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章 电影是奢侈的艺术

关金鹏狠狠的夸赞了一番片子之后,一锤定音道:“这部片子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DV电影竞赛单元完全没有问题,我甚至可以保证一定能够入围。”

正当贺新和宁皓一脸欣喜的时候,老关却神情有些遗憾的砸吧了一下嘴,道:“其实你们这部片子在调色和音效方面再做的精细一点,然后转胶,完全可以拿去参加欧洲的电影节。”

“欧洲的电影节?”贺新一愣,下意识道:“导演,您说的是戛纳?”

不过说完他马上反应过来,这个时候报名戛纳时间上肯定来不及,又道:“威尼斯?”

关金鹏呵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阿新,你现在的眼界真的是高了,动不动就欧洲三大电影节。但你别忘了欧洲不止这三个,还有很多不错的电影节。”

说着,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变的认真道:“欧洲三大电影节毕竟竞争激烈,就算是报名也不一定能确保入围,尤其是象小宁这样的新人导演。所以我建议不妨把起点放的低一些,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着关金鹏一本正经提出的建议,宁皓的脑子完全是懵的,他原来最大是希望就是能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DV竞赛单元,结果话题一下子跳到了欧洲的电影节。这就好比一个新人战战兢兢去一家公司面试,原本想得到一份月薪有个两三千的工作就满足了,结果那家公司的老板一看,哇,人才啊!不但把人招进来,还马上升职加薪,年薪百万,配房配车。让人一下子跟不上这个节奏,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想想国内那些名声鹊起的所谓第六代导演们,大概就除了运气爆棚的贾科长,他的处女作《小武》当年是入围了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其他的如王晓帅、楼烨、张远等人,一开始也是从什么鹿特丹、巴黎、曼海姆-海德堡,还有希腊的什么电影节等这种国际B类或者C类电影节起家的。

难道自己也能混到这种程度?

这一切对于初次茅庐,一心想成名的宁皓来说,感觉好像幸福来得太快了,反而有点不真实。

贺新在欣喜之余,却突然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今的他早已不再是啥也不懂的菜鸟,刚才关金鹏口中的调色、音效和转胶,后两者倒是难度不大,国内的制片厂都能够做,但问题就出在调色上。

因为调色是数字电影的产物,如今数字拍摄在好莱坞逐渐开始兴起,比如象《完美风暴》、《玩具总动员》、《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等这些大片都是数字电影。

但是相比传统的胶片电影,在色彩的还原度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和胶片摄影机的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

而且在对比度方面,当画面明暗对比比较强烈的时候,数字电影的暗部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的一片,而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于是便诞生了调色这个电影后期制作的新的行当。就好象胶片需要通过配光来确定一定艺术要求的印片条件一样。当然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产物,调色要远比配光来的昂贵的多的多!

国内数字拍摄虽然也刚刚开始萌芽,但是目前还缺乏种针对电影调色的人才和设备,拍出来的数字电影一般都是送到美国或者韩国、日本去做调色处理,而且据说价格不菲,从二三十万的到五六十万的都有。

比如去年贾科长的那部《任逍遥》,当初也是用DV拍摄的,后来为了参加戛纳电影节,专门拿到欧洲做了调色和转胶,光这笔费用据说就将近花费了十万欧元,折成人民币得八十多万。

宁皓的这部片子,刚才在看的时候,故事情节、叙事方式以及拍摄手法,固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这只是思想层面的东西,真正要展现给观众的,除了演员的表演,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DV拍摄的画质很差,与其说是电影,还不如说是电视。而且由于后期制作的仓促,音效方面也很不好,有很多画外的杂音,贺新一听就听出来那是当时拍摄时老百姓看热闹时的交谈和议论的声音。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就跟当初他看过的贾科长的那部《小武》差不多,但人家好歹那是胶片。

从关金鹏的房间出来,相比贺新的心事重重,宁皓居然还是一副懵头懵脑的样子,一直到进了电梯,才总算活泛过来,一把拉住贺新的胳膊,一脸不可置信道:“阿新,你说咱们这部电影真的能去参加法国的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应该能行吧,关导在法国还是有点关系的。”贺新沉吟着道。

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是以介绍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为宗旨,展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优秀电影的国际电影节。

之前贾科长的《小武》和《站台》曾两度问鼎最高奖——最佳影片金气球奖,去年内地导演朱闻的作品《海鲜》也曾摘得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这年头对于内地很多电影人来说,把片子拍出来,然后送到海外的电影节去参展获奖,无疑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之前就已经有楼烨、王晓帅、张远、贾科长等人做出了榜样,只有出了名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按理说越是象这种怀着私心杂念的家伙,越是拍不出优秀的作品。

不过宁皓显然是其中的异类,他拍电影的目的就是渴望出名,然后挣钱,而他拍出来的作品却充满了他个人的鲜明风格,不愧后世被人称为“鬼才导演”。

当然此时这货还嫩得很,听到贺新的回答之后,兴奋的跟一大猴子似的上蹿下跳的。

“不过你也别高兴的太早,你刚才没听关导说啊,想去参加电影节,咱这片子还得需要调色,重新做音效,如果真的送到法国去参展的话,还要有英文和法文的双字幕,最后还得转胶,你算过这些得要花多少钱吗?”贺新忍不住泼冷水道。

“呃……”

这时被惊喜冲昏头脑的宁皓才冷静下来,扳着手指头算了半晌,才苦着脸道:“音效如果只是消除一些杂音的话,包括字幕在内,要不了多少钱,大头还是在转胶方面,我估摸着少说也得三万多块……”

“等会等会!”贺新忙打断道,“你说转胶才三万多块?有没有搞错,光胶片都不止三万!”

拍了这么多的电影,这个行情他还是知道的,比如现在用的最多的柯达胶片,一本的市场价大概在1200左右,能够拍四分钟。当然转胶的话,就不存在浪费的问题。

《香火》这部时长97分钟的电影,大概需要25本胶片,那么光胶片费用就要达到三万块左右。

“哎呦,大哥,你说的是柯达吧?咱们用国产的不就行了,价格最起码得差一半呢!”宁皓道。

“国产的?”

贺新拍过几部电影,还真没见过哪个导演用过国产的胶片。

“乐凯,就保定产的,比柯达起码便宜一半。”

“质量怎么样?”

“呃,这个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比起柯达来当然要差一点,但是差别不大。”

“别,如果真的要拿出去参展,宁可多花点钱,别为了省钱整的不伦不类的。”贺新摆摆手道。

之所以要转胶,是因为这年头数字影院的数量极少。贺新刚好前不久刚刚看到过一篇报道,说是全球的数字影院一共才113家,其中美国以59家占了一大半,中国有13家居世界第二,轮到法国才只有两家。

虽说数字影院是将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但中国的13家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毕竟现在市面上没有多少数字电影。就算是《完美风暴》、《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影大片,在发行的时候,也都是转成胶片的模式,因为目前全球99%的影院还都是以胶片模式放映。

接着贺新又道:“你刚才怎么没算调色啊,这个可是大头啊!”

宁皓也是懂行的,一听顿时哭丧着脸道:“能不能就不调色了,要不然我非卖房不可!”

贺新好歹也算是占这部片子一半股份的制片人之一,不过现在他也犯愁。之前让李妙雪拜托春兰旅馆的老板陶先生联系那个小院子的房东已经有消息了。这个房东全家都出国了,这个小院子是祖上留下来的,原本想出租,但一直没有租出去。经陶先生这么一提,倒是有出售的意思,却开出了六十万的高价。

这个价钱贺新打听了,确实有点偏高,按照鱼山路一带的正常房价,顶多也就五十万左右。目前还正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如果到时真的以五十万成交的话,那么他现在手头这点闲钱,加上目前正在拍的《恋之风景》这部戏的片酬全都得搭进去。

不过转念一想,刚才关金鹏也就是提了这么一嘴,即便是真的要参加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现在还早着呢,因为这个电影节每年都要到十一、十二月份才开幕。

而且这部片子,虽说他看着不错,关金鹏也是赞不绝口,但前景如何谁也不知道,倒不如先看看参加完这次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DV竞赛单元再说。要是反响不好的话,那么即便拿到欧洲去参展那也是白搭。

两人坐在汇泉王朝大堂休息区的沙发上,大眼瞪小眼,贺新刚想开口,宁皓倒是先提出来道:“那要不还是先看看这次到香港去参展结果如何,再说?”

显然无奈之下的两个穷逼想到一块儿了,贺新忙点点头道:“这样最好,万一要是能拿到亚洲DV竞赛单元金奖的话,我听说好象还有五万港币的奖金呢。”

“那也差老远,这点钱估计只够用柯达胶片转胶的钱。”

宁皓还是迟迟不忘去欧洲参展的机会,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个大好的机会。这货还是有点不死心道:“真的不能不调色?”

“参加欧洲影展,评奖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把片子卖出去。影展其实本身也是一个电影交易的平台,而电影画面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咱们这部片子到时能不能卖出去!将来如果能多卖一个国家,这点后期制作的钱可能就全回来了。”

参加过柏林、戛纳电影节的贺新对于这种欧洲影展还算是比较了解。象王晓帅、楼烨、贾科长这种的所谓第六代导演,他们的电影基本上在国内都是被禁止上映的,但为什么还会有国外的片商投资他们的电影呢?

这可不是什么无偿的国际主义精神,而是因为他们的电影在国外是有市场能够赚到钱的。

跟宁皓一样用DV拍摄的电影,他曾看过两部,一部是贾科长的《任逍遥》,另一部就是去年在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朱闻的《海鲜》。

《任逍遥》是花了大价钱调色并转胶的,呈现在银幕上的画面跟胶片电影几乎没啥差别,而且清晰度更高。

而朱闻的《海鲜》则没有调色,画面单调粗粝,跟看电视差不多。

当然《任逍遥》在欧洲的畅销跟贾科长的名气和之前取得的成就不无关系,但同样思想和意境都不在《任逍遥》之下的《海鲜》却无人问津,这大概就是源自于《海鲜》极其粗糙和失色画面吧!

同时,《海鲜》在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上只拿到肯定导演和演员的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却跟最佳影片奖失之交臂,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行了,这些烦心事等你在香港拿到奖再说吧。”

贺新重重地拍了一下正一脸喜忧参半的宁皓的肩膀,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道:“走吧,跟我一块儿回去吃饭吧。”

“啊?去你丈母娘家啊,我这两手空空的不太好吧?”

贺新鄙夷的看着他道:“以前每次跟我去蹭饭,也没见你提什么东西嘛!”

宁皓忙道:“不是,以前大家都在这边一起拍戏嘛,当然无所谓。但是现在等于是要上门做客,可不能失了礼节啊!”

第七百二十九章 红玫瑰和白玫瑰第七百零二章 传说中隔壁老王的故事?第一百七十章 起舞弄清影第六百四十二章 说明你还不够红第三章 不合算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行,没有理由第十三章 再相遇第六百三十七章 上来就发难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可描述的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碰瓷耍流氓第四百十四章 影帝的水准第八百六十一章 烧包的肥腾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二十一章 担心你第四十二章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第四百六十三章 碰瓷耍流氓第二百二十六章 调教木美人第五十四章 离别第八十四章 情绪不稳第七百九十二章 ****第三百零八章 商业互吹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人事件第一百零七章 紫蝴蝶第九十五章 我不是流氓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边倒的好评第一百九十二章 拍摄日常第十四章 朋友第五百六十四章 人在逆境中最需要信任感第七百二十二章 伪命题第七十五章 《玉观音》开机第二百零一章 酷哥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演八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不合适,谁合适第四百六十五章 难产的《潜伏》第八百三十章后续风波第二百零三章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第四百二十五章 来头很大第八百十八章 这就是我的天使第三百章 信心满满第八百十二章 贺新是块香饽饽第七百五十三章 难道金马也下双黄蛋?第八百十五章 十月第八百九十章 彻底撕破脸了第五十一章 a little,一点点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一百二十八章 恋之风景第一百六十六章 姐妹花第五十八章 坦然(一)第八百四十五章 《泰囧》缓上,饥饿营销第七百八十五章 冰火两重天第五百三十五章 怎么多加了一场吻戏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人事件第三百六十一章 理直气壮吃软饭第六百六十三章 你不适合大银幕第六百六十八章 《无极》首映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初姐第八百五十六章 美酒伴佳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算你有良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实话实说第六百九十九章 残酷的现实第七百三十九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奕试戏第三百四十九章 颁奖典礼(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香港第六百九十六章 人物访谈第四百三十五章 茄子第二十一章 担心你第六百六十八章 《无极》首映第三百三十七章 带资进组和开机发布会第一百三十九章 再来一条第七百五十二章 影后呼之欲出第三百四十五章 助理第七百八十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九百零二章 竞争激烈的贺岁档第三百十四章 随便最难弄第二百七十八章 访谈第四百七十四章 双驴记第八百五十章 难道我不要面子么?第三百零八章 商业互吹第八百八十二章 又是一年威尼斯第二百五十章 舒琪的伤感第八百零一章 努力的徐光头导演第六百六十八章 东京影展第二十二章 我来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被忽悠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冰冰姐撞车啦第三百三十二章 武林外传第一百七十九章 老师好!第二百零二章 又是客串第五百十章 彪悍的丫丫第七百零七章 做不到相互安慰,那就相互伤害第四百一十章 真是好演员!第六百十三章 市民贺先生第三百零七章 老烟枪第六百七十一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第五百六十八章 冰冰姐,你太贵了第三百零一章 吊个钢丝,不至于吧?第八百二十四章 颁奖嘉宾第二百二十三章 客串第二百十五章 张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