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

嘉靖四十二年,内阁只有首辅徐阶和次辅袁炜,辅臣只有赵贞吉一个。

袁炜,字懋中,浙江余姚人,是嘉靖十七年的探花。

袁炜本来被嘉靖皇帝点为状元,但是在最后的礼仪性质的临殿答对中出言不逊,被贬为了探花。

袁炜的性格就是如此,见他人所作,稍不称意,便大肆诋毁、讥诮。

他才思敏捷,也因为文采好,在之前的“青词吃鸡大赛”中平步青云,一步步高升。

不过如今袁炜的地位却很尴尬,他是浙江余姚人,也就是如今朝堂上不受待见的“浙党”。

然后袁炜主持了嘉靖三十七年的会试,申时行、许国、王锡爵,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之前他也和三人非常的亲近。

如今申时行已经确认从贼,剩余的两个家伙也被锦衣卫暗中跟踪看管起来。

袁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上书给许国王锡爵作保,朝廷才没有罢他们的官。

但是袁炜也日益不受待见,每天去内阁也就是装装样子,政事上他基本上不插手。

赵贞吉入阁之后,袁炜更是连内阁都很少去,告病在家。

不过这一次的元宵会议,袁炜是不得不参加了。

六部中,吏部尚书严讷,户部尚书是赵贞吉兼任的,礼部尚书李春芳,兵部尚书杨博,刑部尚书黄光升,工部尚书雷礼,也全部在殿内在列。

其中兵部尚书杨博,就是之前执行了朝廷命令,掘开淮河大堤阻挡倭寇的南京兵部尚书。

杨博背锅下台后,因为他了解江淮战事,又很快被启用为兵部尚书。

常年道袍的嘉靖皇帝,也难得换上了龙袍,在太监们的簇拥下来到了殿内。

众人跪下来口呼万岁,皇帝高坐在御座之上,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日之议,史官皆不在列,也不入起居注和实录,众卿家可以畅所欲言。”

皇帝这句话说完,众人更是紧张。

正常的国家会议,史官都是要在旁记录的,会议内容都要编入实录中,作为日后修史的素材。

皇帝这么说,更是说明今天会议的内容事关重大,而且弄不好就要留下千古骂名。

果然,嘉靖皇帝说到:“今日之议,就是九边精锐南下之后,和苏贼决战的地点。”

果然是这个议题。

众大臣都沉默了起来,大家都很清楚,这样重大的国策,一旦战事有什么差错,那提出国策的人必然要背锅。

大家都已经位极人臣了,只要赖在位置上就能行,根本没有必要冒险。

看到群臣都不吭声,皇帝心情更差了,他看了一圈还是先点了内阁首辅徐阶的名字。

“徐阁老,你是阁揆,你有什么想法?”

徐阶也是老油条了,他直接说道:“臣不通兵事,不敢妄言,朝廷定下决战地点,臣等必将做好后勤辎重的准备。”

徐阶的老油条不出皇帝的意料,但是此时皇帝还是表现出了对他的不满。

看向四周,皇帝还是点了专业对口的老臣,兵部尚书杨博。

杨博管着兵部,他自然不能再以“不通兵事”推脱了,杨博只好说道:

“臣以为,贼兵火器凶猛,但是装填需要时间,若是能以骑兵冲锋入阵,必定能够攻破敌阵。”

“所以臣认为应该在适宜骑兵冲锋的地方决战。”

杨博这句话等于没说,从决定调集九边精锐南下的时候,用骑兵对付鸟铳手的战略就定下来了。

“说地方!”

杨博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江淮水网密集,不适宜骑兵冲锋,决战之地应该放在济宁州。”

济宁州,就是现在济宁市,是鲁国的故都,也是运河水网上的重要城市,地处于齐鲁平原地区,是大明在山东的重镇。

杨博这个提议,也是兵部反复讨论确认的。

之所以不将决战地点放在徐州,还是运河的问题。

在宋代之前,徐州的运河是沟通淮河和泗水,一路北上的畅通水道。

但是在南宋的时候,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治理水平低下,导致了黄河泛滥的问题,先后发生了黄河夺泗入淮,又夺淮入海。

原本通畅清澈的泗水和大运河徐州段,也变得泥沙淤积,也也阻断了整个徐州运河的通畅。

因为河床升高,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加固堤坝,导致徐州城北部的河流就同黄河一样是地上悬河。

而徐州的淤塞,导致了大运河在徐州这一段变得非常难走,有时候船只都无法直接通航,需要经过专门的水道人力拉过淤塞的航段。

在苏泽穿越前那个历史时间线上,万历年间就是因为运河徐州段经常的壅塞,最后开凿了经过台儿庄的泇运河,绕开了运河徐州段,也让徐州从这个时候开始失去航运中心的地位。

不过在这个时候徐州依然是航运的枢纽城市。

杨博和兵部商议不在徐州决战,就是因为徐州段的运河难走,将兵马和辎重武器运到徐州耗费巨大,所以兵部才觉得应该在济宁决战。

但是兵部这个建议刚说完,赵贞吉立刻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臣反对!”

皇帝看向赵贞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贞吉说道:“济宁府是鲁西北的屏障,若是济宁府丢了,北直隶将无险可守,到时候朝廷又要如何?”

皇帝皱起眉头,不过赵贞吉说的没错,如果在济宁决战输了,那苏泽的军队就可以沿着大运河一路上北上进军京师,那时候朝廷要怎么办?

总不能学着元顺帝北狩吧?

赵贞吉说道:“臣以为,应该在徐州决战,以徐州之地利,进可以骑兵冲锋决战,退还可以用徐州城防守。”

在场的大臣纷纷点头,就连杨博也说不出反对的意见。

至于大运河难走,实在不行就苦一苦百姓好了。

但是众大臣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连赵贞吉也突然闭上了嘴巴。

在徐州决战,就意味着要放弃整个南直隶,这其中包含二京之一的南京,以及大明祖陵凤阳。

丢掉南京和凤阳的责任不小,在场所有人都不敢担。

皇帝看到众大臣都不说话,这个责任他自然不能担,场面就这么尬住了。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低头看看地上的金砖,全都不吭声。

看到这个样子,皇帝再一次怀念起严嵩来,以前这个时候,严嵩都是能背锅的。 无奈之下,皇帝只能说道:“下令九边军队在徐州城集结,辎重军粮装备先送到徐州城下。”

接着,皇帝又补了一句:“给南直隶总督张居正下令,二月底将士兵撤往徐州!”

“南京五军都督李廷竹,死守南京待援!”

等到皇帝说完,众大臣纷纷领命而出,只有赵贞吉还留在殿内。

徐阶用充满玩味的目光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刚入阁的弟子,也大步离开了殿内。

“臣请留对。”

赵贞吉请求留下来单独奏对,这算是明代官场上的大忌讳了。

大臣事无不可以对人言,单独留对往往会贴上奸臣佞臣的标签。

等到众大臣都离开,赵贞吉这才说道:

“陛下,臣还有一策。”

“爱卿请讲。”

“徐州城北河道高出城墙,是一座悬河,若是战事不利,可以炸毁悬河,用洪水冲垮苏贼。”

“苏贼兵精,武器打造不易,士兵训练也不易,只要能一举灭之,东南就能传檄而定了!”

皇帝虽然没有表态,但是赵贞吉已经敏锐的感觉到了嘉靖的欣喜之情。

赵贞吉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立刻说道:“臣会派遣心腹布置这件事。”

君臣二人都露出笑容,只是此时没有人顾及徐州城内的百姓。

大明朝廷这台破烂机器终于动了起来,各路信使从京师出发,九边的军队也被集结起来。

而此时的苏泽,已经悄然来到了上海抗倭总团。

苏泽和林默珺并肩走在日后称之为外滩的上海码头边上,苏泽询问道:“冬衣怎么样了?”

林默珺说道:“冬衣已经发放完毕了,如今第一旅士兵三千人,冬衣全部发放到位了。”

苏泽掰着指头盘算道:“第一旅(前水师新军海军)三千人,第二旅(前水师新军陆军)七千,第三旅(前浙江新军)一万人,这是我们开春后能投入南方的全部兵力,也就是两万人。”

戚家军改编的第四旅如今在广州镇守,主要是安定广州府和潮州府和维持东南地区海上的治安。

苏泽又说道:“不过这一次陆地决战,我们的舰船很难发挥作用了,这一次你的第一旅主要作为炮兵,混编入第二旅指挥。”

林默珺点点头。

苏泽又问道:“钻膛炮运了多少架过来了?”

林默珺说道:“四磅的已经运来二十门,八磅的十门,十二磅的四门。”

“士兵已经开始操练新式火炮了,大家都说这种炮比以前好用多了,至今还没有发生火炮炸膛的问题。”

苏泽满意的点头,技术带来的革新,同样类型的武器在战场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而战场上发射速度快一点,炮管炸膛率低一点,这些都有可能改变整个战局。

苏泽又说道:“从京师传来的情报,明廷这次南下的九边军队都是以骑兵为主,明廷应该是想要通过骑兵冲锋来对付我们的鸟铳手方阵,你们已经按照参谋部发来的新操典做过应对训练了吧?”

林默珺点头说道:“从年后就开始操练了,但是炮手和鸟铳手的配合还不默契。”

如今新军的战法,苏泽没有选择西班牙方阵。

西班牙方阵,是如今欧洲以火绳枪为主的军队,普遍使用来对抗骑兵的一种方阵。

但是西班牙方阵其实并不是以火绳枪为主,而是对付骑兵的长矛手为主,并且辅佐一部分轻骑兵。

苏泽目前装备的,除了早期的鸟铳之外,还有使用了弹簧燧石的击发式火枪,要比现在西班牙的火枪先进一些。

所以苏泽让参谋部编写的新操典,是采用的是古斯塔夫方阵基础上的步炮方阵。

依旧是以线列射击的鸟铳方阵为主,以火炮的火力掩护的步兵方阵。

这也是苏泽根据如今的装备和训练情况,所选择最适合的战斗方法。

“骑兵筹建的怎么样了?”

林默珺叹了一口气说道:“南方的骑兵太少了,至今都没能招募到堪用的骑兵。”

苏泽也叹了一口气。

就和大明朝廷没有认真考虑过决战失败会怎么样。

苏泽和他的参谋部,其实也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战胜之后会怎么样。

以步炮对战骑兵,胜负要看双方的兵力配置,临场指挥和战术训练水平,但是步炮方阵对阵骑兵,还有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无法追击。

若是胜利之后,敌军骑兵执意要逃跑,步炮方阵根本追不上四条腿的骑兵。

苏泽意识到了这个漏洞之后,立刻给南直隶和江西的三个旅通令,让他们就地招募组织训练骑兵。

只可惜苏泽一直都训练的步兵,根本没有能够堪用的骑兵指挥官。

而苏泽控制的南方地区,本身也没有多少擅长骑射的骑兵兵源。

事情就这么尬住了。

林默珺说道:“另外马的问题也不小,南直隶虽然养马,但是马的质量不行,各地群牧监都在用养马来盘剥百姓,养出来的马用来后勤辎重补给还行,要挑选出好马才能给骑兵用。”

林默珺又说道:“另外我们的炮兵也需要马,炮车需要马来拉,要不然无法保证机动性。”

苏泽看向地图说道:“也就是说,在大战之前,必须要攻取凤阳府了?”

林默珺说道:“是这样的。”

“传我的军令,九江的林良珺所部的第二旅从九江下安庆佯攻,牵制安庆府的张居正刘世延部明军,以林德阳所部的第三旅从景德镇出发,攻打凤阳府。”

“此战的主要目的是凤阳府的群牧监,根据敌军动态再确定是否要占领凤阳。”

身边的参谋立刻将苏泽的命令记录下来,火速将消息传往江西。

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638章 筹码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340章 目标,南京!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464章 驾崩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646章 兰州第400章 李舜臣的选择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257章 大员岛第010章 赶海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060章 吃饱饭第388章 印花税第570章 黑船来袭第430章 铁路第646章 兰州第035章 谨慎第549章 拆迁问题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烟!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276章 生产力爆炸!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113章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第362章 谣言,民心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662章 制宪会议再开第309章 吊民伐罪(加更求票!)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675章 宣传战第166章 武夷山红茶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026章 武穆遗书第199章 登榜送贴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494章 爹的事第320章 西禅寺培训班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206章 书生意气第113章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第302章 重商主义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170章 县试前第435章 脏东西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062章 三角贸易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036章 售盐第679章 雨将军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625章 三本书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563章 休沐和时间第018章 船坞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114章 头号二号冤种第422章 制宪会议开幕第283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第203章 围三缺一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84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中)(马上更新下第675章 宣传战第001章 穿越第320章 西禅寺培训班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436章 道魔增长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257章 大员岛第025章 急救第129章 葡萄牙船长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第630章 女王朝贡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459章 云南沐家那档子破事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243章 水淹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第618章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