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目标,南京!

第340章 目标,南京!

熊五的情报,自然是从临淮侯李家得到的。

临淮侯李廷竹给自己儿子关了禁闭,但是没耐得住他头上还有一个老母亲,最疼爱这个孙子。

就在临淮侯世子李言恭被关禁闭的当天,李廷竹的老母亲就拿着木仗冲到了李廷竹的屋子里。

狼狈不堪的临淮侯只能将儿子放出来,并且给他办了国子监新军学堂的入学手续。

就这样,临淮侯世子李言恭,高拱之子高务观,以及南京城被一名识字的“良家子弟”熊况,都同时在南京国子监军务科报道,成了同班的同学。

只不过李言恭是硬塞进来的,而高务观和熊况是考进来的。

这一次的考试也是高拱亲自出的卷子,考卷的内容包含简单的儒家经义、算学、以及苏泽在《天工开物》和一系列的文章中提到的“百姓日用之学”。

这样的卷子对熊况自然是非常轻松,他甚至还故意答错了几道题,轻松的就通过考核。

军务科招收六十人,都是作为新军的军官种子来培养的。

只不过除了熊况这样考进来的,还有李言恭这样塞进来的。

高拱虽然刚正不阿,他没有给儿子作弊,而是让儿子和所有人一起参加考试,但是他也没办法阻止南京城的那些权贵塞人。

进入学堂之后,熊况很快就打听到了李言恭和高务观的身份,在刻意结交之下,双方很快就成了好友。

除此之外,熊况还积极的和学堂中那些寒门子弟交往,他出手阔绰,但是又不像是那些权贵子弟那样盛气凌人,做人做事都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很快在贫民子弟有了号召力。

李廷竹在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得知了决战地点是徐州,而朝廷让他死守南京之后,忍不住在家中抱怨了几句。

李言恭听到了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一次酒宴上说漏了嘴,熊况立刻就捕捉到了这个消息。

这倒也不是李廷竹和李言恭大嘴巴,而是在大明这些人脑海中,根本没有什么保密的观念。

或者说其实在他们看来,这个情报根本不需要保密。

行军打仗,特别是涉及这么多兵马的大决战,人员辎重调动是根本瞒不住的。

而且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早就在《孙子兵法》中就提出来“用间”的概念,但是这种间谍行为还集中在贿赂敌方决策层,或者使用“反间计”的阶段。

即使是行军打仗,情报搜集工作也主要是战场情报搜集。

所以李言恭根本没有什么反间谍的意识,他更想不到自己的同学就是东南新军的间谍。

就在安庆被攻下之后,南京防线已经岌岌可危。

三月十日,南京。

李廷竹在接到了张居正发来的消息之后,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

高拱也列席会议,李廷竹看着地图,叹息一声说道:“诸位,陛下的命令,让我们死守南京。”

听到这句话,在场诸将都变了脸色。

高拱的脸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他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旁听着。

李廷竹指着地图说道:“先说说敌方,按照张部堂撤出安庆的时候得到的情报,夺取安庆的贼军在五千人以上。”

紧接着李廷竹又说道:“凤阳府也失手了。”

“什么!?”

这个消息一出,众将士尽皆失声,凤阳府可是大明的祖陵所在,城墙高大,还有看守皇陵的部队在,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失手了。

“根据逃回来的参将报告,进攻凤阳府的贼军足有万人,但是本来目标并不是攻打凤阳府。是囚禁在凤阳府中的宗亲罪人造反,打开凤阳府城门主动迎接了贼军进城。”

在场众人都无语了,大明朝真是开创先河的朝代。

先有一省解元带头造反,现在又有皇室宗亲带头造反,接下来要谁造反了,简直不敢想。

众将的眼神有些飘忽,不会是眼前这位临淮侯吧?

算一算是不是该轮到勋贵造反了?

李廷竹并没有感受到众将的目光,而是继续说道:“这么算来,贼军人数大概在一万五千人,水陆并进大概五日就能到南京城下。”

“我们南京如今有守军三万人,还有一千新军,加上高大人铸造的火炮,城墙上已经安装炮台三十座,另外在靠江的燕子矶等地区,已经修建炮台二十座,安装火炮五十门。”

李廷竹看了看士气低落的部将说道:

“三万对一万五,我军还是守城,优势在我。”

李廷竹这么一说,众人总算是有了些士气。

只不过聪明人都知道,张居正带领五万人在安庆守城都没守得住,自己这三万人凭什么守得住南京城。

只不过在这样的军事会议上,没有人跳出来和李廷竹唱反调罢了。

不过还是有一名部将站起来说道:“要是苏贼再用九江的妖法炸城墙呢?”

众人看向李廷竹,李廷竹憋了半天说道:

“按照之前张部堂的分析,这种妖法必须要在靠近城墙的地方才能施展,只要加强城墙周围的巡逻就行了。”

这个参将依然不依不饶的说道:“谁去?还有城外的炮楼谁去守”

面对这个直击心灵的问题,留在南京城内守城还算是有点安全感,要是出城巡逻那真的是拼命了。

一直不做声的高拱说道:“新军去。”

高拱说道:“新军分三个营,每个营三百人,三个营轮流出城巡查,剩余的则守卫城外炮楼。”

既然最危险的活儿有人干了,众将领自然无话可说了,他们本来就是戍守南京的部队,守卫南京本来就是他们的责任。

高拱突然问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有意忽略的问题,说道:“李大都督,城内百姓怎么办?”

李廷竹立刻说道:“自然是除了青壮,老弱妇孺尽量撤出南京城了。”

高拱问道:“老弱妇孺撤出南京城,他们又要以什么营生?那不是要让他们活活饿死?”

www •TTκan •c o

这时候一名参将说道:“高祭酒,如今是打仗,没时间给您妇人之仁了,城内的粮食不够吃,万一真的守上几个月,粮食也要优先供应军队,他们留在城里也是饿死。”

另外一名参将说道:“他们真的要怪,就去怪苏贼好了,与我们何干。”

高拱看着这些军将,心中更是厌恶,平日里这帮家伙吃兵血为非作歹,如今又摆出一副国家忠臣的嘴脸,当真是恶心极了。

李廷竹说道:“这样,凡是有青壮留在城里的,每户出城发三日口粮。”

“现在就贴出告示,今明两日再不出城的,三日后就封锁城墙不许再出城了。”

告示一出,整个南京城都陷入到了恐慌之中,百姓纷纷冲出南京城,城门排起了长龙。 与此同时,凤阳府。

攻占凤阳府的林德阳,正在听着副将报告此战的收获。

“旅长,从凤阳府群牧监中,我们缴获马匹三千匹,其中能够做合格骑兵战马的只有八百匹。”

林德阳眉头皱起来说道:“怎么这么少?大都督说在南京户部账册上,凤阳府有军马两万匹,怎么缩水这么多?”

副将无奈的说道:“这大明的官也太混蛋了,当军官的吃手下士兵的空饷,管马的也吃马的空饷。”

“从群牧监那帮贪官那里搜来的账本,这凤阳府群牧监虚报战马数目这件事已经干了上百年了,账目早就已经乱七八糟了。”

“每年报给南京户部的帐都是随便瞎填的,就是为了从大明朝廷手里骗草料钱和养马钱。”

林德阳又皱眉说道:“养马钱?他们的战马不是养在马户手里吗?”

苏泽曾经给手下讲过大明朝的马政,大明战马来源主要是三个方式。

互市、马场自己养和从马户手里收购。

马户,和军户、匠户一样都是世袭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就是世代养马。

副将说道:“听这些狗官说,凤阳府几百年前就不自己养马了,群牧监的马成年之前都是养在马户手里,成年之后统一征收。”

“凤阳府群牧监将新生的马驹交给马户,每年要从马户手里收一头成年的马,这帮狗官就靠着这一套盘剥马户,很多马户都被他们搞的破产逃亡了。”

林德阳也是普通军户出身,自然知道这些手段。

群牧监给马户马驹,收的却是成年的马,要知道养马这件事可是风险很大的,一不小心马就会死亡。

马死了,那就必然需要再买马,要不然以后群牧监来收马的时候就交不上马了。

这些马户就成了养马的奴隶,他们养的马都要交给群牧监,可是什么也得不到,为了求生还要自己种田。

万一死了马,那就要倾家荡产自己买马补上。

更可怕的是马户这种职业还是世袭的,世世代代都要被群牧监盘剥。

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马户逃亡的事件。

这种制度下养出来的马,结果可想而知,而凤阳府账上两万马,实际上只有三千匹,也是因为马户大量逃亡,根本没有足够的马了。

而且马户养马也很敷衍,反正都要贿赂官员才能合格,干脆将草场改成了农田,凤阳府明明号称战马两万,真的合格军马才八百匹,这还是按照最低合格标准来的。

林德阳再次骂了一句,接着他对副官说道:“将那个什么朱华烨父子喊来。”

奉国将军朱聪浸,这辈子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反贼。

奉国将军其实在宗室中的地位不低,按照明代承袭爵位就要降一等来算,朱聪浸的曾祖父是一名郡王。

他从山西闯关去京师鸣冤,他是出于义愤和实在要饿死了,并不是要造反啊!

见到林德阳的时候,朱聪浸战战兢兢。

林德阳倒是和和气气的说道:“我也听闻朱先生的事迹了,能够为同宗鸣不平,朱先生也是不同凡响之人。”

朱聪浸总算是放松下来,林德阳继续说道:

“按照大都督的政令,朱先生父子是起义首功,这凤阳府知府的位置,就要请朱先生暂代了。”

朱聪浸傻了,他儿子朱华烨也傻了。

朱华烨其实造反也是一腔的义愤,也没指望东南新军能给他什么赏赐。

本来人家苏泽就是造你老朱家的反,不防着你就不错了,还指望给你赏赐?

没想到林德阳上来就宣布让朱聪浸当知府。

朱聪浸说道:“将军,哦不旅长,在下实在是不敢当啊。”

“别看我是个奉国将军,府中就我父子二人,根本就没管过人,更不要说是管一府之地了。”

朱聪浸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也不是没有权力欲望,而是知道如果搞砸了自己更惨。

林德阳也犯了难。

反正官员就地留任,首义的义士担任地方首官,这是苏泽定下的规矩。

这自然是为了让大明官员更踊跃的起义。

这政策自然是弊端不少,但是官员系统以后可以慢慢调整,这些职位也是临时性的,等到日后占领稳固了自然会调整。

而且地方官员或者武将再怎么拉,只要能起义了,再怎么也是有点名望和手段的,能够暂时稳住这些地区。

可没想到竟然有朱聪浸朱华烨父子这样的异类,宗室造反,还让他们真的造反成了。

凤阳前任知府已经自杀,难道真的让这个被当猪养了一辈子的奉国将军当知府?

不过苏泽定下的规矩自然不能变,林德阳说道:“这样吧,我军中有几个文书,留给朱知府当幕僚,城中的还有些吏员您也招募过来,先凑个台子起来,等到大都督委任新的知府来了,您再调任别的职位,如何?”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聪浸再拒绝就是不识好歹了,他勉强点头应了下来。

林德阳又说道:“大都督治民,对贪官污吏绝不姑息,朱知府按照《告民三则》,与民生息就可以了。”

朱聪浸连忙点头。

安排完了老子,林德阳看向朱华烨。

朱华烨直接抢答说道:“旅长,我想从军!”

林德阳看向朱华烨,微笑问道:“你为什么要从军?”

“随大都督入京师吊民伐罪!”

林德阳满意的点头说道:“你没有上过军校,按照军制不能担任军事主官,先在我手下做个参谋,熟悉军务,日后有机会我会推荐你去军校进修。”

“多谢旅长!”

“休整两日,后日开拔。”

“目标,南京!”

今天恢复两更,求票

(本章完)

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回旋镖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79章 亡于洪武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675章 宣传战第008章 属性点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395章 父与子,夫与妻第209章 收获满满第248章 新学派,紫色被动第423章 凝聚“共识”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065章 购糖(周末三江,加更,晚上还有)第173章 案首第263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第001章 穿越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043章 笔架第79章 亡于洪武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苍蝇第419章 高拱倒台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618章 舍不得第163章 吃绝户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548章 城市与乡村第044章 大明神剑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211章 冲绳第544章 有线电报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224章 徐渭第148章 鸡肋的紫色被动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049章 县衙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运工第525章 分产令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464章 驾崩第519章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恶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352章 大明马嵬坡第113章 金色被动,六经注我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521章 破坏圣像运动第009章 寒菜粥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226章 抵达南京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255章 婚后二三事第060章 吃饱饭第451章 僭主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427章 汤显祖考申论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430章 铁路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364章 三经新注第595章 重注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四卷总结第029章 凯旋第293章 照明推动启蒙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482章 缺官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561章 崇明岛度假村第618章 舍不得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第261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120章 抢购一空!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