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荀跞成为正卿

李然点了点头:

“所以说……这岂不是将军的一个可趁之机?卫国乃为姬姓上国,如今却亲近赵氏小宗,反而冷落赵氏大宗。将军何不以此为由,问责于赵午?!”

赵鞅闻言,却是有些犹豫:

“上次围卫之时,鞅便是按照先生之策,派了二人前去卫国盟誓,却谁料那两个人竟也是范鞅派来的奸细!而我也因此是得罪了卫国,加上如今卫太子滞留在了我们赵氏……卫国此举其实也无疑是对我赵氏大宗表达其不满,而且,这背后恐亦是有要拉拢邯郸,亲近范氏之意!”

“所以,若是要求邯郸归还巧工……虽可作为一个借口,不过到底该如何去做,鞅这心里,却并没有底气啊……”

李然又问道:

“不知赵午现如今身在何处?”

赵鞅回答道:

“就在邯郸!”

李然思索一阵,开口道:

“此卫国五百工,之前只言是送于赵氏的,却并未明说是送于邯郸!将军可以此为由先让赵午差人将那五百巧工送至晋阳!他若是答应,那么邯郸氏必将自绝于卫国,甚至可能自绝于范氏和中行氏!”

“他们若是不答应……将军可就此问责于他,并是以宗主的身份召他前来,施以惩处!”

赵鞅闻言,不禁是点头道:

“嗯……先生所言甚是!”

于是,赵鞅当即便以赵氏宗主的身份,下了一道命令。是让邯郸赵午,将那卫国所赠送的五百巧工尽数要归于晋阳,否则就要质问其责。

赵鞅命人将这道诏令下达,又让尹铎和董安于先行回到了晋阳,开始筹备李然下一步的计划。

而后,又是接连数日,赵鞅于朝议之上,对晋侯午是礼敬有加。

甚至还会把国内的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拿来让晋侯午参与决断!

而另一方面,只因范吉射还是过于年轻,却还始终不明白赵鞅的用意。

不过,老奸巨猾的中行寅,却是从中渐渐是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

又过得几天,赵鞅在早朝之时,竟是突然提出要让荀跞接替自己,成为晋国的正卿!

他的这一举动,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不由为之一怔。

就连荀跞本人,也都有些迷糊。

荀氏和赵氏虽没有仇怨,却也并无瓜葛,相处也一直都很是平淡。

甚至,当范鞅还在世的时候,荀跞当年还会在背地里与范鞅是暗通款曲,做出一些欺压赵氏的事情。

就譬如当年王子朝之乱,赵鞅在荀跞的怂恿之下,一时可谓是锋芒毕露。

使得赵鞅也由此是得罪了周王室内不少的人。而这其中,甚至还包括李然的尊师苌弘。

所以,如今赵鞅非但不与荀氏结怨,甚至还主动让出中军将的位置。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对于荀跞来说,却是始料不及的。

“啊呀!中军何故如此说?实在是令在下羞愧难当啊!”

赵鞅却是躬身言道:

“在下年轻气盛,中军之职,非其能者不能居之!在下无才,实不能担此重任!而荀大夫当年便对先君是敬重有加,也曾立下过赫赫战功!如今担任正卿,本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怎么能说是有愧?”

荀跞如今虽是身居中军佐的位置,但是其家族的声望如果要跟晋国的那些个常青藤家族相比,却依旧是有所不及的。

而且,荀氏作为昔日中行氏的附庸,他们也一直担心日后中行氏会像对待程氏那样,对自己是图谋不轨。

所以,荀氏一族,在行事风格上,相比于其他晋国大族,那都是要低调上许多的。

而晋侯午,见赵鞅都如此说了,而且这表面上看起来,六卿之间竟一时如此的“有爱”,他这个当国君的,自然也是面上有光,于是他不禁是点了点头:

“嗯,赵卿言之有理,正卿一职,荀卿是当之无愧!既如此,那就如此决定了吧!”

中行寅见状,却忍不住说道:

“禀君上,臣有异议!”

晋侯午望去,但见是中行寅出列,便是说道:

“哦?卿有何言论?但说无妨!”

只见中行寅是一个稽首俯身道:

“荀大夫的中军之位,是按照当年的约定而为之,其实按其战功,决难胜任!而且,荀大夫为人温文尔雅,文胜其质,恐日后将对我晋国的形象不利!如今正值我晋国多事之秋,若是让他担任此要职,只怕众心难服啊!”

“此事毕竟关乎我晋国之未来,所以……还望君上三思!”

晋侯午闻言,却是偷偷看了一眼赵鞅。但见赵鞅竟是不动神色,晋侯午便也是领会其意,先一个摆手,并是直接言道:

“中行大夫的意思是……荀卿他无法胜任中军一职咯?”

这时,又见韩不信是站了出来说话:

“君上,荀大夫当年也是颇有战功的。昔日王子朝之乱,荀跞奉诏入周室以靖其难,又岂能说荀大夫没有战功?”“依在下看来,是有些人在那看不惯自己的同宗姓氏,本来在自己之下,如今却要举其之上了吧?!”

这一番话可谓是直指中行寅,中行寅脸色一变。范吉射则是出列道:

“君上,如今我晋国可谓是内忧外患,荀大夫为人处事自是极好的,但是委以中军将一职,恐怕并不合适!”

这时,赵鞅终于是开了腔,他不由是冷笑一声道:

“荀大夫既能深得君上信任,作为中军将执掌晋国又有什么问题?天下皆知我赵氏和荀氏素无瓜葛,荀大夫年长于我,且为人沉稳,善忍。《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荀大夫兢兢业业,对晋室又沥胆堕肝,忠心耿耿!让其担当中军一职,又有何不可?”

众人听得此言,不禁是全都侧目看向了赵鞅。

只因这一番言论,从赵鞅的口中说出,实在是太过于奇怪了。

在此之前,赵鞅作为一届行伍将才的形象。当他立在朝堂之上,却往往都是沉默寡言的。

而且,之后因为他又被命为中军将,所以其一言一行都不得不端着。而这样的身份,对赵鞅而言虽是殊荣,但更多的是一种束缚。

但如今的赵鞅,非但举止得体,落落大方,甚至说话都说得这么高水平。

这不由是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中行寅闻言,同为打戎狄行伍出身的他,也不由是支吾了一下。

而魏侈这时更是趁机言道:

“臣以为赵鞅所言极是!正所谓‘君子含垢,天之道也!’荀跞善于安内,正是如今我晋国所需要的!”

随后,只见赵鞅出列,并是同样朝着晋侯稽首道:

“一切还请君上速决!”

晋侯午闻言,不由是端坐了起来,并干咳了一声:

“善……赵卿有此谦让之风,实乃寡人之幸,寡人又岂能忤逆了赵卿的好意?”

“寡人如今心意已决,从今往后,便由荀卿主政,希望荀卿日后能够克勤克俭,替寡人分忧!”

就此,荀跞成为晋国的正卿。

而荀氏,自从智武子荀䓨(ying)之后,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沉浮之后,居然在机缘巧合之下,又再一次迎来了自己家族的巅峰时刻!

而中行寅和范吉射,却都被赵鞅今天的这一出给搞得有点懵。

在退朝的时候,二人均是愤愤不平。一起出得宫门,左右看了看,见并无旁人,中行寅愤愤言道:

“赵鞅……真是欺人太甚!”

而范吉射却是对此不以为然:

“不过是让荀跞成为了正卿,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行寅眯了一下眼睛:

“此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你没发现吗?赵鞅自从去了一趟成周之后,言行举止都极为反常!”

范吉射却依旧甚是轻蔑的回道:

“哼!他呀!终究不过是个浅智的莽夫罢了!年少之时,我们兄弟二人还曾与此子接近过,那时候他还是赵氏中最为贪玩的子嗣!哪有半分能有出息的模样?”

ωωω ★т tκa n ★c o

中行寅叹息道:

“只怕其背后是有能人指点!如今这朝堂之上,赵鞅的话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每每遇到难决之事,他都会让国君参与!此举……意味颇深,不可不防呐!”

“更何况,如今赵鞅又抛砖引玉,以自己得来不易的正卿之位是拱手相让!如此拉拢荀氏……又岂能没有后手?!”

范吉射闻言,不由是点了点头,并言道:

“那……是否应该与荀跞好好聊一聊了?”

还没等中行寅回话,二人却突然发现赵鞅和荀跞居然是有说有笑的从宫里往外走。

中行寅见状,不由是冷哼了一声:

“哼!不过一小小的旁支,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中行寅转身便走,范吉射也装作没有看到他们,只低着脑袋上了马车。

而赵鞅和荀跞,其实也早就看到了中行寅和范吉射,自然也察觉到他们是有意回避。

荀跞便是故意大声与赵鞅答谢道:

“呵呵,今日之事,多谢赵大夫成全!”

赵鞅却是笑道:

“呵呵,你我同朝为官,平靖周室之时,又与大夫结下了军旅情谊,这可非其他人所能够比拟的啊!”

“而且,我赵鞅确是不才,难当此重任!昔日我赵氏祖上有三让之德,而成就了我赵氏如今的功业。我赵氏先祖赵衰曾有言:‘《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乃利之本也’。我赵鞅无才,虽不能通礼乐,但也愿从祖上三让之德啊!”

荀跞闻言,不禁是苦笑道:

“赵大人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大人此番格局,绝非常人所能比拟!更何况是比起某些人来……呵呵……”

荀跞一边感慨,一边是望向了中行寅的马车,并甚是不屑的撇了撇嘴。

第706章 高强杀不得第358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污名第667章 会是一个机会吗?第666章 邯郸入局第170章 治乱之道第489章 难养,真是难养第666章 邯郸入局第557章 子路遭软禁第670章 剑拔弩张第205章 第220 221章 楚王熊围的诚意第165章 自污的手段第368章 破无可破的案中案第593章 第715 716章 公敛阳的两难第279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第225章 第252 253章 诸樊之死第457章 阳虎的心计第629章 放李然归周第584章 成邑终究不太平第620章 南子的过往第495章 范鞅的阳谋第565章 公为不是同性恋第463章 第551 552章 重回曲阜第463章 第551 552章 重回曲阜第297章 陈国内乱第512章 揭秘!范鞅的临终之言第438章 韩不信救难第342章 王子弃疾的演技第747章 遭遇吴军第43章 子产的正义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驷赤见齐侯第210章 第228 229章 楚国的隐忧第564章 公为与汪錡第626章 发乎情,止乎礼第30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81章 人生在世,志向各有不同第14章 季氏输了第一阵第378章 王子朝之乱第516章 第608 609章 阳虎的PUA话术第600章 以其矛,攻其盾第751章 越王勾践另有打算第625章 想借种?离了个大谱!第489章 难养,真是难养第130章 去不去?是个问题第597章 第721 722章 李然出使齐国第552章 子路入费邑第763章 遗计第322章 楚军的溃败第292章 添个彩头如何?第658章 奸诈与仁德第182章 驷带来访第156章 会说话,能活命第101章 罕虎也很难第614章 柏举之战第507章 夜潜赵营第552章 子路入费邑第377章 天选打工人第545章 季孙斯的优柔寡断第760章 下山遭伏第275章 庆封的老瓜第678章 荀跞也开始搞事情第121章 楚国令尹王子围第703章 荀跞的隐忧第75章 纨绔子弟的猪脑子第742章 宫儿月会是嫌疑人?第329章 第378 379章 耳食之谈?第574章 今夜无眠第639章 再谈婚事第651章 再入绛城第282章 宣战第603章 吴国的行动第754章 文种九术第755章 竖牛的真实身世第673章 中行氏先动手第555章 公山不狃请喝茶第131章 王子围的野心第488章 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驷赤见齐侯第475章 无力,面对死亡的悲伤第70章 庶嫡之争第582章 醉酒第536章 第645 646章 夹谷之会第389章 巩简的心声第142章 这货到底是谁?第502章 似醒非醒第673章 中行氏先动手第258章 朱方城大战第75章 纨绔子弟的猪脑子第304章 申无宇再谏楚王第716章 李然再入齐营第703章 荀跞的隐忧第141章 秦医医和第271章 君子之道第517章 第610 611章 阳虎至齐第399章 京邑保卫战第384章 守城五策第710章 奇袭粮道第622章 李然见南子第349章 第409 410章 祭乐失忆第198章 伍举报丧第357章 郑郊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