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新学派,紫色被动

第248章 新学派,紫色被动

听到苏泽讲完,赵知府全身的汗都冒出来了。

他出冷汗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苏泽讲的实在是太好了!

原本苏泽说要在泰州讲学,赵知府只当是年轻人气盛,既然苏泽帮他安定了人心,又是同科方望海未来女婿,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可是等到苏泽讲完,作为读书人的赵知府全身酣畅淋漓,有一种朝闻道夕可死矣的豁然开朗感觉。

但是作为官员的赵知府却觉得冷汗淋漓,因为苏泽的理论太危险了!

寻求众道,如果农夫、樵夫、工匠、商人都聚集在一起,那官府还要怎么管理?

赵知府很清楚,如果是单独的百姓,官府是非常容易控制的。

可一旦百姓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了。

苏泽这套理论如果真的在泰州泛滥开,日后他这个泰州知府面对的是什么?

赵知府硬着头皮站起来说道:

“敢问苏生,若是有人以聚众德为借口,聚啸山林为祸地方,要如何是好?”

赵知府也是不得已,如果他不表态,日后泰州府真的出了事情,他这个知府就要担责任了。

赵知府现在万分后悔,为什么要答应苏泽讲学的请求!

你一个举人,为什么学问这么好啊!

赵知府已经快要崩溃了,二十岁的进士不稀奇,但是二十岁的大儒实在是太罕见了。

大明朝是从来不缺天才的,但是大儒这东西,一个朝代也出不了几个,王阳明声名鹊起的时候也已经四十多岁了啊!

这也太不合理了!

赵知府必须要找到苏泽理论上的漏洞,要不然日后他的学说传播出去,不都成了他赵知府支持的了。

虽然赵知府不觉得苏泽这样的解元会造反,但是他的学问要是引导百姓造反了,自己也要受牵连啊!

苏泽笑着说道:

“府台大人多虑了啊!我所讲的众道德,恰恰是太祖所推行的!百姓聚众学习,也都是历代先贤们提倡的啊。”

赵知府都愣住了,太祖什么时候说过这种事情!

刚刚想要训斥苏泽信口开河。

苏泽说道:

“府台大人,可曾听过‘乡约’。”

赵知府愣住了。

苏泽也不管他,继续说道:

“宋儒吕大防,曾经做过《吕氏乡约》,号召‘乡人相约,勉为小善’,以吕氏乡约来勉励同乡致道德,而后朱子又亲手所做《增补吕氏乡约》,号召乡人互相聚集在一起行善。”

“洪武年间,太祖也曾经在全国推广乡约,只不过那时候百废待兴,不得作罢。”

“等到阳明先生在的时候,阳明先生亲手做《南赣乡约》,在南赣推行乡约教化百姓,朝廷也是嘉奖了的。”

赵知府愣住了。

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苏泽一下子搬出了洪武大帝、朱熹和王阳明,这还怎么打?

赵知府总不能说前面几位都错了吧?

那赵知府恐怕走不出崇儒祠了。

赵知府无言以对,苏泽继续说道:

“若是大家要修‘众道德’,可以约为乡约,定期在什么地方集会,可以推举出约正,为各个乡约的领头者和召集人。”

“再约法三章,共同讨论约规,就可以修众道了。”

下方众人纷纷点头,如朱恕这样的几乎要立刻去号召同道了。

其实在王艮的理论被官府打压之后,朱恕因为身份是樵夫,没有选择和王艮弟子颜钧那样继续讲学。

作为更加底层的百姓,朱恕已经明白了泰州学派的处境,是绝对不会被统治者接纳的。

随着王艮这个门派宗师死去,大部分泰州学派的信奉者都返回自己的生活,那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就仿佛是一场过去的美梦,在官府禁学中烟消云散了。

朱恕躲入山中,再也没有和其他人说过王艮的学术,那句百姓日用即为道,也成了泰州城内禁忌的口号。

可是今天听到了苏泽的讲学,朱恕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心斋先生的学问没错!错的是践行学问的方式!

若是能聚集同道一起学习精研,那官府要怎么禁学?

樵夫朱恕的力量自然是弱小的,但是一千一万个樵夫聚集在一起,官府又要怎么弹压?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朱恕恨不得立刻回去,组织乡间樵夫订立乡约,一同学习苏泽的“众道德”之法!

朱恕甚至想到,当年王艮所讲的“民为邦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落到实处。

一个普通小民,即使再喊什么“民贵君轻”,那也是没有用的,普通小民只要一个衙役就能拿了,只要一根木板就能活活打死。

但若是千千万个小民聚集在一起呢?那就不是几个衙役能够拿的,反而衙役看到聚集在一起的民众还要害怕。

朱恕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恭恭敬敬的对苏泽拜了一拜。

随着朱恕这么一拜,在场的其他百姓也对着苏泽一拜,从崇儒祠边上的百姓为内圈,一圈一圈的百姓对着苏泽恭敬的行拜礼。

苏泽站起来,对着众人一回礼,这时候整个崇儒祠前,就只有赵知府还站在原地。

赵知府的内衫已经湿透了,此时他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今天他不拜,恐怕这泰州知府日后再难做下去了。

如果今天他拜了,恐怕日后要因为这一拜被言官弹劾。

方望海,你到底找了个什么妖孽女婿啊!

赵知府停止的腰板还是支持不住,他也对着苏泽躬身拜了一拜,然后就带着属下匆忙的离去。

李贽等人看着苏泽,他们心中也是激荡万分。

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心斋先生王艮讲学的崇儒祠!这里是泰州学派的兴盛之地!

这个广场上就有人听过王艮讲学,也有不少人都听过王艮弟子们讲学的。

这场讲学的一拜,意味着一名新的大儒横空出世,如今在泰州学派之下,又多么一门“众道德”的学派。

而苏泽就是这个学派的宗师!

开宗立派!

亲眼见到一名大儒开宗立派,这都让李贽等人有了参与历史进程的感觉!

想想苏泽的年纪,徐时行更是觉得惊骇。

苏泽才二十多岁,只要他还活着,他的学术就可以一直传播下去!

一名二十岁的大儒是什么概念!

当年王阳明镇压天下,心学大兴的时代徐时行没有见到。

但是现在徐时行看到人群中的苏泽,就仿佛看到了一名新圣人的崛起。

就这样苏泽又被众人留着,七嘴八舌的询问修众道德的问题,苏泽也一一做了回答。

等到日薄西山,围观的百姓这才散去。

一名老和尚等到人散去之后,这才对苏泽说道:

“在下鉴远,就是隔壁光孝禅寺的主持,天日已晚,若是相公不弃,可以夜宿我寺休息。”

苏泽看了看崇儒祠旁边的古刹,想了想说道:“这样也好,麻烦主持了。”

李贽等人自然也都随着苏泽,一同进了禅寺。

进门之后却看到这座寺庙规格极高,内部佛塔林立,一看是一座大寺。

李贽本身也对佛门有兴趣,他看了看宝殿的规格说道:

“没想到泰州竟然有这样的大寺?”

苏泽看了一圈说道:“这是皇家寺庙的规格,但是建造样式不是本朝的,请问鉴远禅师我说的可对?”

鉴远禅师立刻说道:“苏相公不愧是大儒,果然博学,我寺始建于东晋年,后来在南宋高宗赵构为超度徽、钦二帝亡灵,诏令该寺摆设道场,敕令改称报恩光孝寺,为南宋皇家丛林。”

“我朝为能得朝廷敕令,所以又改掉了报恩二字,改为光孝禅寺。”

没想到这座寺庙的历史如此悠久,众人都是一惊。

鉴远禅师又说道:“刚刚听了相公言,老和尚突然有所顿悟,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讨教施主。”

苏泽虽然对和尚没多少好感,但是看到这个鉴远老和尚态度谦和,又主动邀请自己留宿,倒是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禅师问吧。”

鉴远禅师又连续问了几个问题,苏泽都一一作答,他突然说道: wWW ✿тт kǎn ✿c o

“苏相公的学说,要凝聚众德,岂不是也要凝聚众利,众利一起,天下岂不是要乱?”

苏泽惊讶的看着老禅师,没想到这个和尚竟然这么敏锐?

苏泽打了一个哈哈说道:“没想到僧人竟然也要言利?”

鉴远禅师笑着说道:“怎么不需要言利,我这禅寺下的田亩要计算出产,香火钱要计算,寺里的报恩库放贷要算钱,不瞒相公说,我这主持不过一账房尔。”

鉴远禅师继续说道:“佛门清静地,一旦算了利都乌烟瘴气,若是众人再算众利,这天下岂不是要乱?”

苏泽也没想到这老和尚这么直率,众人都将目光看向苏泽。

苏泽说道:“天下之利,无论言与不言,都不能增损半分,世人羞于言利,可是这利总要分的。”

“方丈竟然说了报恩库的放贷,那贵寺的利多了,小民的利就少了,若是天下的寺庙多了,百姓的利就更少了,等到百姓无利活不下去了,那才是天下大乱。”

鉴远禅师合十说道:“我们光孝寺的报恩库是不要利息的,不过苏相公的说法也正确,天下之利在这里,若是大户分的多了,小民没有生计,世道就要乱了。”

鉴远禅师说道:“听了苏相公的学问,老僧已经决定辞去主持的位置,准备去云游四方了。”

苏泽看着这个和尚,鉴远禅师直接解开身上的袈裟,然后说道:

“听到了苏相公的话,老朽准备还俗了!去红尘中修一修苏相公的众道德。”

说完这些,鉴远禅师竟然就这样大步离开,苏泽和众人面面相觑。

都说明代的狂僧多,没想到这么大一个寺院的主持也这样“任性”,竟然就这样脱下袈裟还俗去了。

众人在光孝寺中留宿一夜,第二天苏泽又去了泰州附近几个地方讲学,结果都是万人空巷,听讲的人甚至从泰州一路追随。

苏泽干脆一边设帐篷治病,一边讲学,两项技能轮流刷,就在苏泽讲学到淮安的时候,他的医术技能终于刷到了Lv10。

只看到三道紫色的光芒闪过。

苏泽感慨自己的运气还不错。

《百景图》这个游戏,Lv10的被动技能就保底出蓝了,Lv15的被动技能保底出紫,Lv20的被动技能保底出金。

三紫就是超出保底了。

翻开一看,医术的三个技能分别是:

【紫色被动——望闻问切:诊断的时候医术+3,编写脉决、症方的时候医术+3。】

【紫色被动——对症下药:在开处方的时候医术+3,编写药典、歌诀的时候医术+3。】

【紫色被动——治未病:在预防保健的时候医术+3,编写养生汤方、健身戏的时候医术+3。】

这下子苏泽也纠结了。

这三个医术技能都很有用,分别对应诊断、治疗和预防三个方向。

脉决就是诊脉的歌诀,比如李时珍另外一部著作《濒湖脉学》,其实更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不过因为过于专业,名气远不如《本草纲目》。

症方也是一样的,就是类似于记录症状的医书,都是诊断的书籍。

药典就是药汤的典籍,歌决就是记录药方的歌诀,一般用诗歌顺口溜的形式记录,方便传播。

其实中医在传播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在明清中医理论也已经形成了对症下药的循证医学萌芽,只可惜在西医大发展的年代,因为清代闭关锁国和对技术的限制,最后逐渐衰退,又在后来清末的西学东渐中被大规模否定。

如今这个时代,西医也是草药学和放血疗法当道,“训练有素”的医生治疗死的名人不计其数。

最后一个预防学还是被苏泽首先排除。

苏泽看向【望闻问切】和【对症下药】这两个紫色技能犹豫起来。

(本章完)

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门户开放第600章 三三制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410章 李时珍医学院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028章 初阵第075章 治本经第008章 属性点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466章 争湖广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008章 属性点第466章 争湖广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679章 雨将军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023章 芦田第142章 采生折割第198章 解元!第044章 大明神剑第340章 目标,南京!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529章 电磁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420章 张居正变法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457章 骑兵还未退场第563章 休沐和时间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苍蝇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为道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220章 走哪条道?第463章 红丸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第612章 恭顺如狗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第296章 水清水浊论第277章 一书惊起千层浪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181章 定亲(求月票!)第407章 夸父号升天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58章 药,种子第540章 挖人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543章 期货祖师爷于公子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465章 辅政和垂帘第224章 徐渭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442章 官办与私营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381章 苏大都督的倒模第104章 射击技能突破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361章 留下的伏笔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387章 仅有一名兽医的医院第591章 千年变局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531章 歌舞团第331章 还政于民檄文(卷末求票)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362章 谣言,民心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