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良配

第139章 良配

苏泽不止一次感慨身边能用的人太少。

自从林显扬和林德清去了县城之后,原本半退休的家老阿公不得已重新出山,协助苏泽处理长宁卫的事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只是这些日子家老阿公毕竟上了岁数,苏泽也不忍心继续让他操劳。

返回宗祠,苏泽将一部分长宁卫军余,搬往矿山山寨的想法说给了家老阿公听,家老阿公立刻表示了支持。

“还是阿泽想的周全,卫所毕竟太靠海了,若是遇袭,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反而成了百户的累赘,那山寨附近我年轻的时候去过,土地不比长宁卫差,我支持!”

有了家老阿公的支持,苏泽松了一口气,以家老阿公的威望,一定能够能号召不少人搬到山寨去。

家老阿公又说道:“不过这事情也不能强求,今年的粮食已经种下了,总有人不情愿的。”

苏泽说道:“阿公,这个我已经想好了,按照各家田亩面积,卫所拿出两倍的产粮奖励搬迁的户。”

“山寨那边也有熟田,愿意去的可以拿到两倍的熟田,后面再开荒出来的田另算。”

家老阿公摸着白胡子说道:“既然阿泽你都考虑周全了,那就按照你的方法办吧。”

苏泽苦笑道:“阿公,这动迁,分田,都要有人主持,显扬兄弟又去了县衙当差,您可要给我推荐几个得用的人啊。”

家老阿公哈哈一笑说道:“我说你这小子都想周全了,为何还要和我这糟老头子说这番,原来是讨人来了。”

苏泽嘿嘿一笑,家老阿公说道:“也对,这卫所的事情也不能我这个老头子一个人忙!”

“这动迁分田的事情,伱去找林显宗!他在卫所能镇得住场子,手下那群徒弟也能丈田。”

苏泽眼睛一亮,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林显宗是船厂大匠,在苏泽来长宁卫之前,声望仅次于家老阿公。

其实船厂的事情,林显宗也基本上交给了徒弟们,家老阿公推荐的正是合适的人选。

家老阿公继续说道:“不过在动迁前,你要先去找老七。”

“阿公说的是七叔?”

七叔就是长宁卫种田能手林七叔,是长宁卫最擅长种田的人。

家老阿公点头说道:“就是老七,你先让他搬去山寨,其他人也就愿意去了。”

苏泽恍然大悟,林七叔是长宁卫最擅长种田的,只要他愿意去山寨那边,就说明那边的土地没问题,那其他人就会放下顾虑。

“可是七叔愿意去吗?”

“怎么不愿意,老七家人口众多,可长宁卫能种的土地就这些,他也愁死了家里土地不够分呢。”

“你愿意开出两倍的土地,老七肯定第一愿意去。”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下子动员搬迁的事情就不用苏泽操心了。

家老阿公继续说道:“我们这些老东西也干不了几年了,阿泽你还是要靠年轻人。”

家老阿公说道:“老七家的儿子林显堂,性格耿直,但是为人仗义。”

“上次护送你去县城的小旗林显达圆滑,还能识字,这小子从小就不是做正卒的料子,他家中还有一个兄弟,你让百户勾补他弟弟从军,让林显达跟着你做事好了。”

苏泽连忙记下来,家老阿公又说道:

“另外良珺这孩子也大了,卫所的事情也该让他担担了。”

苏泽想起小萝卜头,这些日子他确实成长不少,在卫所一群孩子中也成了头儿,苏泽交代他的事情也总能办好。

苏泽点头说道:“阿公我明白了,我马上就让这小子干活!”

苏泽从家祠出来,思路也豁然打开。

自己以前就是什么时候都亲自操心,不放心交给别人做。

不给别人做事的机会,又怎么会有做事的人才,要知道人才也是一步步的成长的。

苏泽调整心态,他按照家老阿公的办法,一个个的拜访林显宗和林七叔,两人都是爽快的答应下来,这时候南平县的人到了。

县衙的人走的最快,一群衙役敲敲打打,将老百户的旌表重新送回长宁卫。

白知县还贴心的给林显扬等人都放了假,让他们回长宁卫一同庆贺。

林默珺看着县衙差役们将旌表重新挂起来,这次差役不仅仅没有索要贿赂,反而不停地恭维林百户。

林默珺想到自己父亲战死的时候,县衙的人过来送旌表的时候,自己接受旌表时候的激动心情。

可是上次追回旌表后,今日再重新送来,林默珺反倒是觉得索然无味了。

林默珺只是象征性的完成了仪式,又吩咐人招待送旌表的差役,这时候长宁卫门口又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

这一次是府衙送来的旌表,而且是颁发给林百户的旌表。

府衙的差役同样不敢索贿,他们也是热热闹闹的将旌表挂在百户府上,看着两块旌表,林默珺沉默了半天,最后挥手说道:“赏。”

差役们拿了钱,吹吹打打的更加卖力,林默珺却再一次对父亲追求的荣誉产生了动摇。

自己父亲为国尽忠一辈子,死后才得到旌表,还险些被县衙追回。

而自己不过是给延平卫擦了屁股,就得到了府衙的旌表。

这边府衙来送旌表的吏员,向苏泽说了方知府给长宁卫的奖励。

“府衙典史?不知道是哪一房的典史?”

吏员非常恭敬的说道:“兵房典史出缺,正是适合贵卫所,知府老爷说,许长宁卫推举家世清白忠孝廉洁之人,出任府衙典史。”

方知府给的奖励不可谓不重了,同样是吏员,典史等于正式编制的事业编,府衙很难辞退,甚至可以盘踞在府衙,对知府的命令阳奉阴违。

而且除了典史,方知府还拿出三个吏员名额,也就说长宁卫的人进入府衙就有了一典史三吏员,要知道宗族的人都是会抱团的,府衙内部的派系力量平衡一下子打破,长宁卫一举成为府衙中不小的势力。

对于这份奖励苏泽自然是满意的,他掏出银子赏赐了通风报信的小吏。

苏泽自然不可能去府衙做典史,他找来林显扬说道:

“显扬兄弟,我觉得这府衙典史还是你去做。”

林显扬惊讶的说道:“我?我能行吗?”

“若是别的房的差事,我还担忧你做不好,但是兵房的差事显扬兄弟你肯定能行的。”

“府衙兵房,就是承接各县兵事,另外就是和延平卫打交道,这些事情你都能办得。”

林显扬想了想,好像确实没什么难度。

苏泽继续说道:“县衙的差事让卫所再出人替了你就是,另外知府还给了咱们三个府衙吏员的资格,显扬兄弟有什么得力的人手?”

林显扬想了想,又点了几个卫所年轻人的名字,苏泽将名字记下来说道:“我们刚刚立下功劳,显扬兄弟你进了府衙没人敢对你动手,但是日子久了就不一定了。”

“显扬兄弟记得有长宁卫替你撑腰,到了衙门中不要手软,该处置的就要处置。”

林显扬经过县衙的锻炼之后,也知道了这些吏员之间斗争的残酷性,他点头说道:“阿泽兄弟我知道了。”

这边刚刚定好了推荐给府衙县衙的吏员名单,于宗远也带着人来长宁卫道贺。

听到了于指挥使要将技术骨干和设备都转给长宁卫,苏泽更加确定于宗远就是自己的送财童子。

等到这一切处理完毕,苏泽也决定返回南平县城,林默珺听说苏泽要进城,将他喊到了百户所。

林默珺已经脱去了铠甲,她穿着宽松的儒衫,依旧蒙着面纱说道:

“刚刚来送旌表的府衙小吏已经说了,希望长宁卫能够瞒下真倭的事情。”

“意料之中,斩获十几名真倭,这功劳是要朝廷勘合的,那延平卫作战不力的事情就要压不住了。”

苏泽对大明官场已经有所了解,他继续说道:“三个百户全军覆没,府衙和指挥使府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他们才这么拉拢我们长宁卫。”

林默珺心里也明白,这份功劳其实她也不想要。

杀真倭十数人,这功劳可以让她晋升千户了。

可是晋升千户就要查验身份,她这个女百户身份就有可能泄露。

苏泽说道:“顶个千户名头,还不如吃下这些奖励,我已经推荐显扬兄弟去府衙兵房做典史了。”

苏泽的话坚定了林默珺的想法,兵房掌一府的军政,延平府内军屯后勤的事情也都归兵房管辖,让林显扬做兵房典史,肯定能给长宁卫带来更多实际的好处。

苏泽又说道药火局的事情,他准备将药火局和制弹丸工坊都放在山寨附近,林默珺也表示支持,并且派出一名小旗专门负责药火局和铅丸的事情。

将所有的事情交代完毕,苏泽和回衙门复命的吏员一道返回了南平县城。

一路上,于宗远谈起延平卫的事情,语气中都充满了幸灾乐祸。

“要不是苏兄出手,我们延平卫于家就完蛋了!”

苏泽一阵无语道:“你不也是于家的人吗?”

“我?我已经分家出来,朝廷要惩罚也惩罚不到我头上啊!”

于宗远又说道:“那全军覆没的三个百户,其中一个是我哥亲自操练的亲卫,我爹发了好大的脾气,把抚恤善后的事情都踢给了他。”

于二公子对苏泽也是毫不避讳,将府内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苏泽冷眼旁观,于家的事情不就是大明朝廷的缩影吗。

倭乱不能平定,朝廷党争也是因素之一。

在浙江主持抗倭的张经的官声不错,政治上也倾向于清流一派,自然被执政的严嵩一党猛烈攻击。

张经也是老将了,他当然知道现在倭寇势大,浙江官兵畏战,但是朝廷上弹劾他的题本一本接着一本,张经必须要打出一点成绩来让这些人闭嘴。

这才有了俞大猷的战败。

现在参奏张经的题本已经堆满了嘉靖皇帝的御案,这时候浙江抗倭在朝堂内外,都已经是一场战争了。

东南是大明的国本,这一次嘉靖没有犯糊涂,他没有撤换张经,表示支持张经继续在东南抗倭,敲打了严嵩一党,让他们不要在关键时刻捣乱。

但是也撤去了俞大猷的世职,又让他戴罪立功,这等于也敲打了清流一党,让他们赶紧做出点成绩出来。

苏泽突然觉得有些悲哀,东南万民的性命,倭寇的入侵,朝廷的海防,都成了党同伐异争斗的工具,在朝堂那些大人物眼里,东南抗倭远没有朝堂争权夺利重要。

苏泽终于抵达了南平县城,县城的气氛虽然紧张,但是并没有恐慌。

苏泽明白了肯定是府衙封锁了延平卫平叛失利的消息,南平县城百姓只知道矿盗造反,却不知道后面的大战。

苏泽看着恢复秩序的南平城,在这个时代无知也是一种幸福吧。

苏泽先是随着府衙吏员去拜见了方知府,苏泽的表字是方知府起的,于是对方知府执学生礼,方知府对苏泽也是十分热情,勉励他好好读书之后,总算是说到了正题。

“这次平叛长宁卫立了大功劳,只可惜那些真倭尸体难以辨认,这个?”

苏泽立刻明白了方知府的意思,苏泽的计划也是广积粮缓称王,只要奖励到位,千户的名分根本不重要。

苏泽说道:“学生来之前,百户已经和我交代了,保境安民是长宁卫的职责,其余全凭府尊大人做主。”

方知府更加的满意,果然和聪明人说话就是好。

方知府继续说道:“本府也不会亏待有功之人的,除了之前那些奖励之外,长宁卫还有什么困难?”

“矿监附近容易聚集匪人,学生准备迁长宁卫百姓到山寨附近开荒,这些土地?”

方知府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他说道:“我这就让户房向县衙行文,矿监附近的土地本就是无主的,划拨给长宁卫军屯好了,你们且造好田册,送到县衙备案就行!”

谈完了正事,方知府说道:

“汝霖,你那《牡丹亭》写完了吗?”

方知府搓手说道:“我内人爱听戏,汝霖若是写完了,可否?”

苏泽立刻说道:“学生回去后就让人将《牡丹亭》全套戏文送到府衙。”

方知府更加欣赏苏泽,果然和聪明说话就是舒服。

方知府突然动了心思,这苏泽虽然家世不显赫,但是文武双全。

父母双亡,女儿要是嫁过去就可以做当家娘子。

方知府越看苏泽越是顺眼,心中暗下决定,若是苏泽明年能考上举人,就考虑将女儿许配给他!

(本章完)

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395章 父与子,夫与妻第270章 小说引起的风暴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612章 恭顺如狗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479章 惯性和溢出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322章 震惊!第329章 秩序的边疆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069章 县令第170章 县试前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门户开放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319章 猪突猛进第663章 神圣感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596章 睢阳之战的战后总结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370章 亲爱的朋友啊第532章 女真叛乱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185章 去月港第514章 “皆大欢喜”第205章 医术被动,打飓风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027章 鸳鸯阵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115章 真传一句话第138章 大战奖励,人才难得第234章 箪食壶浆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316章 共轭货币第017章 卫学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160章 掀桌子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667章 政治仗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529章 电磁第658章 少爷第399章 改道黄河之志第129章 葡萄牙船长第501章 苏泽的预测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575章 太先进了第421章 水晶宫制宪会议厅第665章 海参崴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679章 雨将军第625章 三本书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240章 缉私第436章 道魔增长第018章 船坞第061章 净海王第322章 震惊!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237章 水战第361章 留下的伏笔第013章 开荒忙,煎人寿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302章 重商主义第270章 小说引起的风暴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86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387章 仅有一名兽医的医院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597章 播州叛乱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004章 龍王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281章 讲武堂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547章 破蜀道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626章 秩序解体第268章 文学技能Lv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