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战奖励,人才难得

第138章 大战奖励,人才难得

“学习!”

Lv1的勘探技能,只有简单的分辨矿石的知识,不过这些已经足够了。

苏泽接过胡公公递过来的草节铅矿石,只看到石块上有金属光泽的结晶,原来是方铅石啊。

方铅石是一种普遍的铅矿石,银和铅这类金属经常伴生,有些方铅石之中也能提炼出银来。

这银矿虽然没有多少银子,但是这方铅石中能炼铅啊!

苏泽立刻问道:“胡公公,这矿石中炼出的铅如何处理?”

“铅?杂家这矿只需要供银,炼出来的铅自行处置就行了,不过福建铅用的不多,那些炼出来的铅都在库房堆着呢。”

苏泽眼睛一亮,打了两场仗,长宁卫的铅弹也不多了,铅丸的储备也不多了,胡公公真是瞌睡了就送上了枕头。

苏泽从自己随身的弹药袋里掏出一枚铅丸,递给胡公公问道:

“胡公公,这样的铅丸能做吗?”

“这是鸟铳的铅丸吧?”

苏泽更惊喜了,这位胡公公竟然认识鸟铳。

胡公公说道:“这鸟铳杂家曾经在宫里见过,陛下也曾经下令兵部仿制鸟铳。”

胡公公看着铅丸说道:“这制作铅丸简单,这铅性软而质密,稍加热就能融化,再用圆铁夹夹出铅水,等铅液褪红就能制成铅丸了。”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怪不得自己的“铁匠”技能弄不出铅丸,原来铅丸是铸造出来的,不是打造出来的。

胡公公继续说道:“不过铅有铅毒,干这个差事的要经常轮换。”

苏泽更加佩服了,这胡公公不仅仅是勘探冶炼专家,还是合格的技术管理者!

这样的人才,竟然被发配过来采银矿,真是浪费人才啊!

实际上这年头宫里也卷的很,织造所的太监都是织布专家,营造处的都是土木项目经理,还有专门的金匠、瓷匠,不少太监都是技术人才。

不仅仅要卷技术,还要卷知识,不读书的太监也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司礼监的太监和读书人科举差不多卷了。

这胡公公就是从这样的卷王圣地卷出来的,他到任南平之后一直在研究改进采矿和冶炼方法,争取降本增效,给宫里上缴更多的银子。

只是这银矿实在是太贫瘠了,胡公公怎么做都还是亏空着,最后也只能躺平了。

苏泽更是坚定了要将胡公公绑上长宁卫战车的想法。

紧接着,苏泽又和胡公公一起参观了他的收藏。

之前说的赤铁就是赤铁矿,也就是氧化铁矿,也叫做赭石,但是看起来丰度不高,用来炼铁确实不划算。

不过胡公公又拿出一个瓷瓶说道:

“这山里的赭石虽然不能用于炼铁,但是用来做颜料是极好的。”

说完胡公公向苏泽这个新“知己”展示自己用研磨赭石制作的颜料。

苏泽看着色泽鲜亮的赭石颜料,惊喜的问道:

“胡公公还精通丹青之道?”

赭石是一种古老的颜料,中国古代画家更是很早就开始使用矿物颜料来涂色了。

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就用了石青和石绿(也就是孔雀石)为绿色,用赭石作为山体的褐色绘制,如今是皇室的珍藏。

胡公公连忙摇头说道:“残缺之人,哪里懂得丹青这种雅事,杂家是从染织所出来的,对于印染之术很有兴趣,搜集这些颜料也是为了印染。”

印染!

这下子苏泽更激动了,印染技术也是他为长宁卫规划的产业,这次遇到胡太监真的是捡到宝了!

苏泽这才想起来,在化学合成染料出现之前,矿石染料和植物染料一直都是衣服颜色的来源。

胡公公也不明白,为什么苏泽这个读书人见到矿石和颜料这么感兴趣。

不过他一直以来都是被人歧视的,虽然别人不敢当面得罪他这个宫里人,但是南平读书人看待他的眼神,让精通察言观色的胡公公明白,南平的读书人是瞧不起他的。

可是苏泽并没有任何歧视他的意思,还对他的研究真心的欣赏,这都让胡公公非常感动。

“苏相公喜好丹青之术,那这瓶赭石粉就赠与您了。”

苏泽连忙摆手道:“苏某也不好丹青之术,只是对印染之术感兴趣。”

胡公公惊喜的说道:“苏相公也喜欢研究印染之术?”

这更让胡公公觉得苏泽就是自己的知己好友,若不是他是个太监,恐怕就要拉着苏泽结拜了。

苏泽突然想到了自己在大学印刷社团时候配置的蓝色颜料,他对着胡公公说道:

“胡公公,我有一个方子,你要不要试试能不能萃出染料来。”

苏泽在纸上写完制备方法,递给胡公公。

胡公公看着配方,牛血和草木灰煅烧?然后和绿矾混合在一起,就能得到一种抗晒抗洗的蓝色染料。

胡公公看着方子有些入神,他是宫里织染所出来的,对于染料很了解。

染料这东西出现的很早,宫里的织染所能够染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但是普通百姓的衣服一般都是灰白,主要原因是染料这东西,很容易褪色。

无论是植物染料还是矿石染料,天然染料在日晒和日常浣洗下很容易褪色。

皇帝的衣服一般也很少浣洗,因为洗几次就会褪色。

汉文帝穿浣洗褪色的衣服,都被大臣们说节俭。

听说是抗晒抗洗的染料,胡公公立刻来了兴趣,他恨不得立刻就开始研究。

苏泽看到胡公公上钩了,又说道:

“胡公公,我长宁卫克敌制胜都仰仗火器,如今卫所没办法制备铅丸,可以请胡公公出手帮忙吗?”

胡太监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长宁卫救了杂家一条命,区区制铅丸之事有何难,明日我就开炉炼制铅丸!”

苏泽大喜,两人又就着探矿和织染的事情讨论了半天。

苏泽又说道:“百姓日用即为道,胡公公虽然窝在山里开矿炼银,可也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这炼银之法听起来简单,也蕴含天地的大道理,能够穷究这些道理,胡公公功在千秋啊!”

胡太监从没有被读书人这么夸过,他改良冶银方法原本只是为了交差,研究印染也是为了兴趣。

但是在苏泽说起来,已经将他比作汉之蔡伦了。

胡太监也在司礼监读过书,被苏泽这样吹捧更是觉得全身舒泰。

他连忙说道:

“苏相公这句百姓日用即为道,当真是至圣名言啊!”

“杂家今日才知道,杂家做的这些小事,也是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的。”

苏泽又是一顿吹捧,胡太监更是表明,要是能制出苏泽所说的不褪色的染料,一定要附上苏泽的名字,将不褪色的染料进献给皇帝!

等到苏泽从胡太监的收藏室出来,天色已经黑了,林默珺疑惑的看着苏泽,这家伙怎么和阉人谈的这么开心?难不成苏泽有特殊的癖好?

可是那胡太监都那把年纪了啊!

苏泽看到林默珺,高兴的说道:“百户,没想到这胡太监还精通冶炼之道,我们长宁卫的铅丸有着落了!”

原来如此,林默珺这才明白了苏泽为何和胡太监相谈甚欢。

在见识了鸟铳和佛郎机炮的威力之后,林默珺对于枪械之利更加的重视。

回去的路上,两人又说道了火炮,林默珺问道:“你说西夷的海战,已经以炮决定胜负了?”

ωωω▲ тт κan▲ c ○

如今的海上战斗,主要制胜的方式还是火攻、跳船肉搏和撞角。

火攻的办法就是用装满易燃物的小船冲撞别人的大船,屯门海战的时候明军就是用这个方法击败葡萄牙海军的。

跳船就是接舷肉搏战了,戚继光制定的海战纲要中,还是以肉搏斩获作为计算军功的主要方式。

最后撞角就是用坚硬的船头包裹上金属,撞上敌人的舰船中央,通过物理撞击破坏敌人的舰船。

但是听苏泽说西夷海战已经开始依靠大炮,林默珺还是很难想象如何在海上依靠大炮作战。

苏泽说的西洋海战,自然不是这个时代的西洋海战了。

其实在这时代,西方的船并没有比大明朝的船大太多。

比如现在西班牙人使用的西班牙大帆船,吃水也不超过四百吨,也就是和马尼拉大帆船差不多大小。

这时候大明朝广州地区的一些卫所,也有三百吨的广船,在吨位上西方船只还没有优势。

真正西班牙人称霸海上的时候,已经是十七世纪的事情了,西班牙大帆船已经达到了八百吨甚至一千吨。

苏泽是假借西方来给林默珺灌输近现代海战的概念,苏泽说道:

“若是比新世界号还大上一倍,船两侧各装备十几门比佛郎机炮更强大的火炮,这些火炮齐鸣是什么样的威力?”

林默珺沉默了,光是想象这样的威势就是震天动地,长宁卫那艘二百料的福船根本无法抵抗。

苏泽说道:“海上作战和路上还不同,比的就是谁的船坚,谁的炮利,拼的就是海上航行技术和造船技术的积累。”

林默珺说道:“我听我父亲说过,长宁卫刚刚成立的时候,还能造五百料的大船,可到了曾祖那一代,就无力维持大船,只能拆了改造小船。”

“到了我父亲这一代,很多沿海卫所只能拆船改造小艇,若是西夷船坚炮利来犯,我大明要如何是好?”

苏泽想了想,沉默了片刻说道:“那就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林默珺看着苏泽说道:“先生还是安心科举吧。”

“若是先生能成了大官,说不定能整饬海防,让我大明也能造出坚船利炮来!”

苏泽沉默了片刻,他很想告诉林默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没办法改变历史的。

绝不是一个能臣勇将就能改变日薄西山的大明朝的。

不过在今日这个得胜的好日子,苏泽还是将话吞了下去。

南平县城,府县两衙的官员,延平卫指挥使府,都在等待军情。

方知府紧张的在堂上来回踱步,李通判也紧张的搓手。

就在这个时候,府衙的一名民壮冲了进来。

“知府大老爷!长宁卫大胜!”

方知府立刻拉着民壮问道:“真的胜了?”

“大老爷!大胜!矿盗匪首邓岱身死!尸体已经送到城门口了!长宁卫还斩杀倭寇十二人!活捉一人,和矿盗头领全部都押送城门前了!”

方知府只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他连忙正衣冠说道:“速速将矿盗押送到堂上,本官要亲自审问勘定!”

紧接着方知府对李通判说道:“长宁卫剿匪有功,府衙也要有所表示。”

李通判立刻说道:“府衙可以颁发旌表,表彰长宁卫。”

方知府摇头说道:“还不够!长宁卫这剿倭的功劳,不能往上报。”

李通判立刻明白了,按照兵部这些年的规矩,杀真倭十数人的,就可以从百户晋升为千户了。

但要是这个功劳报到兵部,那之前延平卫三个百户全军覆没的消息就压不住了。

所以从府衙的角度,必须要将真倭的消息扣下,不能把事情闹成大功劳。

这就要委屈一下长宁卫了。

李通判想了想说道:

“府里还有三房有吏员缺额,可以让长宁卫补上。”

方知府却说道:“不够!拿出一个典史名额来!”

典史可不比吏员,典史是要上报吏部的,只要当上了典史,除非真的犯了法,就算是官员也很难开革。

方知府到任之后,费了好大力气,又是明升暗降又是挑拨吏员内斗,终于将三个府衙资历深的典史赶出了府衙。

如今府衙的吏员都在盯着这三个空缺的典史位置,方知府也用这三个职位钓着吏员干活。

方知府一下子就拿出一个典史和三个吏员空额给长宁卫,长宁卫林氏将会成为府衙内部一大新势力。

方知府又说道:“福建道耿学政是我科场前辈,你通知海瑞,让苏泽写几篇八股文过来,我亲自附信寄请耿学政指点!”

李通判也羡慕苏泽了,乡试就是一省学政主持的,方知府这等于亲自给学政打招呼,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延平卫和县衙也各自得到消息,白知县立刻喊来了上次那个追回长宁卫旌表的礼房吏员,将他呵斥一番当场革去了他的吏员身份,又命令礼房重新制作老百户的旌表,立刻给长宁卫送回去!

于指挥使也喊来儿子于宗远,吩咐他立刻将药火局的匠人和设备准备好,随时移交给长宁卫。

于指挥使还狠狠的夸奖了儿子,让于宗远在指挥使府扬眉吐气了一把。

苏泽丝毫不知情长宁卫即将得到的奖励,此时他正在为长宁卫的诸多事务忙碌着。

苏泽这才感慨,汉高祖是何其幸运,这人才实在是太重要了!

(本章完)

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612章 恭顺如狗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578章 恶性通胀第120章 抢购一空!第67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241章 朕的钱!第97章 再破题第608章 疯狂的股票第531章 歌舞团第513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57章 拼命第131章第374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457章 骑兵还未退场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订)第435章 脏东西第439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675章 宣传战第396章 龙虎山张家第002章 家廟第396章 龙虎山张家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427章 汤显祖考申论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667章 政治仗第587章 物价再涨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第136章 倒霉的矿监第332章 南京钱逛第665章 海参崴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021章 开蒙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131章第160章 掀桌子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010章 赶海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第131章第018章 船坞第147章 双双升级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638章 筹码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127章 文学技能升级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281章 讲武堂第548章 城市与乡村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49章 裕王从唐肃宗故事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499章 马尼拉海战第451章 僭主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334章 钻膛炮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008章 属性点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069章 县令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