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

东南科举的防作弊制度是完全照搬大明的,卷子也要经过糊名、誊抄等步骤,这位阅卷官并不知道考生的名字。

由于苏泽亲自出的最后一道大题是新题型,申时行特意吩咐遇到阅卷官无法决断的卷子,要亲自送到他面前裁断。

这位阅卷官拿着这份卷子送到了申时行面前。

科举的卷子是要多名阅卷官交叉审阅的,每一个阅卷官都要在卷子上写上对这份卷子的评价,分为“通”或者“不通”。

申时行是明廷的状元,阅读速度极快,所以他要求只要有一名阅卷官判过“通”的卷子,都要送到他这边亲自判卷。

此时申时行正依靠在太师椅上,随意的翻看一份卷子。

“中规中矩吧,只能算是开胃小菜,可判通。”

只要申时行判了“通”的卷子,就会进入本次贡试的入围名单。

本届科举一共有四百个进士名额,申时行会筛选出六百份卷子进入下一轮。

这些卷子会送到内阁,在都察院负责督查礼部的御史们的监督下,再选出四百份卷子。

这四百人就是本科的进士了。

这四百份卷子会按照水平高低排序,接下来这些卷子会送到大都督府,再由苏泽决定甲等进士的一百人和乙等进士的三百人。

虽然说东南科举取消了庶吉士,甲等的一百名在步入仕途后都是同一起点,但是读书人也向来讲究一个排名高低,在科举这场比试中,总还是要分出排名高下的。

只要还有排名存在,那这些进士们进入各部衙门之后,这些排名总会成为别人评价的一个参考因素。

就像是苏泽穿越前的大学生,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依然会被问及毕业的大学,好大学的毕业生也会被同事高看一眼。

所以苏泽最后还是同意保留了三鼎甲状元、榜眼和探花的称号,这也算是对卷王前三名的名誉奖励了。

看完了一份卷子,助手将这份卷子收起来,又递上来另外一份卷子。

这一次申时行稍微坐正了身体,看完之后满意的说道:“此文虽然立意普通,但是文章磅礴大气,是难得一见的雄文,可佐酒!”

“可判通!”

申时行的助手在卷子上画上红圈,接着又递上来另外一份卷子。

这一次申时行看完一行立刻坐正身体,他满意的说道:

“立意深远,是本届士子中的翘楚,可为正餐,可判通!”

申时行看完之后,阅卷官这才递上了自己手里的这份卷子。

这份卷子是汤显祖后面的一份卷子,汤显祖的卷子没什么争议,很快就会送到申时行这边,以申时行的眼光肯定会让他通过。

但是这份卷子就不一样了,上面很多论点都是阅卷官自己都看不懂的,所以只能送给申时行来决断。

申时行接过了卷子,他刚刚看完了第一行,立刻站起来说道:

“焚香!”

阅卷官惊讶的看着申时行,只听到他说道:

“此乃佳作,必须要焚香正心,才能体味真意!”

申时行的助手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世人都知道这位明廷的状元,东南的教育大臣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

申时行在松江担任知府的时候,就以喜欢提携后进出名。

他遇到喜欢的文章,就会废寝忘食的阅读,甚至连吃喝都会忘记。

申时行在松江担任知府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读到沈一贯刊登在《京师新报》上一篇文章的时候,正好到了吃饭的点。

他新婚妻子不忍心打扰申时行看报,就制作了申时行最喜欢的苏氏点心闵饼。

这种苏州特产的糕点,直接吃有点太淡了,申时行的妻子又配上了桂花糖,让申时行蘸着吃。

可没想到申时行读报看文章实在是太入迷了,竟然将闵饼蘸着书桌上的墨汁吃了起来。

等到申时行的妻子进来收盘子,才看到丈夫满嘴墨汁,连牙齿都被染黑了,不顾大家闺秀的礼仪笑了出来。

这件事在申时行担任松江知府的时候就被传为美谈,那时候松江府的读书人经常会将自己写的文章送到申时行府上,而申时行公务再繁忙,也都会抽空看这些送来的文章。

阅卷官也没想到申时行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这么高,等到熏香点燃之后,申时行正襟危坐,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等了良久,申时行这才慨叹一声说道:

“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此文章,我东南文脉后继有人了。”

接着申时行吩咐助手道:“将这篇文章暂列第一,我想大都督肯定会喜欢这篇文章的。”

阅卷官这才问道:“申大人,属下实在愚钝,这文章中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这才劳烦您来裁断。”

申时行不以为意的说道:“这篇文章对大都督的《三经新义》做了阐释和延伸,你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阅卷官有些愧疚,自己虽然也日夜研究苏泽的理论,但是学术这个东西是看天赋的。

特别是涉及到了治国理论这个层次的东西,不是靠着钻研就能提升的。

申时行说道:“这篇文章好就好在讲对了一个问题,‘民族’。”

“民族?”申时行说道:“为什么明成祖征服了安南,最后又被迫退出来了?”

阅卷官想到了汤显祖的文章,说道:“因为成本太高,在安南驻军要应对安南土著的反抗,设立郡县需要派驻官员和士兵,可是明廷能从安南抽取的赋税微乎其微,最后明成祖才放弃了安南。”

申时行点头说道:“从财政角度出发,你能有这个认识已经很不错了。你若是参加本次科举,也能得个榜眼了。”

阅卷官有些羞愧,他是用的汤显祖的结论,不过他还是收下了申时行的夸赞。

“但是为什么这样呢?安南既然是中华故土,为何会如此激烈的反抗呢?”

阅卷官没有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就是民族的作用了,因为在长期对抗中华的时候,安南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团结起来反抗中原的占领,这才让明成祖的统治成本提高。”

“而当时的明廷来说,占领安南不过是明成祖南征北战的功绩之一,却要普通百姓承担千里之外的兵役,需要官吏奔赴千里之外上任,忍受安南人的白眼和反抗,当时的军方和文官自然都提议放弃安南。”

“这篇文章这句话说的好,‘明成祖征安南,反而促成了其民族意识的形成,在反抗明廷占领这面旗帜下,自明廷撤军后,安南开始了长期的去汉化进程。’”

申时行赞叹说道:“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这就不是普通的人才了。”

阅卷官依然不理解的问道:“去汉化?”

申时行说道:“在永乐年之前,安南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是汉字,安南用的汉字和中原虽然有些小区别,但是同根同源。”

“可从明军撤出之后,安南的统治者开始不断推广一种名为‘喃字’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已经逐步取代了汉字的地位,成为安南的官方和民间通用的语言文字。”

“这就是安南在塑造自己的民族认同,一旦这种认同根深蒂固,中原就再也无法占领安南了。”

“那时候就算是打下了安南,那安南百姓也不认同自己是中原子民,无法建立有效的统治,还会被不断的反抗拉高统治成本,最后被赶出安南。”

阅卷官惊出一身冷汗,这里就是他看不懂的地方了,没想到区区安南竟然也有这样的聪明人,这几乎是一种阳谋了。

申时行说道:“如果只是写到这一步,虽然入选前三已经没问题了,但还算不上是顶级的文章。”

“这文章妙就妙在,论述了‘民族’从何而来。”

申时行站起来,却没有直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周围所有国家,包括西方那些蛮夷,最后都选择了君主制?”

阅卷官愣了一下,任何国家都有一位君主,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被申时行这样发问,这似乎又没那么理所当然了。

申时行说道:“君主,就是最低限度的全民共识,最低程度的国家认同。”

“这才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了君主,文臣武将才有了效忠的对象,百姓也理所当然的奉养君主。”

“但是这种认同是脆弱的,就像是明成祖攻打安南,完成的是他个人的功绩,满足的是他开疆拓土的私欲,可对于大明的官员士兵和百姓来说,占领安南都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去供养占领安南,自然就会反对占领安南。”

“因为通过君主而维系的认同是很脆弱的,东汉最终放弃西域,甚至考虑过放弃河湟,到了宋更是连燕云、南诏、西夏全部都放弃了,最后连整个北方都弃了。”

“虽然有仁人志士想要北伐,但是南宋朝廷并不积极,也正是这个原因。”

“天下都是皇帝的,打下来不过是皇帝的国土,和普通小民何干?就像是佃户不会因为主人家丢了东西而着急,也不会因为主家人买了新衣服而高兴。”

“但是大都督提出了主权在民,那就不一样了。”

“主权在民,那整个国家就是大家所有的,那即使是远在安南的土地,那也不能放弃,因为这就是我们自家的东西!”

“通过‘民族’建立的认同,要远远比君权天授的君主认同更有向心力。”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预言了未来的世界。”

“我们东南的民本思想只要传播开,必然会促进周围国家乃至于全世界的思想变化,打破君主制的地位。”

“一旦‘民族认同’取代了‘君主认同’,安南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那我们就永远无法收复安南了。”

“这文章预言,想要收复安南同化安南,近一百年内是最后的机会。”

申时行感慨的说道:“这类似的理论,大都督也曾经和我们说过,大都督同样认为现在是最后的机会,所以才会在南北还没有一统的时候,就想着处理安南问题。”

“我们的敌人,不是在安南半岛上厮杀的安南南北朝,而是整个安南自身独立民族意识的兴起。”

“若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解决安南问题,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阅卷官心悦诚服的听完了申时行的话。

申时行说道:“将这份卷子暂列第一,大都督肯定会喜欢这篇文章的。”

经过五天的紧张阅卷,最后六百份卷子被挑选出来。

接下来内阁大臣亲自批阅,在都察院御史的监督下,再次挑选出四百份卷子,这份卷子依然排名第一,汤显祖的卷子排名第二。

苏泽看完了这张排名第一的卷子也是大加赞赏,将这份卷子点为第一。

等到拆开卷子,苏泽看到了自己所点状元的名字,嘴角抽搐了一下。

这名考生有一个对当下东南非常吉利的名字——南直隶无锡顾宪成。

转眼到了放榜的日子。

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464章 驾崩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153章 何谓正义?天降正义第667章 政治仗第392章 授时千年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57章 骑兵还未退场第543章 期货祖师爷于公子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657章 拼命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491章 橡胶树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170章 县试前第540章 挖人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第239章 数据治税第307章 两场大捷!第069章 县令第137章 分基地,宝山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236章 秘传真传第593章 女王的决断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苍蝇第361章 留下的伏笔第94章 节妇苦,织布事第154章 大胜!何以酬功?第211章 冲绳第399章 改道黄河之志第302章 重商主义第271章 和张居正见面第574章 欧陆来信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311章 从“贼”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杨苷第128章 海上来船第490章 驳速胜论第576章 李成梁的抉择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374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028章 初阵第575章 太先进了第042章 去县城(二合一章节求追读)第260章 高拱张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054章 抵捐第625章 三本书第010章 赶海第357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629章 法律变革第061章 净海王第029章 凯旋第237章 水战第448章 后发赶超之法第194章 大撒币工程第564章 怎么交税?第491章 橡胶树第207章 航行澳门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535章 伐蜀准备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483章 现代和前现代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第475章 武昌和荥阳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83章 练铳兵第187章 愚智对答第214章 成圣的路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609章 做空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烟!第315章 开会的“艺术”和艺术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665章 海参崴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263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第203章 围三缺一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84章 射击技能第190章 不入宫可惜了!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484章 狂热和克制第429章 填报志愿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513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