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骄兵和悍将

京师城外的军营混乱,倒也不全是大明朝廷腐败的原因。

自从严嵩倒台之后,就连胡宗宪这样有功之臣都被清算,更不要说那些投靠严嵩父子的普通官员了。

可是严嵩当政了二十多年,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都和他们父子有牵连。

所以在严嵩倒台之后,立刻变成了一场清流的狂欢。

只有将这些“严党”弹劾下去,才有自己上升的空间,所以才有了对胡宗宪的攻击。

严嵩父子倒台之后,工部被清算的最厉害,而负责营建和运输的就是工部的差事。

严嵩主政期间对兵部控制也很深,兵部也被清算了不少官员,负责后勤和军队调动是兵部的差事。

而取代严党上台的清流,很多并没有多少施政经验,有些人之前都是言官,根本不懂工部兵部的工作规程,结果自然是两部一片混乱。

这倒不是说严党好,而是在大明朝这种党争的背景下,失败者清盘出局,胜利者赢家通吃的局面,对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造成的动荡,会大大损害行政系统的执行力。

如果这种动荡在平时发生还好,这些官员还有熟悉政务的时间,行政体系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但是在动乱时期,这种动荡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了。

除此之外,徐阶的执政风格也不同于严嵩。

严嵩是奸臣不假,但是严嵩也是有能力的奸臣。

在苏泽的历史时间线上,嘉靖的孙子万历,是多么盼望朝中能出一名和严阁老一样,能够弹压群臣的奸臣来主持朝政。

严嵩能把持国政二十多年,行事酷烈手腕高超,是能够镇得住朝堂的人物。

相比之下,徐阶的执政理念是“上善若水”,他的执政纲领是“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

徐阶内阁中的次辅袁炜,现在基本上称病在家不参与内阁政务。

辅臣赵贞吉,则更是一个不粘锅,在内阁中基本上不发表任何意见,按照六部的意见照单全收报上去,反正这样也没有功过。

而嘉靖皇帝的身体也不如以前,他不可能事必躬亲直接执掌朝政,而且他也不想走到台前。

如果走到台前,那万一丢失南京和凤阳府(京师还没收到消息),那这个责任就是皇帝承担了,现在他躲在幕后,这个责任还有内阁和诸大臣可以扛着。

在这种危难关头,往往需要一个具有威权的领袖站出来决策,朝廷这个样子显然无法出现这样的领导者,结果就是六部诸司互相推诿扯皮,就连安排南下九边骑兵营房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

唯一值得大明朝廷庆幸的是,兵部尚书杨博算是知兵的,在他的统筹下好歹没有出现营啸这样的大乱子。

但是这位杨尚书已经六十岁了,根本没有精力事事用心,京畿军营士兵根本得不到有效管理,这些士兵经常乘乱出营,搞得京畿附近民不聊生。

军营混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还有一件事迟迟未决,那就是这次统领大军的统帅迟迟没有定下来。

土木堡之变后,文臣逐渐压过勋贵,这种大型国战朝廷都会委任一名文臣担任统帅。

一般来说都要委任一名文官加兵部尚书衔,总督多地,是为戎政尚书。

可是到底委派谁做这个戎政尚书,总督这九边骑兵三万人,京营士兵五万人,以及南直隶撤下来军队,这么多的大军,必须要一名经验丰富的懂军事的大臣。

可偏偏兵部尚书杨博以老迈称病,不肯统兵出战,明廷也不敢让他这个年纪的主持这样的国战。

除了杨博,京师诸多大臣中,有军事经验的大臣又很少。

这当然也要怪嘉靖皇帝了,懂得兵事的大臣,王忬被杀,胡宗宪被弹劾罢官投敌,偌大的一个大明朝,竟然找不出一个有资历来统帅大军的文官来。

到底由谁领兵出征,这个问题朝廷足足议了五天,一直议到了三月二十日,明廷依然没有任何的结论。

一直到了三月二十一日,徐阶亲自登门拜访兵部尚书杨博,请他出任戎政尚书,统领十几万大军南下。

同时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张居正和辽阳总兵李成梁为杨博的副手,参赞军机。

内阁首辅登门拜访,如果再推辞下一次来的就是皇帝了。

杨博知道不能拒绝,但是他对徐阶提了两个条件。

坐在会客厅中,已经满头白发的杨博说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到徐州之后,具体军略还请朝廷不要插手。”

徐阶摸着胡子说道:“这个自然。”

杨博继续说道:“张叔大我放心,但是李成梁这个人,此人久居关外,看似野蛮冲动,实则狡诈奸滑,朝廷用他为我的副手,我不放心。”

徐阶皱眉说道:“以李成梁为副帅是陛下钦点的,而且圣旨已经下了,无法变更。”

杨博说道:“李成梁掌兵,靠的是他手下亲信骑兵,所以我建议在京师整编一下,将九边的骑兵打散重编,这样李成梁这样的军头就无法过度插手军务了。”

徐阶皱眉说道:“如此一来,会不会降低九边骑兵的战斗力?”

杨博点头说道:“这个自然,关外骑兵,父子兄弟从军,最是默契,所谓上阵父子兵也。可也因为如此,这种军队往往和唐藩镇牙兵一样,桀骜难驯,等到了徐州战场,若是打起硬仗了,往往不听号令最是保全自身。”

“打散这些骑兵,并不是说完全拆散,而是让军头不能完全掌控亲信。”

徐阶也点头说道:“这个我会上书陛下的。”

杨博拱手说道:“此乃军务要事,还请徐阁老费心了。”

送走了徐阶之后,杨博叹了一口气,收拾东西前往京畿大营。

京畿大营,营房中。

李如彘这三千新募集的女真骑兵,属于整个军营中最不受待见的。

从辽阳南下,那些跟着李如彘抢劫百姓的骑兵,总算是挺着严寒来到了京畿。

就算是这样,很多人都冻的满身冻疮,还有人脚指头都冻掉了。

但是他们沿途劫掠的百姓,不少人都永远留在了嘉靖四十二年的初春。

李如彘这些女真骑兵的军营,也被安排在最破烂的营房中,每天送来的军粮和饲料都要短缺。

到了京畿之后,趁着军营管理混乱,李如彘的带领族人在京畿附近劫掠。

今天李如彘劫掠回来,营房里的女真骑手都围上来,纷纷看向李如彘马背上的包袱。“娘的,今天这个村子真他娘的难啃,竟然还组织乡兵,要不是总旗冲散了他们的队列,还抢不到这些粮食!”

李如彘身后的骑手翻身下马,将装满了粮食的包袱扔在地上。

营房里的骑手们纷纷围上来,开始抢夺包袱中的粮食。

李如彘满脸的冷峻,原本他对于抢劫汉人还有些心理压力,这么一路抢下来反而是一点压力都没有了。

而且他心底那种暴虐也在滋生,这几日抢劫他不仅仅动手打了人,还差点将一个乡民杀死。

返回营房之中,李如彘更是觉得烦躁,他一开始回族里募兵报效李成梁的心思已经完全淡了,现在心中想的就是如何保全自家族人。

特别是到了京畿之后,原来不是每一块土地都是一半时间都是白雪,原来不是每一块土地都是硬邦邦的冻土,原来城墙可以如此巍峨高大,商贸可以这样繁华。

一种名为野心的东西,在李如彘的心中滋生。

徐阶按照杨博的请求,以内阁的名义向皇帝上奏疏,请求拆分九边的骑兵,重新整编。

对于内阁的这道奏疏,嘉靖皇帝有些犹豫。

李成梁从南下以来,隔三差五就给皇帝上书表忠心,又是讲战略又是讲战术,又说他辽阳铁骑精锐强悍,仿佛只要九边骑兵南下,就能立刻平定苏贼一样。

李成梁用词粗鄙,可是看起来反倒是有一股憨气,更加显得愚笨直率,反而让疑心病重的嘉靖觉得可信。

要不是因为李成梁是武将,皇帝都快要提拔他作为主将了。

内阁的建议,嘉靖皇帝也清楚,可是他也害怕要是拆分了辽阳铁骑,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皇帝想了想,对身边的太监陈洪说道:

“你,去京畿大营,将这份奏疏给李成梁看下,问他如何回话。”

陈洪大惊失色,内阁给皇帝的奏疏,给一个边关大将看,这已经不是不合规矩了,而是惊世骇俗。

但是陈洪也暗暗记下来,看来李成梁在皇帝心中颇得圣眷,连这样的军国大事,皇帝都要和他商量。

陈洪的心思转的很快,他立刻意识到今时不如往日了。

国家安定的时候,文臣自然能压过武将。

但是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候,武将的重要性肯定会上升。

陈洪立刻拿着奏疏和皇帝旨意,来到了京畿的大营。

陈洪乔装进入军营,亮明了身份之后,李成梁立刻亲自迎接这位宫内的大珰。

“陈公公!”

李成梁一上来就热情的拉住陈洪的手,将他拉进大帐,紧接着李成梁的亲兵端过来一个精致的匣子,打开之后是金灿灿的元宝。

陈洪的脸上笑意更浓了,李成梁竟然这么上道,这边关匹夫送礼都送的这么粗鲁无礼,但是这些黄金足以原谅他的无礼了。

陈洪的亲信收下匣子,接着陈洪就将内阁奏疏递给李成梁,低声说道:“陛下密旨,请李总兵看完奏疏,有什么言语杂家自然会带给陛下。”

李成梁装作没有看到奏疏封面上内阁的字样,他翻开奏疏一看,当看到了拆分边将手下的军队这一条,立刻惊出一身的冷汗。

对于他这样的边关军将来说,手下的士兵就是所有本钱,也是他们的依仗。

如果真的和内阁说的那样拆分手下的军队,那结果就是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力,一旦战争出什么差错,那之前被斩首的武将就是他们的下场。

李成梁虽然狂妄,但是很清醒。

他看完之后,立刻对陈洪说道:

“万万不可啊!”

李成梁装作愤怒的说道:“陈公公,您不知道,九边和内地是不同的,边将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卒和军官也都是亲族兄弟,这才是边将骑兵的战斗力所在。”

“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冲锋,只有父子兄弟在阵线上,才能一往无前,若是拆分整编之后,定然会大大损伤骑兵的战斗力。”

“若是溃败,则是全军大溃,到时候李某身死也就算了,要是因此报不了君恩,可要如何是好!”

李成梁说的诚恳,而且说的都是军事上的考虑,陈洪也不懂军事,但是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陈洪立刻说道:“既然如此,我一定会将李总兵的话原封不动的带给陛下。”

李成梁继续说道:“公公,李某还有一句话想要请您带给陛下。”

陈洪想到那匣子的黄金,脸上堆起笑容说道:“李总兵请说。”

李成梁说道:“我等边关骑兵,许久不沐圣恩,若是能在出征之前一睹天颜,定然能士气大增。”

“所以?”

“臣请陛下亲自阅兵,让九边骑兵沐浴圣恩,定然能一举平定苏贼!”

陈洪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这个建议是搔到皇帝的痒处了。

陈洪立刻说道:“李总兵的话,杂家定然带到。”

等到陈洪回宫,将李成梁的建议带给皇帝,嘉靖果然摸着胡子微微点头。

内阁首辅徐阶上书拆分边军的奏疏被驳回,同时皇帝命令兵部组织一场阅兵,皇帝将要亲自登上城楼检阅大军,阅兵之后即可南下。

接到命令的杨博更是头疼,京师粮草供应不足的时候还要阅兵,又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

可是皇帝要阅兵,他只能拿出宝贵的粮草,又操练了两日,这才算是拉出了一支能够检阅的队伍。

三月二十三日,钦天监计算的大吉之日。

已经很久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登上城门楼子,看着还算是齐整的九边骑兵绕过城门,更是龙颜大悦,下令赏赐三军将领,尤其重赏了大军副将李成梁。

三万九边骑兵和五万京营步兵沿着运河开始南下。

东南这边,第二旅,第三旅从南京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上海,扬州府、镇江府、泰州府等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221章 五星连珠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162章 染布,天文,书法第635章 军功章第375章 左顺门阙庭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058章 练兵之要第017章 卫学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657章 拼命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682章 最后一战第273章 天工开物第165章 金色书法技能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430章 铁路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345章 无能狂怒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548章 城市与乡村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运工第605章 这个办法好第072章 巧破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297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第066章 山雨欲来(三更)第402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二)第161章 连环巴掌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384章 枪炮 病菌与玻璃第494章 爹的事第665章 海参崴第237章 水战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102章 火器时代秘籍步法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669章 张居正的地域黑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88章 火器制造技能到手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524章 连根拔起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211章 冲绳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501章 苏泽的预测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订)第023章 芦田第432章 蒸汽时代的初鸣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669章 张居正的地域黑第685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全书完)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杨苷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009章 寒菜粥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80章 掷弹骑兵第322章 震惊!第172章 榜一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651章 新火枪088章屏蔽了第491章 橡胶树第239章 数据治税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361章 留下的伏笔第033章 晒盐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