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瞌睡送来了枕头

推演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就结束的,只不过赵曦只看文臣们战略布局,对于随后的战术,他懒得看。

对火器的不熟悉,对新军个人作战能力的不熟悉,更对大理的地形没有充分研判,想要赢得推演的胜利,绝无可能。

整一日都是在紫宸殿度过的,七八位有资格担任主帅的文臣,相互跟护卫营的四位指挥使交锋了。

唯一取得绝对优势的,也就是吕公著一人。

倒不是说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推演,就能决定做主帅取得胜利,最起码相比较而言,能在推演上取胜,最起码在南征中,有取胜的极大可能。

这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见识。

对于吕公著的部署,赵曦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可的。至于真正处于战场上,发生意外后的处置能力……从吕公著这番推演上,赵曦看到了他灵活的思维。

这么多年在护卫营的相处,自己又将后世的很多战例拿出来推演,吕公著的见识也不是其他文臣可比的。

朝廷也不得不承认,这次南征的主帅,吕公著是最合适的人选。

“新式装备,新军的作战能力,让整个国朝队伍作战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如果朝臣依然以老眼光指挥作战,未来将没有知兵事的文臣了。”

这不是文彦博危言耸听,这一次推演,让他们真正看到了朝臣在军伍上的不足。

“曹霖等人对火器的熟悉,导致他们可以找到国朝军备的弱点,也就能充分利用这些弱点来克制。高氏或者安南未必能做到这点。”

这是事实,韩琦这样说,却也清楚,吕公著的战略部署,非其他人能比。

“真正的根本是,护卫营的出现,新式军备的更换,新军个人作战能力的提升,让朝臣乃至政事堂茫然。将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文臣熟悉了解并可以运用这些新变化。”

不管什么理由,都改变不了几位朝廷推荐的文臣,被护卫营原来的四位指挥使狂虐的事实。

赢下来的只有吕公著,没有任何放水,真实的战争推演。而吕公著,也同样是护卫营出去的。

国朝军备提升,过不了太久,平复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将会提到议事议程。

富弼也不希望到那时,整个朝堂派不出可以统帅大军的文臣。

偏偏现实表明,如今的文臣还真驾驭不了新军。

“或许应该着文臣从护卫营开始,接触新军装备,了解火器用法……”

虽然只是个提法,并不一定现在就要推行……就这个提法,若是赵曦知道了,肯定会欣喜若狂的。

做这么多,他就是想达到这样的目的。

唯有那些文臣真正走进军营,才能了解军伍,才能逐渐丢弃文武的差别。

“高氏即位了……段氏承认了高氏王位,并昭告大理!”

段氏承认了?赵曦看了看李宪。按皇城司探知,段氏现在流亡,被矿城护卫军接纳……实际上段氏还在没有任何主动权。

倘若矿城守卫军可以让流亡的段氏王室发表申明,赵曦就得考虑矿城那边的主事人了。

不管是曹家还是高家,都不应该在这时候做出这样的举动。

虽然段氏承认高氏王位的合理性,对国朝拿下大理是瞌睡时的枕头,同样也给国朝出兵设置了障碍。

小障碍也是障碍,主要是国朝的这些文臣很在意名正言顺的出兵。

赵曦真不想再内耗了,时间不容许,尽管他有把握让朝廷达成出兵一致,也不想在这时候继续内斗。

“禀官家,段氏在?咩城留守一支,乃是段氏宗亲。当年那一脉也曾即位大理王,也是高氏逼迫其让位……”

这……大理段氏还真是佛性,这王位怎样都行。

若是这样,倒真是瞌睡送枕头了。

了解了实际,赵曦没多言,继续听相公们阐述,看政事堂会做如何的抉择。

不能什么事都自己详尽了,得留给政事堂表现的机会。

“此战的战略目标为大理改土归流,战术目标……臣等建议要打到大理无军!”

这……谁说文臣是奉行圣贤王道的?最起码政事堂的这几位,没一点圣贤王道的意思。

打到大理无军?灭族?杀降?鸡犬不留吗?

“臣等建议,此战出兵新军三万,西军三万,禁军五万…~”

其实现在的西军,在战术素养上跟新军没多大区别,即便是理念教化上,护卫营军卒分散于军营一年多了,相比也应该有成效了。

赵曦对此无意见。

“此次调兵,汴梁新军一万,西疆新军两万,同时从京西路、京东路筹集禁军,以护卫营军卒任主官的禁军为主。”

调兵是枢密院的本职,看这意思,好像文彦博没有拖后腿的想法,是在全力配合。

“另外,臣等建议,此次从工坊城抽调一万守城兵,到东川接管矿城,将矿城守卫兵替换。”

“矿城守卫兵就地在大理任职,筹建大理改土归流后的禁军。同时,将大理的降兵改民进入矿城劳役,或者遣至广南分散于广南禁军营。”

“同时,在国朝禁军内,再次选拔一万禁厢军填补工坊城的守卫兵,以确保工坊城安全。”

“此战结束后,参战的所有军卒,一律回归汴梁,替换汴梁新军禁军,负责汴梁布防。而如今的汴梁守军,按照原参战军卒的来源,分散到国朝各军州。”

“剩余的参战军卒,以西疆为主,河北为辅,以此完成一次国朝驻军的大调换……”

谁想到的这法子?赵曦有些惊诧了,这几乎就是完全按自己所想的。

除了工坊城和矿城守卫军的调动……不对!得佩服政事堂的这群老狐狸。

赵曦明白了,他们这样花里胡哨的调动,目的就是工坊城和矿城,是要试探赵曦的底线。

赵曦是太子殿下时,工坊城和矿城,不管是运行还是守卫兵,那都是太子殿下一言而决。

如今太子殿下已经是官家了,工坊城和矿城的守卫兵,能否归于朝廷……估计一直是政事堂考虑的。

这下好了,借这一次南征出兵的档口,有这样堂而皇之的借口,朝开始由朝廷插手工坊城和矿城了。

就不能明说吗?非得尔虞我诈的玩这些猫腻。

赵曦还真没心思独霸着工坊城,他更希望把工坊城和矿城的那一群人,全部撒出去,好将那一套理念在整个国朝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很好,真的很好,省了自己费心里设套去推动了。

第十九章 就是转转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发的第二一四章 请君出坑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气第六三三章 定个调第一零四章 谁在喊殿下第八七八章 拦截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九零六章 边境乱事第四九九章 大讨论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二二一章 都赚钱了第七四六章 区别对待(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三更)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二一五章 热闹了第二五六章 变天了第四四六章 真心不爽第二九五章 约斗第二四四章 因伤致仕第十章 国事岂是儿戏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担些第四三九章 引导第四七八章 这青苗法呀第五二八章 搅和第一五五章 杀不是唯一手段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四七五章 玩够了没第二五零章 都是粮食闹的第三八七章第二二一章 都赚钱了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四四三章 别憋着第六二七章 苏轼是什么才第九九章 选兵诏令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六四七章 税制第六四章 至贱无敌的景洵第八三八章 有了些想法第四八章 处事方式第四二三章 说得过去第二九五章 约斗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访(五)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第四三二章 乱局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访(五)第四十章 内苑之乱第九二章 护卫营地第八七二章 立场第六七章 君子六艺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八五章 后续第五百章 面授机宜第六二一章 一个团结的集体第七四章 混乱元夜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第九二章 护卫营地第二二三章 一群烂人第五百章 面授机宜第一五七章 国朝需要铜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二五章 说不清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一更)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运第八八八章 掠夺第四八五章 不合时宜的决定第一六七章 全乱了(继续五更,第一更)第四二四章 宋国大理王第二六四章 相国寺的因果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七五四章第五百章 面授机宜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没必要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四二章 宫墙外的世界第七五八章第九零二章 看热闹希望事大第九五零章 两重天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五三八章 战略部署(上)第二一三章 炸开这道山梁第一二八章 疯子把人玩疯了第九二七章 耶律乙辛的命运第三六八章 名头真的不重要第八三一章第八零五章 该是怎样就怎样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八七三章 追击第八零七章 农无税的设想第三六四章 这就是实力第九三七章 旧事第九九章 选兵诏令第三七一章 翻了个底朝天第五六章 未雨绸缪第二三九章 杀无赦第五五二章 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