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心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码头上与四周成千上万人的拜伏,这种场景让人总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朱棣虽然不像其他的皇帝,总是躲在深宫,但是除了偶尔狩猎,或者是因为红白喜事去一些文武大臣的家中,一般也很少出宫。

像今天这样大张旗鼓的出行,除了祭天的时候,已经很少见了。

如今的大明百姓,对于当今的皇帝,还是非常尊崇的。今天朱棣的出行,就吸引了无数百姓远处围观。

当然,他们也更想看看那个被太孙殿下抓到应天府的倭王,想要看看他们臣服在大明皇帝面前的盛况。

结果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当太孙殿下,拜见了陛下之后。被押送到应天府的倭王,包括数百倭国的文物大臣,还有数万将士,数百各国使节,一起向陛下大礼参拜,三拜九叩。

这副场景自然有宫廷画师画下,也让无数观礼的百姓觉得不虚此行。

如今大明威扬四海,连他国的一国之君都臣服大明皇帝的面前,激发起来了无数大明百姓的自豪之情。

朱棣扬了扬手,王彦就大声喊道:“诸卿平身……”他的话也被传令太监传遍了整个码头区,众人纷纷起身。

朱棣心满意足地看着右腿边坐着的朱瞻基,笑问:“基儿这一行,黑了不少。”

“孙儿倒是没有出甚大力,只是在船上闷热,所以多在甲板滞留,才晒黑了不少。”

“为众将士和使节安排车驾,到了宫中再一一接见。”朱棣交待了王彦,命令就被传了下去。那些东瀛的使节,包括级别够高的将士,都获得了各种规制不同的车驾,随着龙辇之后一同回宫。

龙辇在十六匹骏马的牵引下,向着皇宫行进,朱棣这才又跟朱瞻基说道:“基儿如今立此大功,可有所求,且一一讲来。”

朱瞻基看了一眼跟自己并肩坐在朱棣下首的父亲,朱高炽有些苦夏,这几个月瘦了不少,气色却显得更好一些了。

此时他露出了慈父的欣慰笑容,轻轻使了一个眼色。

朱瞻基笑道:“孙儿身为太孙,为大明效力是理所应当。如今立下些许功劳,也是众将士之功,岂敢自居。只是这几个月殚精竭虑,孙儿精力也有一些不足,所以想偷懒一些时日,在宫中享受一番天伦之乐。”

朱棣哈哈笑道:“如今你也当了父亲,自当如此。不过想要偷懒却是不行的。其他事情不要你多费心,但银行一事却只有你懂,这件事还需要你好好运作一番。”

朱棣的兴致很高,一路上都在跟朱瞻基聊着这次征略东瀛的经过,不时还跟道路两边跪着的百姓挥挥手。

龙辇经过之处,大明的百姓都跪礼相迎,等龙辇过去才起身,又对其他的车驾指指点点。

可惜的是,朱瞻基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几乎全部都是男的,就是女的,大部分也都是大妈级别的了。

朱瞻基一直在想着自己父亲的那个眼色,心里揣测着朱棣的心意。

作为一个帝国的继承人,朱瞻基很多时候考虑问题,并不能那么简单。

朱棣是很宠爱他,但是这种宠爱是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才更真挚。

因为这种顾虑,朱瞻基一直避免着接触内政,也很少对自己职责意外的事务发表意见。

但是这一次,他做了两件事都有些触及到自己这个爷爷的切身利益了。

首先当然是东番“移民”。

违背太祖的意思,将迁移回来的百姓重新移民到东番,是朱棣坚决反对的。

虽然朱瞻基只是以海军扩建为借口,在东番设立水师,然后将家属移民到东番。

这件事是投机取巧,虽然明面上没有违背太祖的意思,但是从朱瞻基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他对“传统”的不在乎和叛逆。

朱棣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心里肯定是有些不开心的。因为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朱瞻基以后真的要登上皇位,也不会把他留下的条令当回事。

然后就是这次的大胜了。

朱棣两次北征,虽然取得的成绩都很不错,但是最多取得了一点战场上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大明的战略目的。

但是朱瞻基呢?带的将士不到北征的一半,更没有征用一个民夫,却能直接攻打到倭国的首都,活捉了他们的王室。

朱棣他的两次北征跟这次倭国战役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对于一个以武功自信的皇帝来说,简直是一种打脸的行为。

虽然立功的人是自己的孙子,朱棣的心里具体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反正朱瞻基觉得,如果自己处在朱棣的位置,开心肯定会有,失落也肯定会有,还会有一些不服气。

所以他这次虽然立下大功,他也不敢沾沾自喜,还要担心自己的爷爷心里想不开。

看到自己父亲使得眼色,他觉得自己的担心应该是没有错的。

眼见就要进入承天门,朱瞻基才试探说道:“皇爷爷,孙儿一去四月,如今有了四个孩儿,想先回兴庆宫看看。”

朱棣皱眉说道:“如今这满朝文武,各国使节都等候大朝,你这大帅岂可不出席?”

朱瞻基笑道:“孙儿是皇爷爷的孙子,今后将继承整个帝国,这些功劳,奖赏岂会放在眼里?皇爷爷只管赏赐了那些立功的将士即可,孙儿什么都不要,就想回宫看看几个孩子。”

朱棣笑了笑说道:“那你就先回宫见见你母亲和孩子吧,王彦去了那么就,各级将领功劳,朕心里都有数了。”

朱瞻基笑道:“孙儿还是个孩子,即便是立下些许功劳,也是皇爷爷和父亲教导的好,不敢居功。”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该赏还是要赏的,朝鲜又送来了一百貌美女子,我给你兴庆宫拨了一半,要是有喜欢的,也可收入房中。”

朱瞻基只能嘴上表示感谢,心里却在吐槽,这么多女人,自己哪伺候的过来啊!还不如赏赐有功将士。

不过,这个时候又不是过年,朝鲜又进献美女是什么个说法?难道是见灭了东瀛王室,他们有些怕了?

更奇怪的是朱棣这个时候提起朝鲜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见自己灭了东瀛王室,觉得这种战绩他自己都没有过,有心拿朝鲜王室来练练……

车队进入了承天门,然后经过端门,午门,最后进了奉天门。

龙辇刚在奉天殿门口停下,朱瞻基就先从龙辇上跳了下来,扶着朱棣下了龙辇,然后又搀扶下来了朱高炽。

朱高炽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臂,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欣慰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着从车上下来的文武大臣,朱瞻基对着跟在后面的刘万说道:“移驾兴庆宫,我要先回去看看我的孩儿了……”

吕震大声说道:“殿下身为一军之帅,如今凯旋回朝,岂可视为儿戏?”

朱瞻基笑道:“吕尚书,孤不求升官发财,不在乎功名利禄。反正孤的都是皇爷爷给的,皇爷爷的以后也都是孤的,岂会在乎这一时一刻。对孤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去看看我的几个孩儿!”

朱棣这个时候笑道:“不用在乎他这个小猴子,他是嫌朝会无聊了……不管他!”

皇帝都发话了,众大臣都笑了起来。

朱瞻基也故意装作迫不及待地样子,连自己的内侍都不等了,从奉天殿左侧文楼旁边的侧门,出了中殿。

此时已经是快午时了,也就是快十一点了,能够看到大部分车驾都是直接被引向了武英殿那边。

这是要大宴群臣,要等到吃了饭,才会召开大朝会了。

出了三大殿,隔着一片空地,就是东侧的兴庆宫,一帮小太监看到朱瞻基回来,纷纷跪下迎拜,一些心急的,已经连忙跑进去禀报了。

不过朱瞻基的脚步却慢了下来,他说不参加朝会只是试探。但是朱棣顺水推舟,就同意了他不用参加朝会,这说明自己现在的确有点让自己的爷爷忌讳了。

这次立功实在太大,朱棣也着实有些难办。

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他是太孙,又不能升官发财,又不在乎功名利禄。他这次给大明赚回了超过千万两银子的财富,也不在乎钱财,朱棣还真的是赏无可赏。

现在将国事故意联系到家事方面,就是为了让他这个皇帝好下台。

不过这件事虽然解决了,但是朱棣心里会不会因此有了其他想法,现在还真的不好确定。

他回头看了看一脸平静的金阔,勾了勾手指,金阔立即快步走了过来。

朱瞻基吩咐道:“都离远一点,孤跟金太监有话要说……”

其他人纷纷后退了几步,不敢跟的太近,朱瞻基这才边走边低声问道:“皇爷爷最近可有不开心的表现?”

金阔也低声说道:“殿下大胜的消息传回来,陛下自然开心。不过据老奴所知,他在谨身殿地图前面曾长吁短叹,对征伐天下心有向往。”

“可曾有片言只语流出?”

金阔摇了摇头说道:“王彦去了东瀛,李谦与老奴关系一般,……请恕老奴无能……”

朱瞻基摆了摆手说道:“没关系,你告诉我那天是谁在近身伺候,我亲自过问一下。”

如今的皇宫里面,王彦,李谦,郑和,这都是朱瞻基的亲近人。只要不是跟朱棣作对,想知道什么消息,只是举手之劳。

何况,他在宫中还有一个盟友,朱棣有什么想法,应该也瞒不过她。

兴庆宫内,众人都知道朱瞻基今天到家,他的嫔妃们一个个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等候着他的回来。

朱瞻基一进宫门,看到院子里就站满了人,她们见到朱瞻基,也纷纷福身行礼。“恭迎殿下回宫。”

“不必多礼,我不在这些时日,苦了你们了。”

以胡良娣为首的嫔妃们一个个应道:“妾身不苦,殿下一路辛苦。”

来到胡良娣的面前,朱瞻基看了看刚出月子的她,笑道:“为我生下长女,你受苦了。可惜征战在外,没能第一时间就见到她。”

胡良娣轻声说道:“可惜是个女孩……”

朱瞻基笑道:“孤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孤都喜欢。是男孩,孤要严厉培养,是女孩,孤更会怜惜宠着。你该高兴生了个女儿,不用受苦了。孩子呢?”

见朱瞻基不像嫌弃她生了个女儿,她这才笑了笑说道:“今日变凉了,又有风,在偏殿里,母妃在照看。”

这个时候,太子妃张氏已经忍不住从偏殿里出来了,喊道:“我儿回来了……”

朱瞻基快步走到了她的跟前,跪了下去磕头。“孩儿不孝,让母亲操心了。”

张氏上前两步,扶着他的手臂让他起身。“能平平安安回来,就是好事。快进来看看几个孩子,都很可爱……”

朱瞻基的大妹妹嘉兴公主今年八岁了,刚好在掉牙。她见到朱瞻基也是很为高兴,笑着说道:“大哥哥,我也当姑姑了……”

朱瞻基故意露出了自己的牙笑道:“嘉兴长大了啊。”

她这才一下子捂住了自己的嘴,躲在了张氏的身后。“母妃,大哥笑我。”

朱瞻基哈哈一笑,搀着自己的母亲进了偏殿。只见四个襁褓并排放在一起,一群宫女和奶娘都靠墙站立,见了朱瞻基进来,纷纷跪拜。“见过太孙殿下。”

结果她们的声音有点大,吵醒了其中一个,那个就大声地哭了起来。而他一哭,旁边的几个也都被吵醒了,然后就成了一场四重奏。

张氏笑道:“平日里都不敢让他们在一起,只要有一个哭,总是几个都哭。”

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女孩用的红色襁褓,男孩用的浅黄色襁褓,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朱瞻基不去管两个男孩,先看了看两个女孩,一个白白胖胖,另一个瘦小一点,却也白白嫩嫩。

不过眉眼都还没有长开,又在哭,看不出好不好看。

朱瞻基抱起了那个大一点的,笑道:“这个是我的长女了吧,可曾起名?”

张氏笑道:“你父亲已经斟酌了好多个小名,就等你回来定下来。别光亲近孙女,两个孙子你也要抱抱,等他们懂事一点,你就不能抱了。”

抱孙不抱子,这个规矩不仅仅是民间,皇宫里也是这样。哪怕是他的儿子,懂事以后,他也不能抱了,女儿反倒没有这么多的限制。

(不知道是我写的不清楚还是表达的不清楚,上一章竟然有书友说我为汉奸洗地,我也是无语了。我只是阐述一个分析的方向而已,何来洗地,我对汉奸也是深恶痛绝的。就像前面还有人说我为土木堡之变的文官洗地,纯粹是诬蔑啊……)

感谢迷一样的单身小伙的万赏,还有灯火见人家,呵&书生,婉玲88,额吐你哦,漫道如铁而今迈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今日有点事,只有四千,明天最低八千字

第六十三章 选妃第十七章 备战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六十四章 朝议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三二章 安排与意外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三十九章 铭记历史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三九章 东南不同第一二九章 归天第四章 悲与喜第四十七章 引以为戒第九十章 技术封存第一二九章 归天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五十章 干净利落的胜利第二十三章 安排与送行第三十一章 银山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五章 天才第一六一章 绝望第一零三章 幼军扩招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四十八章 活动第二一九章 南亚计划(七千字大章)第二十章 唯才是用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八章 郑家第二十七章 开战第五十一章 不能声张第一二五章 选才第一八五章 求亲第十一章 朝议(上)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应第十三章 人心第三十七章 对策与觐见第一七九章 对手第七十二章 改进第一一二章 挨揍第一三八章 推让第二十五章 阶级论第一零八章 一国两制第八十八章 过年第十五章 斩杀第二二一章 银行与试探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二二四章 实力与装比第一一八章 纳吉(还有吗……)第一章 迎接第八十章 纠纷第二十章 诱捕(月票补加更)第四十四章 东西方文明初接触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订阅)第二十九章 达芬奇的冒险(八千字大章)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章 迎接第一五五章 一边倒第四十章 天道第一零三章 幼军扩招第一七二章 达成第一六零章 对马岛第一零八章 一国两制第三十一章 势如破竹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第一三二章 炼钢之难第一八七章 顿悟第一零六章 见闻(八千字大章)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万二求订阅)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三十六章 环境第二一九章 南亚计划(七千字大章)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二十七章 计划书第二十二章 杀鸡骇猴第二十章 锦衣卫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枪第一七二章 达成第二章 勋爵第一三零章 静与动第十五章 斩杀第五十四章 战略与战术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一二章 顺利单章求订阅,求月票一百五十二章 势成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七章 迁都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二二八章 舆论宣传第四十三章 尘埃落定第九章 旅途第二零四章 船(两章合一大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