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

官制改革的议题,还是在雁门关大战之前,相公们就已经拿到了框架。

整个官制改革的方案,基本上是官家定大方向,相公们拟草稿,又经过几次上下反复,才最终成稿的。

朝臣们原本应该清楚,之所以召集这次扩大化的议政,赵曦并不是多此一举。

按赵曦后世的经验,所谓的讨论稿,真正用心去琢磨的并不多,只有到了最后关头,人们才会从自己的利益入手,开始考虑即将成稿的方案对自己的利害。

这一次议政,赵曦也只是开个头,就跟高遵甫开口询问一样,只需要把这个讨论的形式打开即可。

而赵曦问富弼的那句话,就是明白的告诉相公们:接下来是你们的事。

确实,接下来的讨论并不激烈,或者说更像是一次答疑,无非是《时论》释义的重复,或者是口语化。

这次议政基本囊括了国朝一定层面上各种类型,完成这一次的答疑,也就可以昭告天下了。

所谓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划分。即便赵曦是以稳定和减少变动为原则,也一样存在获利者和失利者。

官阶,为将着重点放在资历上,也是为考虑那些经年老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现状,采取了以资历取平本官俸禄的办法。

比如苏轼和吕惠卿,同为嘉佑二年,但如今的本官其实是有差别的。就包括冯京那一届,吴充那一届,甚至韩琦、王珪以及富弼他们的同年,如今的本官绝对不会相同。

官制改革后,只要是资历相同,没有严重的过错,在本官俸禄上,朝廷会取平,只用差遣俸禄去区分。

这是一个模糊的统计和核算方法。

相对于居朝堂高位者,在本官俸禄方面可能吃亏了,可只要加上差遣俸禄和勋爵,一样保持现有的水平。

而差遣官位不高,资历相对老一点的官员,无非是将各种贴钱在本官和差遣中换个说法发放。

再结合官制改革中提到的逐年增加比例,差遣不同,未来实际到手的钱粮会越拉越大。这一点能很大程度的激发臣工的上进心,以谋的更高更好的差遣,对于改变国朝当下怠政懒政有极大的好处。

对于资历深差遣低,本官也低的朝臣,暂时来看,短时间是获利了,最起码本官俸禄有所提升。可看明白整个官制改革的实质,就会对擢升有很大的欲望。

乍一看,似乎朝廷会增加支出,或许国朝的臣工都以为会增加支付,但贾宪率领的核算组,详细核算的结果是,在官制改革后,朝廷每年将减少二十多万贯的俸禄支付……事实上,赵曦准备着增加支出的,只是混乱的俸禄机制,在经过清理后,让朝廷有了结余。

“关于任期制的问题需要官家与诸位相公明示。新官制规定,州府郡县的主副官,以及各地驻军主副官都是五年任期制。期满调任,不知这调任的依据如何?”

讨论的气氛很好,不仅限于六部九卿的主官,就连苏辙这样讲武堂的教导也参与了。

苏辙这应该是为他那儿老让人操心的二哥苏轼问的。

“州府郡县的主副官以及军伍厢一级以上的将帅,必须执行五年期满调任制度,这一点没有任何余地。”

“至于调任的依据,这里面涉及到吏部考评、监察衙门意见等各方面因素。调任的权限在官家,参考的依据是考评。”

“每年吏部都整理一份任期满的官员名单,并标注其历年考评结果,经由内阁和监察衙门审核后,呈报官家予以调整。”

“基本原则是有上有下,有进有出。什么意思呢,就是监察衙门有相关处罚记录者、吏部考评为差者,将降低差遣调任。比如由上州调任下州,比如由一州主官调任辅官。”

“考评中平者,辖地也无其他事故,或者出现灾荒未发生大灾难等等情况,原则上是平调。”

“而考评优秀者,辖区产业发展迅速,甚至有创新产业等等,将予以擢升。当然,这一切均由官家决断。”

这不完全属于官制改革的内容,应该属于运行机制和流程的范畴。

富弼回答的,是在商议官制改革中,相公们提到后,赵曦给出的初步设想。

本来赵曦准备让吏部拿意见,只是相公们以为这一点没必要太明确,应该给内阁和君王留余地。

说到任期,赵曦对于议政和内阁并没有做任期的限定。

怎么说呢,要说议政,虽然有本官或者官阶俸禄,但议政并不是常设职位。

之所以确定议政的最高和最低官阶俸禄,是对议政权限的推崇。

议政的任期基本上是随官员差遣而定。比如开封府知府,基本确定为议政,还是排位靠前的议政。

但是,开封府知府有任职年限,如果在任期内违反了监察条例,或者吏部考评为差,那么任期满后的调任就肯定会调任下州府主官,议政排位是肯定靠后了,甚至会失去议政的席位。

这时候,就不再享有议政的官阶俸禄了。

当然,如果是任期满后擢升,自然也不会再享受议政的官阶俸禄,而是享受内阁的官阶俸禄。

国朝的官制,在赵曦看来,就一点是最值得称颂的,那就是低职高用和高职低用。而这次的官制改革,也完全的继承下来了。

这也是赵曦在考虑官阶俸禄、差遣俸禄以及确定议政俸禄标准的因素之一。

以蔡确和吕惠卿为例,从官阶俸禄上,蔡确嘉佑四年,吕惠卿嘉佑二年,蔡确的官阶俸禄比吕惠卿低。

在差遣俸禄上,蔡确跟吕惠卿基本持平。这就造成蔡确实际到手的钱粮,比吕惠卿少。

可在整个国朝朝堂职能上,蔡确作为副总监察、内参总编撰,并不比吕惠卿的市易寺主官轻。

而议政确定了官阶俸禄,就会将他俩实际钱粮取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平。这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议政席位,还有本身官阶的因素。

就比如吕嘉问,他属于恩荫得官,跟工坊城李诫类似,资历要比李诫深。

新官制下,吕嘉问的官阶俸禄重新厘定,将高于李诫的官阶俸禄。但是,李诫作为工坊城的辅官,是确定拥有议政席位的,而吕嘉问却不确定。

议政席位上有了差别,李诫的俸禄总计要比吕嘉问高出很多,又不能跟吕惠卿、蔡确相比。

议政席位,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差遣更重要。当然,差遣本身就是议政席位的基础。

第一七九章 没准备妥当(第三更)第五零八章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给人看的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第二二八章 拷问良心的机会第二三一章 试探第六四五章 说服第一二三章 谁更无耻第三五二章 没想到的战况第八五章 后续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二八零章 往死里坑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二九六章 扬长避短第一七九章 没准备妥当(第三更)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一八九章 轻重缓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四五三章 都不纯粹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九三二章 最后一坑第三五一章 气势如虹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第十六章 内苑不同版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七二二章 撤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五七五章 这才是正事第六八六章 谁也没料到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六五七章第二三九章 杀无赦第八二二章第三五九章 捷报的本质是宣传第三八二章 违命第二九四章 战争与需求第九五七章 大势已成第二零五章 谋划深远(第四更)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访(五)第七三零章 这才是谋略第六六七章第三四八章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执拗第三三七章 扯远了第四三九章 引导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八零三章 这叫什么事第六五五章 让他们死的明白第一四六章 就这么简单第九零九章 想法第七六九章 漕运之弊第四二三章 说得过去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一百章 这就是护卫营地第一九二章 一锅烩(继续五更 第一更)第六一五章第二三四章 何至于此第六七九章 面授机宜第一六五章 走着看吧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二四零章 事与愿违第一九一章 最基础的一环(第五更)第五九七章 满朝堂烂泥第七一四章 沙州张家第八三章 释迦衰落 弥勒持世第一九零章 格局决定做法(第四更)第五二八章 搅和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四四九章 打一个叉第九六一章 形势向好第七五章 壮一次胆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万言书(第一更)第九八章 苏颂是个有意思的人第六三四章 打开的话头第七七章 也或许是天伦第二九五章 约斗第二三四章 何至于此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继续五更,第一更)第二九四章 战争与需求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五三五章 朝廷该如何处置第九三一章 战马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五三九章 战略部署(中)第七二四章 河殇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三一零章 全线寇边第一百章 这就是护卫营地第五四一章 不该狂喜第七二九章 执行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