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国王的再一次御驾亲征(9)

“不不不,这很关键,”亨利说,他现在是波兰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长子,如果不出意外,他也会是波兰国王,虽然为了避免大贵族与施拉赤塔阶层的猜忌,亨利在交还了法国的公爵爵位后,只是波兰的一个伯爵,也就是施拉赤塔阶级,按照这个等阶,他甚至没有资格与这些将领平起平坐,但路德维希一世已经六十多岁了,万一路德维希一世不幸去见了上帝,那么路易十四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亨利送上波兰王座,所以即便他突然插嘴,也没人敢打断他:“应该说,”这位十几岁就已经是个军人的男士笑吟吟地说:“若是奥斯曼土耳其人来了,杀死了他们的亲人,焚烧了他们的房屋,抢走了他们的财产,他们诅咒的是默罕默德四世,但如果按照沃邦先生所说的,他们就要诅咒利奥波德一世了,这样吧,”他愉快地建议道:“我们可以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先生们,我们可以向利奥波德一世陛下求告,请他拿出钱来,补偿那些可怜的民众。”

这句话一说出口,在场的人顿时都僵住了——除了与法兰西联盟的葡萄牙人之外,勃兰登堡选帝侯差点笑出声来,幸好及时忍住了,但他忍住了,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二世却不必,因为受够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的气,他也不介意给奥地利的哈布斯堡一些难堪,反正他与利奥波德一世之间没有任何谈和的余地,加上他原本就是一个放诞的人,于是他响亮的笑声就充满了整个会议室。

原本蒙特库科利元帅已经与利奥波德一世商定了,哪怕有路易十四在,无法将法国人推向最前线,至少也要让他们承受一些损失,这种做法让蒙特库科利这位耿直的老人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是奥地利人,他不能看着维也纳受奥斯曼土耳其人肆意蹂躏,而且西班牙的哈布斯堡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堪称双辅双成,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因为卡洛斯二世的残疾与痴呆陷入衰落,才会被法国国王乘机夺取佛兰德尔,又因为卡洛斯二世没有生育能力,注定了没有后代,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一定会因为西班牙的王位打上一仗,有这样的可能,就算是再正直的人,才会暂时放下自己的良心,去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却会有损于自身荣誉的事情。

但亨利伯爵如此说,这个局面就变的尴尬起来了,他们难道还能明说,要除了奥地利之外的军队去对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阿扎普步兵浪潮吗?请注意,他们是援军,是基于同为天主教国王,或是利奥波德一世与罗马教会的雇佣,才会来到卡姆尼可的人,如果他们察觉利奥波德一世有着这样的企图,就算是耶稣基督重新降临在这个世上,他们也绝对不会再为这场战役动一人一刀。

更不用说,亨利伯爵也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是的,如果给出赔偿,又告诉那些斯洛文尼亚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他们也许会遵从利奥波德一世的旨意,离开自己的家园——但利奥波德一世,或者说,奥地利的国库真的能够承担起这份支出吗?要知道,随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不断地改良火枪,火炮,舰船——其中最为疯狂的一个就是利奥波德一世。

蒙特库科利元帅隐约知道一些利奥波德一世与路易十四的事情,说起来,利奥波德一世在少年时期,对路易十四是有些轻蔑的——相比起太早去见上帝的路易十三,利奥波德一世的父亲费迪南三世可是劳心费力,直到确定为自己的儿子谋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位才安心离去的,他离去的时候,利奥波德一世十七岁,身边没有权臣,王太后也无法在政务中置喙,除了要和那些诸侯周旋,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皇帝。

但自从路易十四亲政,他与路易十四之间的境地就像是反转了一般,那些选帝侯们愈发地得寸进尺,咄咄逼人——之前他们或许也是如此,只是那时候利奥波德一世还不能完全地领会政治上的奥妙,所以一时半会无法察觉,但随着他逐渐成长,那些卑劣的伎俩就再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了,他满怀愤怒,又没办法如路易十四处置大臣那样处置他们,因为论地位,他们是平等的。

之后又因为两岁的年龄差,路易十四抢先娶了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长女——要说,利奥波德一世每天晚上都在诅咒,那个可能得以同时继承西班牙与法兰西王位的,或是成为西班牙国王之父的男孩最好能够早点夭折,可惜的是,这个男孩不但没有夭折,反而愈发地强壮聪慧了,相对的,利奥波德一世的两个儿子却都夭折了,一个甚至没让他见到面。

如果说,政治上利奥波德一世要责怪该死的选帝制度,后代上他要责怪上帝,那么法国国王利用了他的贪婪与不能知人善用的缺陷,在佛兰德尔事件上恶狠狠地坑害了利奥波德一世一把的事情,就连蒙特库科利亚元帅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反正利奥波德一世是恨透了派了一群戏剧演员耍弄了他一遭的路易十四。

之后蒙特库科利元帅还在法国人全力攻打荷兰的时候,与蒂雷纳子爵交了几次手,没有取得失败,也没有取得胜利,他知道利奥波德一世有点失望,但奥地利的军力(不是常备军)在奥斯曼土耳其人倾巢而出的时候也只能聚敛五万人,当时蒙特库科利也只有一万五千名士兵,如何与蒂雷纳子爵相当于他三倍的军队拼斗?人数这样悬殊,就算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将领,只要他懂得稳定战局,也能将蒙特库科利阻拦在低地地区之外,遑论对方是蒂雷纳子爵?

这位年迈的元帅看着会议桌对面的人,沃邦四十余岁,亨利伯爵三十多岁,绍姆贝格虽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奕奕,身体健壮,声音洪亮,听说这次出征还是他主动请缨,想必之后还能为路易十四效力二十年也说不定,虽然大孔代被路易十四送去做了波兰国王,但巴黎还有卢森堡公爵,而且路易十四的军事学院也已经开学了,只要十年,不,六年,甚至三年,就会有一批受如卢森堡或是绍姆贝格这样的名将教育和指导的军官出现在战场上,原本有这个资格的只有他们的儿子,侄儿或是外甥,又或是朋友与亲眷的子女……现在……一想到法兰西最终会变成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蒙特库科利动摇的心就会立刻坚定起来。

但无论他如何坚定,这里还有除了奥地利之外的国家,而且就算是勃兰登堡这三位选帝侯,也不会允许奥地利人紧缩在他们身后,看着他们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厮杀——他们对沃邦提出的,坚壁清野,增设防线与地堡的战术很感兴趣,当然,这样利奥波德一世的钱囊免不了一空二白,但他至少还有他的都城维也纳对不对?

————

路易十四可没觉得利奥波德一世会为了钱感到为难,为了保证利奥波德一世不在佛兰德尔之事插手,他可是实打实地按照秘密协议,给了利奥波德一世价值五十万里弗尔的金币,要不然他也不至于在攻打荷兰的时候抵押了枫丹白露。

他可以为法国的新领地抵押枫丹白露与王室珠宝,领地,那么利奥波德一世就算是为了维也纳与奥地利,向银行家们借贷一笔费用又如何呢?反正他听绍姆贝格元帅说,也不知道那位瑞士将领是如何想的,他确实建议如果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在财政上有困难,他这里有几个可靠的银行家推荐。

也不知道他是有意献殷勤,还是无意推波助澜,不过路易十四这里确实有他请求觐见的书信,但路易十四提起这个人的时候,就连邦唐也有点犹豫,因为这位卢梭先生正是一个日内瓦人。

日内瓦神权共和国位于瑞士与法国之间,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很简单,在路德宗成为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们的谋私工具后,由马丁.路德点起的火焰仍未熄灭,法国北部城市的一个贵族之子,约翰.加尔文逐渐接手了新教的思想,并在皈依新教后大幅改动了新教的仪式与典籍,让它更贴近寻常民众——这些都没什么,问题是他认为既然上帝的国家可以民主化与共和化,那么人间的国家又为什么一定要被君王和领主统治呢,当然,他是个一个谨慎的人,这样的话最终还是他的教徒喊出来的,只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他无法在法国继续立足,于是他就来到了日内瓦,在信徒的簇拥下剥夺了日内瓦主教与萨伏伊公爵对日内瓦的所有权,从那时候起,日内瓦就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了一个新教的教士与信徒管理的城市。

简单地说吧,他有两个称呼,一个是日内瓦的教皇,一个是胡格诺派的创始人。

这样的两个名号,就算是约翰.加尔文去世一百多年了,但法国的天主教徒对他还是又忌惮又厌恶,又因为日内瓦人不断地接受那些不愿意改信的胡格诺派教徒,与法国的关系更是恶劣,所以提到一个日内瓦人,法兰西人就像是提起了一个魔鬼。

事实上没有任何信仰的路易十四不会在乎这个,不过竟然连邦唐也露出了异样的神色,他要为身边人考虑,于是他明面上拒绝了瑞士人的请求,私下里却让绍姆贝格元帅去见了那个人——绍姆贝格也是新教教徒嘛,他们一定有不少共同语言。

在绍姆贝格打发走的这天,路易十四见了另一个人。

他就是那天在路易十四与路德维希一世的注视下,杀了半打意大利雇佣兵的鞑靼人,他们的首领,他的衣着可比国王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整齐与华丽多了,但还是看得出不太适合,就像是将一张漂亮的鹿皮裹在一头野狼的身上——他的容貌令人难以恭维,不是丑陋,而是粗劣,上帝创造他的时候一定心不在焉,用料马虎,或者说,是风沙与时间把他打磨成现在的样子,就像是一座狰狞的树根。

他全身上下,可能只有一个地方是值得赞叹的,那就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虽然被掩藏在层层叠叠的眼睑后面,但它掠过你的时候就像是刀锋折射的光,没人能够忽视,他一进门,见到路易十四,就大声地喊道,“向您致敬,陛下,向您致敬!”声音大得几乎可以震动房梁,路易抬了抬眼睛,露出一个微笑,他可没忘记那天这个鞑靼人的下属,可是从肮脏到不会有人看第二眼的带毛羊皮衣里拔出了最新的短柄火枪。

那种无需火镰大火直接击发的短柄火枪还是路易授意以拍卖的方式流出去的,价格高昂,这个鞑靼人是怎么拿到——至少三柄的?要弄到这些不但需要钱财,也需要人脉。

就在国王还在思考的时候,那位鞑靼人首领已经屈下一条膝盖,跪了下来,右手紧紧地按着自己的胸口,与法国人或是英国人不同,匈牙利与波兰人都习惯了向贵人屈膝下跪,“陛下,”他说:“尊敬的陛下,鞑靼人巴约巴什向您问安,我的主人打发我来,让我来为您效力。”

“您的主人是谁啊?”路易问。

鞑靼人的首领说了一个波兰大贵族的名字,这次他受路德维希一世的征召到卡姆尼可来,应该也算是被他收服的大臣之一,看来路德维希一世回去后,想起他的嘱咐,就将他们送过来了。

“并不全是如此,”那位鞑靼人首领说:“因为那些意大利人正要索我们的命,所以我们的主人才让我们到这里来受庇护。”

“您大可以不说得这样明白,”路易说:“您不怕我会拒绝么?”

“他让我来正是知道鞑靼人永远不会背叛救了他们命的人。”鞑靼人的首领说,“陛下,我,还有我的兄弟,儿子与侄子,我的母亲,妻子与女儿,都是您的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第一声号角(2)第四百五十七章  郡主堡第三百零七章 国王的再一次御驾亲征(4)第一百五十九章 伦敦的黑死病(2)第一百七十二章 贞德之事第二十三章第两百九十七章 一场滑稽戏(3)第两百五十二章 瓜分荷兰第四百八十九章  国王的第三次御驾亲征(5)第四百九十六章  法国人与西班牙人(3)第一百零七章 里世界的面纱(2)第两百八十一章 里世界的战争(4)第两百一十章 亨利埃塔的劝说与查理二世的决定(6)第四十九章 国王与两位达达尼昂先生的谈话(有关于土豆)第两百九十九章 腓特烈与大郡主第五百零一章  圣地亚哥(4)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茹公爵菲利普将要面临的抉择第两百三十五章 阿姆斯特丹!(2)第四百四十一章  开战之前——罗马-克里斯蒂娜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年后(2)第三百八十四章在余波中沉醉第五百七十三章  地狱与天堂(续)第两百七十六章 科隆纳公爵的婚事议定第三十一章第四百一十章多米诺骨牌式的倾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巴塞罗那伯爵(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魔鬼的末日(下)第九十八章 加斯东公爵的委托第四十二章 赫泰勒一战最有价值的斩获第五百七十四章   赐福第三百三十七章 孩子们的第一场婚礼(3)第两百四十九章 新阶级第两百六十五章 卡洛斯二世的画像第一百九十九章 路易十三的凯旋式(2)第两百八十九章 阿方索小堂第两百四十九章 新阶级第四百八十八章  国王的第三次御驾亲征(4)第三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路易十三的凯旋式(2)第两百三十八章 救救我们!四百三十四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战争——开战之前的喜乐融融(上)第四十八章 国王继续与富凯的对话以及两位达达尼昂先生第三百一十一章 国王的再一次御驾亲征(8)第两百九十七章 一场滑稽戏(3)第三百九十六章 国王与两位血族亲王的谈话(下)第两百九十七章 一场滑稽戏(3)第四百三十七章  爱情与战争(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路易十四的凯旋式第两百五十九章 蒙特斯潘夫人的价值(2)第三百五十三章 敦刻尔克是个大舞台第两百五十三章 加约拉岛的叛乱第两百五十四章 铁面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死病(2)第六章 国王的预言第一百六十六章 霍夫堡(4)第九十九章 敦刻尔克的入城仪式(1)第五百六十三章  利奥波德一世向我们告别(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来自于蒙特利尔与詹姆斯敦的印第安人(下)四百三十四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战争——开战之前的喜乐融融(上)第七章 一个国王被处死第四百零七章 木匠约瑟(中)第四十四章 国王是如何说服蒂雷纳子爵的(下)第两百一十八章 荷兰的恐怖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白色与红色(上)第五十九章 摸治仪式与沃邦第六十四章 巫师维萨里的过去与巫师界的一角(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大利之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婚礼进行时(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圣路易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战之前第三百六十八章 柏林宫的父子(两更合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枫丹白露的一些事情(2)第九十七章 敦刻尔克战役的胜利第四百二十五章  魔鬼的末日(上)第十五章第两百七十五章 蒸汽铁甲船第七十三章 如何迎接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下)第两百三十五章 阿姆斯特丹!(2)第三百三十一章 卡姆尼可会战(4)第五百六十五章 利奥波德一世向我们告别(下)第五百零七章  上帝的旨意(中)第两百九十四章 奥比涅夫人与里世界与罗马教会的关系(4)第五百零二章 圣地亚哥(5)第五百五十六章  威廉三世向我们告别(上)第两百八十七章 令人垂涎三尺的王太子妃之位第四百九十五章  法国人与西班牙人(3)第一百零六章 里世界的面纱第五百七十八章  路易十四向我们告别(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白色与红色(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头生子与王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头生子与王后第三百六十六章 人心中的天平第两百九十九章 腓特烈与大郡主楔子第三百八十四章在余波中沉醉第九十八章 加斯东公爵的委托第两百二十五章 第二个对荷宣战的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狩猎第四十二章 赫泰勒一战最有价值的斩获第四百六十六章 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