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解元!

第198章 解元!

这几日子黄时行的心情好得很。

通过作弊提前得到了考卷,黄时行考完之后就在同学中夸下海口,必中五经魁。

五经魁就是乡试前五名,乡试和会试的前几名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日后编写登科录的时候,也是以五经魁为首,算是读书人科举的荣耀。

黄时行在外面吹,延平府的读书人自然也有不少看不惯的,一切就都等着乡试揭榜的那一刻。

魁星楼就在贡院外不远,黄时行此时包下了魁星楼的顶楼,从这里可以俯瞰贡院的景象。

他贴身的书童早就已经挤进了贡院广场中,只等到揭榜的那一刻就会返回魁星楼报告。

黄时行志得意满,在场的小弟们也都各怀心思,贡院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

而此时在南禅寺中,陈朝源等同学已经准备出门看榜了。

“汝霖兄真的不去?”

苏泽笑了笑说道:“你们去吧,等回来告诉我消息就行了。”

陈朝源以为苏泽是心高气傲,这一次乡试考的不好才不去的,所以也没有再邀请。

三千士子登科九十,乡试实在是太残酷了,所以才有范进中举那样的失态。

其实对于陈朝源这些第一次参加乡试的生员来说,能一次就考上实在是太天方夜谭了。

大家心中都清楚,看榜也不过是体验一个过程,再说万一中了呢?

这几天大家不是摆摊就是游山玩水,主要也是调整一个心态。

但是苏泽天天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众人都当他是没考好心情不好。

众人结伴出来,韩历说道:“汝霖兄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我们延平府哪个举人不是考了好几年的,全福建能第一年考上的都是凤毛麟角。”

李起元也说道:“是啊是啊,这些日子汝霖天天憋在禅房中,可别憋出什么病来。”

陈朝源叹了一口气说道:“在海教谕门下读书的时候,就是汝霖成绩最好,读书也是最认真的,他的毅力是我等所不能及的。但从县试以来汝霖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吧。”

韩历说道:“乡试就是这样啊,就算是小三元,乡试中也没有任何优待,七篇经义写不好依然要被黜落。”

陈朝源看了看禅房说道:“我已经请慈恩方丈劝劝汝霖,我等先去看榜。”

众人纷纷说道:“还是陈兄周到!”

众人结伴前往贡院看榜,苏泽还在筹备治闽江的方案。

苏泽这些日子憋在屋子里,用木头和沙子制作了一只闽江的沙盘,他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沙盘。

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

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都在南平附近汇聚,想要治理闽江还是要在南平。

苏泽在南平做了标记,闽江经常泛滥,后世建国之后修建了安砂九龙湖水库之后,泛滥才减少。

九龙湖水库的位置也在南平华阳山附近,这里原本是几个天然湖泊,将这些湖泊连接入闽江,再筑造大坝就能蓄水了。

除了九龙湖水库之外,闽江下游的古田溪也经常泛滥。

古田溪的水流湍急,在后世时空建国后修建了古田溪水田站,这里水力资源充沛,可以建造铸币工坊来充分利用水力。

怪不得古人说要治闽先治闽江,研究了水文图以后,苏泽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大撒币工程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福建境内的五江三溪,要全部治理怕是没有十年都完不成,这还是在相当高效的组织能力下才能达到的。

以大明朝官场这个样子,估计大部分的工程也都是做做样子。

苏泽看向九龙湖水坝的标记,若是能修成九龙湖水库这么一件事,也足以让陶公公名流千古了。

既然如此,那这次回去最重要的事情就修建九龙湖水坝。

苏泽打定了主意,这次回去先要实地考察水坝附近的情况,然后请陶公公调集延平府的人力,将这座水坝修成。

只要能修成这么一座水坝,那闽江就可以好几年没事了。

这时候突然门敲响了,苏泽打开门,只看到一个光头老和尚站在门口。

这个老和尚苏泽也见过几次,正是西禅寺的慈恩方丈。

自己住的人家的房子,苏泽将慈恩方丈请进了屋子。

“阿弥陀佛,苏施主不去看榜吗?”

苏泽笑了笑说道:“中了就是中了,不中就是不中,看不看榜又不能影响京榜,看与不看有什么区别呢?”

乡试张的榜是加盖了朝廷玺印的专门榜单,是知贡举汪道昆从京师带过来的,所以称之为京榜。

苏泽这么一说,慈恩方丈一笑,这位苏施主竟然还会打机锋,也是个有趣的人物。

苏泽也看着老和尚,这位慈安方丈也是个妙人,这些日子在西禅寺中,也经常听到小沙弥说起他。

西禅寺虽然始建于唐代,但是多有损毁,在慈安方丈接任之前,慈安寺的佛塔都倾倒了。

接任之后,这位方丈一边化缘,一边带领全寺的和尚做土木活儿,做木匠活儿,竟然将倾颓的佛塔扶正了,然后一栋一梁,一砖一瓦的重新修了西禅寺。

这些年西禅寺才逐渐香火旺盛起来。

对于这种实干的和尚,苏泽也没有多少恶感。

这时候老和尚看到了苏泽身后的沙盘,他听僧人说苏泽接了木工工具,没想到他竟然在做这样的东西。

慈恩方丈对苏泽说道:“苏施主,拿东西能看看吗?”

“请便。”

慈恩方丈走过去,看到精巧的沙盘,苏泽还用剩余的木头做了水车小模型来代表水力铸币厂,慈恩方丈拿起一个更是啧啧称妙。

“这些都是苏施主自己做的?”

苏泽点点头,慈恩方丈又看沙盘问道:“这是?这是闽江?”

苏泽高看了老和尚一眼,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是没有地图看的,能一眼看出这是闽江,苏泽已经决定很惊奇了。

老和尚说道:“贫僧年轻的时候曾经游历过福建,当年就是沿着闽江走的,这么看果然是闽江啊。”

老和尚又问道:“老僧冒昧,请问苏施主是要做什么呢?”

苏泽坦然说道:“治闽江。”

老和尚愕然,治江?

你一个举人都不是的,想要治江?

可是老和尚看着栩栩如生的沙盘,钦佩的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苏施主是有普度众生的大志向的,佩服佩服!”

慈恩方丈想了想说道:“在修复本寺佛塔的时候,贫僧找到一本奇书,也是靠着这本奇书才完成了佛寺的修葺,不过书中还有很多老和尚看不懂的地方。”

“苏施主既然要治江,想必也要用到这些匠人活儿。”

说完这些,慈恩方丈吩咐门口的小沙弥,去藏经阁取书过来。

苏泽也来了兴趣,他参观西禅寺的时候,也发现这座寺院虽然是新建,但是和当代的寺庙风格并不相同,反而有些唐宋建筑的大气。

唐宋建筑和明清建筑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战乱导致的建造技术断代。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工匠行业本身就是口传心授,很多工匠家族都在战乱中绝后了,技术自然也传不下来。

别说是建筑技术,就连军事工程技术都失传了不少,明修的城墙比唐宋城墙要新,但是比唐宋修的城墙都差不少。

过了一会儿,小沙弥捧着一本古书,来到了单房中。

慈恩方丈将书递给苏泽说道:“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何人所做,书上记录了大量房屋殿宇的建筑方法,也有河坝城墙的建造规制,苏施主若是觉得有用,可以将它抄了去。”

苏泽翻看一看,当场惊呼了起来,这本书竟然是《营造法式》!

“是藏于佛塔中的?”

慈恩方丈看到苏泽认识这本书,疑惑的问道:“苏施主认识这本书?”

认识,怎么不认识,这本书在木工建筑业可是大大有名!

《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这本书上记录了宋代总结的前面历代的建筑心得,提出了一整套的施工规范,是古代木质建筑的集大成之作!

只不过元代的战乱,而书上有很多建筑行业的黑话,大明的匠人竟然看不懂而让这本书近乎失传。

等到解读出书中的全部内容,还是在后世梁思成夫妇探索残存的古建筑,又结合古代文献档案,才将整本书解读了出来。

苏泽也没想到,慈恩这个老和尚竟然是靠的这本书重修的西禅寺!

也难怪西禅寺虽然是本朝重建的,却又唐宋遗风,原来是这样!

苏泽拿起这本书爱不释手,慈恩和尚疑惑的问道:“苏施主能看得懂这本书?”

苏泽点点头,他将序言讲解给了老和尚听,慈恩方丈豁然开朗,之前的疑惑一扫而空。

他肃然说道:“苏相公大才!这本书本寺已经抄录了,原本就送给苏相公吧!”

苏泽一惊,宋代古书价值连城,这虽然是一本木匠书,但也是装帧精美还配合了很多插图的,大把的藏书家会高价收藏。

但是慈恩和尚说道:“贫僧年轻时候曾经顺着闽江游历过,知道百姓水患之苦,若是苏相公能用这本书上的东西治河,那就是贫僧的功德了!阿弥陀佛!”

苏泽肃然,他见过不少唯利是图的和尚,也见过嚣张跋扈的道士,难免也对这些人有些偏见。

果然不能刻板印象,这慈恩和尚确实是有慈悲心的。

两人又开始交流起木工心得来了,两人越谈越是投机,这老和尚施工经验丰富,为了修建佛寺也花了很大的力气。

苏泽的木工也有Lv5,但是见识不凡能够看得懂《营造法式》,双方一番交流,苏泽就听到系统提示。

【交流木工心得,木匠技能经验+50】

【交流木工心得,木匠技能经验+50】

看着上涨的经验,苏泽只觉得慈眉善目的老和尚更加顺眼了,自己怎么早没发现这个刷经验的好地方!

魁星楼上,人群突然骚动起来。

“张榜了!”

黄时行装作淡定的样子,实际上后悔为何不亲自去看榜。

此时他心中万分忐忑,只是希望跑腿的书童快点回来。

可是又不希望书童回来的太快,因为京榜是从下往上挂起来的,最先露出来的是后面的名次,最先看到的就是名次靠后的。

此时靠着于宗朝军户出身的强健体格,陈朝源等人也已经挤进了榜单旁。

“福建乡试九十名,福建延平府南平县黄时行,易经”。

第一个名字就是认识的人,众人纷纷吸了一口气。

这黄公子果然中了啊,想到对方的年纪,众人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京榜慢慢挂起来,众人的心都悬着,可是一直看到四十多名,依然没有南平读书人上榜。

再往上就不敢想了,陈朝源叹了一口气,自己中没中心中还没数吗?不过是心存幻想罢了。

魁星楼上,众多世子都焦急的等待,这时候听到登楼声。

“中了!公子中了!”

黄时行的书童奔上楼来,满脸激动的喊道。

可是黄时行心中咯噔了一下,京榜都还没张完,自己就中了?

一个跟班拉着书童问道:“中了?多少名?”

书童冲过来说道:“恭喜公子!高中乡试九十名!”

这下子魁星楼上再也忍不住了,不少被黄时行强行邀请来的,或者是来蹭饭的读书人笑了出来。

第九十名,不就是最后一名吗?

黄时行的脸色铁青。

这时候他一个铁杆跟班拍案而起说道:“不可能!黄兄才中最后一名?肯定是有问题!必须要覆试!”

覆试就是中榜的举人重新考试,因为越来越多的科举弊案,很多主考官都会覆试一场。

也有考生觉得成绩不公平,闹事到最后主考官决定覆试的情况。

听到覆试,黄时行的脸色更白了,他连忙说道:“反正中了,最后一名也是中了,喝酒喝酒!”

那个跟班还是不依不饶的说道:“解元是谁?是不是又是福州府的?每次都是福州府的人中解元,还有公平可言吗?”

魁星楼上的延平府士子们都群情激奋起来。

在看榜的陈朝源等人也觉得非常惨烈,延平府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人上榜,前四十名一个延平府的读书人都没有。

这些年来福州府和泉州府拉开了和其他府的差距,近几十年解元都几乎出自两府。

延平府士子更觉得脸上无光,等到京榜全部拉起来,陈朝源揉了揉眼睛。

“福建乡试第一名,福建延平府南平县苏泽,春秋”!

昨天高考出分了,如果有读者高考,祝愿金榜题名!

(本章完)

第636章 西安战云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463章 红丸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019章 科举技能推一本朋友的书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105章 选被动,同行第228章 长寿内阁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319章 猪突猛进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77章 三江感言第454章 战争史的新一页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221章 五星连珠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286章 【六经注我】!启动!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订)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671章 新农牧模式第398章 你的方案还是太保守了!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455章 将军和参谋第609章 做空第030章 鬼市第550章 授权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294章 技能:博物学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235章 乡人乡党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258章 药,种子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239章 数据治税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346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90章 贪上史书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036章 售盐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560章 播州问题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050章 账房技能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675章 宣传战第035章 谨慎第186章 大买卖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566章 睢阳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670章 另一个战场第67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订)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211章 冲绳第570章 黑船来袭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034章 精制第645章 教皇有几个兵?第166章 武夷山红茶第544章 有线电报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104章 射击技能突破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97章 再破题第214章 成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