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出头鸟

太后吕雉将推行推恩令的想法向外透露了一些,立即引起了诸侯的强烈反应,一本本的奏折递到了太后的桌案上。

这些奏折有的比较委婉提到推恩令事关重大,希望太后三思而行。有些奏折则言辞激烈,认为推恩令有违祖制,是对先皇与众人承诺的背叛。

并且所有的人都指向了赵王张敖,大家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忠厚的臣子就不应该给皇帝陛下出这样的主意。

众诸侯的狐狸尾巴露了出来,反而激起了太后吕雉的斗志,诸侯越是反对,说明伤害到了诸侯的利益,而诸侯利益受损说明对大汉有利,对大汉有利的政策为什么不执行下去。

“陛下下旨命令诸侯上报子孙情况,经朝廷核实后将按上报的子孙进行分封。瞒报和漏报的将消减封地。”诸侯的子孙情况朝廷实际上是掌握的,这一步是太后吕雉为让诸侯王动起来故意增加出来的,这是推恩令推行前的一步试探,可以看出诸侯王对推恩令反对究竟有多大强度。

大汉如今已立国数年,完整的朝廷政务系统已经建立了起来。皇帝刘盈的圣旨从拟定到传达到天下诸侯手中,没用几天时间。

这道旨意在诸侯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如果说先前的传言只是让诸侯王感觉天顶上有块石头要落下来,现在却是刀子架在脖子上,且已经切进了肉里。

除了赵国以外大汉每个诸侯的王城内都是人头攒动,大王们在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这里边最积极的还是吴王刘濞。自上次在海边被张敖打败之后,吴王刘濞始终在找机会报复。可是令他想不通的是一向对诸侯王兴兵动武很敏感的朝廷这次反应却很奇怪,对海边出现的一股武装力量不闻不问。难道大汉朝廷已经变得如此虚弱了吗?先皇一死敢于使用武力的人都没有了吗?当今皇帝懦弱是谁都知道的,一向强势的太后吕雉毕竟是个妇人,难道真有诸侯王展示武力的时候,太后吕雉怕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去向。

吴王刘濞的王宫内黑压压的坐满了一群吴国的重臣,刘濞对他们都没有抱什么希望,这群人除了每日里唱唱赞歌,看到好处相互攻击以外起不了什么作用。

果然吴王刘濞将朝廷有关推恩令的旨意交给大臣们看了之后,所有的大臣都沉默了。

有多年官场经验的大臣们知道此时万不可说话,谁说话就将此事的责任揽过来了,事情对吴国有害,必将遭到吴王的记恨,事情对吴国有好处,也不会有什么功劳。

吴王刘濞坐在那里向下面望去,大臣们一个个垂着眼皮,眼光定在桌案上,似乎在研究上面杯盏的纹理,坚决不与吴王眼神相对,生怕被吴王刘濞点了名。

“丞相留一下,其他人可以回去了。”吴王刘濞明白自己针对重大事情想要集思广益的想法错了。猪脑子再多也不会想出什么好主意了。

王宫大殿内一阵吵杂,迅速又恢复了平静,大臣们走的坚决,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

“丞相何以教我?”吴王刘濞庆幸还有一个靠谱的丞相茅京。当了诸侯王之后吴王刘濞才体会到,跟在别人后边冲锋陷阵与自己拿主意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事情。

吴王刘濞也是跟随先皇刘邦见识过大阵势的,当初也没觉得有什么难度,先皇说冲就冲,让退的时候就退,胜了是功劳,败了还有别人救援,先皇会接着想办法。如今在吴国刘濞最大,他的一个决定就有可能影响到吴国的存亡。

“天下诸侯除了那个神经不正常的张敖外,没有人会真心拥护推恩令的。这件事最好的结果是太后收回成命,废除推恩令。其次是对推恩令进行修改,将它变得不那么激进,这算是太后与诸侯王之间妥协的结果。最坏的情况就是众诸侯没有任何反应,全盘接受了推恩令,那么诸侯们的封国就真的名存实亡了。用不了两代,诸侯国就会被瓦解,建功立业传承万代的机会从此不会有了。”别人都走了,只剩下了丞相茅京与吴王刘濞,茅京不得不说话了,胡子都快被他捻断了才想出这么一套话。

吴王刘濞晃晃脑袋想要驱散里边的烦恼,然后说道:“这其中的利害得失我也想的明白,只是不知道现在需要怎么应对。”

事到如今丞相茅京也没有了退路,吴国如果被瓦解其他大臣倒可以降一下身份在大汉国弄一个郡守,县令当当。唯独吴王刘濞与丞相茅京无处可去。很有可能吴王刘濞只能守着一县大小的封地,而茅京在这块地上当丞相,别说权势,连荣华富贵都没有了。

茅京手上向下用力,无意间胡子都被拔下了几根,说道:“事到如今应该还有挽回的余地,太后命令诸侯王上报子孙情况,看似强硬实际上也是在试探诸侯王的反应,如果太后真的无所顾忌早就直接下旨开始推行推恩令了。如果天下诸侯一致反对,太后应该会重新考虑这件事的。”

吴王刘濞哀叹一声:“可惜天下诸侯永远也不会达成一致意见的。赵王张敖那个另类不算,其他人也只会计算自己的得失,都在想着怎么坑他人一下,怎么会为了大家的利益出头。”

“在这个问题上除赵王张敖外其他人反对是肯定的,但是大家都不愿意把反对的话从自己口中说出来。大家都在观望,现在需要一只出头鸟,有人带了头,其他人跟着喊造声势,但诸侯王们是绝对不会干的。”丞相茅京对人性还是有一定研究的。

“这个出头鸟我不会当,如果失败了王国被瓦解自不必说,即便是成功了,也会被太后记恨,以后会有苦日子过了。”吴王刘濞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十分坚决的说道。

“这个出头鸟大王肯定不会让大王来当,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绝对要把其他人推到最前面。现在就有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说到这里丞相茅京嘴角上扬,脸上笑意荡漾。

“那是谁?”吴王刘濞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第一百七十七章 该我们说几句了第五章 一声叹息第四百一十一章 干妈来了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二百五十七章 无拘无束的杀戮第一百八十章 思女心切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务员考试第二百七十七章 爱说笑的大王第三十四章 黄老之学第一百二十一章 里程表第四百零八章 生不出儿子是优势第一百四十章 军校生活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葬礼第四十六章 黑历史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争封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七十四章 竞争的开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喷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吴王造反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征前的动员第四百三十六章 损失惨重的进攻第一百零九章 人间美味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汁第四百章 登岛作战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深入敌营第一百一十章 吃饱饭很难第四百四十一章 独立王国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踪第十五章 春游第四百三十二章 终极后装枪第三十五章 皇太子刘盈第二十二章 调查研究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游说赵佗第四百一十九章 诸侯们的反应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后临朝第二百零八章 七仙女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间第一百五十章 刎颈之交第八十五章 男女都要第四十七章 赵纳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问题第四百零三章 陷入困境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有钱的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傻钱多速来第一百八十章 思女心切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人攻来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看不懂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识就是财富第一百七十章 以斗争求和平第一百四十七章 和谈第四十二章 搬砖第三百二十五章 你来晚了第一百零九章 人间美味第四百一十章 刘肥压力大第八十一章 匈奴来使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间第十一章 仗势欺人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一百一十六章 盐票第三十二章 二牛之力第二百零二章 孩子是谁的第九十六章 兵棋第二百三十六章 改变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学校第二百六十三章 存亡两妇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推恩令第三百四十一章 刘邦老婆们的出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赵王辛苦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称王第八十五章 男女都要第二百六十八章 伪赵王必须死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郸时报第一百四十七章 和谈第二百五十八章 来了别想走第二百五十七章 无拘无束的杀戮第三百六十二章 全都是为了钱第二百三十章 神射手第二百七十章 抢劫犯被抢第二百七十六章 男人的选择第三百一十四章 黄金宝藏第四百四十章 不跑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阻击第二十九章 铸钱第三百四十九章 赊卖第三百一十章 攻心为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改变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器的胜利第七十章 水浇不灭的火第九十三章 象棋第一百章 大汉枣核球队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郸时报第一百三十三章 公务员考试第五十二章 坚强的刘猷第三百零九章 分身无术第二百七十二章 能干的女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垂死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