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五章 原因

人年龄大了,总是喜欢回忆。

赵曦也不例外,但是他的回忆却不是如何让大宋强盛的这些,他的回忆从太后去世时,就被曾经的自己填满了。

也因此有了这次莫名其妙的出行。

样子该做还是要做的,既然是以实地勘察黄河泄洪道地形而出行的,不能似乎了结了心思就回朝,所以,赵曦便令队伍折向东北。

此地向东北,应该会是汾河汇入黄河处。渭河、汾河是黄河支流中最大的两支,有了这两地的勘察,从一定程度上也能为这次出行做个解释。

至于再往上游,说实话,赵曦能清醒的认识到,就以现在的营造技术水平,不可能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某处打开泄洪的缺口,更不可能营造出什么大坝。

赵曦也不想这时候营造个不伦不类的大坝,最后让后世争论是该以遗产保留还是以实用拆除,别因为自己的随心,给后世找麻烦。

赵曦大概记得,这一路走来,应该是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交界地带,北面的山脉是桥山山脉。此时望去,植被的损害状况并不是太严重,倒是对改变水土流失有了一定的信心。

······

整个勘探队伍仅仅在河中府稍作停留,补充了些物质,便继续走黄河沿岸北上。这几乎是苏颂等人前期勘察的同一条线。

苏颂一直等着官家召唤他们几个核对沈括做好的地形沙盘,可官家一直没有做这样的事。官家这走一路看一路,时不时的会让队伍停留在野外,而他带着少量的几个人随便在些集镇上逛一逛。

说是勘察地形,官家更像是微服私访。

苏颂沈括等人严谨的做事态度,赵曦还是相信的,这一次出行,勘察只是借口,赵曦又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就直接将勘探当做一次放风了。

整日待在内苑,入眼看的都是宫墙政务,赵曦难得有这样出行的机会,就有点任性了。

唯一庆幸的是,这一路走一路看,并没有让他看到过不了眼的事······这次不是真的微服私访,是出行,无非是严令不扰地方、不如州府,并不是地方官员就不清楚行踪。

古今一样,都会将最好的呈现给上峰,赵曦想要看到真实的大宋地方治理,以这种方式也不可能。

赵曦也清楚,自己就曾经是基层官员,又如何不懂得这些猫腻。

他现在好像不太在意这些,纯粹当成一次放松了。

虽然每日都有朝廷的奏报及时送到,赵曦只是偶尔翻阅,并没有对朝廷各类处置发表意见。

这一次长时间出行,自己放松是一方面,也能给负有监国职能的太子机会,让他在内阁以及朝廷臣工中有所表现。

太子跟自己不同,赵曦的经历,是大宋变革动荡的时期,很容易在臣工中获得认可和声望,而太子,在国朝趋于平稳的政务中,想要得到认可的难度比自己要大。

就这样晃晃荡荡的,队伍已经到了陕北高原。

从地形上,赵曦可以确定,已经到了陕北高原,但是地貌上,赵曦却看不大后世自己认知中的陕北高原地貌。

“子容,此处属于何地?”

地面是黄土,但却不是后世赵曦见到的那种黄到发白的土壤,也不是那种草木不生的地貌。路边的荒草杂乱无章,可一样的郁郁葱葱,根本不是赵曦记忆中那种荒凉苍茫的印象。

扎营后,赵曦便问苏颂。

“回官家,延川以北,永兴军辖区。”

这一路,官家很少问起,苏颂一直以为官家是熟悉了沈括做的沙盘,都也没有多想。没想到这时候官家又问起了。

果然是已经到了陕北高原,可看这地貌似乎不应该不能植被造林呀?赵曦很疑惑,便随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土······

“此土质可能耕作?”

“官家,土质适合耕作。早年属于边境,地广人稀,这些年国朝稳定强盛,丁口剧增。这一路走来,臣发现,前几年臣等勘察时还是荒芜之地处,开垦了些许耕田。”

“由于国朝产业发展以及粮食无忧的原因,开荒种田的趋势不算明显,也就没有出现大范围开荒的景象。臣以为,随着丁口增多,势必会出现大范围开荒种田的情形······”

苏颂以为官家是看到这样的荒芜情形忧心,就做了些解释。

“此地原本是怎样的情况?”

“原本?前朝有记载:是时,中国盛疆,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蔽野。官家,前朝时,此地应该多为山林地带。”

“前朝时,这一带均为放牧马匹的主要地区,树木森林为主。本朝自西贼作乱,自秦州以北,西北军伍为抗击西贼,不得已建造营寨,便多从附近取伐木营造,几十年便成了如今的境况。”

苏颂说着,还用脚随意的踢地面的土,似乎还能看到曾经的树木根系。

在前些年他跟沈括等人勘察时,就对这样的现象痛惜······有官家做过的水土流失实验,他对保持水土治理黄河水患的观点很认可。

官家这样问话的时候,苏颂也大概明白了官家的意图,官家的关注点并不是荒芜,而是在考虑水土保持的问题。

这些天晃荡的,苏颂都忘记官家出行的目的了。

赵曦并不是不清楚,只是需要证实,因为看到的跟他记忆的不同。很显然,这时的黄土高原并没有恶劣到难以挽回的程度。

“明日向东吧,朕向靠近黄河看看······”

赵曦大概明白了,原来这黄土高原环境恶劣的起始,便是由本朝开始的。

先帝时,西夏扰边,国朝屡战屡败,为了防御西夏的进犯,在东起麟府二州,西至秦州地区,兴建了约200多个堡寨。这些堡寨建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对这里原本就较少的林木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为了加强这些堡祭的军事力量,在这里驻扎众多军队,而为了解决军队给养,又招募屯垦,发展农业······如此一来,又怎样会不让环境越来越恶化?

还好,看现状并不是无法逆转。这是国朝的造成的,就由国朝来改善吧!

第一三八章 绝不容忍第七三六章 李宪的郁闷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三七九章 凭什么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议第九三四章 态势第一八七章 共与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观(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四更)第五二七章第二四五章 狄青看到的第七二二章 撤第四五七章 这又何必呢第八零七章 农无税的设想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五一五章 这算屁的大捷(下)第五四五章 来了就别想离开第六五二章 决断第九六七章 大定乱了第二九九章 被动和主动第五五六章 乱象第二五九章 脸打的很疼第九四七章第七七七章 一劳永逸的做法第六五一章第七三一章 大谋局的形成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来就该这样第七五九章 陷入死局的调查第五八二章 原来如此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四七九章 伟大的想法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结第三七六章 交换的筹码第六七一章 就是这么自信第八六四章 这才是诱惑第四九七章 事事烦心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践踏经典第五四六章 开始了第九三一章 战马第六九一章 诸般罪孽皆归于朕第二九四章 战争与需求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四二一章 迈出一步第一四二章 吾乃赵曦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八七零章 商业立法第一五五章 杀不是唯一手段第四三六章 见识的差距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二四四章 因伤致仕第八六四章 这才是诱惑第二三三章 死无对证了(加一更)第九三九章 医疗点还是安置点第八四章 射杀第三零六章 结束了第五一四章 这算屁的大捷(上)第五二四章 混乱第五零四章 都是精英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访(十五)第八二二章第五三一章 处置第八六六章 还以为什么事呢第八零五章 该是怎样就怎样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担些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五二章 被戏耍了第一七九章 没准备妥当(第三更)第二一章 行军之法第九六章 横生枝节第五七三章 比斗第三七七章 谁更能沉住气第八六一章 你见一下第六五三章 还是贸然行事吗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五四零章 战略部署(下)第五三一章 处置第五六一章 往好处想 往坏处准备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七零四章 统一思想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九四三章 首战告捷第七零八章 此计可用第九三三章 带个功劳进大宋第四三零章 万马齐喑究可哀第九五五章 中军宫帐的危险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七六零章 换个角度第三四三章 与太子相关的事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让他死去第一零八章 一场蹊跷的大火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