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

不久之后,“双11”就到了。我记得在“大促”开始前,准确来说是从11月1日到10日的这段日子里,我们的快件量逐日地减少,甚至下午三四点就可以下班。原来顾客们远比我以为的更在乎平台的“大促”活动,已经纷纷按捺住购物的欲望,就等着在11日当天尽情地释放了。这段短暂的闲暇时期是压抑的,我每天都忧心忡忡,就像眼见暴风雨即将到来,却又没法提前做些什么。我发现同时有两种心理在我身上发生作用:一种是对促销活动带来的高回报的渴望,一种是对犯错的恐惧——事实证明在“大促”时谁也免不了忙中出错——而后一种心理对我的影响力要远远强于前一种。

为了不让我们在促销期间掉链子,M站长每天在微信群里督促我们修车,这时候修车可以报销一半的费用。可是我的三轮找不出什么毛病:三条外胎都还很新,内胎应该也没问题。刹车片有正常磨损,制动距离稍有点儿长,但还远远够不上要修理的程度。车前灯当时也还能亮,虽然不久后就坏了,而且直到最后我都没去修它。

或许因为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促销正式开始后,我感觉并没有原来预料的那么累。最初的三四天,我们的货量翻了近三倍,接下来的几天保持在平常的两倍左右。当然,当货量翻倍的时候,我并不需要花费翻倍的时间,毕竟我的工作区域没有随之扩大,只不过快件的密度增加了。举例来说,我在京通罗斯福广场里送出10个快件和送出3个快件,所花的时间其实差不多。早上我们把到货卸下来后,原本就逼仄的站点就像只盛满水的盒子,快件几乎漫到我的腰部,并且向门外淌出。我早上六点半吃了早餐开始干活儿,到晚上九点多才吃第二顿,但并没有感觉到饿。可能在本应感到饿的时候,由于过度地集中精神在工作上,我没有留意到身体的状况,而当时间点过去后,那种感觉就消失了。我的身体会自觉地调整内分泌水平,就像逆来顺受的劳工在发现雇主并不打算满足自己的需求后,默默地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相比起11月,12月的工作其实更艰苦。一方面,12月的白昼变得很短,早上七点过了天才开始亮,下午五点不到太阳又下山了,这令人感觉时间稍纵即逝,因此容易变得焦虑。另一方面,我们三轮车里的电瓶到了冬天,充满电也只能跑夏天时三分之一的路程。这就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令我们瘫痪在地。夏天我根本不考虑电量的问题。可是到了冬天,尤其是在小区里,三轮车在一个个单元门间挪动,每次的刹停和启动,都在增添我内心的忧虑。

此外,北京的温度这时候已经降到很低,经常一整天都在0℃以下。我可以长时间承受比较低的温度,比如我可以在5℃的天气里只穿一条牛仔裤——我在南方从小到大都这样过冬。但我没有很多应付0℃以下天气的生活经验。我前后在五个城市居住过一年以上,其中只有两个温度会降到0℃以下:一个是上海,另一个是北京。可在上海我待在室内工作,而且上海最冷也就零下两三度。而在北京,我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经常要面对零下十几度的气温。现在我要长时间地在户外工作,因为要频繁地使用触屏手机,我只能戴半指的手套。我给三轮也装上了防寒车把套,这确实能起点儿作用。不过即便如此,我的手还是经常被冻僵,有时别说操作手机,连让手指弯一下都做不到。此外为了方便搬货和爬楼梯,我们都不会穿得很臃肿,更不会穿很贵的衣服,因为很容易被弄脏,甚至弄破。不过我也没有很贵的衣服,我身上最贵的是一双两百多的New Balance,穿了一年多后鞋底磨破了。在淡季的时候,我每天大约走一万到一万五千步,旺季时平均两万多步,“双11”和“双12”期间能上三万步。不过在微信运动里,因为加了很多同行,我的步数并不算特别多,甚至很少能排进前三。

在最冷的12月和1月,我上班时一般上身穿棉秋衣打底,套一件羊毛衫和一件棉芯拉链马甲,再加一件中等厚度的外套,下身在棉秋裤外面套一条冲锋裤。送货的时候实在冷到受不了的话,我就在楼道里躲一会儿,缓口气。而作为艰辛的回报,12月我们站点全员的税后工资都超过了一万。

2019年的春节我没有回家,作为值班人员,我的假期只有五天。原本唯品会的宣传口径是“春节不打烊”,我也这么告诉客户,但是最后没有实现。早上送货到站点的货车司机告诉我们,春节几天车队没人加班,你们站点照常营业也没用,快件到不了站。不过春节期间订单其实不多,大概是各个品牌该清仓的都清完了,新款又还没上市,或者上市了但不打折,所以客户哪怕想购物,也没有什么值得买的。我记得节后复工的第一天,我们处理了积压几天的快件,总量也没有平常一天的多。

春节假期过后,我发现有些老客户消失了,要不就是他们不再在唯品会下单,但这个可能性很小,要不就是他们离开了北京。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搬了个家而已,这样的人还不少。在节后的一个多月里,我遇到起码十几个留错地址的快件,全部是收件人搬家后忘记修改收货地址的。而且这些搬来搬去的人很多还住在合租房里,一旦留错了地址,快件就会被原来的室友代收。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自己掏钱帮他们转寄,因为发现的时候快件都已经签收了。但我还是要尽力挽回一下,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比如有一次,在瑞都国际南区,我敲门没有人,于是电话联系了收件人,她让我把快件放在门边的电表井里。晚上她回我电话,说没找到快件。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她下单时留错了地址,实际上她已经搬到昌平去了。白天我和她通电话的时候,她以为我是昌平的快递员。我对她说:“明天我可以帮你把快件取回来,再转寄到昌平去,但你得付一下运费。”她觉得自己给我添了麻烦,心里有歉意,很爽快地同意了。不过这样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不愿给钱,是要和我扯皮的。比如另外一次,我在电话里对客户说:“转寄的话你要付一下运费哦。”他问:“为什么呢?我买的是包邮的呀。”我说:“你留错地址了,快件已经签收啦。”他说:“为什么会签收呢,我又没收到。”我说:“我送到你留的地址了,屋里有人收下了啊。”他说:“但那不是我啊。”我说:“我又不认识你,我只管送到你写的地址。”他说:“那你不核对一下吗?”我说:“我派件的时候报了你的名字啊,屋里的人收下了,我还能怎么核对?”因为住合租户的人大多不知道室友的名字,只要地址是对的,都会帮忙把快件收下,然后放在公共区域。他当然也清楚这种情况,只是不想为自己的过失掏8块钱运费,所以他对我说:“那我跟你们客服沟通一下吧。”谈判到这里就破裂了,因为我不能让他打客服,所以只好自己掏钱帮他转寄。虽然每次就10块8块钱,但我恨这种人恨得牙痒痒。假如他当时站在我面前,我很可能会动手揍他。

还有一次情形也差不多。我送一个弘祥1979文创园的快件,实际上收件人的公司已经搬走了,我去到他留的地址,办公室里几个人正站着说话,可能在讨论工作上的问题。然后我报出了收件人的名字,其中一个女的走过来,把快件接进去了。结果,第二天收件人打电话给我,问我快件送到哪儿了。其实他已经发现自己留错了地址,只是在装模作样而已。我和他把情况说清楚之后,他开始耍赖了,“义正词严”地责问我:“你们派件都这么不负责吗,难道不核对一下吗?”我说:“我派每一个快件,都会报出收件人的名字,有人帮你签收了。”他说:“我都不认识那个人,她怎么能帮我签收呢?”我反问:“你不认识她,那下单的时候为什么写她的地址呢?”他说:“地址可能写错了,但那个收件人不是我,你难道不核对吗?”说实话,我不知道还能怎么核对,我无权让人出示身份证。那个女的为什么收下一个陌生名字的快件我也不清楚,可能她刚到那里上班,还不认识所有同事。就算我能核对身份证,但多花的时间也会大幅地降低我的收入。我的收入本就不多,要再减少的话,就相当于端掉我的饭碗了。我可以为他白跑一趟,把快件取回来,再给他寄到正确的地址,可是他甚至不愿意为自己的失误支付8块钱运费。我没有和这个人争下去,他的沟通态度很不友善,不但没有丝毫愧疚,还满嘴理直气壮的语气,说什么他也是打工的,很理解打工人的难处,但对待工作不能那么马虎,等等——俨然是要教我做人了。我要是跟他争论下去,他就会投诉我。而面对客服的时候,天知道他会怎么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后来我把快件取了回来,然后自己掏了8块钱,给他寄到新地址去了。但我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了他的姓名、电话和地址。我当时非常愤怒,事实上我气炸了;可是为了这份工作,我只能暂时忍气吞声。我想等我离职不干后,一定要上门找他算账。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事实上我当然没去找他,不久后我的气就消了。我的“报复备忘录”里总共只记过两个名字,后来都删掉了,一个都没报复。

有天我和同事在站点里闲聊,一个同事说到他认识的一个快递员,有天在路上把一辆奥迪给砸了。因为奥迪的司机在他后面拼命摁喇叭,把他给惹毛了,于是他摸出一根铁棍,把人家车前盖和挡风玻璃完全砸烂了。我也有过近似的冲动,而且不止一次,或许不如他的强烈,但已足够伤害人。那冲动就像一根钢缆绷断后疯狂地反弹,不顾一切地反噬身后的压力,发泄对世界的不满。那个快递员据说后来蹲牢房去了,因为他赔不起,可能也不想赔。也许,这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尽管小心翼翼地避免,但是有一次,我还是被一个留错地址的客户投诉了。那个收件人实际上搬到了通景园小区,但收件地址写了瑞都国际北区。这两个小区实际上相隔不到两公里,我在派她的快件时,并没有察觉到异常。我记得是一个男青年开的门,我报出收件人的名字,他接过快件时什么也没说,既没说他不是那个人,也没说谢谢。不过这其实也正常,有的人就是不爱说话,这样的人我每天都遇到不少。再说我又不是侦探,我不会动不动就对人起疑心。而且我很忙,为了节省等电梯的时间,我有时会用杂物卡住电梯门,所以出于良知,我派件时得速战速决,不能和收件人磨叽,否则就会耽误其他楼层等电梯的人。

然而过了两天,投诉来了。助理在微信里通知我,说这个订单的收件人反馈快件没收到,但是显示已签收。这就是所谓的“虚假签收”,一次要扣罚50块钱(但我可以申诉)。我马上给收件人打去电话,当时我刚从金成府小区出来,天上正飘着毛毛小雨,我坐在三轮的驾驶座上。平常我会边开车边打电话以节省时间,但生气的时候不会。我在电话里问收件人:“这是你犯的错,你竟然还投诉我?”她委屈地说:“我没有收到快件啊,你怎么能说我签收了呢?”我说:“你写的地址有人收件啊,难道我能检查他的身份证吗?”她说:“对不起啊,我在App里找不到你的电话号码,没法联系上你,我只能打客服电话,但我没说过要投诉你,都是客服帮我处理的。”我并不完全相信她的话。客服确实会引导客户,在淡季的时候引向投诉,用这种方法督促我们提高服务质量;而在旺季则尽量帮我们开脱,以免影响促销期间的配送稳定性和效率。这些,站长和助理都提醒过我们。可是我怀疑她并没有如实地告诉客服,她在下单时留错了地址,所以客服才帮她进行了投诉处理。因为她担心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客服就不帮她追讨快件了。此外,订单的物流信息里可以看到我的手机号码,她说找不到,可能只是怕直接联系我,我会拒绝帮她的忙。而通过客服来协调,我就无法拒绝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我当然不会质问她。毕竟她在电话里向我道了歉,在我看来,她并不傲慢无礼,只是有点儿过度紧张而已。于是,我又去到瑞都国际北区,帮她把快件取了回来。那个快件还搁在客厅里,另一个房客把它还给了我。然后我把它带到了通景园小区。通景园小区并不是我的地盘,但和我负责的旗舰凯旋小区只隔一条马路,我每天都会路过。见了面之后,我发现她好像难过得快哭出来了,说要赔偿我50块。因为我在电话里告诉过她,她的投诉会害我被罚50块。但这个投诉我可以申诉掉,只要客服回访的时候,她说明情况就行了,所以我没要她的钱。我的实际损失:我把快件送到她错写的地址,又上门取了回来,再送到正确的地址,这相当于为她这个快件跑了三趟。我生气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被冤枉,以及平白增添的麻烦。或许还有对所有我不认同但不得不接受的不公平、不友好、非人性的规则和条件的不满。但我不能把气撒到她身上,否则我对她也是不公平、不友好、非人性的。

前面提到,我的“报复备忘录”里总共记过两个名字,接着说说另一个人的故事。那应该是在2019年的六七月份的时候,有次我在新城阳光小区送一箱冷温水果,早上八点多我就到了客户门外,可是敲门没有人应。冷温快件和普通快件不同,尤其是在夏天,不尽快送出的话,里面的食物很容易变质。我在门外打了三遍电话,但收件人始终不接。按照正常流程,这种家里没人、电话不接的情况,我应该把快件带走,等下午折返回来时再派送。可是当时天气已经很炎热,我的三轮车在太阳底下跑,车厢里就像个烤箱,我想等我下午再来的时候,水果恐怕已经坏了。或许收件人只是出去吃早餐或买菜,没准一会儿就回来,假如是那样的话,我把快件留下来,收件人才有可能更早拿到。于是我把快件放到了小区的快递柜里。那组快递柜在31号楼和32号楼之间,因为两边都有楼房遮挡,从早到晚都晒不到太阳,而收件人家在34号楼,离快递柜就一百米。因为收件人不接电话,除了快递柜自动发出的取件码以外,我还另外给她发了条短信,告诉她这是一个冷温快件,让她尽快去取。

我想快件保存在阴凉的地方,起码比被我带到车里好。万一她一直不回来也不回电话,那我下午来的时候再把快件取出带走。我们站点里没有冰柜,送不出去的冷温件当天晚上就要退走。我大约九点多离开小区,然后在送完孙王场和玉兰湾时,还分别给她打过两次电话,主要是怕她没看到短信,想提醒她尽快取件,可是她都没有接听。到了中午十二点多,她突然给我回电话了,当时我刚到旗舰凯旋小区,离新城阳光有三四公里远。我满心以为她要感谢我,毕竟我采取的做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快件变质的可能。不料她却对我说:“我买的是榴莲,你怎么能放到快递柜里啊?”她买的应该是去壳的榴莲果肉,因为那只保温箱不大,放不下整只的榴莲。我提醒她:“可是早上你家没有人啊。”她说:“那你也不能放快递柜啊,你现在就给我送上来。”听到她这么说,我就不高兴了,因为她的语气好像在兴师问罪。我跟她解释了为什么要把快件放在快递柜,然后说:“我现在不在新城阳光,你方便的话就自己下楼取一下,要是等我过去的话,大概还要两个小时。”她说:“我等不了,我马上就要出门了,你现在就过来给我送。”我当时正忙着,头班货还有两个小区没送出,天气又热,我口干舌燥,不想和她磨叽,所以我说:“我现在过不去,你要是能等,我两小时后到了新城阳光给你送,要是你不能等,就自己取一下吧。”听到我这样说,她马上要挟我:“那我现在投诉你,你问都不问就把我的快件放进快递柜。”既然她都这样说了,我也不想浪费唇舌,直接就挂断了她的电话。不料她马上又打了回来,我想了想,还是接了。

“你到底给不给我送?”她问。当然,不是以礼貌的语气。我告诉她当时我身处的位置,但我能感觉到她根本不在乎我离她有多远。“反正现在我过不去,”我说,“等会儿到你小区会给你送的,如果你能等就等吧。”“你为什么把我的快件放快递柜里,我同意了吗?”她继续纠缠道。“你的榴莲如果没有放到快递柜,现在就得跟着我晒太阳,一直晒到下午两点半。你不愿意取没关系,下午我去到新城阳光,我给你送上去。但是现在我过不去,我不是光送你一个小区。”“你早上根本就没上过我家!”她说。这下她真的惹火我了,我问:“那我在你家门外给你打了三个电话,你为什么不接?”她不回答,只是不断重复:“反正你不能把我的榴莲放到快递柜里。”我说:“行,那你别去取,你等着吧。”说完我就挂断了,这次她再打来我可不会接了。不过她没有打。当时我气得手抖,心想真是好心遭雷劈。不过我车里的快件还没送完,不想在她身上浪费时间。

结果,她自己去拿了快件,然后打电话投诉了我。不过这被申诉掉了,因为我有早上的拨号记录和短信记录,短信里明确提到她家没人的情况。大约过了半个月,又来了一箱她的冷温水果,和上次的一样,装在一只白色泡沫箱里,只是不知道还是不是榴莲。早上我去到她家,果然又没有人,这正合我的意。上次我用公司配的天津电信号打给她,这次我换自己的云南联通号打,我希望她不接这个陌生的外地电话,那么我就可以把快件带走,放在车顶上晒一天太阳,到下午再给她送来。可是这次的电话她马上就接了。我不知道她认出我没有,我问她:“这快件是下午给你送吗?”我希望她让我下午送。但她犹豫了一下,说:“你帮我放到快递柜吧。”在那次之后,我就再没送过她的快件了。

第三章 试工和入职第十三章 在上海打工的回忆 便利店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第四章 流浪第十八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份工作第八章 履新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三章 试工和入职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二章 面试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十四章 自行车店第十四章 自行车店第三章 试工和入职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四章 流浪第十二章 遣散第二章 面试第十四章 自行车店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二章 面试第十一章 赔钱第八章 履新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十八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份工作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九章 时间成本第四章 流浪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八章 履新第四章 流浪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八章 履新第二章 面试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一章 我在物流公司上夜班的一年第五章 入组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五章 入组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五章 入组第二十二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尾声第二章 面试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五章 入组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五章 入组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十二章 遣散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八章 履新第二章 面试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七章 旺季和跳槽第六章 病休和借调第四章 流浪第十一章 赔钱第二十一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十六份工作到第十九份工作第七章 旺季和跳槽第十一章 赔钱第十二章 遣散第十六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九份工作到第十一份工作第十九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份工作和第十四份工作第二十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份工作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十五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从第一份工作到第八份工作第八章 履新第十章 投诉和“报复”第五章 入组第二十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份工作第九章 时间成本第二十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份工作第三章 试工和入职第十七章 我做过的其他工作 写作第七章 旺季和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