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一对难兄难弟

此时大殿之上,尚有别国前来吊唁的使者,也有晋国国内服着国丧的文武公卿。

而范鞅这一番话说得如此“敞亮”,却是使在场所有人都不可能听不到。

这些人也不由得是一阵窃窃私语。而其中,大部分人也都觉得范鞅说得确实有理。

是啊,谁的拳头大,谁就掌握了真理,这句话可谓永远都不会过时。

即便这一番道理,细究起来是有多么的“冠冕堂皇”。

李然和孔丘也能隐隐听到旁人的议论,不由对视一眼,并都在心中是泛起了嘀咕。

而这时,范鞅则又是趁热打铁的说道:

“再者,鲁国背弃之前的盟誓,又曾数次攻打莒国,而寡先君亦曾是由此多次拒他入境。谁知,鲁侯亦未有所收敛。如今竟得如此下场,岂不正应了天降其责?既为天罚,纵是再有天命又岂能幸免?所以,我晋国若是冒然相助,岂不成了逆天而为?”

其实,鲁侯稠确是曾数次入晋,但大都没能成功。唯有一次成功的,却还是在晋平公时期。

彼时,他才刚刚即位五年,那时叔孙豹尚在,三桓鼎立之势未破,故而其入晋之时并未受得干扰。

只不过,很不幸的是,过得这些年后,如今的鲁国和晋国,这一对姬姓之国,还真是成了难兄难弟了。

孔丘亦是叹息道:

“实在不行,丘愿再入一趟齐国,齐侯此前对鲁侯之事还是极为上心的,而且晏大夫亦会再从中斡旋,也许可以让齐侯重操此事!”

“久闻赵上军骁勇善战,属实令人敬佩!不知赵上军今夜派大人深夜造访,是所为何要事?”

董安于闻言,不由是微微一笑:

“子明先生见笑了,家主虽是勇武无双,但心思过于纯粹,不识得诡诈之谋。家主在得知子明先生是来了晋国,便迫不及待要来与先生相见。只是……却是被在下给拦了下来!”

“子明先生,官驿外来了一名访客,尊师让先生赶紧过去一趟。”

筵席之上,李然和孔丘环顾四周,发现宋国大夫乐祁犂和卫国大夫北宫喜乃与他们同宴,李然本想与他们再行商讨此事。

而自从叔孙豹死后,鲁侯稠也自然是再也没能来到晋国“告状”。很显然,晋国在范鞅的把控下,对其必然是会百般阻挠。

但女叔齐,也就是叔向的老师,却对此是另有一番见解。

于是,宴席过后,两人径直回到了驿馆。

如今范鞅的意思就大致是代表了晋国的意思,既如此他们又岂敢再言?于是,也都只得是纷纷摇头,拒绝再商讨此事。

所以,女叔齐就曾借鲁侯稠之事,还告诫过晋平公,身为一国之君,如果只懂得如何行礼,这其实并非是真正的礼仪。真正的礼仪,乃是应该懂得如何守卫国家,执行政令,保卫百姓。

“而你们鲁国又素来与齐国亲近,现如今齐国都已无心此事,那我晋国又岂敢是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呢?所以,看来还是让二位失望了!”

而李然此刻即便是再有急智,也是无话可说。

彼时,晋国其实也同样是有着与鲁国同样的问题,鲁国有三桓,而晋国也有六卿,而且其影响力都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

“范中军,在下以为,君子不语怪力乱神,似这等所谓天罚之事,还是不得妄言呐!”

李然见状,心中只得是一阵暗骂。但事到如今,也唯有是暂且不言了。

说回现在

如今在场的人,也理所当然的是更为认同范鞅的话。所以,局势对于李然和孔丘也是愈发的不利。

李然闻言,却也只是微微摇头:

“恐怕亦是无用,凡事可一,却不可接二连三。齐侯既已不过问此事,若想让其重拾,只怕也难呐……”

而彼时,晋平公看鲁侯言行举止,外交礼仪,做的都十分到位。不禁是对其刮目相看,甚至在众大臣面前是夸赞了鲁侯稠。

李然闻言,却是摇了摇头:

“哎……现如今,既然晋国都是这般的态度,那其余各邦就更是无有可能的了。”

这时,只听一旁的荀跞亦是附和开口道:

孔丘立刻又给子路是使了个眼色,子路立刻是颇为知趣的退了出去,并只一人守住了门口,以防隔墙有耳。

范鞅的话,本来就在晋国都是举足轻重的,这时候他又站在了晋国的立场上,为自己本国是据理力争,可当真是更加令人无法反驳。

晋国乃伯主之国,前来吊唁的人很多,故而灵台宫内,几乎每天都会摆上筵席来招待四方来客。

至此,他二人也都不再抱有幻想。

只不过,他二人对鲁国之事也早已是心灰意冷,而且也知道了范鞅心中所想。

李然向前还礼,还是稍有迟疑。毕竟,他对于现在的赵氏宗主赵鞅,实在是不太熟悉。

而当天夜里,李然刚一躺下,却又听得门外传来仲由的声音:

孔丘乃是代表鲁侯前来吊唁的,所以,他一直选择不曾开口而他这时自然是不能再保持沉默。

只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里面和孔丘聊天,见的李然进来,便起身拱手道:

“赵氏家臣董安于,见过李大人!”

“不过……为今之计,也只能是再去往齐国一试了。只是,郓邑如今危在旦夕,我们这般游走,只怕是时间紧迫……我们明日便出发,唯有速去!”

李然颇为有些好奇,但也知道定是有了情况。于是赶紧又起了床,束上衣冠,便出门来到了孔丘的房间。

范鞅闻言,不由是呵呵一笑:

“呵呵,尔既是代表鲁侯而来,这般说倒也无有不可。只是,想那宋元公,以及叔孙昭子,他二人皆是为鲁侯奔走而至亡故的。想那齐侯,恐怕亦是因此而改变了初衷,只将鲁侯是安置在了郓邑,便也就不管不顾的了。”

若只会些繁琐的学习这些虚礼,而不知如何加强自身的实力,这就是本末倒置,知仪而不知礼了。

李然和孔丘此行,果然就如同此前他们所料想的那样,可谓艰难无比。

“二位贵客,我晋国如今正值国丧期间,言及旁事,实是于礼不符。二位既是远道而来,还是暂且休息片刻,随后自有筵席替二位接风洗尘。”

于是,李然和孔丘便议定准备要转去齐国游说。

子路在官驿内看到老师和李然如此神情,也大体能猜个大概,于是便直接是上前言道:

“晋国若是不能成,那么不知去往别国可有机会?”

当时,女叔齐说得这些,其实也无非是借鲁国之事来告诫晋平公,应该要警惕国内的卿族势力做大做强。

李然眯了一下眼睛:

“哦?这是何故?”

“眼下范鞅把持着晋国朝政,家主初任上军佐,资历尚浅,若是冒然前来与先生来见,恐是为范氏见疑!”

“今日灵台宫之事,家主已然知晓。其实……先生亦是清楚的,范鞅是绝不肯轻易答应先生的。不过……在下不才,却是有个办法可以送鲁侯……归国!”

李然见董安于说得这般笃定,却也是极为讶然。

“哦?不知董大人是有何妙计?李某愿洗耳恭听!”

第426章 羊舌氏夷族第86章 别甩锅,自己背好第369章 祭乐还是想起了一切第713章 铁丘之战第763章 遗计第268章 李然举荐的真正用意第109章 出仕第517章 第610 611章 阳虎至齐第465章 郑国来的危机第337章 第390 391章 观兵之计第763章 遗计第560章 拥立之功第312章 观从的身世第625章 想借种?离了个大谱!第468章 子贡的财商第529章 第634 635章 驷赤的大义第741章 爱女失踪第735章 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第137章 女叔齐的雄辩第607章 挟田乞以度危机第733章 当素王真的很忙第610章 田乞好尴尬第222章 瓮城大战第671章 不过是一桩好的买卖第484章 噩耗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244章 第279 280章 姗姗来迟的宋人第575章 最后的疯狂第208章 襄助子产的原因第629章 放李然归周第168章 献计叔孙豹第396章 数典忘祖的籍谈第196章 第206 207章 一代人只做一代事第187章 第190,191章 子钱的推行第20章 没人会在乎真相第498章 李然好威风第657章 赵鞅开始动手了第207章 第224 225章 子产归郑第489章 难养,真是难养第577章 大胜利!公山不狃终于撤兵第36章 叔向发怒了第242章 第275 276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第465章 郑国来的危机第609章 吃了一起躺板板第141章 秦医医和第576章 放水!第511章 王孙贾游说国人第329章 第378 379章 耳食之谈?第129章 狂哉!我楚第589章 公敛阳的本心第378章 王子朝之乱第279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第528章 第632 633章 侯犯据郈邑以叛第687章 胜利在望第213章 被隐藏的对话第250章 还来?没完没了的招揽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战阳虎第279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第228章 耍无赖的楚王熊围第201章 章华台第702章 赵鞅示弱第11章 功成一半第442章 第524 525章 阳虎被擒第292章 添个彩头如何?第193章 第201 202章 丰段又要搞事了第428章 一对难兄难弟第44章 三桓鼎立第196章 第206 207章 一代人只做一代事第4章 惊动太子爷第464章 稷门之誓第387章 夜袭粮道第719章 荀跞之死第260章 楚王来到乾溪第89章 燕尔新婚第617章 晋国阳虎的来信第335章 颓废的楚王第686章 范吉射的溃败第356章 驷歂的责难第593章 第715 716章 公敛阳的两难第266章 举荐申无宇第242章 第275 276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第727章 朝聘第10章 叔孙豹的演技第171章 罕虎问政第416章 第490 491章 大决战!鲁侯对季氏第27章 宴无好宴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118章 家有贤妻第670章 剑拔弩张第30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14章 智者无情第1章 穿越春秋太危险第5章 轻取既得的饭票第23章 做人留一线第223章 绝不屈服的吴王诸樊第250章 还来?没完没了的招揽第432章 回不回去,是个问题第48章 孙骤之死第593章 第715 716章 公敛阳的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