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无药可救

史书有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显而易见的是,早期先民修建城池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蛮夷,守卫民众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池越修越大。无论是诸侯们的兄弟,亦或是封邑的邑宰们,其势力也会愈发的庞大。

而最终,这些巨大的城池不但没能起到保卫国君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某些人用来对抗君权,奴役民众的工具。

申无宇前面所说的几个例子,那都是一字一句都在史书上明确记着的。

但凡是个读过书的君子,大体上也都知道这些个愈发庞大的封邑,其尾大不掉之势对于国家的危害。

可听得申无宇说完这些,楚王却又只是一笑:

“卿的这些话,简直太像是李然说的了,看来卿是没少去讨教啊?”

“呵呵,此人确实是有些学识,但他的那一套,治理小邦尚可,又如何懂得治理大国的道理?呵呵,在寡人看来,这些话都不过是他的托辞罢了!”

现在的楚王,对李然或许已经有了一定的戒备。

又或许,这是他强烈的虚荣心在那作祟,总以为修建城池彰显自己的彪炳功绩乃是不二选择,无论旁人如何劝谏,他都无法说服自己的虚荣心就此屈服。

可无论是怎么一回事,他终究还是没有接受申无宇的劝谏。

这时,楚国的右尹,此时也在一旁陪侍楚王,听得楚王所言,当即也是眉头一锁。

“大王,申无宇方才所言,即便是李然的意思,但也不无道理。

“民众是上天所生的。”

“所以懂得天道之人也必然懂得民众。”

“如今楚国急待休养调整,大建三城恐怕会招致民众的怨言。”

“李然所说的,很是值得敬畏的啊!”

楚国右尹,然丹,字子革。

之前提及过,他的父亲乃是郑穆公之子子然。所以要说起来,他自己本就是郑国公室的嫡亲。所以,对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那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说起这个然丹(子革)的身世,在鲁襄公十九年,其叔父公子嘉被杀后,然丹只得出奔楚国。而后便一直在王子围麾下充当谋士客卿,直至王子围即位为楚王后,他便被破格提拔成为了楚国的右尹。

所以,他的际遇与楚王的另外一位上卿伍举,大差不差,都是因为王子围的“一人得道”,而跟着“鸡犬升天”的。

只不过,作为一个郑人,受周礼影响颇深的他,与伍举在政治上的意见却不尽相同。

就比如楚王即位后接连发动的几场大规模战役,伍举作为一个急需依靠战功来使伍家得以在楚国立足的人,他当然不会劝谏楚王爱惜民力,休养生息。

而子革在听说郑国子产新政取得的成效后,便一直在劝谏楚王不妨也学学子产的新政,在楚国内进行推行,培植国力民生。

只可惜,楚王这个人本身就对于“养民”之事毫无兴趣。而且,他也亟待盖世的功绩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所以,对于彼时的楚王而言,“休养生息,以待天时”这种事他怎么可能会采纳?

因此,子革虽说是右尹,可实际上却并未得到楚王很多重用,反而是伍举,居然一直盘踞在楚国权力的中心。

听得自己的右尹子革,此时居然也出言劝谏,并且是赞同申无宇所言,楚王的脸色顿时微变。

他之前对李然深信不疑是一回事,而他的臣子对李然所言的那一套坚信笃定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换句话说,他可以对李然深信不疑,甚至言听计从。

但是他的臣子们绝对不行!

自古以来,君主最为忌惮的便是自己麾下的臣子对于旁人言听计从。假如这帮臣子全都只听他李然的,那以后谁还来听他的?

那他这楚王岂不是威严扫地,就此成了傀儡?

再者,即便现在他可以依仗楚王的身份把言论给强行弹压下去,那他百年之后呢?他的棺材板还能不能盖得住?

帝王之术,楚王可谓也是深谙其道。

“你们不必再说了,寡人心意已决,修筑三城,不得迁延!”

最终,楚王用了一种十分独裁的口吻决定了此事。

……

消息传到李然处,得闻楚王不但不听申无宇的劝谏,反而还要大肆筑城,李然也只得感到一阵悲凉涌上心头。

楚国现在的强大显而易见是空洞的,并没有任何实力基础作为支撑。

而楚王却仍旧如此专横,一意孤行。如此下去,恐怕整个楚国也都将要万劫不复!

而到头来遭罪的,终究还是楚国的黎民百姓。

李然此时完全可以预见得到,楚国届时内乱骤起,生灵涂炭,无数百姓葬身于火海,楚国积累多年的老底也将被一朝掏空。

“唉……楚王,始终还是那个飞扬跋扈的王子围啊……没人能改变得了他,正如没人能改变楚国的命运一样。”

李然放弃了。

他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对楚王而言,对楚国而言,都没有任何改变。

申无宇也显得十分的沮丧,因为他深知楚国眼下的危机究竟有多么的凶险。

可他依旧不死心,依旧还幻想着李然应该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得楚国于水火。

wωw● тtκan● ¢○

“先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难道就当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哎……回天乏术啊……”

李然的回答十分简单。

楚国如今所走的,乃是一条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也不同于这时代任何国家的路。

这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变数,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内部滋生的,后世所谓“帝制”带来的弊端,在楚国都是无法避免的。

这条路,也因其前无古人,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步都需要楚国自己去摸索。

“学识,此时又能有何作为呢?只凭方才大夫的一番肺腑之言,其见地已是登峰造极的了。便是李某亲去,也不外如是了。”

“可结果呢?楚王又可曾听得去进半分?”

当一个人执意要走向毁灭之路时,能够救他的人恐怕便只有他自己。

这个道理李然明白,申无宇也明白,甚至连在一旁静听的祭乐都明白。

如今,唯独只有楚王自己不明白。

他依旧沉浸在自己无比巨大的功绩之中,仍在幻想和憧憬着自己给自己画下的蓝图。

楚国,终是要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一条万劫不复之道。

申无宇闻声,倏地的一下瘫坐在地,脸上的表情只剩下麻木。

天边飞来几只寒鸦,斜阳映照在山峦起伏的天际,苍凉的大地始终宽广,容得下的容不得下的,始终都在它的怀抱之中。

第396章 数典忘祖的籍谈第697章 单旗的坏心思第325章 要作烛之武第649章 鸿鹄之志第30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58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第509章 第599 600章 斗智!赵鞅和范鞅第615章 伍子胥大仇得报第747章 遭遇吴军第298章 被迫献策第670章 剑拔弩张第488章 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第450章 子家羁拒归国第513章 阳虎欲弑三桓第631章 周王派人刺杀王子朝第423章 到达郓邑第23章 做人留一线第69章 子石大夫的劝告第151章 文胜质则史?第377章 天选打工人第468章 子贡的财商第99章 公孙段的尾巴第496章 田乞谏齐侯伐鲁第73章 这些杀手太执着第257章 夜袭,孙武的小菜第267章 第312 313章 李然又要讲故事了第321章 然丹最后的话术第750章 天命第161章 再谏王子围第714章 蒯聩举旗第445章 鲁室不兴的根由第670章 剑拔弩张第254章 楚王亲自来圆场第383章 暗行众——巩简第200章 第212 213章 婚者,昏也?第557章 子路遭软禁第328章 伍举老矣,尚能翻车第511章 王孙贾游说国人第326章 伍奢只身往吴营第147章 罕虎的自知之明第558章 第676 677章 曲阜临难第48章 孙骤之死第110章 受国之垢第316章 堵阳关遇截第43章 子产的正义第632章 儋翩之乱第676章 中行寅欲速战速决第592章 范蠡入成第654章 隔岸观火?那就火势再大点第21章 二进宫第431章 范鞅的第二计划第330章 挥斥方遒第673章 中行氏先动手第682章 单旗矫诏第659章 邯郸赵氏二三事第16章 险些丢了小命第176章 祭先的试探第341章 第397 398章 王子比的黑锅第275章 庆封的老瓜第639章 再谈婚事第371章 子产交代后事第94章 古灵精怪小娇妻第245章 第281 282章 向戌的请求第647章 再出山第704章 赵鞅伐潞第350章 第411 412章 以法治民,何如?第63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第730章 蒯聩起争心第562章 猛油火攻第647章 再出山第365章 伯有杀人案的调查第211章 伍子胥来了第176章 祭先的试探第271章 君子之道第122章 接风局第591章 齐师援成邑第629章 放李然归周第613章 第741 742章 孙武假道伐蔡第527章 第630 631章 公若藐无意反叛第355章 范蠡不辱使命第624章 蘧伯玉说情第52章 孰杀子产第715章 谁的功劳更大第21章 二进宫第602章 捧杀!齐侯的功绩第713章 铁丘之战第121章 楚国令尹王子围第62章 仁义之道第412章 第482 483章 赵鞅手下留情第620章 南子的过往第746章 范蠡与文种第481章 越国来的才人第519章 第614 615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第234章 第264 265章 又是季氏来搅局?第223章 绝不屈服的吴王诸樊第744章 奔越第207章 第224 225章 子产归郑第512章 揭秘!范鞅的临终之言第492章 知过能改第752章 竟是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