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这个老年人有点猛

第136章 这个老年人有点猛

李然的话音落下,灵台宫内一时寂静无声,随后,又顿是爆出一阵叫彩之声。

毫无疑问,领头的自然是羊舌肸。

而一众原先就反对前去会盟的晋卿大夫们,此时亦频频出声,对李然这一番反驳之言在那助威叫彩。于是,偌大的宫殿内,一时激荡回扬,瞬间将气氛给推至了高潮。

无论是站在周人所谓的义理上,还是出于对整个天下的利益考虑,李然的这一番话都可谓概括得极为到位,也极具说服力。

正如李然所说的那样,若是贸然前去会盟,不但会陷晋国于不义,而且还会让整个天下都有可能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随着李然提出的这三点,一时晋国上下也再无任何赞成前去开会的声音,大家的意见也都出奇的一致:

对!不去就不去了吧!

晋侯目光扫过,最终又落在了李然身上。

“李然不愧为博识之人呐,听尔一言,不由振聋发聩,寡人亦是由衷敬服!”

“那么,众卿可还有何话要说的?”

旋即,他又将目光扫过了在场的所有卿大夫。

而这一切,李然可看在眼里,心中亦是不禁玩味了一番。

因为,李然可是亲眼目睹了楚国令尹王子围的威仪的,与如今眼前同为上国之主的晋侯,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便他晋侯原本就不同意去参加盟会,但在这朝堂之上,一切该走的过场却还是一定要走的,该说服的人也一定要说服,绝不敢是擅作主张,独断专权的。

或许有人会问,在晋国,如果我当国君的就真这么玩独断专权了,又会怎么样呢?

那就只要看看晋灵公与晋厉公的下场就可以了。

所以,与其说晋侯是一国之主,倒还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国家的仲裁官,如此说来倒是显得更为贴切些。

但倘若这种事是放在楚国呢?那只凭其令尹王子围的一句话,估计这件事便早就没了任何可讨论的余地了。还能轮得到旁人来指手画脚的?还能容忍这群人在庙堂上吵成这副样子?那是绝无可能的!

而就在此时,眼见一众卿大夫们终于是不再言语,晋侯心神稍安,脸上也不由缓缓跃上一抹笑意。

“既是如此,那便命人传信于楚使伍举,寡人……”

“君上!”

就在晋侯准备回拒王子围虢地之会的邀请时,竟突然从殿门之外传来一声极为浑厚,却又略显苍老的声音来。

众人不由往殿外一齐看去,但见竟有一名老者从灵台宫外晃晃悠悠的走了进来。

老者虽身着华服,却是须发皆白,形容枯槁,行走之时也已是踉踉跄跄,脸上满是沟壑,唯独一双眸子仍是炯炯有神,直叫人不敢正视。

“女叔齐?!”

“司马大人?!”

女叔齐,女氏,名侯,字叔齐,曾担任晋国司马一职。

叫“女叔齐”的乃是晋侯,而叫“司马大人”的乃是子产与一众晋国卿大夫。

“老师?”

而后,才是羊舌肸如是喊道。

原来,此时踉踉跄跄进到庙堂之内的女叔齐,竟还是羊舌肸的授业恩师!

见得女叔齐的到来,羊舌肸急忙亲自上前跪迎。不料,女叔齐见到这名弟子跪在面前,竟是当即拂袖,一把将之推开了去。而后,又自顾自的一步一步摇晃进了内殿。

“这?……”

李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女叔齐给搞得有些莫名其妙,一筹莫展。

不过,待他稍稍镇定下来,见得女叔齐对羊舌肸的态度后,心中也已然猜到了三分:

“不好!看来此事…”

李然想到此处,当即是一阵皱眉。

但见此时,女叔齐已经到得内殿正中,又俯身拜地,尽是老态龙钟之相:

“下臣女侯,拜见君上!”

女叔齐进得殿来,却仍然免不了一通礼数,径直是叩首行礼。

“女侯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晋侯急忙命人给他搬来了垫子,好让他坐下。

可谁知女叔齐并未接受,只站在殿内正中,炯炯目光好似雷火一般在殿中众人的脸上扫过,而又后落在了李然脸上。

“这老头儿的目光,好生犀利!”

饶是李然,此刻也是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妙。

“哼!郑人素来反复无常,反晋附楚早已是常事。天下诸侯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的呢?”

“郑之小人,多如牛毛,老夫亲眼所见亦不在少数。但敢在我晋国朝堂大放厥词,蛊惑人心者,你们二人可还算得是头一回呐!”

前面说了,郑国在晋楚之间来回横跳已经数次,背信弃义,借力打力这种事,早被郑人的列祖列宗们给玩得是淋漓尽致。

所以,此刻面对女叔齐的一番嘲讽,便是子产也是不好开口反驳。

那么自然的,李然也只能保持沉默。

“老师,子产与子明所言也是句句属实啊……”

“放肆!为师与君上言论,与你何干?还不退下!”

还不待羊舌肸将话说完,女叔齐一个眼神,便让他瞬间缩了回去。

这是一个注重品行的年代,也是师承文化开始兴起的年代。

随着师承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名人贤达开始教授弟子,诸如被后世奉为文圣的孔子,便是诞生在这一时代。

而名人授徒,师承便是学历,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出自何人门下更是成为许多学子进入仕途的一大保证。

所以,羊舌肸身为女叔向的弟子,虽同朝为官,可在女叔齐面前,他这个如今也算得叱咤风云,斡旋列国于股掌之间的外交大夫,此刻也只能垂首躬身,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女侯,今日寡人已然议定,是要回拒楚人的会盟邀请。郑国的子产大夫乃是建议我晋国不必前去的。于情于理,这对我晋国都是最好不过的。难道,这还能有何不妥?”

此时,只见女叔齐微微直起身板,并是拱手言道:

“君上,楚人的虢地之会,绝不可拒!”

在嘲讽完子产与李然,训斥过羊舌肸之后,女叔齐终于是道明了他的来意。

是的,他就是来反对李然的。

此次虢地之会,晋国人必须要去!不但要去,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去,还要号召天下诸侯一起去!

一时间,那些原本被李然已经说服的晋国卿大夫们顿时一脸懵。

李然刚才所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实在。便是如此了,却还有什么可反驳的?

这到底又是要闹的哪一出?

第209章 克己复礼第301章 蔡国的那些事第259章 第301 302章 城楼鏖战第210章 第228 229章 楚国的隐忧第337章 第390 391章 观兵之计第404章 观从巧施离间计第2章 无聊的议题第64章 不好的直觉第587章 孟孙何忌的小心思第251章 第290 291章 伍举与王子弃疾的秘约第670章 剑拔弩张第10章 叔孙豹的演技第496章 田乞谏齐侯伐鲁第270章 李然的终极迂回第194章 第203 204章 再登乡校第465章 郑国来的危机第263章 刚正不阿的申无宇第674章 自大的中行氏第262章 第305 306章 犯颜直谏的申无宇第34章 政治家的素养第255章 最后的试探第87章 半个祭家人第285章 伴君如伴虎第500章 宫儿月奋力救主第722章 沈尹戌与孙武第49章 辞行第130章 去不去?是个问题第422章 第500 501章 祭乐的执着第348章 第407 408章 四国大火的真相第651章 再入绛城第209章 克己复礼第106章 打草惊蛇第296章 祭乐有身孕了第486章 祭乐真的寄了?第87章 半个祭家人第566章 反装忠!公山不狃的大义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第722章 沈尹戌与孙武第755章 竖牛的真实身世第580章 第700 701章 子路义释公山不狃第732章 春秋素王第54章 代子产问话第445章 鲁室不兴的根由第123章 没开始就结束了?第448章 竖牛和阳虎第599章 吕齐的命运第705章 潞之战第82章 前因后果捋一遍第612章 第739 740章 李然亲劝公敛阳第279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第349章 第409 410章 祭乐失忆第381章 王子朝亲诱敌第52章 孰杀子产第1章 穿越春秋太危险第547章 明明白白你的心第558章 第676 677章 曲阜临难第484章 噩耗第374章 十里长街送子产第642章 宗伯气象第632章 儋翩之乱第311章 道纪之徒——观从第384章 守城五策第255章 最后的试探第287章 顺势与逆势第300章 陈国设县第642章 宗伯气象第140章 良臣将死?第634章 意在赵鞅第587章 孟孙何忌的小心思第731章 朝聘!周王室最后的高光第241章 鲁国来了个惊天大瓜第277章 绝不可能是巧合第687章 胜利在望第462章 阳虎也烦恼第326章 伍奢只身往吴营第592章 范蠡入成第76章 及时雨来也第469章 郑邑的乱局第386章 游说巩简第694章 巧施离间计第402章 周王猛暴毙第597章 第721 722章 李然出使齐国第605章 第731 732章 田乞好贱第284章 庆封废了,但未必没用第319章 君臣之道似男女第130章 去不去?是个问题第236章 “盟主”的妙用第192章 第199 200章 绝处逢生第720章 “驱离”竖牛第209章 克己复礼第387章 夜袭粮道第213章 被隐藏的对话第608章 向楚庄王学习第521章 第618 619章 孙武心动了第504章 知道错了,但就是不改第172章 片刻的温馨第227章 坏事传千里第370章 子产的忧虑第224章 第250 251章 天下守衡第103章 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