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号 精神食粮的生产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亲爱的珍女士:

从前我没有觉得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生活方面的匮乏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个时候我就面对着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化解这些难题呢?思来想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忍受这种匮乏的现状,目前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忍受了多少年。在这种状况之下,势必会让人就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茁壮的庄稼。对我日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周五的发现让我感到非常的沮丧。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但它还是发生了,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次发生。希望上天能够保佑我,今年的创作能够顺利的完成。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创作方面我接连遭遇挫折。从前只是创作出来的东西没有办法引起关注,现在的问题是作品的完整性都不能保证了。随着时间流逝,我所创作的这些东西迟早会变成旧物。等到若干年后我在阅读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可能我是以后这些作品唯一的读者,可能以后我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能从中发现大量的问题,但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了。其实在如今这个年月,供应精神食粮的商家一点都不少。只可惜他们并不是单纯的给你供应精神食粮,他们还想利用自己掌握渠道这种方式来塑造你对世界的认知。如果他们把世界描绘成什么样,你就认为它是什么样。他们将会为此而获得巨大的利益。这世上的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单纯,就算是在我工作的那个小小的茅坑里也是这样,就像是一只小小的木桶里装了一整桶的螃蟹。大家互相挤压、互相撕咬,在这个密不透风的空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邪恶。有一件事情进行到现在这个地步,算是有了结局,我与那次考试彻底没有关系了。根据我的评估,即使自己参与了这场考试,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不好的。

但是明年我的做法可能有所调整,到了后年我的做法可能要彻底的转向,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再有大规模的创作活动了。每个人期待着通过一次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我真的能够在考试当中有不错的成绩。如果我真的能够换一份工作,这是多么的激动人心。这样我就可以永远的从这个茅坑当中解脱出来,也许迎接我的是下一个茅坑,但人生就是如此换一换茅坑,总比待在同一个茅坑里一辈子要好得多。关于省城发生那件事,许多人的看法是如此的不同。在评判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给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角色代入。有的人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被拖拽的女士,而有的人则把自己想象成车上的乘客。至少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有人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保安。假如你是车上的乘客,忽然看到一位女士在那里大喊大叫,一边张牙舞爪,一边嘴里说出不雅之语。可以想见周围的人,会不耐烦,会反感。

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勇敢的老汉敢于和这位女士对刚,这个时候这个老汉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就会忽然高大起来,他是一个侠客。从评论当中可以看出来,对于车上的乘客来说,他们认为这位女士扰乱了公共秩序,也有人认为他危害到了公共安全。而这位年老的侠客,不仅敢于亮明自己的态度,还敢动手教训这个失控的女人。无疑他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不仅车上的乘客是这个态度,就连车上的乘务员也是这个态度。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乘务员在处理这次纠纷的时候坚决的站在老汉一边的根本原因,这位保安先生他的职责可能是保障公共安全、维持公共秩序,而这位女士扰乱了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很自然的就成了这位保安先生需要处理的问题,只不过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有一点棘手,因为它很可能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

在这当中有一个关键的细节被大家忽略了,这位女士虽然。扰乱了公共秩序,但是无论从言语上还是肢体上,都没有对大家构成威胁。更准确的说,他没有攻击过在场的任何一个人。是这位老汉首先对这位女士发起了攻击,当然他可能自认为是在捍卫公共利益,但是不管以什么为理由,是他首先发起了攻击,这是关键。在老汉与这位女士发生冲突的时候,老汉处于明显的优势,这个时候安全受到威胁的应该是这位女士,但是大家觉得问题不是这个老汉,而是这位女士,因为这位女士继续在扰乱公共秩序。于是乘务员出现了,保安出现了这两个角色的介入,就是针对这位女士而来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位女士是问题本身。而解决的问题的方式就是把这位女士赶下车,不惜用极为粗暴的方式。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人们总善于找到共识。然后围绕着这个共识能够聚集越来越多的人群,相反如果是在一个病态的社会里就很容易找到分歧,并且这个分歧以几何倍数在不断的放大。

这件事最终的解决方式很可能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用时间来消化这一结果。我不知道省城举办的这一次盛会,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也许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消失在大家的视野,所有人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盛会上,通过这个梦幻般的令人难忘的盛会而深深的记住了这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对于这座城市我始终有一丝温情,但是与我的温情形成对比的是,来自这座城市的冷漠。当然我所谓的冷漠并不是说这座城市有什么问题,我所说的冷漠是来自于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残酷现实形成的对比。在有些问题上,分歧是没有办法弥合的。那就大家各自保留意见,继续眼前的苟且。目前我想象不出来这件事,对这位女士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但我觉得对于广大女权人士而言,这无疑是一记重击。

我对目前提供精神食粮的商家进行了粗略的了解,真正用心制作的商家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提供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在岛国有一种精神被大家所称道,那就是工匠精神。至少有一部分人很想把这东西引进到我们这边来,希望我们这边也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精品。其实在我们这边,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一批极为精致的作品。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用心制作产品是划不来的。相反用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去骗人,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在一个低收入的社会,人们更愿意购买一些低价劣质的东西。对于那些高价优质的东西,哪家是非常抗拒的。我也注意到过去某个已经消失的新闻平台最近又出现了,但是那已经不复从前的荣光。

许多优秀的主持人已经离开了这个平台,其实这也没有关系,他们完全可以培养新人,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束手束脚,就算是有一些新的想法,好的主意也没办法实施,只能大家得过且过。在那个看不到头的寒冬,大家都只能这么熬着受着。那些离开这个平台的人有过得更好吗?这些人非常小心的碰到社会当中的一些痛点,相信未来这个社会能够凝聚起越来越多的共识,只是眼下大家要面对这些分歧。分歧是一个过渡阶段,也许这个过渡的阶段会非常的漫长,但我觉得再长也应该不会超过二十年。当然二十年后,可能那个时候的光景又会有所变化。我其实不太喜欢卷入某种对抗的环境当中去,可人在环境当中是由不得自己的。只能硬着头皮参与对抗,至于对抗的最终结局如何是没有办法预料的。比如一位先生怀着雄心壮志登上了某个舞台,想要有一番作为,却最后以极为落寞的一种方式离开了,我知道他所谓的离开是暂时的,他期待着在将来的某一刻卷土重来。如果他的这个心愿真的达成,他将成为一个传奇。

其实真正束缚这个群体的并不是这位先生,所以以为的那些。真正束缚这个群体发展的其实是他们在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新生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多,这就有一个问题,推广新技术的使用变得非常困难,因为老年人对新技术是非常抗拒的。我们总认为新技术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其中不包括老人,因为新技术会打破他们旧有的生活习惯,会给他们带来不便。这样一个社会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这样一个社会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岛国的未来极为堪忧,而那位先生并没有缓解这个严重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他务虚而不务实。当然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提出的这些办法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当我说这些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面对这种问题,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其实现在面对这个问题的地方有很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人类的文明会不会因此而变得前景不明?这一点还真的不好说,当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相应的解决办法也会衍生出来。越是文明解决的问题的手段越少,如果放弃文明,解决问题的手段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画到这个时候就不能继续往下说了,我也不确定说到以上这个程度是不是已经不合适了?我意识到在某个新闻平台几乎消除了所有辩论的元素。在任何具有辩论性质的节目里都会出现正反两个持方,人们通过思辨的方式,来更多的了解事实本身。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而有的人则认为在辩论的时候双方都不是在说理,而是在炫技。他们认为只有放弃的这些技巧才能够更接近真理。

假如在一个谈话节目里,大家放弃了辩论。大家的观点都是一样的,我不知道这样的讨论还有什么观赏性。也难怪某个节目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因为这个节目现在就是请了一群人在讨论某个话题的时候,互相支援,互相追捧。也许别人觉得这很不错,别人会觉得看这个破玩意儿深受启发,只有我觉得这个实在是无趣的很。可能是我本人喜欢辩论吧!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辩论有着浓厚的兴趣。辩论可以消磨时光,辩论可以锻炼人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辩论可以让人活得更明白。一个有良心的人不会使用辩论的技巧去蛊惑别人,而是用它去阐述真理。在某些年代,人们之所以看不清真理的面目,之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分歧越来越大,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开放辩论,虚假的东西是经不起辩论的。

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可保持难得糊涂这样一种心态其实是非常痛苦的。我不觉得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们需要这么一种病态的心理。有什么话不敢说,有什么意见不敢表达。大家都夹着尾巴做人,道路一幕,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一副浑浑噩噩的样子。对未来其实我还是有信心的,我的信心来自于我的信仰,我现在的信仰不是特别容易能够说得清楚。我很愿意相信我们这片土地上最具有历史的一个神叫做昊天,只不过因为某些历史的原因,他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或者说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的生活,而我们彼此之间却变得非常陌生。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选择了相信佛陀。所谓幸福其实并不是让你相信佛陀本人,而是以让你相信他所传播的佛法。只要你能够深入的洞见佛法,你就能够从中解脱出来。也许在遥远的将来,我不必再经受轮回之苦,不用再过茅坑里的生活,不用再跟一堆螃蟹挤在一个小小的木桶里互相撕咬、互相挤压。

最近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从前在一个小店里,我总能够买到一块钱的方便面,可现在这种方便面消失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因为我很喜欢这一款产品,除了价钱合适也非常的实用。面对这个情况,我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调整,愿上天保佑我,能够越来越从容的应对茅坑里的各种变化。也希望上天能够保佑我在茅坑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进退自如,当然我最期待的是能够永久的离开那个茅坑。我需要一种信仰来支撑起我的生活,这个信仰就是佛法。其实我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圈,这是一个真实的圈子,而不是一个虚假的圈子。我希望在朋友当中有一位比丘,我们经常能够聚在一起谈论佛法。

从前某个新闻平台推出一个节目叫做《智慧东方》,里面介绍了许多著名的古刹,介绍了里面僧人的修行状况。最近一段时间,我听一位朋友说,在南山脚下有了很多野生的寺庙,里面住着一些野生的和尚。据说是当地村民为了牟利出资修建了这些寺庙,又请了一些野生的僧人到这里,大家合伙赚钱。这种做法无疑会败坏佛陀的名誉,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愿意住在深山的丛林之中,专心修行。不过我也会感到疑惑,如果真的我在丛林当中待上很长时间,那个时候的我,两只眼睛里到底会绽放出智慧的光芒,而是两眼浑浊无神头脑空空呢?我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表现的更聪明一些,我也期盼着自己的精神生活能够更丰富一些。我祈祷着自己以后是一个懂艺术的人,希望我的脑袋里能够装着各种想法,希望我以后更具有论述的能力。域外的一些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家对自然失去了敬畏,大家越来越不懂得自律。每个人都把自己眼前的利益放到最大,对别人的利益是非常漠视的。

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都会遭遇一些变故,希望自己在面对这些变故时能够表现的从容不迫,能够全身而退,而利益不被损害。在别人看来,一个非常美好又充满希望的时代,在我看来就未必如此,我这个人有时候就像是一只乌鸦,总是有意无意的在破坏气氛。也许这就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我也能够融入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都是与我有共同爱好的人。都是能够产生共鸣的人,在这个年代与别人产生共鸣是非常奢侈的,其实我也愿意在生活当中有一个经常与我辩论的人。我并不是那么在意输赢,因为每一次辩论都是学习的机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聪明。在我经历的多次辩论当中,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我在辩论当中的一次完败。

我之所以会输掉那次辩论,是因为对方抓住了我的软肋。可后来我也发现他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原来他也不是那么脚踏实地,他也在操心一些跟他的生活无关的东西。就如同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分歧?那是因为在同一事件当中,每个人所带入的角色不同。有的人把自己想象成那位女士或者那位女士的亲属,有的人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老汉,而有的人则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保安。当每个人在选择角色带入的时候,他们会选择那个最接近自己生活现实的角色。如果这个人经常乘坐地铁,经常在地铁里遇到那种奇奇怪怪的人。那么他的角色就是一个乘客,对于那位失态的女士当然是非常反感的,这个时候一个侠客式的老汉出现了。他有什么理由不支持这个老汉,他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出面维持秩序的乘务员和保安呢?

假定有一位女士也刚刚经历了被解雇的痛苦,他就会特别能理解那位女士的反应。而那个背负侠客之名的老汉也就成了欺负小尼姑的阿Q,说的更那什么一点,他们甚至有可能把这个老汉当成一个行凶的歹徒。而那个面对情绪失控的妇女表现的极为勇猛的保安,也不再是尽职尽责的典范,而是一个涉嫌犯罪的人。目前我没有办法推测那位女士到底会不会通过一些渠道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至少目前我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迹象,她很可能会选择忍受。面对阿Q小尼姑能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小声骂几句,大概不会有任何办法。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到底谁是弱势呢?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觉得这位女士处于弱势。但也有另外一部分人会觉得这个保安处于弱势。其实冲突的双方不只是保安与这位女士,那个侠客式的老汉不应该被忽视掉。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鉴定省城不是一个温情的城市,相反它是一个非常冷漠的都市,就像是岛国某个大城市一样。昨天因为很偶然的缘故与同事讨论起了岛国,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有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传统。其实在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背后,也意味着他们拒绝给人帮忙。大家都顾好自己就行了,谁也不用麻烦谁,很显然这就是一个非常冷漠的地方。比如说有人忽然被解雇而导致情绪失控,如果因为这个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大家不会考虑到这位女士的遭遇。不要说你被解雇就是你的亲爹死了,也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构成你扰乱公共秩序的理由。大概现代城市都会有一些冷漠,在一个接一个的水泥壳子里,大家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为什么说现代人容易孤独呢?可能就是因为现代分工以及其他的原因,大家都形成了这样一种想法,就是不给别人帮忙,我也不打算麻烦别人。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七月二十四

第148号 人性的养成第173号 名街第014号 暗黑世界第073号 庆祝月计划第215号 饱满圆润第247号 桥第151号 单身曲艺第296号 更始第008号 可以清心第144号 观想第289号 令人心惊的声音第095号 甜丝丝第142号 白鸽子第280号 毒第152号 笼中鸟第302号 神游九重第255号 理性幻想第009号 过年第185号 拿起放下第064号 画不出现实第020号 奴役的艺术第084号 解救行动第147号 艰难进阶路第253号 朦胧的月光第353号 谒庙第208号 残本第301号 空想第218号 有意为之第090号 冥想练习者第268号 洞第074号 熊猫与老虎第181号 盛会观想第060号 留给世界一个背影第135号 无边的等待第330号 黄土第219号 聚会第145号 藏在深巷里的味道第013号 交易的艺术第017号 凤凰来仪第138号 须弥山问对第289号 令人心惊的声音第080号 落寞的佛国第296号 更始第148号 人性的养成第077号 小歌后第049号 诡谲第202号 工匠第293号 偶然与必然第125号 山水第031号 吃食刻录的时光第332号 剑九六千里第357号 雪否第113号 破壁第060号 留给世界一个背影第205号 援助深山之民第332号 剑九六千里第161号 男德学堂第317号 佛陀与凤凰第098号 朗润圆第246号 理性的声音第226号 神之光第316号 月华第309号 蜜蜂飞舞第341号 课第283号 观音第204号 贫瘠之壤第029号 消失的古文明第361号 落日余晖第011号 烟火第356号 竹叶青第110号 争论第153号 梦中婚第113号 破壁第101号 娱乐圈道士第031号 吃食刻录的时光第356号 竹叶青第039号 货卖与识家第032号 高挑女士第163号 交流和输出第241号 无常第058号 年代歌第231号 思想实验第163号 交流和输出第225号 赵宋的悲情与风流第259号 花味第302号 神游九重第019号 午夜叫声第340号 爱的直立第317号 佛陀与凤凰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013号 交易的艺术第071号 心境第180号 剧本和表演第107号 水边书院第247号 桥第247号 桥第270号 艺术匠心第344号 断第309号 蜜蜂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