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县衙

苏泽这才想起来,如今还是大明朝,《古文观止》还没成书,《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其实流传并不广。

大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读书人最推崇的是宋学,朱元璋将理学推崇为官方学术后,宋代学术研究蓬勃发展,也连带着宋代文学得到了广泛传播。

不过时人最喜欢的还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文章,然后就是理学家二程和朱熹的文章,对于范仲淹这种大宋前期的文人并不关注。

到了大明朝中期,特别是经过“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后,大明朝廷的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也带来了一股强烈的反思思潮。

这时候作为官方学术的理学,以及宋代文学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同时产生的复古思潮,开始厌弃宋学、宋文,开始提倡古文。

文学界提出了“天地再辟,日月为朗”的古文风潮,反对“宋元流弊”,文人士大夫又产生了两派,分别是推崇汉唐文学的汉唐古文派,另外一派则是推崇先秦散文的先秦古文派。

等到了正德年,心学席卷天下,成为和理学并立的“显学”之后,王阳明本身也推崇古文,反对宋代文学,宋代文学更是被整个文人圈子厌恶。

而范仲淹,就是被宋学连累的倒霉人物。

他在推崇宋学的时候,因为后面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文章太厉害,始终得不到重视。

等到大明朝开始反对宋学的时候,范仲淹又因为是宋人,更是没人印刷他的文集。

一直等到清代《古文观止》风靡全国的时候,《岳阳楼记》这才火了,清光绪年间大修岳阳楼,这之后就是著名的文化遗迹。

海瑞盯着苏泽说道:“你可记得全文?”

苏泽点点头说道:“教谕要听?”

海瑞停下脚步说道:“能背多少背多少!”

苏泽看着马路上人来人往,不过看到海瑞一脸认真的样子,只能忍着羞耻开始背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说长也不长,总共只有三百六十八字。

当年本科的时候,苏泽曾经穷游过岳阳楼,那时候岳阳楼景区的政策是背下《岳阳楼记》,就可以免门票登楼,苏泽对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记忆深刻,背诵的抑扬顿挫。

海瑞也听得如痴如醉,当听到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后,海瑞更是忍不住赞叹道:

“不愧是得谥文正的范希文!真乃雄文也!”

等到苏泽背诵完毕,海瑞立刻拉着他说道:“走!回县学背给我听!我要将此文抄下来!”

苏泽似笑非笑的问道:“海教谕,您不辞职了?”

海瑞微微一愣,接着从袖子里掏出辞呈,当场就将辞呈撕成两半说道:

“范文正公都说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海某又怎么能因为一时毁誉就弃县学不顾?”

海瑞想起来苏泽还要去县衙递送保书,立刻说道:“我们先去县衙,等你将保书送上去就回县学!”

看到海瑞这幅急匆匆的样子,苏泽心中发笑,不过能劝说海瑞不辞官,苏泽还是很高兴的。

林显扬远远的跟在后面,也不知道苏泽到底和这位海教谕说了什么,对方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情绪激昂。

林显扬只觉得这位阿泽兄弟真的有本事,和海瑞这样的当官的都能谈得来,果然读书人就是厉害啊!

不知不觉的,三人终于来到了县衙。

延平府衙和南平县衙分别在县城大街的东西两端,大明朝的县衙门都是标准的制式建筑物。

县衙对面是旌善亭,这个亭子是用来表彰南平县的好人好事的。

在旌善亭的侧面则是申明亭,这个亭子的作用是“张贴榜文”和“申明教化”,会在亭子里贴上朝廷和州府县的最新政策,也会将县内发生的恶行张贴其上,算是县衙的宣传长廊。

紧挨着县衙的是寄递铺,这就是传递和接受公文的快递中心。

县衙的正门也是戟门的样式,因为海瑞穿着官服,守门的衙役没敢为难一行人,直接将三人放了进去。

林显扬跟在苏泽身后,心情愉悦的说道:“要不是海大人,光是进门就要花上几百文钱了。”

苏泽看了看门口身材微胖的衙役,俗话说小鬼难缠,这县衙的看门小鬼就是最难缠的。

三人步入第二道门,这就是县衙的仪门,从仪门之后就是县衙的办公区域了,林显扬连忙低下头,只是低头跟在海瑞身后走。

进了仪门,两边是左右五排十间房屋,可以看到身穿皂色服侍的吏员和公人服饰的差役进出其间。

海瑞指着这些屋子说道:“这些是架阁库、承发司、吏房、兵房、户房、刑房、礼房、工房、皂房和渠房,你将保书交到礼房就可以了,就在右手边第四排的屋子。”

苏泽向海瑞道谢,正准备去礼房的时候,林显扬拉住他,塞给他一块碎银子。

苏泽愣了一下,还是将碎银子塞进手心里。

礼房就是一个长方形的砖头房子,苏泽进去之后,就看到一张供奉孔子的香案,香案两侧放着一排长桌子,有吏员坐在桌子后,懒散的聊着天。

苏泽一进来,吏员的目光放在他的身上,苏泽将保书逃出来说道:

“在下长宁卫苏泽,准备参加明年县试,是来送保书的。”

一个老花眼花白胡子的老吏喊道:“来这边!”

苏泽按着保书过去,这个老吏抽出保书,几乎将脸贴在保书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看起来。

苏泽有些紧张起来,只看到这老吏突然说道:“这保人所签的字迹潦草,发回去重签!”

苏泽看到这老吏眼睛中闪烁的光芒,连忙将碎银子放在桌子上。

这个老吏也不避讳,直接用手掂量了一下碎银子的重量,又拿到眼前看了成色,这才说道:

“念你往返长宁卫路途遥远,这字迹也不是不可辨认,这就算了吧。”

说完这些,老吏拿出一本清册说道:“在这《考选举用簿》上登记姓名和籍贯就行了。”

苏泽连忙登记上自己的名字,只听到耳边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发现地点“县衙”,可以学习技能“行贿”,是否学习?】

第195章 投宿西禅寺第466章 争湖广第364章 三经新注第455章 将军和参谋第317章 闽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63章 神圣感第268章 文学技能Lv10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105章 选被动,同行推一本朋友的书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623章 教乱第369章 改土归流第359章 敌军气衰第286章 【六经注我】!启动!第585章 弹幕徐行战术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217章 朱熹王阳明都错了!第657章 拼命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297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088章屏蔽了第245章 李时珍第634章 争陕西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442章 官办与私营第301章 无间道,何心隐倒严第363章 从君权天授到主权在民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516章 时代帷幕拉开第566章 睢阳第418章 公车上书第595章 重注第497章 老殖民主义了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203章 围三缺一第569章 算疯子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512章 蜀中和汉中第501章 苏泽的预测第135章 兵法升级,三紫!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593章 女王的决断第95章 中华茶道,医局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88章 印花税第151章 数学,机械和航海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149章 主动出击的计划(中午十二点加更)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162章 染布,天文,书法第388章 印花税第281章 讲武堂第441章 大人说的对!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202章 新钱发行第440章 交趾糖业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142章 采生折割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289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第438章 出兵借口第034章 精制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608章 疯狂的股票第482章 缺官第316章 共轭货币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672章 最终还是练兵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405章 李舜臣聚义梁山泊第250章 胡宗宪来访第318章 两头下注第621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388章 印花税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586章 两面包夹之势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209章 收获满满第156章 “倭”乱未平第659章 碾碎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608章 疯狂的股票第064章 二探鬼市