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号 心境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亲爱的美奈女士:

如何处理利我和利他之间的关系呢?一般来说都是两极之间取其中。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感觉人真的是太自私了,每当我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是我利益受损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我得利的时候感觉人太自私了。我希望别人不要那么自私,其实就是希望别人作出让步,从而让我得利。我不愿意损己利人,别人也不愿意损己利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利,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让利让自己得利。理智的人能够宽容别人自私,当自己的利益与对方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理智的进行斗争。所谓理智的斗争,就是不为自己争取不当利益,如果是对方争取不当利益损害到了我的利益,我也应该利用一切手段与之斗争,这么做不止是为了自己得利,我也是为捍卫一种道义。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贪不欠,至死不离其道。

小的时候,我捍卫自己利益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现实当中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教会我人必须捍卫自己的利益。南亚地区有一个身毒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度,这里孕育了悠久的古文明,这个地方气候炎热,按道理说,这个地方的人应该格外的贪婪,也许就是因为这个,这里出现了许多修行的法门。修行的宗旨大致就是要把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减到最低,这些年我一直维持着较低标准的生活,就是害怕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断炊,或者遭到什么意外,从而自己陷入绝境。其实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让自己的心一直处在一种空的状态,人的心就像是一件容器,如果容器装满了东西,这叫容器就没办法继续使用了。神秀和尚把心比作是明镜台,修行就是要勤快的擦拭它,不要让它染上尘埃。慧能和尚的看法不是这样,心就是空,所以尘埃也感染不到它。如果是这样,人应该就得道了。

从沙门的语境来看,得道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没有接触过已经得道的人,所以并不知道得道是怎么回事?一些得道的高僧有著作留下,不过就算读完了这些著作也没办法得道。某著名商人留下一部著作,他的著作一度风行,但真正因为读了那部著作能大彻大悟的人是非常少的。要从他的著作当中找到共鸣,这个人必须有过经商的经历。要从得道高僧的著作中得到启发,也得有修行的经历。不过觉悟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就算我觉悟了,我不知道自己已经觉悟。得一个人身需要累世修行,人身是修行的关键法门,所以要想得道就得研究人身,释迦牟尼的学说就是从研究人身开始的。如果我足够了解人身,很多关于人的疑惑都可以化解。所谓法向内求,其实就是要从研究人身做起。或许我应该买一些介绍人身的书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相信这样对修行很有帮助。

人身是剑身,人心是剑锋。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剑身,绝对不可能了解剑锋。慧能和尚为什么能够做到让心保持一种空寂的状态呢?很重要的原因是慧能和尚拥有非凡的智慧,这智慧是与生俱来的。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在长大的过程中一点点意识到自己的资质其实非常一般,甚至感觉自己的资质低于中人。小的时候我习惯于在任何场合扮演主角,到了镇上之后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主角。如果上天让我做了家翁,我一定注意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并不是主角,从来都是人一点点从龙套变成主角。之后可能还有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点点从主角变成龙套。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体质一直不是很好,上了小学之后体质就变的更差了。去镇上读书之前,我能够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从镇上读书开始,我几乎就不参加任何户外运动了,我感觉自己的确越来越虚。

虽然目前我能够总体上坚持年初的承诺,但在单位坚持沉默的时候我总觉得憋得厉害,什么时候我在保持沉默的时候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我对自己的表现就满意了。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小舍得》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对这部电视剧我一点兴趣也没有。我曾经对女人很感兴趣,现在我对女人的兴趣极大的淡化了,我为什么要那么为难自己呢?人都想着怎么利己,我能给人家什么利益呢?我从小不知道怎么算计别人,如果有一个女人整天都在算计我,甚至在算计我的家人,我为什么要活的那么纠结呢?如果有了孩子,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输掉了人生。相比之下,孑然一身固然有着孤单,但只要不如热闹的场合就还好。如果上天让我孑然一身一辈子,一辈子一事无成,千万不要让我活的太长,如果活的很长,千万不要让我生病从而麻烦别人,如果有什么疾病,希望它能在最短的时间了结我。

我有两个心愿,一个是今年被省作协接纳为会员,一个是在吟诵大会当中获奖。我知道这不可能变成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让我感觉不如意的事。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为了能让二哥多生孩子而不被罚,父母竟然想让二哥的孩子挂在我的名下,虽然这件事没有落实,但这个想法就让人感觉非常恶心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令人作呕的人和事,我厌倦了与人打交道,我的乌龟比人好太多了,我更愿意跟乌龟相处。这个时候有非常善良的人,我再强调一遍,一个弱人没有资格自称是善人。自古男儿当自强,在这方面我做的是非常差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自己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的保持自立。人身是用来觉悟的工具,但最后觉悟一定要脱离人身。心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里面充满了未知的恐怖。

在高二之前我对文史就很有兴趣,高二开始接触到哲学,当然在中学时代所能接触到的哲学,主要是马哲。到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没有系统的了解过马哲以外的哲学。唯心和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都是马哲非常强调的概念,很多被马哲关于唯心头衔的哲学流派,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唯心,至少他们不会格外强调这一点。被马哲冠以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也不会刻意强调自己是形而上学。由此可见唯物高于唯心,辩证高于形而上学。多学一点哲学对于生活有任何帮助吗?我的感觉应该没有,哲学有时候会把人变得神神叨叨的。真正有大学问的人身上,并不会表现出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还是那种行为怪诞,说话让人听不懂的那种人,通常不可能是圣人。

我的这番话也许会让一些学习哲学的人感到很受伤,如果他们能够抱着一种超然的态度,我的话自然伤不到他们。其实我真的有一点遗憾,我在很多方面的见解,其实还是在吃着中学时代攒下的老本。虽然我听说过不少哲学家的名字,对于他们所讲的哲学却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我不太喜欢那种抽象的哲学,我所喜欢的是那种朴素的哲学。翻开史书,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古人是西洋意义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试图设计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国的周公在更早的时候就设计出了周礼,他不仅给了周朝八百年的社稷,也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人们。秦以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治理的模式基本上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奉周礼、行秦制。在东周时代,很多人都想设计一种让社会走出大乱,奔向大治的方法。如果这些可以被说成是哲学的话,或许我们也有西方语境下的哲学家。

你也许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在遥远的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认知是非常模糊的。有一些先生甚至指出,古代根本就没有科学,是不是有哲学,那就只有鬼知道了,但至少这些先生们没有去否认。认识世界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研究的起点不同。前者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而后者把人身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在我看来研究人身是了解世界的方便法门,只要能够破译了所有关于人的秘密,这个世界就能够迈出去一大步。人身之外的事文那么多,不知道几万年才能够把这些东西完全研究透。从研究剑身到研究剑锋,人们终究会了解到人这是世界上最具有智慧的生物,也应该是最接近宇宙终极秘密的事物。只要把有关于人的密码全部破译,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就是把自己当做研究的标本,只要把自己研究透了,很多事情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这些年我一直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没办法突破平庸的自己,把自己向上推一个台阶。这些年我所接触到的信息永远是消极的,这让我这个本来看什么问题都有些消极的人变得更加消极。在单位我要依靠沉默来自保,在家里我也要依靠沉默来保护自己。当然,无论在什么地方沉默都不是保护自己唯一的方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在不应该发言的场合,坚决保持沉默,可以极大的减少我失言的概率。我是一个经常失言的人,以至于现在我已经想不起来曾经在这一领域付出过多大的代价,就去年一年而言,我因为不当的发言,就曾经与单位多位同事发生冲突。今年虽然我极大的减少了在单位的发言,但我仍然说过很多不恰当的话,对于这一点我必须再一次警示自己。

一个人如果做事情非常的认真,说话的次数却很少,不是因为不善于表达,而是因为谨慎。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一位先生曾经跟我说过这样的事,单位来了一位女同事,把他亲切的称为老师。一来二去,这位先生就对这位女同事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以至于在用社交网络聊天的时候说过很多不恰当的话,终于有一天,这位先生被解雇了,原因是这位女同事把社交网络聊天的记录截图发给了单位的长官。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为什么他会轻易的相信一个人?事后做推理的时候,这位女同事的做法完全符合人性,只是当人身处其中的时候,总是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事实一再教训人们,不要相信任何人,一旦你选择迷信,别人就会付出代价,代价还是非常沉重的。因为一点微小的事,对方可能觉得背叛你不值得,只有筹码加到了一定的程度,她才会果断的出卖你。

前面提到电视剧《小舍得》,某位男士娶了一个所谓的公主,这位所谓的公主出身豪门,生生的让父母宠成了废人,于是这位男士就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这个小祖宗。忽然有一天,这位男士病倒了,小祖宗来到医院呆了两天也病倒了。就在此时,蔡女士进入了他的世界,让这位男士第一次有了被照顾的感觉,于是他离开了小祖宗,开始了被人照顾的新生活。一切就是这么简单,没有爱情只有算计。蔡女士真的那么单纯吗?莫名其妙跑来伺候一个男人,然后什么都不图,就是因为爱情?如果这是事实,当然是见鬼。事实就是,这位蔡女士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利益,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利益的预期也就越来越大。更关键的是,在她的身后有一个极善于算计的女儿,一个人心存利己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利己的心变得激烈,变得无所不用其极,这个人也就变得非常可怕了。

我对人的想象永远是非常悲观的,如果我没有丧失理性,我不会想着让一个人伺候我,当然我也不可能去伺候一个小祖宗。在我所处的环境当中,总能够遇到一些令人作呕的角色。这些人对于公主的想象就是除了工作什么都不会,所谓贵人就是被人伺候的人。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无论是欧罗巴的公主还是岛国的公主,他们从小都要受到非常严格的训练,烹饪也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项目。我接触过太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声称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学会烹饪。也许这有助于弘扬女权,但我觉得这对于人类长远发展的负面作用会是非常巨大的。不过这个话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大了,他们只要自己过得痛快就行了。

我的父母特别希望把我推进婚姻当中,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对婚姻的向往之心越来越淡。你跟一个人结婚,就要跟一个人朝夕相处,然后两个人之间从相互算计,我不是要面对一个疫情,而是要面对他身后的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其中包括她的同事,她的闺蜜,她的亲戚,她的家人。她们开动脑筋,帮助这位女士争取利益,我这个人向来脑子不够灵光,经历的事也不多,我认为我根本算计不过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定会过得非常凄惨。与其如此那种安静的生活,对我而言有什么不好呢?未来一种叫孤单的东西可能如影随形,随着年龄增长,独居生活也会给我带来很多风险。如果上天见怜,就给我来一个痛快,至于我身后的事情,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我曾经向我国爱情现在我没有那么向往了,因为我不值得拥有它。就算上天把它给我,我又怎么能保管得了它呢?

有时候我会羡慕蒲公英,北风一吹,四处消散,然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被削减的没有了踪影。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长大之后的我是一个不轻易流泪的人。并不是因为坚强,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我曾经想象过,我会有各种凄惨的结局,当这种结局真的向我一步步靠近的时候,我又表现的茫然无措。在我的生活当中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信任的人。只有在跟少数几个人通信的时候写上自己的几句心里话。我知道这样的信件不会有人愿意看的,可你却每一次都给我回信,我真的非常感动。希望你不要被我的情绪所影响,事实上我的感觉也的确没有被它影响。在我的印象当中你永远在笑,你的笑容永远是那么甜。你寄来的文字永远是有温度的,这些温度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夜里,有人塞给我一个暖水袋。即便是不是与你朝夕相处,你给我的感动远超过我遇到的其他人。

美奈女士,我相信在你的生活当中永远充满阳光。它点燃你生活的希望,给你提供稳定的能量。你曾经在信中这样表示,如果我有空来到岛国,希望能够事先通知你,让你有招待我的机会。这件事或许永远不会发生,但我非常的感激。这样的话很多人不敢对我说,因为她担心我真的去麻烦她。生活给了我这样的指教,就是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一个人别人把她当做公主是没有问题的,一个人自己把自己当公主,那就有点扯了。因为这个人想象当中的公主就是像一个废人一样被人照顾。而在生活中真正的公主是非常有自尊心的,不过我相信,北洋的公主和贵妇大致跟今天想象很多人想象当中的公主差不多。因为在伺候人这个方面,在北洋这边绝对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岛国的服务业放在全世界怎么样不好讲,代表北洋而言,人家的服务业已经做得非常的专业,非常的精致。不过既然是服务业,当然是有偿的,北洋很多了不起的女性在家里当公主,她们享受到的服务绝大多数是无偿的。给你伺候的机会是对你的一种赏赐,不知道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先生们,自我感觉如何。也许这些先生们会觉得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毕竟他没有伺候妇人的机会。可以充分的挖掘自己的这方面的潜力。域外的情形我不怎么了解,因为男士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人们不得不比赛,谁对女性更加的孝顺,更能够提供精致的个性化服务。像我这样的人不愿意拼,尽全力去争取一个伺候人的机会。根据我对得道高僧的了解,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离开的时候都没有遭罪。比如鲁智深就是坐化,一些被人们所知道的所谓肉身菩萨,也都是坐化。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大概率没有卧床多年的情况,因为一个人卧床不起的时候是没办法打坐的。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内容,但却无助于解决我提到的问题。前几天我曾经读到这样的一则新闻,英伦女王在生活当中不太愿意谈论自己的家事,而更愿意谈论自己的狗和马,因为家里的事情实在是太让她闹心了。谁也想不到,戴妃是一个非常不适合生活在王室的人,更不适合做王储的配偶。这位王妃喜欢运动,喜欢泡吧,而且喜欢去那种开放到极限的酒吧。王储是一个非常好静的人,他们的学历知识结构完全不匹配,他们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语言。终于二人之间出现了隔阂,王储去他的一个旧相识那里寻求安慰。当王储的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王妃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两个人之间完全不顾礼仪和体面,最终女王下旨终止了二人之间的婚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给王室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垢,谁也想不到若干年后,王储的幼子会跟自己的女人在异域对王室发起攻击,亲情算什么?礼仪算什么。为了利益,人们可以抛下所有。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三月十一日

第198号 三棱水晶门第085号 蚊子的狂想第356号 竹叶青第156号 说难第116号 滥觞第210号 贵妃色号第212号 祈福第064号 画不出现实第136号 百年前夜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313号 解脱与月光第221号 佛前供养第006号 我从橱窗前路过第058号 年代歌第294号 故事第172号 竹林光影第097号 佛窟一日游第214号 文化倒影第083号 新事物第251号 美的精神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182号 雨花寺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018号 咆哮的妇女第180号 剧本和表演第265号 光之源第117号 华丽的精舍第105号 三棱镜第020号 奴役的艺术第210号 贵妃色号第208号 残本第340号 爱的直立第323号 公心做事第224号 缺陷第140号 吉凶之间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091号 塑形师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156号 说难第108号 阳明先生第008号 可以清心第190号 绿色指甲油第223号 结局观想第192号 看见人心第254号 难题第145号 藏在深巷里的味道第285号 消业第106号 驴的一生第247号 桥第063号 臣之代第291号 新陈代谢第286号 涩第137号 社团活动第185号 拿起放下第181号 盛会观想第039号 货卖与识家第026号 边缘人第316号 月华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262号 谋划与变故第107号 水边书院第177号 长得像大变的女人第200号 丛林游记第340号 爱的直立第153号 梦中婚第189号 透过历史看未来第361号 落日余晖第330号 黄土第148号 人性的养成第102号 粉红丝带第152号 笼中鸟第042号 美丽的伽蓝第240号 坍塌第164号 办事之难第308号 勾勒第042号 美丽的伽蓝第297号 痛第340号 爱的直立第223号 结局观想第247号 桥第341号 课第058号 年代歌第318号 无名第118号 追光第305号 仲冬花味第001号 一个陌生中年男人的来信第281号 生死之间第354号 信仰之根第294号 故事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062号 饱满的人第344号 断第153号 梦中婚第037号 蓝色太阳第199号 心理建设第017号 凤凰来仪第277号 电之疑问第052号 风紧第257号 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