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魏舒的提议

第307章 魏舒的提议

楚国接连拿下陈国与蔡国,也就是说楚国的疆域自现在起,已然比晋国齐国加起来还要大。

楚国的这一番“壮举”,天下震惊。而中原之势,也可谓是岌岌可危。

晋国,绛城。

晋侯看着手中的奏报,气得不禁手抖,怒火中烧。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晋国君臣上下当初的绥靖妥协,竟会无端端滋生出如此的祸害来!

而面对如今愈发放肆的楚国,所有人也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天杀的楚人!”

“天杀的熊围!”

“安敢如此蔑视于我!”

其实要说起来,当初若不是他们晋国一昧的妥协绥靖,导致楚国后来得以快速的解决掉了钟离等国,楚国又何至于会膨胀至此?

现在倒好,吴国方面没给楚国带来多大的麻烦,反倒是楚国,如今快刀斩乱麻的又直接将陈国和蔡国都给悉数拿下。

眼看楚国是势如破竹,就要推到他们中原的门口!

此时,时任中军佐的魏舒却是第一个站了出来。

魏舒,乃晋国名将魏昭子之孙。

“君侯,楚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晋国若再不做出回应,只怕是要寒了天下诸侯的心呐!”

“臣以为,楚王骄奢,天下共愤。绝不能再容忍他这般的恣意妄为了!”

这话什么意思呢?

打!

必须得狠狠的教训一下才对!

魏舒说得这一番话,却是令众人一惊。毕竟,晋国如今是个什么状况,全天下都是知道的。

公室暗弱,如今的晋侯也早已不复当年悼公的威望。而晋国六卿,又是各家只扫门前雪,各怀鬼胎的,谁又愿意吃力不讨好的去管楚国那一档子事呢?

所以,若要说是韩起,范鞅这些人说出这些话来,估计旁人都得惊掉下巴。

可这话若要从魏舒嘴里说出来,却又显得正常许多。

因为一方面,他魏家本就是六卿中相对较弱的一支,而论资排辈呢?他这辈分又恰恰很高,如今仅仅是排在韩起之后。

所以,若说其他人要搞事情动机尚且不足,那他魏家肯定是最乐意去折腾折腾的。

当然,另外一方面,他魏舒还真是有这个底气!

要知道他魏舒是何许人也?

他可是如今在晋国最能打的卿大夫了!

这么说可能有人不信,也有可能有人对魏舒实在不怎么了解,所以会对这话感到怀疑。

但若是说出他这不久前所做的一件事来,恐怕大家都是要对他这个人感到心悦诚服的。

魏舒,乃是步战代替车战的创始者!

话说,自上古轩辕伊始,据史籍所载的,无论是在商朝亦或者是在周朝,其实战争的主要方式都始终是以战车为主。

也就是说,战车乃恒古以来,军队中的绝对主力。

所以,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诸侯国在宣称自己的军事力量时,也通常都是以多少乘多少乘的战车为计量单位。

比如晋悼公时期,所谓万乘之师,如今的楚王也宣称自己乃是千乘之国。

这等于是个什么概念呢?

大致便等同于后世的国家,稍大一些的国家,都会说自己有多少主站坦克,配伍了多少个装甲兵团。

但是,这个魏舒,就在前不久的大原之战,攻打戎狄之时,魏舒亲自指挥,竟是命令晋国士兵悉数放弃了车战而改为步战。

要说起原因来,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彼时的戎狄,大都匿于丘壑之间。这些地方,车马极为难行,也不具备平原地带可以疾驰狂奔的条件。

所以,山丘之间,动用车战,虽是可以勉强为之,但终究难全其功。

而这个魏舒,就是这么豪横。竟然敢跟习惯在山间行走的蛮夷玩起了1V1。

我战车不要了,就跟你光明正大的打一场山地战!

按理说,在没了战车的加持下,普通的以务农为生的晋国人应该是玩不过一直盘踞于丘壑之间的蛮夷的。

但这魏舒,还真就有这样的本事。他还真是以少胜多,打赢了这一仗!

要说这有点像什么?

大致就有些类似于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带着几千骑兵,奔袭几千里,以匈奴人的玩法反而把匈奴人给打趴下了。

而也正是这一战,让当时的人们都意识道,他们即便是脱离了战车,只要是大胆灵活的去尝试各种新的战法,其实也能打好仗,而且,反而会好打很多。

所以,此时战争的艺术,就是在魏舒的手上,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

要怎么来形容他的这种功绩呢?(其实不应该称之为功绩,因为创建和改变任何战争方式都不应该称之为功绩。)

就好比是后世的海湾战争,突然让大家意识道,原来钢铁洪流终究是敌不过科技时代的变迁。

当然,这么说可能是有些夸张了。

但是他这一套更为先进的步战理念,却是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所以,要说其他人说要打楚国,恐怕没几个人敢相信。但这魏舒说的话,那就没人敢不当一回事了。

虽然他们魏家在六卿中算不得出彩,但就他个人的魄力与智慧,在如今的晋国六卿之中,那绝对是属于出类拔萃的。

再者,晋侯如今也是隐忍了好些年,对自己手底下的这群六卿,对于自己逐渐衰微下去的本就怨气颇多。

听得魏舒如此说,他正可借机发发飙,所以又如何肯轻易放过这样的机会?

“魏卿言之有理!荆蛮实是欺我中原太甚,此时不征伐更待何时?!”

干起来!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呢?

终究瘦死的骆驼还是要比马大,你一小小蛮夷之邦,也敢妄自觊觎侵占中国之地?

“韩卿!”

“寡人命伱即刻亲率三军,会盟诸侯,讨罪于楚国!”

其实按理说,这时候的晋侯,对整个国内的局势已经是没有太大的掌控力。

甚至可以说,他这个国君,已经没有任何的实权。更不要说是这些关乎礼乐征伐的事了。

但他在这时候之所以仍旧能够发号施令,这完全是因为在这件事上,有魏舒的话当了铺垫。而魏舒在说出这一番话后,也并没有被其他几家,尤其是韩家、范家、中行家所反对。

换句话说,晋侯不过是顺水推舟的耍了一把酷罢了。

一如当年的平丘之会一样。

然而,又正如之前所说的,晋国如今本就是一盘散沙。如今陡然提及起兵伐楚,那除开魏家之外的另外几家呢?

他们的态度又如何呢?

韩起作为中军将,也作为这一时代仅存的还有“争霸”观念的晋国卿大夫,他理应是赞成的。而韩氏和赵氏素来就是同盟,所以,赵家虽然赵武(赵文子)已逝,但即位者赵成也始终与韩氏交好?所以,韩、赵、魏三家自然是不会来拆晋侯的台。

而与之对应的,范氏、智氏、中行氏三家,则是对此竭力反对的。

这里还需要再说一句题外话,就是这个魏氏的宗主魏舒。此人在后来接过了韩起的执政大棒后,在其执政六年里,可谓是尽展才华,使魏氏成为了当时的一支大族,而这也为一百年后的三家分晋有其一的魏国基业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章完)

第124章 谍者观从第499章 一言以退齐师第2章 无聊的议题第271章 君子之道第536章 第645 646章 夹谷之会第316章 堵阳关遇截第2章 无聊的议题第61章 子产来访第662章 当局者迷第186章 第188,189章 商贾的力量第37章 会盟前的迷雾第590章 第711 712章 李然巧定计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战阳虎第567章 嘴炮的正义第541章 君子和而不同第214章 李然的无奈第228章 耍无赖的楚王熊围第713章 铁丘之战第585章 三桓议堕成邑第423章 到达郓邑第406章 第472 473章 王子朝称王第51章 勇夫褚荡第523章 第622 623章 李然的一些反思第638章 阳虎的第二春第396章 数典忘祖的籍谈第93章 针锋相对第350章 第411 412章 以法治民,何如?第693章 暗行众说荀跞第294章 第342 343章 请辞第459章 季孙意如之死第240章 想阉了韩起?真是大佬第281章 人生在世,志向各有不同第24章 人才的价值第603章 吴国的行动第541章 君子和而不同第26章 失败的登佣第163章 夜袭第403章 京邑告急第428章 一对难兄难弟第705章 潞之战第288章 费无忌第461章 移步改玉第572章 少男少女的誓言第580章 第700 701章 子路义释公山不狃第148章 回家第25章 人民的名义第726章 大宗伯第153章 王子围要发飙第554章 叔孙辄上钩第219章 见众生第564章 公为与汪錡第433章 鲁侯稠的毒咒第479章 阳虎求贤而不得第656章 为取邯郸设三计第318章 再见章华台第166章 还得是赵武第475章 无力,面对死亡的悲伤第622章 李然见南子第279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第720章 “驱离”竖牛第529章 第634 635章 驷赤的大义第338章 孙武的虚张声势第741章 爱女失踪第368章 破无可破的案中案第222章 瓮城大战第760章 下山遭伏第26章 失败的登佣第113章 老父亲的崩溃第151章 文胜质则史?第113章 老父亲的崩溃第134章 晋侯的心事第68章 诡异的车辙第92章 何为大局?第730章 蒯聩起争心第636章 鲁国也被牵扯进来了第91章 厉大行第51章 勇夫褚荡第253章 第293 294章 惜名的王子弃疾第605章 第731 732章 田乞好贱第90章 贴心小棉袄?第309章 伍举也来劝谏了第518章 第612 613章 阳虎浑身都是戏第305章 国有大城,何如?第558章 第676 677章 曲阜临难第355章 范蠡不辱使命第335章 颓废的楚王第718章 荀跞遭暗算第325章 要作烛之武第732章 春秋素王第153章 王子围要发飙第117章 老辣的祭先第392章 沉不住气的王子朝第347章 观从潜逃第740章 倒计时第493章 阳虎献俘第476章 阳虎搬石砸脚第356章 驷歂的责难第257章 夜袭,孙武的小菜第16章 险些丢了小命第46章 身处黑暗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