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裕王从唐肃宗故事

天津陷落的消息根本瞒不住,很快就在京师的达官贵人府中传开了。

不仅仅是达官贵人,京师的百姓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

皇帝紧急召集禁卫和京营精锐,大明朝的权贵们都在打点行李准备出城。

老定国公去年就已经去世,现任定国公徐文壁是红盔将军,也就是护卫紫禁城的禁军统领。

负责守卫紫禁城的禁军总共有五千人,因为头戴红盔而被称之为红盔甲士,相比京营算是精锐,在徐文壁一声号令之下迅速集结起来。

成国公朱希忠是京师五军都督府都督,也就是名义上的京营统领,但实际上京营事务都已经被兵部把持,朱希忠大部分时候就是个负责帮着皇帝代祭的大祭司。

不过现在到了危难时刻,成国公临危受命,他要从京营士兵中挑选出精锐护送皇帝出城西狩,成国公只能连夜骑马进入京营,从中挑选了一万人。

仓皇之中,皇帝也顾不得宫廷中的各种宝物,但还是要坚持带上炼丹的丹炉和炼丹的各种材料,徐阶无奈只能找来一辆大马车,将丹炉捆在马车上。

等到天快亮的时候,皇帝终于从紫禁城出来,徐阶赵贞吉等朝廷大员也坐着马车跟随,浩浩荡荡的队伍从京师西门而出,迅速向西而去。

最后皇帝还是决定先按照徐阶的建议,先前往平阳再入潼关进入关中。

若是关中不可守,皇帝再从关中入蜀也不迟。

就在皇帝带着大臣和禁卫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师的时候,立储的诏书送到裕王府。

当裕王知道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被立为太子,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之后,心情是非常的复杂。

父皇跑了,还命令自己在京师监国,京营这点士兵能够守得住东南贼军吗?

裕王连忙招来了高拱。

高拱听完了局势,立刻对裕王说道:“殿下,京师守不住。”

高拱经历过南京战争,自然对于东南新军的战斗力有最深刻的了解,他这么说裕王立刻绝望。

“京师守不住,可是父皇命令我监国,这可要如何是好?”

高拱冷静的说道:“京师是定然守不住的,殿下此时应该出城。”

出城?

裕王甚至觉得自己的师傅疯了。

高拱冷静的说道:“殿下,京师的精锐都已经随着陛下西狩了,如今城内士气低落,根本守不住,死守京师,只是陛下要让殿下承担失陷京师的罪责罢了。”

裕王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刚刚成为储君的那点欣喜之情荡然无存。

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被立为储君,并不是父皇对自己的垂爱,而是被推出来背锅的。

“那高师傅以为孤要如何做?”

高拱非常坚定的说道:“殿下,臣以为应该立刻带上京师的金银财宝,前往宣化大同,招募宣大的骑兵!”

“宣化卫和大同卫都还有精锐的九边骑兵,只有骑兵能够对抗苏贼的鸟铳手部队,只有掌控了这些精锐,殿下日后才有收复京师的可能性!”

裕王还有些犹豫不决,就在这个时候,高拱再次说道:

“殿下,可还记得唐肃宗故事啊?”

说到了唐肃宗,裕王全身一震。

当年安史之乱的时候,李隆基从长安仓皇出逃蜀中,在马嵬坡之变后,时任太子李亨在谋臣李泌的建议下,没有跟随李隆基去蜀中避难,而是北上去了朔方,最后在朔方军的拥立下,在灵武登基为帝。

唐肃宗靠着西北边军的效忠,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洛阳。

而唐肃宗等到了西北边军拥立之后,逃到蜀中的李隆基立刻退位,完成了皇位的更迭。

高拱说到了唐肃宗的故事,立刻让裕王心头一震。

是啊,如今京师守军不堪用,为什么不去九边?

若是能掌控九边精锐,那就还有收复京师的可能性!

紧接着高拱又说道:“苏贼跨海作战,在京师也没有足够的名望支持,补给艰难,臣以为苏贼攻陷京师后必然会南返,到时候殿下再收复京师就行了。”

高拱剩下的话没有说,若是能收复京师,那裕王的功劳就可以在京师登基为帝了。

听完了高拱的分析,裕王再也不犹豫的说道:“速速准备,将京师财宝搜罗,立刻出城前往宣大!”

裕王的动作还算是快,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将宫中和户部府库中来不及带走的宝贝都装上车,又带走了剩余的京营能战的士兵,裕王又将一批嘉靖皇帝没有带走的翰林官员和言官一起招揽,带着这批人和宝物立刻向宣化而去。

等到皇帝和太子都先后离开京师,整个京师立刻陷入到了彻底的无秩序之中。

没有被带走的京营士兵立刻开始在城内劫掠,京营之中本来有很多士兵都是京师的流氓混混,这些人既不想要去蜀中,也不要去九边,他们只想要在京师抢劫一番就逃离京师。

除了士兵之外,街头混混,基层胥吏,甚至一些京师的基层官员都参与到了抢劫之中。

等到苏泽的大军来到京师前的时候,先前献城的人已经来了好几拨。

一开始的时候,苏泽还颇为谨慎,参谋们还在讨论是不是大明朝廷的计策,诓骗新军进城伏击。

等到京师的情报站传来消息,知道了皇帝和刚刚册封为太子的裕王都先后逃离京师,如今整个京师都没有人负责的情况下,苏泽知道这个情报之后,根本不理睬这些献城的人,而是直接军队带到了京师城下。

京师城门大开,东南新军几乎是毫发无损的就开进了京师。

嘉靖父子逃跑的如此干脆,这反倒是让苏泽犯了难。

偌大的京师,可以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管理如此巨大的城市,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虽然进了城,但是要将已经彻底混乱的京师重新恢复秩序,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苏泽没进入皇宫,而是让部队开进了京营的营地,紧接着召开军议。

林良珺直接说道:“大都督,我们应该继续追击皇帝,抓了狗皇帝就行了!干嘛要帮着狗皇帝擦屁股!” 林良珺这句话虽然粗俗,但是也是大部分将领的心声,很显然没有人愿意在京师维持治安。

苏泽却说道:“嘉靖西逃已经达成了我们这次行动的战略目的了,真的抓到他反而不好处理。这是一场事关民心人心的战争,京师必须要稳住!”

就在这个时候,京师情报站的陆添寿给苏泽带来了两位故人。

陆添寿是前锦衣卫陆二的徒弟,当年也曾经在户部街监视过苏泽,后来随着陆二一起投靠了苏泽。

陆二亲自去九边营救俞大猷后,就留在边塞跟随俞大猷。

京师情报站的站长就换成了陆添寿。

шωш ▪тт kǎn ▪co

而营救许国和王锡爵的人,就是陆添寿派去的。

陆添寿将王锡爵和许国安排在京师附近,等到苏泽进了京师之后,立刻带着两人来求见苏泽。

故友相见,苏泽紧紧握着两人的手。

只是时过境迁,许国和王锡爵都有些拘束。

这两个人,在苏泽穿越的历史时间线上都做到了内阁辅臣,而且是万历年间少数几个有能力的内阁大臣。

苏泽对两人的器重,也在于他们苏州府时候表现出来的才干。

两人后来又分别中了榜眼和探花,又在京师多年,熟悉京师的情况,苏泽自然对两人非常依仗。

王锡爵首先说道:“大都督,我这里有一份京师中能办事人的名单,请您给我一队人马去搜寻这些人,只要他们能出来做事,就能维持住京师的治安。”

苏泽大喜过望的说道:“元驭兄真的是帮大忙了!我任命你为都督府参赞,知顺天府事,林良珺你拨一队精锐保护王大人,凡是名单上的人都可以委任为都督府从吏,负责弹压京师治安。”

王锡爵又说道:“大都督,其中有些人还心向明廷,希望大都督能允许他们匿名出来做官。”

苏泽立刻说道:“这个自然,如今只要能安定京师,他们不是投靠我军,而是帮着京师百姓。”

等到王锡爵说完。

许国站出来又说道:“京师之前米价上涨,多有粮商囤积居奇,这是京师几个大粮食商人的名单,他们的仓储都在京师附近,肯定还没能来得及带走,大都督立刻查抄了他们的粮仓,可以用来安定京师粮价!”

苏泽立刻说道:“林德阳!你立刻按照这个名单去抄家!将这些囤积居奇的不法粮商全部拿下!”

许国又说道:“京师附近的官仓和御马监的草料库,也请大都督立刻派人看守住,防止胥吏作乱。”

一道道指令通过大都督府的军令发出去,东南新军的士兵很快行动起来。

苏泽又对身边的林默珺说道:“我军初进京师,肯定也有不服从军纪的事情,你担任首席军法官,带领第一旅的宪兵在京师执法,如果有侵扰百姓的一律按照军法处置!”

林默珺立刻领命而出,如今东南新军虽然扩编多次,但是其中的军官骨架和上层基本上都是苏泽在长宁卫的班底。

在整个军中,能够镇住所有人的除了苏泽之外,就只有林默珺这么一个人了。

而起林默珺资历最深,做事也最公允,由她出面弹压军队,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苏泽突然怀念起徐渭来,如果徐渭还在身边,很多政务上的事情他都能帮着自己处理好。

王锡爵带着兵拿着名单,在京师开始搜寻名单上的官员。

王锡爵之前在中书五房公事干活,接触到的很多都是六部九寺一院的基层官吏。

毕竟王锡爵是能做到宰相的,他确实有识人之才。

这些都是基层官吏,无论是皇帝西狩还是皇太子北上,基本上都不会带上这些人,王锡爵很快就找到了名单上大部分人,将他们“请”到了顺天府衙门中。

顺天府是负责京师治安和掌京畿之刑名钱谷的重要部门,在大明是正三品的高官。

不过此时王锡爵并没有什么做官的喜悦,而是将这些他“请”来的官吏集中到顺天府衙门,对着众人开会说道:

“今日大都督进城,是按照《吊民伐罪檄文》讨伐无道昏君的,对京师百姓约定《告民三则》,对京师秋毫无犯,是晋阳伐罪的正义之师!”

晋阳之师指的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赵鞅入晋都的旧事,也是最早打起“清君侧”起事的军队。

在场的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王锡爵继续说道:“大都督任命我为知顺天府事,弹压京师治安,如今按照京师街道,我划分为四十坊,尔等各自领一坊去,若是闹出事端唯尔等是问!”

这些官员立刻颤抖起来,其中一个胆大的说道:“敢问府尹,我等无权无德无名,如何弹压地方?”

王锡爵立刻说道:“大都督说了,每一个坊派精兵二十人,你们可以在坊内再募五十人,如有反抗闹事,乘机作乱的人,你们可以立刻缉捕送顺天府衙门,若是反抗的可以直接击杀。”

王锡爵杀气腾腾,既然有了兵马,堂下这些人心思也动了起来。

皇帝和太子连续出逃,大明朝的君主都不在乎京师的治安,反倒是苏泽进城之后立刻弹压地方。

这么一对比,到底孰优孰劣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基层官吏,从前几年开始就经常被朝廷拖欠薪水,上一次的粮食上涨中很多人都差点饿死,对大明朝廷更是离心离德。

如今有了表现的机会,有些胆大的直接领了任务就出了顺天府衙门,直奔自己划分的坊区而去。

剩余的人见其他人都领了地方,他们自然也知道京师有的地方好治理,有的地方难治理,看着好治理的地方都被人领走了,其他人也终于放下了那点矜持,上前抢夺那好治理的坊区。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顺天府衙门,王锡爵立刻翻开顺天府的刑名卷宗,迅速将顺天府大牢中积压的案子宣判。

无罪或者轻罪的放出牢房腾出位置,重罪则立刻审结判决,王锡爵又让从吏拿着命令将诏狱和刑部牢房都空出来,迅速接管了整个京师的司法刑名系统。

京师稍安。



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595章 重注第165章 金色书法技能第429章 填报志愿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165章 金色书法技能第77章 三江感言第665章 海参崴第422章 制宪会议开幕第334章 钻膛炮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第566章 睢阳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576章 李成梁的抉择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017章 卫学第142章 采生折割第664章 铁路司的畅想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279章 紫色讲学被动第418章 公车上书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551章 李春芳倒台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459章 云南沐家那档子破事第649章 放虎归山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247章 讲学泰州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157章 送上门的肥羊第177章 知府家宴第538章 大都督已经决定就是你了第259章 船,倭奴第247章 讲学泰州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551章 李春芳倒台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069章 县令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第391章 《十日谈》和肺鼠疫第449章 威权主义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538章 大都督已经决定就是你了第168章 东南局势大“好”第587章 物价再涨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415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311章 从“贼”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328章 九边,救俞第480章 让草原再次伟大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486章 王恭厂大爆炸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苍蝇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394章 当其无,有器之用第79章 亡于洪武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186章 大买卖第002章 家廟第617章 打老虎第239章 数据治税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18章 船坞第405章 李舜臣聚义梁山泊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634章 争陕西第566章 睢阳第147章 双双升级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404章 《请裁驿站疏》第175章 府试求策,靖海七策第132章 谁试手,补天顷?(卷末,求票)第388章 印花税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667章 政治仗第294章 技能:博物学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293章 照明推动启蒙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09章 做空第308章 诬陷造反时,最好真的要反第056章 脱毒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