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回旋镖

过了几天,黄书吏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带领一群民夫将粮食运到了梁山泊边上。

“快,把车放下!”

民夫们立刻将运送粮食的车放下,黄书吏带领众人退后到树林中,不一会儿从梁山上下来一群人。

木下藤吉郎带领着整编的流民围上来,将这些运粮的车推上梁山。

木下环视一圈,看到了藏在树林中的黄书吏,他挥挥手,一个五花大绑的中年人被牵了出来。

黄书吏立刻认出来,这人就是上次阮家村被俘的尤县尉。

“滚吧!”

木下藤吉郎跳起来,一脚踹在尤县尉的屁股上,将他踹了出去。

尤县尉一个踉跄,稳住身体后立刻向着树林方向跑了过去。

梁山众人哈哈大笑,黄书吏等到尤县尉跑近了,连忙从树林里冲出来接应。

“三老爷,您受苦了!”

黄书吏连忙抽出匕首,割开了尤县尉身上的绳索。

尤县尉惊魂未定的看着黄书吏。

“阮班首呢?”

尤县尉这才咬牙切齿的说道:“那厮投了贼寇了!”

众人大惊失色,黄书吏左右张望,果然没看到阮班首,也不敢久留立刻带着尤县尉离去。

梁山上,李舜臣对着五花大绑的衙役头目阮勇说道:

“今日已经将尤县尉放了回去,你知道为什么不放你吗?”

阮勇身上绑着绷带,他手臂上的枪伤还没痊愈,他虽然被捆着,却昂着头说道:

“呸!想让我从贼!没门!”

李舜臣并不恼火,而是说道:“你心心念念的知县大老爷,舍不得出钱赎你,所以只能先将尤县尉放回去了。”

阮勇冷哼一声说道:“你这贼子,还想要离间计?当俺没看过《水浒传》?”

李舜臣笑着说道:“既然看过《水浒传》,你应该知道卢俊义是怎么上梁山的吧?”

“我知道你和那尤县尉一向不和,这次放他回去,总要有人承担战败的责任,你觉得你还有的选吗?”

阮勇一惊,他看向李舜臣年轻的脸庞,猛然问道:

“你绝对不是普通贼寇!你也不是山东口音,你到底是哪里人?”

李舜臣却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吩咐手下将他押入监牢。

“大当家的,一部分粮食留作粮种,剩余的粮食已经分下去了。”

木下藤吉郎推门进来,李舜臣无奈的说道:“老穆,早就让你别喊大当家了,难不成我们还真的要在这梁山上当流寇啊。”

木下藤吉郎头发已经留起来了,穿上汉人的衣服已经分不出是倭人的样子。

他的汉语也十分熟练,虽然还不能读写,但是已经能正常交流了。

木下藤吉郎也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穆夏,如今整个梁山都称呼他为穆二当家的。

木下笑着说道:“当梁山好汉不也挺好的?”

李舜臣无奈的叹气:“要不是珲城县的这批粮食,我们在山上就要饿死了,可现在慕名而来的流民越来越多,这点粮食也撑不到秋天。”

木下藤吉郎笑着说道:“大当家的怕不是忘了,梁山可是五县交界,咱们可是有五只肥羊可以宰的。”

李舜臣还是皱眉说道:“怕就怕有人上报济州城,我们这点兵马,可挡不住明廷的三镇新军。”

木下藤吉郎再次露出滑稽的笑容:“那你是太不了解这帮虫豸了,他们可不会报告济州城的。”

“上次那个黄书吏来带话,说愿意再奉上一批粮食,让我们去东阿县看看,他说东阿富庶,可比珲城县强多了。”

李舜臣展开眉头说道:“看来那位蔡知县,最恨的就是东阿县令啊。”

“哈哈哈!”

两人纷纷笑出声来。

京师,紫禁城中。

司礼监的冯保正在查看内阁送来的奏章。

隆庆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也许是权力欲望高涨,又或者是作出勤政的样子,所有的奏章都是亲自批示的。

可是每天都被堆积如山的奏章折磨了一阵子后,隆庆帝很快就和他的父皇一样,将大部分奏章丢给了司礼监。

掌握了批红的权力,冯保开始还很兴奋。

但是自从和黄锦交谈过后,冯保就变得内敛了很多,他每天都会认真批红,然后将他觉得重要的奏章挑选出来,简要的汇报给皇帝。

隆庆帝对冯保更加的满意,反而将更多的权力赋予他。

而冯保也不敢居功,依然在宫中低调做人,这一切都让皇帝很满意。

今天看到这份从内阁递过来的奏章,冯保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朱笔。

这份奏章就是山东巡抚韩楫的《请开矿税疏》。

高拱不敢擅专,请求皇帝圣裁,其余内阁大臣也没有附属意见,这在隆庆朝的题本中是很少见的。

高拱这个工作狂,几乎对所有的奏章都会作出批示,冯保能够协助隆庆处理这么多的奏章,都和这位勤劳的阁老离不开关系。

但是看到这份请开矿税的奏疏,冯保的内心思考起来。

从黄锦那边得到“真传”之后,冯保越来越学会站在皇帝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份奏疏递上去,内阁辅臣都没有签署意见,那皇帝肯定会询问自己的意见。

那什么样的回答才会让皇帝满意呢?

准奏,命令工部去探明银矿,让户部派遣矿监安排开矿?

冯保摇头,如果真的开了矿税,言官闻到味道还会冲上来上奏,又会搅得皇帝不得安宁。

大明的士大夫,对于加税是非常敏感的。

就算是开矿,也等于是加征矿税,这不被喷才怪呢?

这段时间皇帝已经被张居正张阁老被弹劾的事情闹的焦头烂额,如果再开矿税,那肯定要被言官冲麻了。

而且这矿税入的是户部的库房,皇帝又没有好处,还增加了麻烦。

冯保又翻开一本题本,这是工部所奏,给清远伯李炜老爹重修坟墓的额奏章,高拱长长的反对意见列在奏章后面。

冯保捏了额头,内阁不肯出钱,清远伯又要闹起来,皇帝又不得安宁了。

皇上也不容易啊,给老丈人拨款重修祖坟,连这点要求内阁大臣都要反对。

这帮内阁大臣也太小气了!

要不是内库没钱,皇帝也不用受这份罪!

等等! 冯保突然福至心灵,他立刻想到了能让皇帝满意的最好办法!

想到这里,冯保立刻夹着两份奏章,急匆匆的向着隆庆皇帝的寝宫而去。

隆庆皇帝最近的心情也不太好。

宫里向户部要的香烛钱,虽然户部给了,但是高拱送上来一份长长的劝谏奏章。

隆庆皇帝很不高兴,如今宫里的开支,还不如上皇在位时候的一半,而现在上皇回銮,吃穿用度也都是皇帝的标准的,这么看来自己已经非常节约了。

父皇在位的时候,又是修建大工,又是修道,又是满世界搜罗龙涎香和珍宝,那些内阁大臣也没有说什么,怎么自己当皇帝,宫里用点香烛都要向户部讨饭?

冯保带着两份奏章求见,隆庆帝的心情很是不好,但是冯保这时候求见肯定都是大事,等到冯保进来看到皇帝的脸色,头更加低了。

“是通政司又送来什么紧要奏章了吗?”

冯保低下头说道:“皇爷,您给清远伯一万两银子修祖坟的事情,被内阁否了。”

隆庆的脸色更加难看了,自己给老丈人撑面子,让工部拨款给他修祖坟光宗耀祖,却又被内阁否了。

隆庆皇帝脸色通红,但是他的性格软弱,生了一会儿闷气也就不说话了。

冯保敏锐的捕捉到了皇帝的情绪,他又将山东巡抚韩楫的《请开矿税疏》送上去,对着皇帝说道:

“皇爷,这是山东巡抚上的奏章,请求朝廷在山东开矿。”

刚刚被扫了兴,皇帝的脾气也就上来了,他本来准备消极抵抗否了这份奏章,却听到冯保说道:

“皇爷,仆臣以为,宫里用度不足,都是内库空虚所致的。”

冯保看到皇帝没有说话,他继续说道:

“上皇在位的时候,内库的银两都是足足的,遇到宫里操办大典仪,户部还要经常给内库钱。”

“皇爷为了国事,将内库银两贴给户部,自己却没银子用了。”

隆庆帝脸色阴晴不定,他刚继位的时候为了革除上皇时期的弊端,在文官忽悠下将内库交了出去。

这才导致了宫里要增加香烛钱,都要向户部打报告要钱。

虽然这些宫里的日常用度,户部不可能不给,但是每一次都会被高拱抓着狠狠教育一番。

冯保确实说的没错,如果自己还有内库,别说给清远伯一万两修祖坟,就是给他十万两修祖坟,工部也没办法阻止。

冯保继续说道:“皇爷,以仆臣之见,这矿是要开的,但是不能让户部和工部去开,而是应该让宫里人去开。”

隆庆皇帝心动了。

他明白了冯保的意思,就是让宫里派遣矿监,到山东主持开矿。

既然是宫里的人去主持,那开矿后的收入自然都入了皇帝私人腰包。

那以后自己花钱,内阁和外朝也就不能多说什么了。

不过隆庆还是性格软,他迟疑了一下说道:“这么做,群臣不会反对吗?特别是内阁?”

冯保看到皇帝心动了,继续加码说道:

“天生地养的,都是上天赐予陛下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山东发现银矿,都是上天赐予陛下的,理应当由陛下开采。”

“而各地矿监由宫内人担任,这也是惯例了,武宗皇帝派过,上皇也派过。”

有了祖宗之法来撑腰,隆庆帝终于下了决心,他对着冯保说道:

“取朱笔来,朕要向山东派遣矿监。”

“这派遣的人选,就交给你了,一定要让稳重的人去,千万不能为祸地方。”

冯保掩饰住狂喜的心情,立刻低头说道:“遵旨,陛下。”

从皇帝寝宫出来,冯保终于体会到了权力的感觉。

自己学习黄锦的方法,揣摩皇帝的意思,拿到了这份权力。

宫里人都知道,选派矿监到地方上是肥差,皇帝将这个差事交给自己决定,冯保在宫里就有了地位。

那些太监们就算是这次争不上这个位置,日后也要孝敬自己,努力正确下一次的机会。

这就是权力吗?

冯保加快脚步,他要立刻将这个消息散出去,让宫里人知道自己的本事!

等到皇帝这份朱批奏章发还到了内阁,果然引起了文官的集体反对。

高拱当场就要抱着奏章去面圣,痛斥向地方上派遣太监担任矿监的弊处。

但是这一次皇帝已经被冯保教授了应对的说辞,隆庆用祖宗之法,拿出前几位皇帝派遣矿监和市舶司等镇守太监的惯例,死死的压住了内阁的反扑。

高拱以前常用祖宗之法来压制皇帝,这次也终于体会到了祖宗之法的威力了。

高拱败下阵来,内阁其他大臣也没人愿意顶撞皇帝,这件事就这样办成了。

隆庆皇帝经此一役,终于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他迫不及待的让冯保选出一名叫做焦叔的太监,派往山东担任矿监。

这焦叔是冯保收的干儿子之一,不过皇帝并不在意,只要能完成收矿税的任务,谁去都是一样的。

焦叔立刻得到了宫内所有太监的红眼,在宫里地位再高,都是要伺候人的。

出宫担任矿监这样的肥差,那可是皇帝的使者,在地方上都是作威作福的。

更不要说矿监这种肥差了。

焦叔得到了这样的好差事,他连夜去拜见冯保。

冯保看着焦叔说道:“此去山东,你知道要怎么办了吧?”

“干爹,儿子明白,好好为陛下做事,在山东开矿。”

冯保立刻说道:“开矿?你以为山东能开出什么矿来?那地方还有什么富矿给你开?”

“啊?”

“你不会你以为,你去了山东真的是收矿税的吧?”

看着这个不成器的干儿子,冯保也体会到了教育后辈的快乐:

“搞钱,你到地方的任务就是给陛下搞钱,如果开矿搞不到钱,干爹也保不住你。”

“那要怎么办?干爹,求教教儿子!”

冯保这才说道:“你到了地方,不要自己开矿,而是将矿包给地方上的豪强富户,让他们必须要交上一定数额的矿税来。”

“接下来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吧?”

“干爹英明!”

第645章 教皇有几个兵?第160章 掀桌子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164章 谁是绝户?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78章 铳炮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116章 数学查账,降维打击第531章 歌舞团第581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674章 夜航船第568章 炮兵理论第657章 拼命第400章 李舜臣的选择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231章 当家难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357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203章 围三缺一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订)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335章 火器制造技能,突破(恢复更新,求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05章 选被动,同行第157章 送上门的肥羊第301章 无间道,何心隐倒严第566章 睢阳第052章 海瑞的县学新制第028章 初阵第381章 苏大都督的倒模第532章 女真叛乱第302章 重商主义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289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第022章 亩产第075章 治本经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304章 圣质如初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603章 河南请降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061章 净海王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95章 阳谋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24章 徐渭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456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364章 三经新注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542章 富可敌国的于公子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460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364章 三经新注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043章 笔架第293章 照明推动启蒙第409章 广筑城?第78章 铳炮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第075章 治本经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353章 内斗不止第137章 分基地,宝山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187章 愚智对答第379章 上皇回銮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058章 练兵之要第43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329章 秩序的边疆第531章 歌舞团第413章 新务救不了大明朝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584章 备战睢阳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181章 定亲(求月票!)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019章 科举技能第278章 争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