同。

所以,从还是孩童时,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另辟蹊径,另寻出路,还尽可能的团结大多数。

本以为有了儿时那个吃食的扩张,有了广南日用品的地垫,再有东川这块无法估量的蛋糕,他应该有了一定的底气。

更何况还有这次南征护卫营所展示的实力,以及他本身所具有的大统继承人身份。

这所有的要素集中起来,他以为他可以参与其中了,参与到国朝的利益游戏中了。

没想到会是这样!

也是,皇家从来只是个利益游戏的局外人,说是裁判可能更合适一点。

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辞,或许士大夫和皇家都认同,但这是在需要的时候用。

就比如铜矿,大伙就接受了共的事实,那怕赵曦再有什么营生,大伙还能接受共的事实。

可若是皇家想去共他们已经固有,并长期享受的利益……不好意思,那不行。

这里面关键一点是:在某种程度上,在特定场合下,天下还是赵家天下,是皇家天下,未来是他赵曦的天下。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也罢,赵曦知道不可能翻了牌,别说是太子,就是他现在做了帝王,基于现在国朝的体制,也不可能翻了牌,改了天。

漕运,以及因漕运延伸出来的一切……

赵曦现在可以容忍这类事的存在,或许以后也能容忍。

既然大家都看护着自己的利益,那好,我也得看护好自己的。

铜矿,绝不容许出现类似漕粮那样的损耗!

可继续利用现行的路线,不说一年只有二百多天的正常运输时间,就是真耗损了,跟太多的官员对着干,赵曦也没胜的把握,还有可能导致将来自己执掌天下了,皇令出不了汴梁城。

还是得另寻出路呀!

第四七零章 东平王 可满意第四九九章 大讨论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应第五六六章 矛盾转移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四四五章 这犹豫要不得第四零八章 试试何妨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四二三章 说得过去第三三五章 赵曦论战第四八五章 不合时宜的决定第九一章 第一次论政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则第六七六章第二九四章 战争与需求第五四零章 战略部署(下)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万言书(第一更)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一零一章 总有找茬的第六百章 还不到时候第四五三章 都不纯粹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四五七章 这又何必呢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第七二九章 执行第八六三章 秀场第三七六章 交换的筹码第三六九章 对外强硬之声第三零九章 赵曦失态了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第三五五章 溃散第二七四章 最后的问题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四三四章 自己说了算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议?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八十章 小王要大解第二七二章 开城迎土鳖第二九章 点心有毒第三四六章 时态和态势第七零五章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议第二六二章第五三一章 处置第五五一章 两重天第五九零章 举兵 选兵 役兵第八一零章 故意为之第七五八章第五四六章 开始了第六六二章第七一三章 借道还是借刀(感谢书友不吃斋的蚊子万赏,必须得加更。)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装头脑的军伍第五三五章 朝廷该如何处置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诫(第三更)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四二五章 争吵 多吵吵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七四三章 真这样杀干净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七章 成为悬案的绳祸第九零六章 边境乱事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访(十)第五五三章 辽使又来了第九二零章 群情激昂的限制第四零五章 这是闹那般第一二一章 动员宣讲第四一章 记账法烧着谁了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五一七章 借圣人手打脸第六四零章 怎么会是这样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卫第四六九章 枪头赵允弼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断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一三八章 绝不容忍第三一一章 狄青请战第七二章 马蹄损伤第四八三章 这是责任第一五四章 统一战线第五九五章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二三九章 杀无赦第三四九章 开打了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无底线第二一二章 千般头绪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军令第九六章 横生枝节第三九四章 混乱的朝议第七三二章 最后的一环第三一一章 狄青请战第二五六章 变天了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来就该这样第八零三章 这叫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