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谭纶欺天了!

大明官员所上的奏章,都是有严格的制式和格式要求的。

如果是地方督抚这个级别的大员,题本奏章需要用绢本,还要专门做押印、骑缝章等保密措施,通过专用的驿站系统递交到京师。

不过谭纶写奏章的时候已经被赶出浙江,他自然没有专门的绢本来写,只是用市面上买的纸写的,也没有保密措施。

赵贞吉看完了谭纶的题本之后,便命令下人买来同样的纸册章本。 щщщ◆тт kān◆¢〇

赵贞吉自己就是书法大家,他提起笔,临摹谭纶的字迹,将这份奏章重新誊抄了一遍。

赵贞吉并没有删除或者添加任何的内容,他唯一的改动就是在《平贼七策》当中,将谭纶所写的第七策“固国本,定储君”这么一条放到了第一策上。

接着他就派人,将谭纶的奏章以快马加鞭的形式送到了京师。

谭纶所上的不是密揭,而是按照规定议事程序所上的题本。

题本奏章先送通政司,在通政司誊抄,分别发往内阁和六科十三道给事中手里。

徐阶接到这份奏章的时候,手咯噔了一下。

他反复确认之后,合上了奏章说道:“谭子理要误国了啊!”

但是这是谭纶通过正规途径上的题本,这样的奏章已经发往六科十三道言官手里了,是不可能拦截下来的。

徐阶作为内阁首辅,只能召开内阁会议商议如何处理。

内阁众人也都是无言,只能原封不动的将这份奏章送入宫里。

司礼监拿到这奏章也不敢擅专,也只能原原本本的送到了嘉靖的御案之上。

在今年以前,嘉靖已经不怎么亲自批示奏章了。

大部分题本都是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只要事关重大的奏章他会听太监读一下,剩余的时候他都将精力放在修仙上。

但是自从今年以来,嘉靖又过问起国事来。

只是从去年开始,皇帝已经感觉到了岁月的力量,曾经被丹药刺激“夏凉冬热”的身体也逐渐感觉到了不支,日渐的疲敝起来。

要是所有的奏章都看,嘉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

所以皇帝也只是抽查一部分重要的奏章,或者处理一些司礼监无法处理的奏章。

当看到桌案上这份平平无奇的奏章的时候,皇帝本来没有太在意。

可是当看完了上奏章人的名字之后,嘉靖皇帝从软塌上坐起来。

当他看到《平贼七策》中的第一策后,立刻愤怒的拍打御案道:

“欺天了!”

“好呀好呀!朕还没死,就想着定国本了!景王都已经就藩之国,裕王党还等不及吗?是不是要朕立刻下罪己诏退位才行?”

接下来的内容皇帝只是草草的扫视了一遍,立刻说道:“这谭纶的浙江巡抚,是裕王推荐的吧?”

近身伺候的黄锦连忙低下头说道:“皇爷,臣这就让人去找吏部档案。”

“不用了!朕还没老糊涂,谭纶是裕王的人。”

伺候皇帝几十年的黄锦,已经感受到了皇帝的杀气。

“内阁为什么没有签署意见?司礼监为何没有批红?”

黄锦是负责司礼监的太监首领,他当然是第一个维护司礼监,黄锦立刻答道:“回皇爷,正是因为内阁没有署理意见,所以司礼监才不敢擅专批红,直接送到了皇爷御案上。”

对于这个回答,皇帝的眉头松弛了一些。

“这谭纶是徐阶的同乡,又是裕王推荐的人。”

“身为浙江巡抚,丢了浙江还敢上这样的狂言!”

“这帮罪臣被苏贼放归,朕没有计较他们守土不力的罪责,竟然还敢上这样的奏章妄议国事!”

“命令锦衣卫将谭纶解送进京,审讯他上这奏章的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被苏贼指使,故意扰乱朝纲!”

“所有从浙江放归的犯官,全部在南京收押,让南京大理寺会同科道审理!”

黄锦连忙记下这些命令。

下达了这些命令之后,皇帝依然觉得不解气,他继续说道:

“如今给裕王府讲学的大臣是高拱吧?”

黄锦立刻说道:“高拱已经就任太常寺卿,辞去了讲学职位。”

“裕王从开经筵之后,一直都是高拱在给裕王讲学吧?”

黄锦低下头不敢继续说话。

嘉靖说道:“让高拱去南京国子监担任祭酒,等什么时候裕王继位之后,再召他回来吧。”

说完这些,嘉靖更是觉得全身上下都累的不行,烦躁的心情无法平复下来。

“焚香!”

黄锦连忙让小太监搬来香炉,等到檀香的味道升起来之后,嘉靖却皱眉问道:

“怎么不是龙涎香!?”

小太监们吓的瑟瑟发抖,黄锦只能说道:“回皇爷,之前的龙涎香都是福州进贡的。。。”

“废物!下令!山东、南直隶、广东、广西,还有琼州府!必须完成今年龙涎香的进贡!现在就派宫里人去督办!”

黄锦只能低着头应下,一直等到皇帝入定,黄锦这才退了出来。

一直走出玉熙宫,黄锦紧绷着的身子才松弛下来,自从陆炳死后,黄锦更是觉得伴君如伴虎。

可是太监要离开皇宫,除了去南京和凤阳之外,也没有其他什么去处了。

而如今南京这个情况,凤阳府似乎也是岌岌可危,那还能去哪里呢?

黄锦这皇宫大伴在思退,但是更多的人却想着前进。

这其中自然包含了提督东厂的大太监陈洪了。

接到旨意之后,他立刻派出锦衣卫精锐南下抓捕谭纶,更是迫切的想要在皇帝面前立功。

正在徽州府的张居正,并不知道谭纶这封奏章引起的连锁反应,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好友高拱即将被贬到南京和他作伴。

此时张居正接到湖广巡抚游居敬的私信,看完信之后,张居正生气的将信拍在桌子上。

正从前线赶回来的诚意伯刘世延正坐在张居正下手喝茶,被张居正怒拍桌案吓得差点将茶水抖出来。

刘世延的官职比张居正高,又是勋贵,但是在张居正面前依然不敢摆出武将的威风。

刘世延自己也觉得非常奇怪,前任南京兵部尚李遂在任的时候,刘世延就经常和他拍桌子。

可是换到了署理兵部的张居正,刘世延却心服口服的跟着他当小弟。

“张部堂您消消气。”

刘世延连忙说道。

张居正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这个湖广巡抚游居敬,真的不识大体不顾大局!苏贼都要攻打九江了,他到现在还没将秋粮起运!”

刘世延也有些惊讶,按理说现在已经到了九月,秋粮已经开始收获,湖广官府速度再慢,应该也有一些早熟的秋粮起运了,也难怪张居正这么生气。

闽浙联军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围绕着鄱阳湖占领江西三府,目的自然是鄱阳湖和长江航道的关键城市九江。

若是苏泽真的占领九江城,就可以切断湖广和南京的联系,阻断今年秋粮北上的运输。

明明早就提醒了湖广巡抚,可是到现在却连本该起运的粮食都没运来,张居正又怎么能不生气。

“张部堂不是上个月就提醒湖广那边了吗?怎么今年秋粮还这么慢。”

张居正将信递给刘世延,刘世延看完之后也是一个大无语。

原来之所以今年湖广的粮食收的这么慢,如果真的溯其源头,却是因为张居正的那封信。

接到了张居正的信之后,这位湖广巡抚还真的很快行动起来。

而他的动作是,让百姓立刻收割田里的粮食,将秋粮提前征收上来。

湖广巡抚游居敬这个决策,其实也不算有特别大的问题,因为他的命令是让百姓收割粮食,没有成熟的就作为草料青储来收割。

小麦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收割可以作为牛马的饲料,调动九边军队南下除了粮食之外,自然也是需要饲料的。

游居敬其实也算是能臣了,他是从巡抚云南的任上调任湖广巡抚的,在云南的时候他擅长用兵,平定了好几次少民的叛乱。

正好遇到当世文宗杨慎去世,也是游居敬收敛了杨慎的尸体,然后请求朝廷允许杨慎葬回老家的。

游居敬懂得民政,也懂得军政,按理说他这样的老臣办事应该没问题,只可惜游居敬到任湖广的时候太短了,对于手下官员胥吏的控制力也太弱了。

这道命令下达之后,经过层层摊派,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必须要每个县立刻收割一批青储小麦,充当军粮草料。

更绝的地方是,本来游居敬是命令青储小麦入库也折算田赋,也就是算在粮食征收的税赋中。

可是到了基层,就成了青储小麦是额外征收,交上来的不算是正税。

而大户自然不愿意现在就收割快要成熟的粮食,最后这些份额自然是摊派在了小民头上。

明明只要再等半个月,这批秋粮就能成熟,可是百姓却被逼着要去收割青储。

因为江南改稻为桑,湖广这几年的田赋是一加再加,这一次强行收割青储,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湖广各地都出现了抗税的运动,普通百姓们都拿起农具保护自己的庄稼,就连一些小地主都加入了进来。

湖广这么一乱,就连正常的早熟粮食征收都没办法进行了。

游居敬焦头烂额,写信让张居正这边拖住苏泽的军队,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凑齐粮食。

看完信后的刘世延担忧的说道:“贼军在江西势如破竹,不过九江城高大,城内又有三千九江卫,加上九江水师,应该能挡住一个月吧?”

张居正叹息一声说道:“九江卫虽然是兵额三千的都指挥所,但是如今还有多少正卒谁也不知道。”

“九江水师就更别提了,九江上渔民都被编入水师充数,而且只有小船没有大船。”

张居正叹息说道:“如今九江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当年陈友谅在九江修建的水墙外城坚固,我已经给九江写信了,让他们收缩兵力进入内城守卫,只要拖住贼军到年底就行。”

刘世延是诚意伯刘伯温的后代,他是有家传兵法的。

当年陈友谅利用九江沿岸的沼泽和支流,修建了一座九江外城,曾经阻挡过朱元璋的水师几个月。

刘世延觉得有些诡异,大明竟然要利用陈友谅留下的城防来抵挡贼军,这怎么想怎么违和。

可是军情如此,刘世延的军队也攻不破景德镇防线,无法支援江西。

湖广那边民乱还没平息,看样子也没有余力支援江西。

在九江自守也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

果不其然,江西的陷落速度很快,刚刚攻占了饶州府的林良珺,迅速和北上控制了南康府。

林良珺先下鄱阳湖东的都昌城,紧接着又调集船只西进,渡湖攻克了南康府的府城星子城。

星子城背靠庐山和鄱阳湖,距离九江城不到二百里。

九江守军根本不敢在鄱阳湖上巡逻了,将所有的水师战船都撤入了外城墙之内。 Wшw¤ tt kan¤ ¢Ο

不过九江知府增广泰也算是知兵,他从九江城内翻出来当年王阳明铸造的佛郎机炮,安装在九江城的外城上,倒是挽回了一些士气。

与此同时,在星子城的码头上,林良珺正在码头上看着一堆瓶瓶罐罐装船。

“胡公,您真的要亲自去?”

已经是一把白胡子的胡公公说道:“这新药配置完毕后,运输的时候很容易爆炸,就算是添加了锯木粉和沙土,遇到颠簸也不安全。”

“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最靠近九江城的地方配置,这样在九江城下起爆的机会才更大。”

林良珺摸着头说道:“可是胡公,您可以让弟子去啊,大都督派您过来,也不是让您亲身涉险的啊。”

胡公公却说道:“此等军国大事,又怎么能交给弟子代劳,再说了我才是配置新药最有经验的人,交给弟子我不放心。”

“另外我也想近距离看看新药爆炸的威力,林旅长你只需要保证前线实验室安全就行了!”

林良珺也劝不动胡公公,他只能说道:“胡公您可要一路小心!”

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430章 铁路第165章 金色书法技能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183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第131章第279章 紫色讲学被动第105章 选被动,同行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443章 “固若金汤”第002章 家廟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075章 治本经第320章 西禅寺培训班第549章 拆迁问题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457章 骑兵还未退场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550章 授权第536章 特别都察院第88章 火器制造技能到手第535章 伐蜀准备第538章 大都督已经决定就是你了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贼了(三更,一万二!第009章 寒菜粥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点还有)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005章 破浪第075章 治本经第429章 填报志愿第258章 药,种子第430章 铁路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294章 技能:博物学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137章 分基地,宝山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654章 朝鲜的变化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351章 《治安疏》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502章 张居正罢相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007章 军籍第90章 贪上史书第245章 李时珍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010章 赶海第612章 恭顺如狗第189章 钱法困境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057章 邀请第139章 良配第008章 属性点第331章 还政于民檄文(卷末求票)第053章 虎狐犬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63章 吃绝户第561章 崇明岛度假村第463章 红丸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第531章 歌舞团第635章 军功章第013章 开荒忙,煎人寿第351章 《治安疏》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531章 歌舞团第107章 凉茶,传奇戏第439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回旋镖第142章 采生折割第540章 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