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金色书法技能

第165章 金色书法技能

苏泽在编辑部内临摹了最后一幅字帖,终于得到了系统的提示。

【技能‘书法’突破Lv5,请选择被动技能!】

【技能‘书法’突破Lv5,获得一点自由点数,剩余自由点数:2】

苏泽眼前闪过了一金两绿的光芒。

又出金了?

【金色被动——乱石铺街体:以竹入道,习得郑板桥六分半书,使用该字体时书法技能+5,魅力+5】

【绿色被动——帖学精通:临摹字帖时候书法技能+1,学习速度提升5%】

【绿色被动——碑学精通:临摹字碑时候书法技能+1,学习速度提升5%】

苏泽看着这三个被动技能,有金色的自然选择金色了!

不过书法技能竟然是和魅力属性相关的?

这后面两个绿色技能,其实就是明清书法两个发展方向。

帖体和碑体。

大明初期中期的书法大家喜欢临摹字帖,帖体就是在纸张上所写的字,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同时也诞生了方便印刷的“宋体字”和科举考试用的馆阁体。

可是到了明中期以后,前人已经将有名的字帖都研究透了。

说白了,就是卷到了没办法再卷的地步了。

明末开始,金石学派开始出现在各个文艺领域,那就是金石考据派。

这一派通过对碑文等的研究,重新研究唐之前的字体,主要以魏碑和隶书为主,开始将这些字体融入到书法中,从而开创了碑体。

所以清代的书法大家,比如海派的赵之谦,往往都是纂刻大家。

但是在这两派的风潮下,也出现了很多奇人。

比如八大山人,又比如郑板桥。

而这一次苏泽的金色被动技能,就是郑板桥一生苦练书法,自创的乱石铺街体。

苏泽拿起毛笔,在宣旨上写上了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只看到这四个字歪歪斜斜,笔画也散,但是整体看起来却像是一幅画,特别是笔画中还融入了画竹子的技巧,一个个圆墩墩的非常的雅致。

苏泽放下毛笔,他也曾经在很多扇面上见过郑板桥这四个字,自己书法技能只有Lv5,算上被动+5也就是Lv10,只能能算是民间高手的水平。

只要自己的书法技能达到Lv10,再写这幅字的时候就能达到当世大家的水准了。

就在苏泽准备收起来字的时候,方若兰正好推门进来。

她看到苏泽正拿着毛笔,就知道他在练字,这些日子苏泽练字的辛苦方若兰是知道的,可是怎么他写起大字来了?

走过去一看,只看到难得糊涂四个歪歪斜斜的字,方若兰咦了一声。

咋一看这四个字可以说是丑到了极点,甚至和小孩子的涂鸦作差不多。

可是仔细一看,又看出字体中怪石嶙峋,跌宕起伏。

这四个字怪异中却似乎藏着风骨,越是仔细看越是觉得这幅字的厉害。

方若兰仿佛看到了怪石上长出了笔直的竹子,这不仅仅一幅字,更是构图精巧的画。

看着苏泽手上的毛笔,又看着墨迹未干的字,方若兰问道:

“你临摹的是哪位大宗师的作品?”

哪位大宗师?这位大宗师还没出生呢。

苏泽放下毛笔说道:“这是我画竹子的时候得到的灵感,融入到书法中所写的字。”

“难得糊涂,难得糊涂。”

方若兰也是书法爱好者了,她确实没有见过这样的字体。

又念着难得糊涂四个字,只觉得这简单的四个字中蕴含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她忍不住说道:“能将这幅字送我吗?”

“方公子若是喜欢,直接拿回去就是了。”

越是看着越是觉得其中还有不足,Lv5+5的书法技能果然还达不到宗师水平,这幅字也只学会了郑板桥的皮毛而已。

不过对于方若兰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震撼的好字了。

苏泽又拿起书桌上的字帖,递给方若兰说道:“方公子,这幅字帖我已经临摹完了,谢谢你。”

方若兰接过字帖问道:“你已经学完了?”

苏泽自信点头说道:“虽然个中精妙之处还需要多揣摩,但是大体上都学会了。”

看到方若兰狐疑的表情,苏泽又拿起一张纸,想用馆阁体写了一句诗词。

提起笔来,苏泽的文学技能已经到了Lv5,那些课本上的名篇诗词都在脑中。

可偏偏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文抄公都已经无事可抄了。

要不然大明朝的那些士大夫,也不会放弃卷诗词而去卷杂剧了啊。

实在是前人太过于惊才绝艳,再写什么诗词都会被唐宋的光芒遮挡住而已。

苏泽想了想,似乎也只有这首诗可以抄了。

他抓起袖子,提笔写下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写完之后,苏泽颇为得意的看着自己的字。

Lv5的字果然要比Lv4强多了,这在参加县试乡试的读书人中也算是不错的了,用来参加贡试也不会因为字写的不好被黜落了。

说到底,科举考试还是考的四书五经,又不是比拼书法。

明书科那是唐代科举才有的东西,进士的字只要不难看就可以了。

当然,字写的不好,也是会被同年和上下级嘲笑的。

比如方知府苦练书法,就是因为他的字实在是拿不出手,在家中都要被女儿轻视。

方若兰看着苏泽的馆阁体,倒是和自己爹的水平差不多了。

这家伙进步这么快的嘛?

又想到苏泽那副难得糊涂,这家伙真的是书法天才?

方若兰的字写的不错,可是她并不是天才,而是从小苦练的结果。

她的舅父才是书法天才,考中举人之前就有人上门求字了。

方若兰的眼光自然也不俗,真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方若兰的注意力很快就从字转移到了诗上。

这首诗意境好高啊!

方若兰是组织过诗词社的,诗词造诣相当了得。

读到第一句方若兰就觉得心神荡漾,纳兰容若这首诗对于文艺女青年的杀伤力是相当可怕的。

方若兰读了两遍,更是觉得这首诗绝妙无比。

比翼连枝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可是这首诗中的幽怨哀转之情,难道苏泽被人抛弃过?

方若兰轻轻撇了一眼苏泽,她听父亲说过,海教谕说苏泽父亲是一位大儒,没能考上功名就早亡了。

方若兰脑补出来一整部苏泽从小订婚,父亲亡故后对方势利眼悔婚的桥段。

脑补了半天,方若兰眼角都擒着眼泪了。

苏泽疑惑的看着方若兰,他咳嗽了一声问道:“方公子,我这幅字如何?”

哦对对对,是看字。

方若兰连忙夸赞道:“苏公子真的是进境飞快,伱的字参加乡试已经没问题了。”

说完这些,方若兰又八卦的偷瞄苏泽,试图从他脸上看到感伤的表情。

苏泽莫名其妙的看着方若兰,他以为方若兰又要求字,于是说道:“方公子若是喜欢,这幅字也可以拿走。”

方若兰一惊,送我?

等等,这可是一首情诗哎。

方若兰有些乱了方寸,难道苏泽看出自己女扮男装了?

“不要就算了。”

“我要,我要!”

方若兰连忙将墨迹未干的纸抓起来,她耳朵都羞红了,匆匆和苏泽道别,冲回了府衙后宅。

苏泽倒是疑惑,不就是两副字吗,至于跑这么快吗?难道自己答应她了还会讨要不成?

方若兰虽然从小受舅父影响,做事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这次大胆还是超过了她的底线。

回到闺房之后,方若兰又看了一遍苏泽的诗,又觉得全身有些酥麻。

再想到牡丹亭的剧情,难道苏泽有这么一个官宦人家的“前任”?

方若兰突然有些酸溜溜的。

她将那首诗藏起来,又看向难得糊涂四个字。

对,难得糊涂!

管他有没有,反正现在苏泽没有定亲!

方若兰喊来了贴身侍女。

“小姐。”

“帮我找城里最好的裱糊匠,将这幅字装裱起来。”

方若兰又说了一声:“快!”

侍女抱着字出去,又喊来家里的小厮,让他快点送去装裱。

就在方若兰魂不守舍,连晚饭都忘记给方知府准备的时候,苏泽拿起了账本,盘点起新购买的店铺账本。

蔡家的旧人自然全部都辞退了,苏泽当然也不准备继续开染坊了。

在各种牢固的化学染料出现后,染坊这种东西逐渐退出了居民日常生活。

这些铺子苏泽准备改成其他用途。

这些铺子都是“门面二间,到底四层”,就是武大郎那种前后两排带院子的房子,大明的商铺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的格局。

前面门店上下两层是铺面,后一进的屋子是住宅,蔡家之前就是掌柜的和伙计住在后宅。

后宅也分成上下两层,潘金莲就是在二楼推窗子,才和西门庆结下了孽缘。

这样一座商住两用的房子才折价一百两银子,七家铺子虽然都不是最好的商业区,但是位置也都还算是不错,和后世比起来大明的房价实在是太实惠了。

不过这一类的铺子很少在市场上流通,好位置的铺子都是传家的。

苏泽这几天也在街上逛了,一直之间竟然想不到到底开什么铺子。

七间铺子也不全是染坊,其中有一家就是蔡家的书铺,也就是之前帮着黄时行卖盗版《拍案惊奇》的书铺。

苏泽看了看,这家书铺和于家书铺差不多,不过生意都被于家书铺抢走了。

也难怪之前铤而走险让黄时行印盗版,没有《拍案惊奇》引流,蔡家的书铺都要办不下去了。

苏泽准备保留这家书铺,林德清已经在于家干了一段时间,对于书铺的买卖有了了解。

不过林德清和于宗远签的是两年的契约,现在还不方便将他召回来,先将书铺开着,也算是给拍案惊奇多一个销售渠道。

剩余的六间铺子到底卖什么,苏泽就有些拿不定主意。

南平县人口也就这么多,零售业基本上都已经饱和了。

就像是于家的四个铺子,除了书铺因为《拍案惊奇》大火,布店因为新染布火爆之外,剩下的酱菜铺子和胭脂铺子也是半死不活的。

没有划时代的拳头产品,就没办法从稳定的顾客关系中抢到新客人。

就拿胭脂铺子为例,于家的铺子也有几个维持好关系的老客,只要上了新货,伙计就会将小样品送到这些老客家中,如果客人满意就会直接送货上门。

苏泽可不敢小瞧明代人做生意的技巧,这年头能在县城里经营长久的老店,都是经营了很久的店铺,早就有一套卷出来的生意经了。

不仅仅是下游顾客,大明也没有1688,更没有小商品集散中心,想要买什么你首先要有货源才行。

难不成卖盐卖糖?

这东西如果在城里店铺卖,自然少不了要上税,那还不如搞走私赚钱呢。

想想都头疼。

苏泽还在幸福的烦恼着,陈朝余又找上门来。

“茶园可以过户了?”

陈朝余点头说道:“蔡家急着出手,就打点了县衙,马上就可以签契书了。”

“这么快?”

陈朝余低声说道:“蔡家那位病死的太快,没有立下遗嘱,两个儿子正在争产呢?”

“蔡家的家产这么难分吗?”

“蔡家两个儿子都是嫡子,蔡员外妻子去世多年没有续弦,父母双亡自然要分家产了。”

怪不得,陈朝余做状师,打的最多的官司就是争产官司。

不过大部分的官司都不用上公堂,只要在申明亭调解就可以了。

不是大家族,父母去世基本上都要分产的,就算是大家族,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分出去,一般父母也会给一笔钱分一部分产业,就像是于宗远这个样子。

蔡家显达也才一代,宗族也没有建立起来,蔡员外一死,姬妾先拿着家产跑了,然后两个儿子开始争产。

“不会影响我们过户茶园吧?”

“不会不会,茶园的钱已经分好了,二子一人一半,不过苏相公还是先去茶园看看。”

“县衙那边最好登记清楚了,莫要日后再起纠纷。”

苏泽点点头说道:“明天就去茶园看看,还请陈兄同去。”

(本章完)

第623章 教乱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328章 九边,救俞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014章 种田要用脑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觉中招了,今天请假欠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623章 教乱第159章 赌术技能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676章 和谈人选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84章 射击技能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316章 共轭货币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398章 你的方案还是太保守了!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114章 头号二号冤种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380章 掷弹骑兵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507章 自由即不公第279章 紫色讲学被动第638章 筹码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第58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535章 伐蜀准备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626章 秩序解体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602章 干嘛嘛不成第551章 李春芳倒台第249章 回老家结婚,罢市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597章 播州叛乱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198章 解元!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018章 船坞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032章 精盐第623章 教乱第127章 文学技能升级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觉中招了,今天请假欠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614章 投降主义谋士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326章 铁疯子和钢疯子第339章 疯狂的冬衣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461章 人才“诅咒”第120章 抢购一空!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224章 徐渭第259章 船,倭奴第130章 佛郎机炮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293章 照明推动启蒙第654章 朝鲜的变化第83章 练铳兵第676章 和谈人选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402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二)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329章 秩序的边疆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332章 南京钱逛推一本朋友的书第164章 谁是绝户?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591章 千年变局第066章 山雨欲来(三更)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475章 武昌和荥阳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