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

“高参谋!”一名传令兵走进了高务观的帐篷。

从南京城一路向东,抵达了上海之后,苏泽给第二旅和第三旅准备好了临时的营房。

虽然是临时的营房,但是两个旅的营房都是一模一样的标准营房,不仅仅考虑到了大军驻扎的问题,还考虑到了粮食补给和防火的问题。

营房的外围都用栅栏围住,士兵和军官要进出营房都要旅长的手令,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驻扎士兵滋扰旁边的上海县城。

高务观自从加入了第二旅之后,作为旅长林良珺的参谋的一员,一路上从南京杀到了上海。

这一路上,他不断的适应东南新军的节奏,等到了上海驻扎下来,高务观总算是对东南新军的军制有了了解。

越是了解,高务观越是心惊。

明廷和东南新军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一个草台班子一样,东南新军的军制实在是太严密了!

第二旅如今共有兵额八千人,林良珺是旅长,也是第二旅的最高长官。

除此之外,第二旅中还有一个可以监督林良珺的人,只不过这个人不是监军太监,而是东南大都督府派驻在第二旅中的军法官。

而高务观进入第二旅之后,见了旅长林良珺之后,第二个见的就是这位军法官。

第二旅的军法官名叫魏明远,据说原本是朱七手下的盐枭,后来跟着大都督读书识字,最后竟然考过了军中的军法官考核,成为一名军法官。

魏明远是个精壮的中年汉子,看起来非常的严肃,他见到高务观之后,立刻将军中条例递给高务观。

“高参谋,这是大都督亲自修订的《军法条例》,按照都督府军令,将帅主官和军中参谋等文职军官,一定要能熟练背诵,等到了上海之后,我会亲自考核。”

高务观立刻要行拜礼,魏明远说道:“以后军中只要行抱拳礼,遇到上官也不用行跪拜礼,就算是军中见到苏大都督,也只要行抱拳礼就行了。”

高务观连忙改了一个抱拳礼,这一路上他都在背诵《军法条例》。

其实这份条例也不难背,毕竟除了要求军官背诵之外,士兵也要熟读的,用的都是通俗的白话。

《军法条例》的内容很简单,总共也就八条,就是禁止军队滋扰地方打扰百姓。

除此之外就是禁止明廷军队中的陋习,比如营妓,赌博,争斗之类的行为,一旦触犯轻则军棍伺候,重则要开革出军队,甚至可能会被军法官审判。

高务观花了几日就背诵完毕了,今天传令兵过来,就是军法官魏明远要检查他们这些新军官的背诵军法情况。

高务观立刻站起来,随着传令兵出了营房。

走在营房中,高务观更是觉得营地设置的精妙。

军营中是不能随身携带武器的,冷兵器、甲胄和火药弹丸,全部都集中在营房中的军火库,由军法官所属的宪兵看守,还有专门的士兵巡逻防火防盗。

这些军火库距离士兵的营房又很近,一旦营地遇到袭击,士兵们就能很快武装自己。

这一路上虽然没有遇到什么战斗,但是士兵们都在操练扎营,类似的演习也进行了多次。

是的,这一路上的营房,基本上都和上海城外的这些营房一样,就算是简陋的临时营地,扎营也都是按照这个规格设置,顶多是帐篷简陋一点,营房破烂一点。

高务观也在国子监的新军学堂中学习过,知道这么设置自然是害怕士兵在军中斗殴,若是有武器在手,军中的争斗往往会见血,那样就会结下血仇。

收缴了武器,可以防止哗变,同时也能防止军中争斗演化为流血冲突。

虽然明廷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大明的将官往往懒得这么设置,高务观则想得更深,以大明军队的松懈军纪和拉胯的训练程度,如果这么设置遭遇夜袭,混乱的军营怕是连武器都拿不到。

走过军火库,高务观又看到了一座校场。

校场是平日里进行操练的地方,在操练空余的时间,还会组织蹴鞠之类的军戏。

这会儿已经临近傍晚,今日的训练已经结束,此时两支队伍正在校场上进行蹴鞠比赛,也吸引了很多士兵围观。

高务观认出这是第一团和第二团的蹴鞠队正在比赛,现在第二旅下设六个团,每个团大概一千多人,六个团从蹴鞠比赛到战功都争的头破血流,甚至连军中卫生流动红旗都能卷的飞起,可偏偏在战场上六个团配合默契,高务观是真心佩服林良珺的带兵之术。

后来听别的参谋说,这一套军制都是大都督苏泽亲创的,旅长只不过是执行了大都督的政策,高务观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大都督更加好奇了,父亲口中的这位天才到底长什么样子,也难怪他能一天就夺下南京。

走过校场,就是伤兵营了,这里是伤兵休养的地方,第一旅下设的军医官就在这里给士兵治病。

据说这里的军医官都是神医李时珍在苏州府开办的医学院学生,首席军医官更是李时珍的亲传弟子。

只看到从校场上突然冲出来一堆人,抬着一个人火速冲向伤兵营。

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军医官立刻出门,指挥士兵们将这个蹴鞠场上手上的士兵抬入伤兵营。

高务观不由露出笑容,伤兵不仅仅包含在战场上受伤,平日里训练受伤,或者身体不舒服的士兵都可以申请去伤兵营就医,光是这点又远超明廷的军队了。

在大明军中虽然也配备军医,但是这些军医顶多给军官看病,普通士兵除了自备伤药之外,受伤了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高务观还听别的参谋说,在伤兵营是在这军营中唯二能见到女人的机会。

伤兵营中听说有几位女医官,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专门的女护士。

高务观也不懂医官和护士的区别,但是听说有的伤兵的伤势好了都要赖在伤兵营,最后被首席医务官给通知各自的上级给领了回去。

走过伤兵营,就是一座简易的舞台,这里就是唯二能见到女人的第二个地方。

听说今天晚上就有文艺兵来这里表演戏剧,高务观只能祈祷自己今天军法考试能合格,这样晚上就能来这里看戏了。

很快高务观就看到了一个熟人,这是被分配到了后勤官麾下的前临淮侯世子李言恭。

“高兄!”

李言恭参军之后,也选择了第二旅。

只不过在他在军略科目考核中没有通过,还好后来通过后勤科目的考核,这才获得了一个后勤参谋的职位。

后勤官直属于旅长,也配备一个小型参谋部门负责相关的后勤工作,另外还有一个工兵营专门听命于后勤官,沿途的营房都是后勤官带着参谋们和工兵营建造的。李言恭忙的脚不沾地,一直到了上海大营之后才算是轻松了一些。

李言恭看到高务观,就苦着脸说道:“行军这些日子我一天就只能睡两个时辰,根本没时间背《军法条例》,这下子完蛋了!”

高务观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他已经将《军法条例》背的滚瓜烂熟了,只要不失误应该没问题。

不一会儿,两人又看到了一个熟人。

熊况原本就是前福州水师学堂的学员,所以可以直接担任主官。

熊况加入第二旅之后,就担任了新编第五团的团长。

新编第五团是一部分南京新军士兵,加上南京明廷的军队组成的部队,这些日子熊况也忙的不得了,带着这些新兵熟悉军务,学习军纪,熟悉操典。

好在第五团的基层军官,都是从老部队中抽调的,到了上海总算是带出来点样子。

“熊团长!”

熊况看到两人也是一笑,连忙说道:“你们就别挖苦我了,这破团长狗都不干!”

高务观立刻说道:“那我回去就带话给旅长,熊团长说狗才干团长!”

“哈哈哈!”

三人尽皆笑出声来。

虽然熊况没有说自己卧底的身份,但是高务观已经猜出了端倪,按照东南新军的条例,担任连长以上的军事主官必须要军校进修的学历,熊况一入新军就做了团长,其中肯定有问题。

高务观是看破了不说破,李言恭是干脆不懂这些弯弯绕绕,他认为是熊况起义立功所以才被任命为团长。

三人寒暄了一番,终于来到了让士兵们闻风丧胆的军法官营地。

魏明远执法大公无私,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都不会偏袒,凡是军中有争端,魏明远也会调查清楚再做判决,从军官到士兵,都对魏明远又敬又怕。

包括熊况在内,所有新加入的军官和参谋都走进军法官的帐篷,看到放着纸笔考卷的简易桌椅,都让三人想起来学校的岁月。

严肃的魏明远等到众人入座之后,开口说道:“第二旅新任军官,《军法条例》考试现在开始!”

就在李言恭为了卷子上的题目头疼的时候,列兵李旺此时的感觉是幸福。

这幸福甚至冲淡了他脚腕上的疼痛,因为此时给他敷药的是一名女医官。

李旺就是刚刚在校场上踢蹴鞠受伤,被战友们抬到伤兵营的那个倒霉蛋。

但是看着专心给他敷药的女医官,虽然这位医官穿着白色汉服大褂,嘴巴上还蒙着棉布口罩,但是一双灵动的眼睛都让李旺着迷。

李旺是林良珺在九江整编加入第二旅的士兵,在第二旅的资历算是半旧不新。

和那些在福建建军就参军的老兵比自然不够资深,但是比南京入伍的又要资深不少。

上一次李旺在安庆和南京作战中表现优异,被连里推举参加下一次的军校进修。

听连长说,只有参加过军校进修的才能“提干”,李旺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家在九江就是世袭军户,不过是最普通的兵丁,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没有出过军官。

没想到参加新军才几个月,李旺就得到了“提干”的机会,这让李旺更是充满了给大都督卖命的动力。

在参军的时候,李旺的家人就在九江授了田,虽然田亩不算多,但是如今大都督收的税赋也低啊!

而且李旺参军,家里就能免役,这免役钱又是一大笔银子。

如今春耕已经种下了,若是秋天能打完仗,李旺说不定还能看到家里的庄稼。

李旺已经三十岁了,不过他原本是破落军户,根本没人愿意嫁给他,在明廷军队中,军户的光棍问题非常严重。

因为子子孙孙都要世代做军户,谁家也不愿意将女儿嫁给普通军户。

李旺听连长说,大都督说了,等到战事结束,或者伤残退役的军官都可以转业到地方做官吏,连长这样的还能去县里做个吏员,听说团长如果转业可以直接做县令。

听到这个,李旺自然是更有奔头。

不求做到团长,就算是做个连长,成了县里的吏员,肯定也能讨上媳妇。

原本做好准备打一辈子光棍的李旺也开始动春心了,今天这位带着香皂味道的女医官,更是让李旺的心痒了起来。

“好了,已经敷上药了,今天用木板固定一下,你脚腕不要再用力了,过两天应该就能好了。”

可是李旺一句话都没听进去,他只是愣愣的看着孙医官的眼睛。

被李旺这么直勾勾的盯着,孙医官扭过头去说道:“第一营列兵李旺。”

“在!”

李旺本能的要站起来行军礼,却发现自己根本站不起来。

孙医官噗嗤一笑,接着板着脸说道:“李旺是吧?你还是快点养好脚伤吧,要是赶不上下一场战事,你可就要留在上海了。”

李旺听到这里脸都白了,他连忙问道:“孙医官,我们什么时候开拔?”

“这等大事我怎么可能知道,不过你好好养伤,脚才能快点好起来。”

李旺无比后悔,为什么自己要抢断那个球,要是不能参加下一场大战可就亏大了!

孙医官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士兵这个样子了,她笑着说道:“你只是扭伤,没有伤到骨头,好好敷药很快就能复原的。”

闻着孙医官身上的香皂香味,李旺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在战场上再立功!

老子也要当团长!明媒正娶这位孙医官!

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025章 急救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570章 黑船来袭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646章 兰州第023章 芦田第497章 老殖民主义了第211章 冲绳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569章 算疯子第391章 《十日谈》和肺鼠疫第628章 大赦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160章 掀桌子第526章 橡胶种植园第136章 倒霉的矿监第357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466章 争湖广第123章 打擂台第502章 张居正罢相第663章 神圣感第159章 赌术技能第439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点还有)第029章 凯旋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219章 关中大地震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614章 投降主义谋士第197章 乡试魁首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194章 大撒币工程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651章 新火枪第533章 活该第527章 赚钱的都写在禁令中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569章 算疯子第665章 海参崴第491章 橡胶树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527章 赚钱的都写在禁令中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637章 西安谍战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455章 将军和参谋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532章 女真叛乱第465章 辅政和垂帘第237章 水战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226章 抵达南京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84章 射击技能第288章 是时候开始加速了!第604章 山东“大捷”第488章 婆罗门和回教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172章 榜一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161章 连环巴掌第057章 邀请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107章 凉茶,传奇戏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069章 县令第013章 开荒忙,煎人寿第224章 徐渭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475章 武昌和荥阳第614章 投降主义谋士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