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

看到周秀才这副样子,林显扬也义愤填膺起来说道:

“怎可这样欺负人!诸位可都是秀才啊!”

林显扬喷教谕,周秀才反而说道:

“海教谕也是为了整顿县学风气,可是我们南平县学这个样子,也不光是清考就能解决的啊。”

苏泽疑惑的问道:“敢问周秀才,为何南平县学如此冷清啊?”

周秀才叹气一声说道:“南平凡是有点能力的士子都在延平书院中读书,来县学的都是我这种贪图一月二两禄银,穷的揭不开锅的穷秀才。”

“以前教谕在的时候,也知道南平县学不如延平书院,也都是让大家自学为主。近十年来整个南平县学就出了一个举人,延平书院却出了七人中举,你说本县那些书香门第是读县学还是去延平书院。”

苏泽和林显扬对视了一眼,林显扬也没想到自己心中神圣不可高攀的县学,竟然沉沦到这种地步。

不过苏泽倒是不意外,福建本身就有浓郁的私人书院的氛围,而南平县的这座延平书院,就是始建于南宋的书院,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朱熹的老师李侗,号延平先生,曾经在南平讲学,延平书院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闽学四贤之一的道学大宗师而建立的。

苏泽用起Lv5级的“历史学”,他回忆起大明朝曾经有过四次禁毁书院的运动,疑惑的问道:“今上不是曾经下旨禁绝私学的吗?这延平书院竟然如此明目张胆?”

周秀才侧目看向苏泽,没想到长宁卫一个小地方的书生竟然知道朝廷的政令,周秀才对苏泽刮目相看。

第一个禁毁书院的自然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在位的期间,是没有所谓民间学术的,所有大儒都要入官学教书,你不去老朱有的是办法让你去,那时候很多熬过了大元朝的宋朝书院都被捣毁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禁毁书院运动,就是嘉靖皇帝感觉到了阳明心学的威胁,曾经在嘉靖十六年和十七年两次下令禁毁全国书院。

周秀才苦笑着说道:“当今徐阁老都曾经在延平书院讲过学,这些私人书院都是一地文脉所在,和府县官员相交莫逆,又怎么可能被禁绝?”

苏泽这下子恍然大悟,嘉靖皇帝抑制心学的举措事实上已经失败了。

如今朝堂中,内阁次辅徐阶就以心学门徒自居,是如今江右学派的领导者。

兵部尚书聂豹就是王阳明的弟子,在徐阶读书的时候曾经勉励过徐阶,徐阶也对他执师礼。

虽然聂豹亲近严嵩,和徐阶已经闹翻了,但是心学一脉在朝堂的影响力相当强大了。

林显扬突然问道:“这延平书院的学生也能参加科举吗?”

苏泽向林显扬解释道:“能,考过童子试可以入县学学习,当然也可以不入县学,以儒士身份参加乡试,书院中的生员多是走的这条路。”

周秀才连忙点头说道:“是的是的,如今县学不昌,凡是有前途的士子都去了延平书院。延平书院还经常会邀请大儒来讲学,每次都是本县文坛盛事,要不是廪生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我也想去延平书院读书了。”

苏泽暗暗惊叹于南方书院的昌盛,就算是东南还在闹倭寇,但是福建的学术活动依然发展的很好。

这些私人书院不仅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和宣传机构。

从宋代开始大儒就经常讲学,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找个闹市区坐下来就讲,甚至还有当街辩论的。

但是这些“儒学宗师”可能也觉得这样太掉架子,于是讲学的地方放在了书院里。

比如当年宋代关学大儒张载在横渠书院开讲,就像是顶流明星开了演唱会,整个关中地区的人都涌向横渠,就为了听他讲学。

而更近一点的心学大儒王阳明,更是在稽山书院和阳明书院多次开讲,每一次讲学都是万人空巷,有的读书人甚至不远万里赶到书院,就在书院边上结草庐,等待王阳明下一次讲学。

延平书院也是这样的综合性机构,书院有培养士子科举的学堂,也有名儒讲学的明堂,在整个延平府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候新任的海教谕还要整顿县学,也难怪不少县学生都主动退学,要是真的被开革了生员资格,那可就亏大了。

就在三人说话的时候,他们口中那位不近人情的海教谕已经出现在宿舍门口。

要说这位海教谕的心情是相当的不好,昨天府县官员迎接新知府,因为不肯跪拜知府,被新知府套上了“笔架”的绰号。

如今整个南平县,都知道县学有一个“海笔架”。

这位南平县不入流的教谕,就是日后的“大明神剑”海瑞!

此时的海瑞刚刚中了举人,进士不第之后海瑞进京选官,最后被分派了南平教谕这个职位。

可以说现在的海瑞也是刚刚踏入官场的新人。

刚刚踏入官场,就被上级的上级安上了一个“笔架”的绰号,脾气耿直的海瑞已经写好了辞呈了。

海瑞正准备去县衙送辞呈,看到了苏泽和林显扬两个陌生的身影,这才走进了宿舍。

周秀才看到了海瑞,就像是老鼠见到猫,立刻行拜礼说道:“教谕!”

苏泽也拉着林显扬行礼,海瑞礼数周全的回礼,但是紧接着语气严厉的向周秀才问道:

“现在是晨读之时,为何不去明伦堂读书?”

周秀才连忙抱着书本就要跑,海瑞又问道:

“汝等何人,为何擅入县学?”

苏泽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和海瑞见面,他研究明史的时候就颇喜欢海瑞这个人物,今天见到真人了,有一种线下和明星见面的恍惚感。

“汝等何人?为何擅入县学?”海瑞再次发问,苏泽这才说道:

“草民苏泽,想要参加明年的童子试,是来请周秀才签下保书的。”

听到苏泽是要参加县试的童生,海瑞的脸色倒是慈祥了一些。

他是一县教谕,主官一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准备辞职了,海瑞还是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劝苏泽这个后进好好读书。

海瑞说道:“你要去县衙送保书吧?和本官一起去吧,正好路上考校一下你的功课。”

海瑞说这个话自然也不是托大,他是举人,苏泽连秀才都不是。

就是文风昌盛的南平县,每次能通过乡试的举人也不过两三人。

这也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能高兴到晕厥过去的原因。

虽然后世总觉得海瑞学历低,那是因为穿越小说动不动就连中三元。

其实能写下《治安疏》的海瑞文采也是很好的。

一县教谕本身就是本县士子的师长,考较苏泽的功课也无可厚非。

而海瑞也是看苏泽器宇不凡,想要考较他的功课,指点他的不足,劝导他好好读书。

海瑞一向认为“在其位谋其职”,自己现在还没有辞职,那就要尽到教谕的责任,好好提携苏泽这样的后进读书人。

苏泽行了一个拜礼说道:“学生敢不从尔。”

第381章 苏大都督的倒模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593章 女王的决断第293章 照明推动启蒙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391章 《十日谈》和肺鼠疫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659章 碾碎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443章 “固若金汤”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第349章 裕王从唐肃宗故事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169章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第78章 铳炮第004章 龍王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23章 凝聚“共识”第632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第287章 放弃劝谏情结,尊重大明命运(卷末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040章 蓝色被动(晚上还有)第166章 武夷山红茶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233章 门庭若市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160章 掀桌子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173章 案首第263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第559章 沐家请降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357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第222章 双金色被动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030章 鬼市第033章 晒盐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86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491章 橡胶树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533章 活该第601章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024章 械斗罚银第293章 照明推动启蒙第595章 重注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184章 劳动者的智慧第299章 减租减息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102章 火器时代秘籍步法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223章 冲天大将军第224章 徐渭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329章 秩序的边疆第387章 仅有一名兽医的医院第501章 苏泽的预测第143章 一网打尽!第380章 掷弹骑兵第312章 “苏汝霖!干恁娘!”(加更)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178章 平步青云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第345章 无能狂怒第371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017章 卫学第431章 蒸汽机第351章 《治安疏》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212章 杀倭使!(求月票)第035章 谨慎第279章 紫色讲学被动第023章 芦田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第020章 四书五经大全第273章 天工开物第311章 从“贼”第669章 张居正的地域黑第209章 收获满满第388章 印花税第309章 吊民伐罪(加更求票!)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009章 寒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