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掷弹骑兵

藤峡中,刚刚成为瑶王的磐安看了看四周,这些都是藤峡中各山寨部族的首领。

这些瑶寨首领也在看着磐安,这位瑶王已经五十岁了,他曾经随着张经东征西讨,参加过第三次平定藤峡的战争,也参加浙江的平倭战争,还立下功劳被张经保举封为世袭千户。

因为抗倭不力,张经被锦衣卫押解到京师处斩,而磐安这些狼兵也被明廷驱赶返回广西。

磐安不仅仅没有得到赏赐,就连基本的军饷都没有,沿途还被明廷的士族欺压。

等到返回广西之后,磐安立刻用召集旧部,再次杀上了藤峡,杀武靖州知州造反。

磐安造反之后,很快就被藤峡的瑶民推举为瑶王。

不过磐安此时没有任何喜悦,磐安也是懂得兵法的,迁江八寨是藤峡门户,也是藤峡物资进出的重要通道。

迁江八寨一丢,东南新军又封锁了浔江,只要敌方死守迁江八寨,山中这几万瑶民就能活活饿死。

而从迁江八寨逃回来的溃兵说,这东南新军能够使用“妖法”,只要挥手就能召唤雷霆火焰,木头制造的瑶寨根本无法抵抗。

敌人还有一种能够百步之外夺人性命的“法器”,不过在外作战过的磐安知道这应该是鸟铳。

虽然磐安估计所谓“妖法”,可能也是东南新军的火器,但是如今藤峡中已经人心惶惶。

磐安压下自己不安的情绪,藤峡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东南新军想要上山并不容易。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敌方撑不住之前,自己这边会不会先垮了?

投降?

前阵子,逃回来的八寨瑶民已经带来了东南新军的政策。

藤峡上的所有瑶寨,必须无条件放下武器,从藤峡中下山,东南新军会给他们安置土地。

若是留在山中顽抗的,新军将绝不姑息,一定会扫灭。

磐安知道这个条件是这些瑶寨首领绝对不会接受的。

如今只能打了,只有先打一仗再看了。

磐安看着一名部族巫师用草药调制出青色的药汁,又将在场瑶寨首领的头发剪下来,融入到了药汁中。

最后剪下磐安的一缕头发化入药汁,再用其他药汁中和熬出一锅诡异的绿汤。

巫师的学徒们用木碗盛上绿汤,端到每一个瑶寨首领面前,而最大的一碗端到了磐安的面前。

磐安其实已经汉化很久了,他本来就对藤峡上的瑶寨旧俗很难接受,如今看着这热腾腾臭烘烘的汤汁,心中不由的反悔。

自己好端端的来山上造反干嘛!

不过已经到了这一步了,磐安也已经没有了退路,他饮下药汁,举起手中的武器喊道:

“死战!”

迁江八寨已经被第四旅彻底占领,将一部分倒戈的寨兵收为向导,剩余的瑶民全部被俞咨皋迁往附近的忻城。

谭纶已经和汪道昆取得联系,以两广总督的身份派出手下,接管了忻城县的民政。

迁江八寨将会被安置在忻城附近,和当地汉民杂居,改用流官取代土官,进行改土归流。

在将一些俘虏放回藤峡后,俞咨皋定下了藤峡作战的方针——坚壁清野,一定要将藤峡中的瑶寨全部拔干净!

这并不是俞咨皋好杀,而是藤峡已经是广西瑶民的一个精神圣地,一旦有风吹草动就有人在这里占山为王,杀官造反。

藤峡中不仅仅有原住民的瑶寨,还有一些干脆就是犯了事的瑶人侗人,被官府通缉就逃到藤峡。

这些人有的背负命案,多是一些残忍好杀之辈,根本不可能好好种田。

他们在藤峡上劫掠商船,还经常洗劫周围的汉民,无恶不作。

所以谭纶在了解了藤峡的情况之后,对俞咨皋下的作战方针——先剿后抚。

先将藤峡上的出头鸟打疼了打怕了,才能震慑那些野心分子。

而只有将藤峡平定,日后才可以在广西其他地方推行改土归流。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第四旅在都者寨这样的“带路党”带路下,开始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攻打。

攻打下来就迁瑶民下山,放火焚烧瑶寨,俞咨皋凶名赫赫,在广西能让小儿啼哭。

就在俞咨皋在广西攻城略地的时候,

北方草原,五原城。

俞大猷正在巡视城防,五原城墙已经重新修葺完毕,虽然城墙不算高大,但是已经让城内百姓更有安全感。

如今五原城中已经有百姓两万人,这个人数已经是仅次于板升的草原第二大城市了。

陆二这个锦衣卫,硬着头皮,在这个年纪开始学习管理民政。

他只能先给百姓授田,又给牧民划分牧场,还要处理各种纠纷。

我陆二一个搞情报的,怎么干起了文官的活儿了?

陆二不断的给京师情报站写信,让他们快点派一些民政官员过来,可是京师也没有这边的人才,只能再送到南京向大都督苏泽求援。

陆二只能继续硬撑着了。

利用冬季,俞大猷对五原城内五十以下,二十岁以上的男丁进行了简单的军事训练。

已经对草原很熟悉的俞大猷明白,等到春季接羔期过去,俺达汗肯定会继续对五原城发动袭击的。

除了在农闲的时候进行准军事训练,俞大猷的王牌是一支千人的骑兵团。

这一千人,是俞大猷精心挑选的骑术精湛的士兵,所用的战马都是上一次俺达汗“送”来的军马。

这支骑兵部队装备有长刀,但是最重要的武器则是手榴弹。

这是一支掷弹骑兵部队,冷兵器只是他们最后近战的武器,俞大猷训练他们的战法就是通过机动投掷手榴弹作战。

这也是俞大猷和苏泽通信的时候,被苏泽启发所想到的战法。

不过其实这也是苏泽自己搞出来的乌龙,苏泽在得知了五原之战中手榴弹的战果后,向俞大猷提出了“近卫掷弹骑兵”这个兵种。

可实际上拿破仑手下的“近卫掷弹骑兵”根本不会使用手榴弹,这是一种和龙骑兵一样使用火枪作战的骑兵。

之所以叫做掷弹骑兵,是因为在拿破仑那个时代,掷弹手都是用最强壮的,身材最高大的人担任。

所以“掷弹手”成了军队的门面和荣誉,法国近卫掷弹骑兵冠以掷弹之名,首先是人如其名,都是由身材高大的人组成,胯下战马也是精选的身高最高的高头大马。

所以“近卫掷弹骑兵”才能成为拿破仑麾下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这是苏泽望文生义闹出来的乌龙,却被俞大猷真的开发出掷弹骑兵这个兵种来。

只不过俞大猷的掷弹骑兵,并不是用来正面对决的王牌骑兵,而是用来游击骚扰的斥候部队。俞大猷是当世兵法大家,既然俺达汗肯定会在过了接羔期攻打五原城,那自己为什么不先发制人,在草原最虚弱的时候进攻俺达汗的领地呢?

这支掷弹骑兵部队,就是为了驱赶骚扰蒙古部落,挫伤俺达汗元气的奇袭部队。

三月初,每一个掷弹骑兵携带两匹战马,战马上拖着手榴弹箱子和干粮,沿着黄河开始扫荡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

此时的草原上,正是母羊怀孕分娩,生产小羊羔的时候。

整个草原都非常的忙碌,很多小部族都聚集起来,帮助母羊分娩,照看刚生出来的小羊。

土默特右翼下的一支万人部族,正聚集在河套边上的一块牧场,正在紧张的忙碌着。

“敌袭!敌袭!”

负责警戒的斥候向部族发出警告,紧接着就是马蹄的轰鸣声。

千夫长兀鲁从帐篷中出来,还没来及披甲,就听到了恐怖的爆炸声。

大地在震动,帐篷在燃烧,人和牲畜在嘶吼呻吟。

等到千夫长兀鲁召集好了骑兵,敌方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就这样的一次袭击,盘点过后部族的损失惨重。

大量母羊因为惊吓而难产,新生的小羊也因为这场袭击死伤惨重。

不少帐篷被炸毁烧毁,存放新鲜草料的堆料场被炸毁。

兀鲁欲哭无泪,这样的损失太大了!

小羊的死亡,就意味着冬天没有足够的牲畜,那今年冬天部族可是要饿死人了!

五原城的反攻迅速在草原上传开了,这支神出鬼没的掷弹骑兵部队,更是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有部落的萨满说这是从地狱复活的死亡骑兵,使用地狱火焰来攻击。

靠近五原城的蒙古部落,不顾母羊还在怀孕就连忙开始迁徙,想尽办法远离五原城。

大量部落遭遇袭击的消息传到了板升城,看到这些消息的俺达汗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五原城这些汉人欺人太甚!自己还没去打他呢,他竟然反过来攻打自己!

“父汗!这些汉人欺人太甚!请给我五千骑兵,我一定踏平五原城,把弟弟带回来!”

从明廷收获颇丰的黄台吉请战道。

俺达汗看着儿子说道:“现在是接羔期,根本无法动员这么多骑兵,根据消息汉人已经在五原筑城完毕,五千骑兵能打下拥有火器的五原城吗?”

黄台吉冷静下来,颓然的坐下。

俺达汗说道:“带回来的匠人怎么样了?”

三娘子说道:“大汗,这些大明匠人已经安置好了。”

俺达汗点头说道:“对付汉人的城池,必须要用汉人的火炮,本汗已经让这些铁匠和火药匠铸造火炮了,等到春季一过,就立刻攻打五原城!”

黄台吉摩拳擦掌,但是三娘子却面露忧虑。

五原城这帮人的火器明显要比大明还先进,大明匠人铸造的火炮能打得过吗?

这帮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板升城中,一群汉人正聚集在一起。

这些汉人都是边境地区的百姓,是被蒙古人抓到板升来的。

一开始的时候,俺达汗还表现出对汉人的优待,在板升附近给汉人授田,不少人还分到了土地。

周盛自家的土地早就被大明军卫侵夺,他给这些军卫种田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还不够全家吃的。

他们这些失地的百姓,除了要给军卫种田之外,还经常被征调为民夫。

周盛有了田之后,将家人从老家接到板升的。

给蒙古人种田还是给大明种田都是种田,当时给蒙古人种田还能存下余粮,周盛自然知道怎么选。

他不仅仅将家人都接到了板升,还将不少同乡也带到了板升。

只可惜好日子还没有持续多久,俺达汗的轻徭薄赋政策就到期了。

为了支持俺达汗对明廷的战争,周盛他们被包税给了汉人掌印官,这些汉人可要比蒙古人收税要狠多了。

周盛全家老小只有五亩的薄田,却被税官登记为十亩的上等水田,还被等级为上等户,需要缴纳五税一的税负。

除了田税之外,周盛每年还要向包税官缴纳一条马腿(四分之一匹马)的马腿税,还要向蒙古人提供青草饲料一仓。

如此高额的税负,根本就不是周盛能承受的起的。

这时候,“贴心”的汉人掌印官又找上门来,让他用自己的土地抵税。

周盛失去了土地,成为汉人掌印官的契约佃户,日子变得比在大明的时候还糟糕。

周盛今天召集同乡聚会,这些都是没有土地的契约佃户,在草原上的地位和奴隶差不多。

他们一年到头耕作,却还要忍饥挨饿。

俺达汗要修建宫殿,他们就要去搬运石材,不少人都在去年死在了搬运的路上。

周盛看着这些被他带来草原的同乡,他低声说道:“再留在板升只有死路一条,我听说五原城主是汉人,正在给汉人授田,我们去五原城吧。”

众人议论纷纷,五原城授田的消息在板升已经传开了,可是穿越草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更何况他们都是契约佃农,根本没有自由民的身份。

“汉人?草原上对汉人最狠的就是汉人,当年才来板升的回收不也授田的?”

众人纷纷点头。

周盛看着众人说道:“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继续留在这里,要么饿死要么累死,我要去试一试。”

周盛不再多说,带领家人带着仅剩的一点粮食,连夜从板升城往西而行。

板升城中不少汉人也跟上了周盛,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周盛发现自己身后竟然有了百人。

而随着五原城的消息扩散开,周盛这样的队伍越来越多。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第320章 西禅寺培训班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010章 赶海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005章 破浪第685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全书完)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469章 浑浊世道,如何来救?第278章 争在未来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114章 头号二号冤种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494章 爹的事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会第637章 西安谍战第295章 爆炸就是艺术第251章 发钞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115章 真传一句话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587章 物价再涨第059章 新兵构想(加更)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234章 箪食壶浆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489章 登陆,仁川第683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第554章 李成梁的手段第405章 李舜臣聚义梁山泊第246章 实证医学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115章 真传一句话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296章 水清水浊论第457章 骑兵还未退场第277章 一书惊起千层浪第634章 争陕西第533章 活该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82章 缺官第184章 劳动者的智慧第602章 干嘛嘛不成第159章 赌术技能第407章 夸父号升天第231章 当家难第249章 回老家结婚,罢市第412章 进步和落后第018章 船坞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258章 药,种子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20章 张居正变法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争第286章 【六经注我】!启动!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358章 大沽血战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102章 火器时代秘籍步法第403章 于二公子的风险投资(三)第459章 云南沐家那档子破事第470章 唯有一争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591章 千年变局第421章 水晶宫制宪会议厅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659章 碾碎第429章 填报志愿第612章 恭顺如狗第220章 走哪条道?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运工第236章 秘传真传第277章 一书惊起千层浪第444章 阳谋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232章 倭寇再临(卷末,求票!)第549章 拆迁问题第160章 掀桌子第595章 重注第491章 橡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